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AIGC對以選題策劃、內容創(chuàng)作、三審三校與發(fā)行營銷為核心的出版流程產生了重大影響,編輯的煩瑣勞動得以大幅替代,素質能力得以全面提升,職業(yè)路徑得以有效延展。面對AIGC時代的挑戰(zhàn),編輯應具備對新技術的理解運用能力、信息鑒別與整合能力、產品內容策劃能力、精準服務讀者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以迎接AIGC時代帶來的全新機遇與挑戰(zhàn)。
【關 鍵 詞】AIGC;出版流程;編輯工作;提升
【作者單位】溫亞旭,浙江大學出版社,國家新聞出版署融合出版智能服務技術與標準重點實驗室;劉永堅,國家
新聞出版署融合出版智能服務技術與標準重點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
【中圖分類號】G230.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4.12.008
美國知名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在成功打造備受歡迎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之后,繼續(xù)在AIGC領域開拓創(chuàng)新。2024年2月16日,公司發(fā)布了全新的AI大模型Sora。這款強大的文生視頻大模型,僅需通過簡短的文本提示,即可快速創(chuàng)建出栩栩如生且充滿創(chuàng)意的60秒視頻。Sora的卓越之處在于其能夠生成包含多個角色、特定動作以及精準主題和背景細節(jié)的復雜場景。它不僅對語言有著深入的理解,能夠精準捕捉并響應提示,生成極具說服力的角色,而且還能在單個生成的視頻中巧妙構建多個鏡頭,確保角色和視覺風格的連貫性。這一創(chuàng)新無疑為AIGC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浪潮洶涌澎湃,AIGC技術猶如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深刻改變著各行各業(yè)的面貌,其中自然也包括歷史悠久的出版行業(yè)。編輯這一曾經以文字為伴、以紙筆為友的職業(yè),如今在AIGC的浪潮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與機遇。
AIGC的快速發(fā)展,使得編輯工作的方式和內容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從最初的自動化校對、格式調整,到如今的個性化內容推薦、智能化內容生產,AIGC在出版流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種變革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編輯的工作效率,也為讀者帶來了更加豐富多樣的閱讀體驗。
與此同時,AIGC的崛起也對編輯的素養(yǎng)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僅考驗編輯的專業(yè)技能,還考驗編輯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學習能力。因此,如何提升編輯的素養(yǎng),使其更好地適應AIGC時代的發(fā)展需求,成為當前出版行業(yè)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將以國家新聞出版署融合出版智能服務技術與標準重點實驗室推出的“AI編輯室”為切入點,深度分析其對編輯工作的影響,并深入探討編輯在AIGC時代應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以期幫助編輯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更好地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zhàn)。
一、AIGC對出版流程的改變
隨著AIGC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出版行業(y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AIGC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出版的工作流程,重塑了編輯的日常工作,還對編輯的素養(yǎng)提出了全新要求。
1.選題策劃:形成生產、發(fā)行、再生產閉環(huán)
