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便秘的困擾。出現(xiàn)便秘后,不少人會自行購買中成藥治療。中醫(yī)講究辨證論治,排便特點及伴隨癥狀不同,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盲目選擇藥物反而可能加重癥狀。便秘分為哪幾種常見的中醫(yī)證型?面對各種各樣的中成藥,該如何選擇?除了吃藥,還有哪些辦法可以緩解便秘?下面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氣虛便秘氣虛不能推動大腸蠕動,就會導(dǎo)致便秘。如果把腸道比作一條河道,糞便就像一條小船,如果劃船沒有槳,行舟沒有風(fēng),大便自然不通。
此類便秘多見于年老、體弱多病、大病術(shù)后人群?;颊甙Y見大便不干,排便乏力,便后出汗氣短,懶言少語,喜臥少動,舌淡、苔薄。治療當(dāng)以健脾、補肺、益腎為主,常用方劑有黃芪湯、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中成藥可選擇六君子丸、補中益氣丸等。此外,可取黃芪10~30克,生白術(shù)30~50克,肉蓯蓉10~30克,水煎代茶飲用。
注意:此類便秘由虛所致,治療千萬不能一味清熱瀉火,瀉下藥雖可解一時之難,但久用則耗傷正氣,加重臟腑虛損。
陰虛便秘腸道缺乏津液滋潤,就像船在干枯的河道里無法行駛一樣,也會導(dǎo)致便秘的發(fā)生。
此類便秘多見于體瘦、經(jīng)常熬夜的人群及老年女性?;颊甙Y見大便干硬,甚至呈羊糞球狀,口干口渴,手腳心熱,皮膚干燥,心煩失眠,舌干紅、少苔。治療以養(yǎng)陰生津、潤腸通便為主,常用方劑為增液湯,對于伴有腰膝酸軟、耳鳴耳聾等肝腎虧虛癥狀的老年患者,可加用黑桑葚、肉蓯蓉,以補益肝腎精血。中成藥可選擇潤腸丸、滋陰潤腸口服液、蓯蓉通便口服液等。
注意:養(yǎng)陰類中藥偏滋膩,久服容易礙胃,引起口中黏膩、食欲下降等不適癥狀,可加陳皮、山楂等,以醒脾理氣、健胃消食。
濕熱便秘濕熱之邪阻滯氣機,腸腑不能通降,可導(dǎo)致便秘,就好比河床上滿是淤泥,船自然不能順暢行駛。
此類便秘多見于肥胖、喜食油膩甘甜、飲酒過多的人群?;颊甙Y見大便黏滯不爽,脘腹脹滿,矢氣頻繁,口中黏膩,舌胖大、苔黃膩。治療以清熱除濕、理氣通便為主,常用方劑有大柴胡湯、龍膽瀉肝湯等。中成藥可選擇枳實導(dǎo)滯丸、龍膽瀉肝丸、四磨湯口服液、木香順氣丸等。此外,可取荷葉10克,決明子10克,陳皮6克,厚樸6克,用開水泡服。
注意:行氣利濕藥有破氣、傷津化燥之弊,故不可久用。患者應(yīng)注意日常飲食調(diào)整。
熱結(jié)便秘火熱內(nèi)盛,日久煎灼腸道津液,導(dǎo)致大便干結(jié)難下。
此類便秘多見于脾氣暴躁、過食辛辣的人群?;颊甙Y見大便干結(jié),腹脹腹痛,口干口臭,口瘡牙痛,目赤腫痛,急躁易怒,舌紅、苔黃燥。治療以清熱、瀉火、通便為主,常用方劑有大承氣湯、小承氣湯等。中成藥可選擇麻仁潤腸丸、三黃片、牛黃清胃丸等。此外,可取決明子9~15克或番瀉葉2~6克,用開水泡服。
注意:清熱瀉火藥多苦寒,易損傷脾胃,因此要中病即止,不宜長久服用。
按摩療法用手掌大小魚際在臍周沿順時針方向按摩,并以適度力量向下推壓,每次10~15分鐘,早晚各1次。也可以按揉天樞、足三里、支溝等穴位,每次3~5分鐘,每日數(shù)次。
敷貼療法將中藥配方制成糊狀,敷貼于神闕穴,每日6~8小時,3~5日為1個療程。
耳穴療法將王不留行籽或撳針貼壓于耳部的直腸、大腸、便秘點、脾、肺、交感、皮質(zhì)下、三焦等穴位,留置3~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