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項目化學習;初中英語;教育戲??;課例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4289(2024)07-0021-04
一、基于項目化學習的教育戲劇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的緣起
(一)課標引領,助推教育戲劇項目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特定主題,由真實的問題驅動,自主、合作參與實踐探究,用英語完成設計、作品創(chuàng)作和成果交流等項目任務”?;陧椖炕瘜W習的教育戲劇,以戲劇的方式開展英語教學,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目標語言的意義,并在充分的空間和機會中用身體來學習和表達自我,更好地實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個性化發(fā)展。此外,戲劇能夠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其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提升文化鑒賞力和藝術審美能力。
(二)依托學情,提升課程育人實效
進入初中學習后,學生的英語學習難度逐步增加,為了解當前學生學習的現(xiàn)狀,本研究對XX中學2020級982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1%的學生對英語戲劇有濃厚興趣,但是64%的學生未學過英語戲劇相關知識。(如圖1)
此外,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中,每個模塊都會圍繞單元主題意義和情境設置角色扮演對話內容,書中含有豐富的童話類、戲劇類文本,尤其是教材中的聽力文本含有適合戲劇演練的素材,這為戲劇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提供了現(xiàn)實條件。
二、基于項目化學習的教育戲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本項目授課對象為八年級的學生,學生在七年級已經接觸過英文童話,對這一單元話題較為熟悉,并掌握了一定的童話語言表達方式。在學校的戲劇選修課中,學生也習得了一定的戲劇表演技能,但是對英語戲劇的表演仍然較為陌生。
根據真實學情,借助教材文本條件,初中英語教育戲劇項目化學習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項目前“定劇”,項目中“編劇”“演劇”,項目后“評劇”。其中第一階段“定”指的是教師通過提煉教材文本的單元主題意義,依據學情選取課內語篇和課外補充文本。第二階段中的“編”則為學生在閱讀圈中領悟文本,在讀者劇場中體會角色,合作對文本進行二次重組編排;“演”則是指“演繹”,依據多元評價量表,學生在合作中探究、編排、演練,最終進行戲劇項目表演。第三階段的“評”則是指根據多元評價量表評價、點撥、反思,并完成學習日志。
本文以外研社英語八年級上冊Module 7 Afamous story模塊整體教學實踐為例,從項目準備、項目中和項目后三個階段闡述基于項目化的初中英語教育戲劇教學實施策略。(如圖2所示)
(一)項目準備階段:定劇
1.提取主題意義,確定項目驅動問題
本模塊第一單元的對話展示的是Lingling向Tony介紹了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主要情節(jié)。第二單元的閱讀文本則選取該故事的開頭經典情節(jié),課文淺顯且不失幽默,引人遐想。第三單元的拓展閱讀同樣節(jié)選自該故事,情節(jié)栩栩如生。整個模塊語法重點為過去進行時,學生在故事情節(jié)中感知過去進行時的表達方式,自然習得語法點。教師通過對模塊各單元內容的梳理和整合,確定單元主題意義為“童話故事”。(如圖3所示)
歸納提取單元主題意義后,教師依托真實情境引入驅動性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戲劇表演項目。立足于學校教育情境,本項目驅動性問題設置為:“How can we produce a play in the English festival?”
2.依據主題意義與學情,設計項目學習目標
確定驅動性問題后,教師設計了梯度合理的大項目學習目標:
(1)通過探究性活動,提取童話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并在“閱讀圈”中體會故事;
(2)通過實踐性活動,運用過去進行時和連接詞復述故事,并在“讀者劇場”中講述個人見解;
(3)通過小組合作活動,制作服裝、道具并演繹故事,培養(yǎng)合作意識。
確定了模塊大項目學習目標后,筆者據此設置了3個子項目,3個子項目又分別設置了相應的學習目標,對應并服務于大項目學習目標,最終產出項目戲劇表演。(如圖4所示)
(二)項目中階段:編劇、演劇
1.指向驅動性問題,實施梯級學習任務
依據大項目學習目標和驅動性問題,結合模塊課時特點和學習目標,教師將3個子項目設置為5個課時。
子項目1:學習故事——掌握故事情節(jié),搭建語言支架(1課時);
子項目2:理解故事——在“閱讀圈”中領悟文本,在“讀者劇場中”分享感悟,深入理解角色(2課時);
子項目3:演繹故事——小組合作,制作道具,依據量表,評價反思(2課時)。
具體的子項目學習任務如圖5所示。
大項目的完成離不開子項目的梯度實施,同樣,子項目中學習任務的開展也不能一蹴而就。鑒于戲劇項目對語言和表演的雙重要求,教師在實施子項目的課時學習任務時,也應注意引導學生搭建語言和表演的雙重支架。教師在學習活動觀的指導下,設置助力子項目有效銜接的課堂教學流程圖。(如圖6所示)
2.基于學習任務,設計多元評價量表
為了更好地顯性評價學生在項目中的表現(xiàn),活動評價幾乎貫穿項目化學習的各個階段。本項目采用形成性評價與表現(xiàn)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實現(xiàn)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點評。多元的評價方式促進了學生在語用方面的發(fā)展以及元認知水平的提高,最終指向項目戲劇表演。
根據不同的課型,筆者設置了閱讀圈評價量表和讀者劇場自測量表,見下表1和表2。
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習任務,筆者又設計了對應的表現(xiàn)性評價量表,詳見下表3。
3.借助評價量表,完成項目戲劇演繹
演繹項目是戲劇項目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既檢驗了學生在項目中的學習成果,也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到團隊協(xié)作意識,發(fā)揮出學生的藝術才能,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育人功能。
該項目化學習中,學生在項目的不同階段,根據項目推進的要求、學生自身的特長,完成階段作業(yè)并展示。例如,項目伊始,擅長創(chuàng)作的組員展示改編后的劇本,有美術功底的組員展示制作的道具,表演能力強的同學則演繹戲劇。
(三)項目后階段:評劇
在項目展示完成后,學生根據多元評價量表評價各小組表演,教師進行適時點撥,最終評出“編劇之星”和“表演之星”。
頒獎環(huán)節(jié)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本組表演的劇本進行自評與反思,并完成學習日志問題:
Q1:Can you role-play a short drama story after this project?
Q2: How will you learn drama after this project?
Q3:What questions do you have after this project?
依據多元評價表中,學生通過在項目中的表現(xiàn)以及項目后的學習日志展示,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希望在未來的課程中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演繹戲劇,部分學生制定了未來深入學習英文劇本演繹的計劃。
三、項目化教育戲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成效
基于項目化學習的初中英語“教育戲劇”能有效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落實以“戲”趣教、借“劇”促育。
(一)學生:生·動課堂,深入合作探究
通過學習戲劇改編和表演,滲透單元主題意義,實現(xiàn)學生知識、能力與素養(yǎng)的多重發(fā)展,促進了學生在認知、語言、表演方面的提升。此外,由于教育戲劇需要學生參與改編和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學生能夠在學習任務中更好地借由文字和演繹雙重感悟生活、表達情感。
(二)教師:多樣化學習,推動多模態(tài)教學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依據教育戲劇的教學特點,聯(lián)合使用平板、希沃白板等信息技術及道具等多元化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多元感官。
在項目教學中,教師要整合藝術、戲劇課程資源,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融入跨學科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全過程、全要素的價值觀教育。同時,教師通過多元評價量表,觀察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的多樣性表現(xiàn),傾聽學生,理解學生,讓教學在真實情境中回歸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