傳統(tǒng)的選題策劃過程幾乎完全依賴于編輯的個人經驗和直覺,通過廣泛搜集熱點信息和組織論證分析來展開。這種方法存在一個明顯的短板:未能充分把握讀者需求。長期以來,出版行業(yè)一直是“生產到發(fā)行”的單向流程,沒有形成“生產、發(fā)行、再生產”的良性閉環(huán),導致出版單位的選題策劃缺乏足夠的大數據支撐和深入分析,難以精準把握讀者的真實需求,而AIGC技術徹底解決了這一痛點。以國家新聞出版署融合出版智能服務技術與標準重點實驗室推出的“AI編輯室”為例,“AI編輯室”中包含了一名AI選題策劃編輯以及一名AI選題情報員。AI選題策劃編輯能夠為編輯提供基于大數據支持的選題策劃方案,針對編輯的特定選題需求,迅速且全面地搜集市場上同類競品圖書的信息,深入挖掘市場數據背后的規(guī)律,并生成一份詳盡的選題分析報告。AI選題情報員則是一位全能型的監(jiān)控與分析專家,它能夠實時跟蹤圖書榜單、行業(yè)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敏銳地發(fā)現各個領域的選題新趨勢。此外,它還具備強大的分析能力,能夠深入觀察新興作者的動態(tài)、社會熱點事件、競爭對手的戰(zhàn)略動向、重點出版項目與獎項的發(fā)展、重大選題方向和國家政策導向等諸多方面,為選題策劃提供全面且深入的信息支持。如此看來,依托AIGC的選題策劃,將能真正直面讀者所思、所想、所需,讓出版形成“生產、發(fā)行到再生產”的良性閉環(huán)。
2.內容創(chuàng)作:助力圖書和數字內容高效生產
在內容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AIGC技術以其強大的智能化和自動化能力,為內容創(chuàng)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助力。以“AI編輯室”中的AI作者為例,如今其已成為作者和編輯的得力助手。無論是撰寫內容、搜集素材,還是進行加工潤色,AI作者均能勝任。它在確保作品原創(chuàng)性的基礎上,還保證了產出物的卓越品質。這一智能工具經過實驗室測試,被證實能夠顯著減少作者和編輯高達73%的寫作時間,高效性能令人矚目。在插畫環(huán)節(jié),AI畫師能夠迅速進入角色,它根據簡短的提示詞便能直接創(chuàng)作出豐富多彩的藝術插畫和高質量照片,以滿足各種印刷需求。它擁有包含300種出版場景的風格圖庫,無論是教輔書中常見的國風插畫、校園插畫,還是科普書籍中常用的動植物攝影插圖,無論是涂色書所需的簡筆畫,還是國產繪本中常見的民俗文化風格畫,AI畫師都能游刃有余地應對,滿足不同場景的多樣化需求,助力圖書和數字內容的高效率生產。
3.三審三校:全面超越傳統(tǒng)審校軟件
審校無疑是出版工作中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當前多數編輯的工作任務包括但不限于編校工作,緩解編輯審校壓力可以讓編輯有更多精力專注于產品的策劃與推廣。傳統(tǒng)的校對軟件雖能在一定程度上協(xié)助識別錯別字和錯誤使用的標點符號,但它們的功能相對有限,僅能起到輔助性作用?!癆I編輯室”中的AI審校團隊由一位經驗豐富的審校負責人領銜,匯聚了四位專業(yè)素養(yǎng)出眾的審校編輯,他們緊密協(xié)作,確保書稿內容得到全面細致的審校。這支團隊具備對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以及二維碼等多維度內容的審校專長,為書稿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提供了堅實的后盾。相關實驗室測試數據顯示,AI審校團隊的萬字審校時間小于10分鐘,可檢查出15種知識差錯,18種內容風險,而普通校對軟件僅能檢測出不到10種。
4.發(fā)行營銷:數智化的營銷和運營推手
在發(fā)行營銷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營銷模式下,編輯通常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手動撰寫適用于不同平臺的文案,這一過程既煩瑣又耗時。由于對各平臺規(guī)則的掌握不夠深入,營銷效果往往難以達到預期。在AIGC的時代背景下,后端營銷工作正逐步邁向科學化的新境界?!癆I編輯室”中的AI新媒體編輯憑借自然學習能力,深入鉆研抖音、小紅書等主流新媒體平臺的運營規(guī)則和爆款文案的創(chuàng)作技巧。它不僅能撰寫吸睛的標題、小紅書筆記、公眾號文章、短視頻文案、直播口播稿、豆瓣短評以及知乎回答等多種形式的內容,還能迅速洞悉各平臺的運營規(guī)律,并根據運營數據提出針對性的策略優(yōu)化建議。此外,它還具備自動配圖、自動發(fā)布內容以及自動回復私信和評論的功能,極大地提升了新媒體內容的制作效率和互動性。這一工具的應用,給新媒體編輯工作帶來了便利,推動了營銷活動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二、AIGC對編輯工作的影響
1.煩瑣勞動得以大幅替代
在以往的傳統(tǒng)編校領域,編輯往往身陷于海量的文字校對、格式調整、排版布局等煩瑣且重復的工作之中,這些工作不僅占據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常常使他們難以抽身進行更高層次的內容創(chuàng)作和策劃。如今,AIGC已經能夠高效、精準地完成大量原本需要編輯手動進行的重復性任務,如自動化的語法檢查、格式標準化、初步的內容篩選等。這一技術的引入,不僅極大地減輕了編輯的工作負擔,提升了他們的工作效率,還幫助他們從繁重的機械性勞動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精力聚焦于內容的核心價值。其中釋放出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考空間,也讓編輯有更多機會和動力去深入挖掘內容的深度與廣度,進行更為精細的內容策劃和審校。他們可以與作者深入交流,探討創(chuàng)作思路,優(yōu)化內容表達,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同時,這種變化也推動了編輯行業(yè)的整體進步與發(fā)展,使得編輯工作更加高效、專業(yè),更具創(chuàng)造力。
