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小學教育階段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課程之一。這一課程關系著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情感培養(yǎng)、語言組織和思維運轉等要素,對學生今后人格素質的養(yǎng)成起著重要作用。其中,高效課堂的建立作為小學英語教育中不容忽視的教育組織形式,對學生英語素養(yǎng)培養(yǎng)乃至整個班級風氣的建設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小學教師應當把目光放在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上,讓學生在英語的學習中提升自我。
關鍵詞: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小學英語教育作為一種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程,需要與時代、政策的發(fā)展相適應。相對其他教學階段而言,小學英語是學生第一次較為系統(tǒng)地接受除中文外的一門語言的學習,每個學生的英語基礎、學習習慣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所以在開展小學英語課程時,教師要根據(jù)他們的興趣和自身的學習能力進行針對性教學。也就是說,為了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小學英語教學必須緊扣小學生個性、接受度等方面的需求,為英語課堂提質增效。
一、小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
(一)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
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普遍存在著教學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隨意性和盲目性突出等問題。一些學校把英語課程設置視為時髦的體現(xiàn),有些學校的教學則缺少科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不高。有些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著誤區(qū),把英語教學與一般玩樂等同起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些學校雖然把英語教學作為一門必修課,但其教學內(nèi)容過于單一,教學模式陳舊,不能滿足小學生對語言的需要,無法調(diào)動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這種教學目標的設定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極其不利,一些學生由此喪失了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方法單一
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和模式的影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會選擇較為保守的教學方式,授課語言枯燥乏味,表情生硬。在缺乏正確教學目標指導的情況下,教師認為小學英語使學生獲得最基礎的知識即可,所以在實際教學中缺少科學管理,妨礙了教學進步。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會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但由于班級內(nèi)的學生過多,因此這種教學很費精力。英語學習要經(jīng)過很多模仿與實踐,再經(jīng)過教師引導才會逐漸正確,但實際教學基本上都是教師的“一言堂”,很少有學生模仿,更談不上教師一一糾正與引導。
(三)師生關系失衡
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強調(diào)“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但是師生關系發(fā)展的過程卻刻意強調(diào)其中的上下關系,使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常常處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其思維靈活、活潑好動的特性被壓抑。由此,小學教師應該尤其注意師生關系的處理,保留傳統(tǒng)師生關系中“尊重”的一面,而不是刻意強調(diào)上級對下級的施壓,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小學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
二、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豐富教學方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原動力。人們對某些事物有興趣,才會有進行的動力,有動力才會進取,進取才有可能成功。因此只有讓學生先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興趣,教師才能輔以相應的引導,讓學生從以往的“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對我國常年的英語教學實踐進行總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當學生對某一學科產(chǎn)生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時,就會自主樂意地學,而且學習效率比以前更高,這就是古語“樂學之下無負擔”。而怎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起來、使課堂的學習氣氛活躍起來,仍然是當代小學英語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由于各個班級的學生性格、習慣都不完全相同,因此目前并沒有適用于每個班級的通用教學方式,故而,教師可以從減輕小學生學習壓力的需求出發(fā),結合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讓學生感受到小學英語教學的魅力。
在進行理論教學時,以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When is the art show?”為例,教師可以將多媒體設備導入課堂,在多媒體設備上展示不同國家的節(jié)日文化。教師再以提問的方式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探索不同節(jié)日與習俗之間的關聯(lián),并結合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學習不同日期的英語表達。在學生基本了解英語表達的基礎上進行英語運用的教學,不僅能夠提高英語教學的靈活性,還能夠有效降低課堂壓力,使小學英語教學從書本滲透生活,達到語言學習的本質。
除了在課前導入部分選擇恰當?shù)姆绞郊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設置趣味英語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小學英語教學而言,英語活動主題的選取,應充分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更容易在英語活動中增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趣味因素和德育因素。對英語活動的選擇,教師不要一味追求活動的形式而忽略學生的體驗,也不能過于追求趣味性而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需要教師把握好英語活動的度。仍以“When is the art show?”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一些小道具調(diào)動課堂的氛圍,如制作一些寫有特殊節(jié)日日期的小卡片,讓學生隨意抽取,并上臺運用當天的英語知識介紹這個節(jié)日。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再現(xiàn)課本上的對話環(huán)節(jié),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諸如此類的趣味英語項目不僅能讓每個學生充分參與英語活動,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團結互助和動腦能力,促進了學生多層次的發(fā)展。
英語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有傳統(tǒng)英語教學,也有新穎的英語教學,如英語游戲、英語競賽等。因此英語教師要拓展思路、深入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采取各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和能力,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
(二)重視課堂互動
部分教師為了追求速度而背離教學重點,如英語教學過于重視對個別單詞、語法的解釋而忽視了英語這門語言的實際應用功能等。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不能真正地在英語課堂上得到鍛煉與提升,無法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導致學習效果不明顯。同時這不利于擴展學生的思維,也未能回歸英語學習的本質。例如課堂上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記什么,這種機械的模式長此以往會消磨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使學生的英語思維走向凝固。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師就要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轉向課堂活動設計上的創(chuàng)新,使師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新課程標準中,學生不僅要學習考試的技巧與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與教師的互動過程中,能甄別與調(diào)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全面發(fā)展應用與探究能力是重視互動教學方法的奇妙之處,教師只需要掌握課堂節(jié)奏、維持課堂秩序、營造自由度更大的學習環(huán)境即可。在這個前提下,師生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成為一個有機整體,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在交流中,師生關系變得更加平等,教師的角色變成了從講臺上下來和學生對話的交談者。師生關系的和諧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助推器,例如,在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My day”的教學中,學生在快速學習了get up、eat breakfast等基本詞組之后,教師可以通過一對一提問的方式訓練學生實際運用詞組的能力。
