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不僅要讓小學生學習到基礎的語文知識,還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得到全面發(fā)展。在此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摒棄了傳統(tǒng)的教育思維模式,認真貫徹實施課程改革要求,將“讀思達”教學模式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在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同時,也全面提升了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思達”教學;學習特點
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師與時俱進,結(jié)合小學生學習成長的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及語文教學形式,不僅讓小學生在語文課程中學會了基礎的文字語句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小學生良好的閱讀、思考以及表達能力,讓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了全面發(fā)展。本研究闡述了“讀思達”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以及“讀思達”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供相關小學語文教育人士參考。
一、“讀思達”教學概述
“讀思達”教學方法是由我國曾獲國家和省級多項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的余文森教授最先提出的。該教學方法是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生全面發(fā)展基礎之上而創(chuàng)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讀思達”教學理念結(jié)合小學生成長發(fā)展的特點,融入了更多的創(chuàng)新思想,以小學生為主體,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充分展現(xiàn)了小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少小學語文教師在規(guī)劃設計教學方案時,也十分注重“讀思達”教學模式的研究,融入創(chuàng)新想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并營造了更加適宜小學生的學習氛圍;同時將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活動融入其中,切實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能夠讓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讀思達”教學模式中,從而有效提高了小學生語文教學質(zhì)量,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語文表達能力,促進了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一)閱讀方面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起步階段,學生對文字的認知以及語句的邏輯認知都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此外,與“讀思達”教學中的思考與表達相較而言,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思考能力與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閱讀能力,小學生將無法理解知識,無法進一步進入思考階段,就會缺少語言知識的積累,沒有了語言積累,學生將很難組織良好的語言進行表達,從而直接影響表達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領域有很大的幫助,良好的閱讀能力可以讓小學生博覽全書,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內(nèi)涵,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小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成長。
(二)思考方面
思考在“讀思達”教學中占有主導作用。小學生在進行有效閱讀后,就會進入思考階段,思考可以讓小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進一步理解及探索。思考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小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能夠讓小學生結(jié)合所學知識,動腦思考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更多新穎的好想法。比如,一個知識點可能比較難記憶,但是有些小學生的思考能力比較強,在遇到這個較難的知識點后,他們就會進行有效思考,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這個知識點與之前記憶中的哪個知識點比較相似,兩個知識點的差別在哪里,進而運用比較法一起記憶。經(jīng)過高效思考后,找到新的記憶方法,更好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中,進而有效提高了學習能力。此外,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考能力,還可以提升小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小學生在面對學習時,看到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后,進入全面的思考,思考過后,就可以清楚分辨出哪些是對,哪些是錯的,不會被錯誤的事物表象所迷惑。這有助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以及正確的學習觀念,從而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得到全面發(fā)展。
(三)表達方面
表達是“讀思達”教學方法中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小學生在高效閱讀與思考以后,最終表現(xiàn)出的一種語言表達能力。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融入“讀思達”教學模式,可以讓小學生經(jīng)過深入閱讀與高效思考后,積累豐富的語言詞匯素材,從而豐富語言表達內(nèi)容以及語言表達形式,小學生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創(chuàng)新想法。此外,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還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與生活。比如,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會的問題,良好的表達能力可以讓學生準確地表達出哪些地方不會,從而能夠讓教師精確定位到相應的知識點,更有針對性地講解這類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反之,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在面對不會的知識點時,就會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后導致教師不清楚他們所表達的內(nèi)容,無法做到針對性的講解,不利于小學生的學習進步。
再如,在生活中,如果小學生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面對困難或者問題時,就能夠?qū)⒆约旱南敕皶r告訴家長,與家長的溝通將更加有效,這也會讓家長理解自己,有利于小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傊?,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促進小學生的成長與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形式單一
現(xiàn)階段,在新課改政策的不斷推動下,很多教育工作者也意識到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育工作,將如何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作為重要的教學工作內(nèi)容。但是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影響,很多小學語文課堂依舊沿用了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教師在黑板上寫完板書以后,讓小學生在下面抄寫、練習,再通過反復抄寫,鞏固小學生的知識記憶。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很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課堂氛圍有待提高
受應試的教育影響,小學語文教師非常注重小學生的語文成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是一味地講解知識點,沒有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缺少與小學生的有效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課堂氛圍不好,讓小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沒有了互動交流的時間,小學生在課堂上也就缺少了思考的空間,這不利于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教學理念有待創(chuàng)新