2.素質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圖書作為精神文化的結晶,是在編輯內在素養(yǎng)的深刻影響下誕生與成型的。因此,圖書品質與編輯素質之間,存在緊密而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在傳統(tǒng)出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一個優(yōu)秀的編輯所具備的三大核心能力——編校能力、策劃能力以及管理能力,都非常關鍵。這些能力的重要性,正是由傳統(tǒng)出版流程體系的特性和要求所決定的。在AIGC時代,編輯的素質能力將得以深度拓展。在出版流程中,編輯通過操控AIGC的相關設備,可延展自身的認知技能、技術操作技能、數據分析技能和人際交往技能等。例如,AIGC搭建了編輯和讀者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突破了傳統(tǒng)出版單向傳播的桎梏,編輯可以通過AIGC相關設備對讀者的搜索行為、閱讀行為、購買行為等海量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判斷讀者的行為偏好,從而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服務,這是編輯在傳統(tǒng)出版流程中很難實現的。
3.職業(yè)路徑得以有效延展
AIGC的突破性進展,并不意味著機器可以完全替代編輯工作。人類所有的高階思維能力如想象力、審美等,是現階段靠代碼和程序的排列組合來實現運作的AI所無法具備和替代的[1]。在如今網絡化勞動鏈的廣闊天地中,編輯憑借AIGC技術的助力,將能夠針對不同用戶的特定需求,提供更為個性化、精準化、智慧化的知識服務。例如,盡管AIGC擅長收集和處理多維信息,甚至能夠判斷選題熱點,但在深入解析行為背后的深層原因方面,它仍顯得力不從心。編輯雖然無法處理如此龐大的數據量,卻能敏銳捕捉服務對象的認知與情感變化。這種互補關系使得編輯與人工智能能夠協(xié)同工作,發(fā)揮出更大的效能。更為關鍵的是,隨著AIGC的廣泛應用,編輯需要迅速轉型,成為與作者溝通協(xié)作的助力者、個性化服務的設計者與提供者、學習閱讀活動的組織者、社會情感網絡的連接者以及學術倫理的引導者。只有這樣,編輯才能更好地應對日益多樣化的讀者需求,實現職業(yè)價值的最大化[2]。
三、AIGC時代編輯應具備的素養(yǎng)能力
1.對新技術的理解運用能力
首先,對新技術的理解是編輯在AIGC時代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yǎng)。AIGC技術涵蓋了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多個領域,這些技術為內容創(chuàng)作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和工具。編輯需要深入了解這些技術的原理、特點和應用場景,以便更好地利用它們來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創(chuàng)作質量。
其次,編輯需要掌握并運用這些新技術來輔助自己的工作。例如,利用AI校對工具,編輯可以更加高效地校對查重、處理文本,提取關鍵信息,優(yōu)化語言表達;通過AI視覺技術,編輯可以對圖像進行自動化生成、處理和分析,提高圖片的視覺效果和吸引力。在理解和運用新技術的過程中,編輯還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具備學習的精神。AIGC技術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和更新的領域,新的算法、模型和應用不斷涌現,編輯需要持續(xù)關注這些技術的最新進展,學習并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和機遇。同時,編輯還需要注意新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和問題,在使用AIGC技術生成內容時,注意避免抄襲、侵權等法律風險。
2.信息甄別與整合能力
首先,信息甄別能力是編輯在AIGC時代不可或缺的核心素養(yǎng)。在AIGC技術的推動下,內容生成的速度和數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內容都具有價值。編輯需要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從海量信息中篩選出真正有價值、有深度的內容。這要求編輯不僅要對內容本身進行甄別,還要對內容的來源、真實性和可信度進行深入分析和判斷。
