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一件小事,自然會想到魯迅先生所寫的小說《一件小事》。這篇在高中所讀的文章,至今還縈繞在我的腦海里。
這篇小說講的是:有一次魯迅在京城乘坐人力車外出,剛走到S門,一個花白頭發(fā)的女人穿著破棉背心,沒有扣上,微風吹著,向外展開,“終于兜著車把”,慢慢地倒在地上。魯迅認為這是一件小事,車夫沒有責任,他對車夫說:“沒有什么的,走你的罷!”可是車夫卻放下車子,攙扶起那個女人,毫不躊躇地向巡警所走去。魯迅這時突然有一種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后影,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后來巡警走近魯迅說:“你自己雇車罷,他不能拉你了?!?/p>
魯迅在文章后寫道:“獨有這一件小事,卻總是浮在我眼前,有時反更分明,教我慚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
2016年秋季的一天,一名衣著普通的患者走進我的診室。在我“察色按脈”之后,他站起來貼近我的耳朵輕輕地說:“醫(yī)生,我是賣了3袋麥子來看病的?!彼脑捯舻颓樱孟裰皇窍胱屛乙粋€人聽見似的,但這句話像錘子撞擊著我的心靈。這時的我,眼眶里不自主地閃爍著淚水。
一剎那,我不知用什么語言安慰他,靜思了幾秒后說:“放心吧!你的話我聽懂了。我用的藥一般都比較便宜!”他患的是慢性胃炎,食欲不振,經(jīng)常反胃。我給他開了半夏瀉心湯,加上刀豆、竹茹兩味藥,以和胃降逆。開了7劑藥,當時在電腦上劃價為47.6元(每劑6.8元)。我讓學生把藥價告訴他,他拿著處方,高興地說:“謝謝啦,謝謝啦!”走到門口還回過頭來,向我深深地鞠了一個躬。當時的我不是高興,而是心理五味雜陳。
患者走出門后,我的心緒久久不能平靜。我們常說,農(nóng)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這句話的初意是要我們記住農(nóng)民的辛勤勞動,要有感恩的心,真誠地為他們服務(wù)。這種服務(wù)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暖心、貼心、細心地為他們把脈看病。
這件事雖然過去幾年了,但他在我腦海里永遠不會消失。我常將這件事講給年輕人聽。農(nóng)民朋友的一句話,不需要附加說明,卻蕩滌著人們的心靈。這豈是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