(三)創(chuàng)建故事情境,激發(fā)學生聽課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紀尚小,天生好動,因此對學習沒有多大的概念,相比學習,玩游戲、聽故事的吸引力對他們更大。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建相應的情境,讓學生情境中進行對應的趣味學習。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故事、讓學生做游戲,這樣正常的教學進程不僅沒有受到影響,而且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激發(fā)了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通過參與活動,學生能夠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的。故事是兒童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兒童生活中的一大需要。小學生對故事中的情節(jié)記憶比較深刻,因而有趣的英語故事也讓小學生終生難忘。學生的思維會受到故事中的情節(jié)、情感的變化而不斷發(fā)展,其聽課興趣也將不斷提高。例如,在教授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Whose dog is it”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中的插畫講故事:“一天,小華和小紅相約到公園踏青,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一只迷路的小狗。他們想要找到小狗的主人,應該怎么用英語表達呢?”學生聽到后情緒高漲,產(chǎn)生了極大的求知欲,學習興趣油然而生,這節(jié)課的教授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四)舉行競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心智發(fā)育不健全,同齡之間的競爭性較強。對此教師可以在小組或個人之間舉行競技活動,競賽過程中,學生獲得的每一次高分、教師的每一次贊美,都會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新的希望,有時還會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產(chǎn)生不可預計的影響。所以,對班級內(nèi)成績較為落后的學生,教師要采取積極鼓勵的方針,讓他們在鼓勵中慢慢重拾信心,切身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全班受到競賽文化的熏陶,能夠使學生在比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學習目標,相互鼓勵,最終提高英語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舉行英語拼寫比賽,讓學生在同時間內(nèi)進行比較,最后看看誰的單詞拼寫得又快又準,對獲勝者進行相應的嘉獎和鼓勵。當然,對排位較落后的學生,教師不能當眾批評或體罰,應對他們進行心理上的安慰和現(xiàn)實學習中的關照,積極關心他們的日常學習活動,幫他們建立起自信心,提供學習方面的指導,最終實現(xiàn)這些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競賽制度的實施有利于學生加強英語學習,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作業(yè)設計注重結合個性特點
在已有英語知識儲備、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等方面,學生之間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別,因此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作業(yè)設計并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這會使學生把作業(yè)當成一種負擔,而不是一種對學習進行鞏固和擴展的方法。在作業(yè)形式方面,教師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熱情,提高學生對作業(yè)的參與度。對此,依據(jù)不同學生的性格以及專長,教師可以有側重地安排作業(yè)形式、創(chuàng)新作業(yè)呈現(xiàn)方式,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求知欲。課后作業(yè)可分為必做和選做兩類,通過不同形式的作業(yè),讓學生在自我選擇中得到個性化成長和針對性培養(yǎng)。
例如,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My school calendar”的主要內(nèi)容是學習月份的表達方法,以此為出發(fā)點,學生可以選擇各種形式進行學習。比如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制作一份英文版的學校日歷,愛好口語表達的學生,可以拉上同伴以英語對話的方式介紹學校的重大節(jié)日。教師設計多種選擇練習,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鞏固已學知識的同時,有效地擴展語言技能。
(六)開展多元化評價模式
傳統(tǒng)的英語教育和高效的英語教育區(qū)別,在于評價形式不同。為了更好地驗收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成果,教師應該充分應用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做到及時、高效、全面地評價,呈現(xiàn)完整的課堂效果。教師應持續(xù)構建完善的學習評估模型,實現(xiàn)個體化評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進而提高學習能力。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教師必須完全放棄單純的分類評價,對每一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針對性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教師一直在跟蹤他們的作業(yè)進度,這樣學生能夠更加認真、主動地完成作業(yè)。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加上鼓勵的話語,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提高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學生互評”,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揚長避短,還有利于減輕教師的負擔。學生在進行互評的過程中,還能強化并提升作業(yè)的完成率,從而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得到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互評做到相應的約束,避免出現(xiàn)混亂。當學習評價形式服務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時,英語高效課堂就能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這也是在課堂設計中,驗收設計成果最重要的一步。
三、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是小學教育階段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課程之一。這一課程聯(lián)系著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情感培養(yǎng)、語言組織、思維運轉等要素,對學生今后人格素質的養(yǎng)成起著重要作用。英語教師要充分學習相關的教育政策,深刻把握現(xiàn)代教育理念,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以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更高的熱情參加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并積極地進行英語實踐。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到來,英語教師必須在教學理念上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帥. “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J]. 第二課堂:D,2023(03):8.
[2] 曹武. 關于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構建路徑[J]. 中國標準化,2023(06):195-197.
[3] 朱敏. 提升學習興趣構建高效課堂:英語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 小學生:中旬刊,2023(03):79-81.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