其次,整合能力是編輯在AIGC時代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在甄別出有價值的內容后,編輯還需要將其進行有機整合,形成完整、連貫的作品。這要求編輯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能夠根據不同的主題和需求,將不同的內容元素進行巧妙的組合和搭配。同時,編輯還要考慮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喜好,確保整合后的內容能夠吸引讀者的興趣并產生共鳴。整體來看,編輯的信息甄別和整合能力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3.產品內容策劃能力
編輯的產品內容策劃能力也將成為核心競爭力之一。這一能力不僅要求編輯能夠深入了解市場趨勢和讀者需求,還要求他們熟練掌握多種媒體形式,為產品策劃提供更多靈感和思路。AIGC時代,內容形式日益豐富,各種融合出版物層出不窮,圖書已經不僅僅是文字、圖片的單一呈現,而是“躍然紙上”,是更加生動的多媒介組合。編輯需要了解每種媒介形式的特點和優(yōu)勢,并且能夠根據產品需求和目標讀者選擇合適的形式呈現內容。同時,編輯還要善于利用技術來優(yōu)化產品策劃。AIGC技術可以幫助編輯實現內容生成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通過AIGC技術,編輯還可以對內容進行深度分析和挖掘,發(fā)現潛在的價值和創(chuàng)意點,為產品策劃提供更多靈感和思路。
綜上所述,AIGC時代編輯的產品內容策劃能力是一項綜合性的能力,要求編輯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跨媒體策劃能力、AIGC技術運用能力。只有不斷提升這些能力,編輯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策劃出更多優(yōu)秀的產品,滿足讀者的需求和期待。
4.精準讀者服務能力
AIGC時代,編輯的讀者服務能力顯得尤為關鍵。這不僅是編輯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內容傳播效果和用戶滿意度的核心要素。
首先,AIGC技術為編輯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持和分析工具。通過收集和分析用戶行為數據、閱讀偏好等信息,編輯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讀者的需求和興趣,進而針對不同類型的讀者群體,策劃和提供更為精準的內容推薦和個性化服務。
其次,編輯需要利用AIGC技術優(yōu)化內容生成和呈現方式。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技術,編輯可以生成更符合讀者閱讀習慣和喜好的內容形式,如調整文章風格、優(yōu)化排版布局等,這不僅可以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還能增強內容的吸引力和傳播效果。
此外,編輯還需要關注讀者的反饋和互動。在AIGC時代,讀者與內容的互動方式更加多樣化和實時化。編輯需要積極回應讀者的評論、建議和反饋,與讀者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這不僅有助于提升讀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還能為編輯提供更多的創(chuàng)意和靈感來源。同時,編輯在精準服務讀者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保護用戶的隱私和數據安全。在利用AIGC技術收集和分析用戶數據時,編輯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倫理規(guī)范,確保用戶數據的安全和合法使用[3]。
四、結語
AIGC時代賦予了編輯全新的使命與考驗,同時也孕育了無盡的機遇。身處這一時代的編輯,必須錘煉多種素養(yǎng),以便更自如地融入新技術環(huán)境,實現工作效率的飛躍,提升產品內容品質,充分滿足讀者的期待,并堅定維護出版行業(yè)的權威性、影響度與公信力。這是時代賦予編輯的重任,也是編輯自我提升與發(fā)展的必由之路。未來,AIGC還將進一步發(fā)展完善,這對出版單位及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zhàn),編輯需要加強教育培訓、增強實踐反思,創(chuàng)造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以迎接AIGC時代帶來的全新機遇與挑戰(zhàn),為推動出版業(yè)的轉型升級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孫興麗. 人工智能賦能數字出版的探索[J]. 采寫編,2024(1):122-124.
[2]高虹,郝儒杰. 人工智能時代學術期刊編輯的職業(yè)發(fā)展:現實境遇、多重影響與有效應對[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1(10):1255-1261.
[3]劉子陽. 創(chuàng)新不代表否定傳統(tǒng)[J]. 云端,2024(3):105-107.
[4]劉婷. 人工智能時代出版業(yè)變革下的編輯職業(yè)素養(yǎng)[J]. 經濟研究導刊,2023(2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