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豐富多樣的形式,不僅包括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歷史故事,還有很多名詩古句、文言文等。這些作為我國歷史寶貴的文化財產(chǎn),其被編入小學語文課本中,目的也想讓小學生能夠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提高小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小學生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更好地成長。但是,由于小學語文教師陳舊的教學理念,他們對這些方面不重視,忽略了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這也影響了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三、“讀思達”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chuàng)建良好的閱讀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讀思達”教學模式,首先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結(jié)合小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情境,有意識培養(yǎng)小學生的“讀思達”能力。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對任何新鮮事物都會產(chǎn)生好奇心,產(chǎn)生了好奇心便會深入了解與探究事物的本質(zhì)。學習也是如此,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規(guī)劃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案時,就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結(jié)合多媒體教學輔助資源,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氣氛的趣味性,為小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小學生積極參與到有效閱讀中,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這一課,課文全篇運用了擬人手法,巧妙地將秋天的雨比作成多種事物。語文教師在規(guī)劃這節(jié)課時,應當充分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為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語文教師可以提前在網(wǎng)絡資源上找一些有關秋天的照片,比如秋天里的一些美景,再找一些描繪秋天的視頻,將它們剪輯出來,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給小學生看,讓小學生感受秋天的氣息。同時語文教師可以向小學生提問:“同學們,你記憶里的春夏秋冬都是什么樣子的,放學回家所路過的地方都有哪些變化呢?”然后隨機選幾個學生進行回答,并對學生的回答表示肯定與贊揚;再結(jié)合所播放的圖片引入課本知識內(nèi)容,帶領學生一起領略美麗的秋天,共同探索秋天的美妙。在此情景中,小學生通過對身邊事物季節(jié)變化的回顧,在面對課文《秋天的雨》的知識內(nèi)容時,就會更加容易理解,閱讀起來也會感覺更加有趣,也會更加專注地聽課,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二)創(chuàng)新設計思考問題
“讀思達”教學模式中,思考是最為核心的一種學習能力。小學生只有愛動腦思考,才能愛上學習,真正提高學習能力。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十分重視學生的思考能力提升。首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在講解課堂教材知識點時,也應當給小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為提高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文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讓小學生樂于思考,積極動腦思考,從而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思考習慣。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有一節(jié)習作“我來編童話”。在這節(jié)習作里,語文教師為了讓小學生能夠進入深度思考,開動腦筋,產(chǎn)生更加美妙的想法,可以提出幾個問題作為引導。問題一:“編童話需要一個主題,大家想寫哪一類呢?”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學生就會陷入思考,會回想過去都聽過哪些童話,經(jīng)過思考后,便決定了寫作主題。在此期間,語文教師要給足學生時間,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再確定自己要寫的主題。語文教師再順勢提出問題二:“你想要編寫的故事,目的是想打動別人還是想讓別人也參與進來呢?”這個問題可以讓小學生舉手回答,學生經(jīng)過積極思考后,會有不同的答案。然后語文教師再進行總結(jié):“如果想寫出能夠打動別人的故事,內(nèi)容就一定要生動且有趣,在描寫刻畫童話人物時,一定要注重細節(jié),讓童話故事里的人物形象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苯處熆梢越Y(jié)合小學生對童話的理解,一步步提出更多的問題。語文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小學生寫作,給足小學生思考的時間,可以讓小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將想要寫的先想象出來,再運用邏輯思維完成寫作。這有效提高了小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語文學科素養(yǎng)。
(三)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
為在“讀思達”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表達空間,讓小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與思考的積累,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精彩的一面。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有一節(jié)習作“那次玩得真高興”,在課堂上,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自己平時是怎么玩的,有哪些高興的事情。每個小組的學生都要參與,再由小組推選出表達最精彩的一位學生,并作為小組代表到講臺上分享,學生講完以后,語文教師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討論的過程可以有效鍛煉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講臺上講出自己高興的事情,有利于提高自信心以及表達能力,有效提升了語文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了核心素養(yǎng)。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讀思達”教學就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考以及表達能力。在小學階段,語文課程作為最主要的一門學科之一,在日常教學中,其目標就是讓小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有所長進,能夠?qū)⑦@四種技能加以綜合靈活運用,從而有效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思維創(chuàng)造力、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黃金春. 基于“讀思達”教學法的小學語文“1+X”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 教師,2023(09):42-44.
[2] 王雯雯. 基于“讀思達”理念的整本書“多元共讀”實施策略研究[J]. 小學生作文輔導:下旬,2022(12):51-53.
[3] 張春霞. 以讀促思浸潤古詩文 思以通達激活詩家語:“讀思達”導向下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的行動研究[J]. 天津教育,2022(35):93-95.
[4] 陳榮貴. “讀思達”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人教版小古文教學為例[J]. 教師,2022(33):39-41.
[5] 林育全. “讀思達”教學法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實踐:以《西游記》整本書閱讀為例[J]. 中學語文,2024(08):33-35.
[6] 李潔. “讀思達”教學法在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教學中的應用實踐:以習作策略單元為例[J]. 試題與研究,2024(03):43-45.
[7] 林慧娟. “讀思達”教學法下的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 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4(02):83-85.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