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才過,又迎“國際茶日”?!靶M小滿,江河盈滿?!边B綿不斷的雨水,讓戶外茶事紛紛望而卻步。但,在近百米的高空品茶雅聚,亦是別有一番樂趣。
臨“云”易“云”,好茶共享。窗外,豐沛的水汽,凝霧成云,纏繞遠山,若在云端。昔歸、磨烈、小勐峨,倚邦、瓦奄、麻黑,6款分別來自臨滄、易武(勐臘)兩大名產(chǎn)區(qū)名山頭的云南古樹春茶,風(fēng)格各異,使人意興遄飛。
啜罷,諸友意猶未盡。又添一款23年陳中期茶,作為收官,合為“七碗茶”?!拔ㄓX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仿佛“云游”到彩云之南,感受那里的陽光與質(zhì)樸。
01/臨滄
|昔歸|“霸氣”冷冽
有人說,冰島為“王”,昔歸為“后”。但,我更愿意稱二者為臨滄“雙雄”。因為,昔歸的古樹茶,亦是霸氣有余。
在普洱山頭茶的“江湖”里,最有名的、以霸氣著稱的莫過于老班章。老班章的霸氣,是一種富有力量感的勁道,入口苦澀后,回甘迅疾,且香氣里蘊含著強烈的山野氣韻。昔歸的霸氣,則相對含蓄些,由內(nèi)而外流露出的霸氣,是剛強中的溫柔,冷冽甘甜。
茶湯入喉,細(xì)膩甜柔類于冰糖,又不失風(fēng)骨,很“立體”。昔歸之香,宛若蘭蕙,乃君子之香。昔歸茶的特質(zhì)源于邦東大葉種與忙麓山風(fēng)土的共同塑造。
邦東大葉種,又名“黑大葉茶”。所制干茶,色澤烏黑緊細(xì),長而直,芽頭少,茸毫不甚明顯。忙麓山,林木蓊郁,蒼蒼茫茫。日出時,瀾滄江升騰的水汽逐漸將整座山包圍籠罩,為茶樹提供豐厚的滋養(yǎng)。
自第三道起,糯香、木質(zhì)香、蜜香與蘭香,在口腔里交織流動。雖略澀,但澀感即化,湯感清晰柔順,香氣洇入喉底。昔歸,傣語音譯,意為“搓麻繩”,大俗大雅,茶如其名。
|磨烈|“隱者”自芬芳
磨烈之香亦似幽蘭,隱約中,還帶些蜜韻。滋味鮮爽,湯感稠順滑,蘭香與山野氣息交融,回甘快而持久。初嘗磨烈,其香、其昧、其韻,總感覺似曾相識。細(xì)品,又覺得都不像。磨烈茶,乃自成一格。
磨烈是一個拉祜族寨子。背倚邦馬大雪山,山下即為冰島湖。村寨大隱于山,交通較閉塞。以公路為界,分為上、下磨烈。這款茶便是出自下磨烈的綠水塘。
1700多米的海拔,草木陰翳,古茶林近乎原始。如同—個遺世而獨立的隱者,磨烈的茶樹生長出不羈的個性。肥壯粗獷的條索,在蓋碗的碗口旁逸斜出,顯得很不“安分”。金黃澄澈的茶湯,有油潤感。入口甜潤,氣韻悠長,味蕾仿佛都被飽滿的茶湯所包裹。
顯著的蘭香,撲面而來,且一貫到底,直抵喉間,徐徐彌散開來,柔細(xì)悠遠?!跋攘液笕帷敝?,有著很強的味覺沖擊力,使人驚艷。蘭香蒙于唇齒鼻間,口中一片清爽冰涼,類于冰糖的甜感,纏綿不休。
|小勐峨|苦澀的“獎賞”
茶湯初入口時,剛勁的苦澀感,讓舌頭一緊,恍然間有種喝老曼娥的錯覺。
然而,不同于老曼娥深沉厚重的苦。小勐峨的苦澀化得很快,綿柔的甜意,隨著苦澀的褪去,接踵而至。這種味覺體驗,就是茶友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茶氣”。
苦澀,是許多茶風(fēng)味結(jié)構(gòu)的“骨”。不僅不會使人懼怕,恰恰相反,還會使人期待,期待的是苦澀后回甘的“獎賞”。小勐峨的湯感,厚實飽滿,苦中帶有些許清涼。明澈的茶湯里,蘊藉著優(yōu)雅H9Spt74MltE7x2C5NQioqA==的蘭香。
臨滄雙江縣是藤條茶的主產(chǎn)區(qū)。藤條茶,因茶樹枝條酷似長藤而得名。采摘時,無須借助梯子,只要將柔軟的枝條拉下,即可采摘。這種樹型在福建野放茶園中也很常見,采摘方式大同小異,故有“扳倒茶”之稱。小勐峨作為雙江藤條茶產(chǎn)區(qū)一塊重要拼圖,芽壯毫密,內(nèi)含物豐富,生津表現(xiàn)得相當(dāng)出色。若有一小股清泉,在喉底微微涌動。
02/易武
|倚邦|風(fēng)情小葉種
倚邦的盛名,毋庸多言。迥異于普洱茶的其它茶區(qū),倚邦茶大概是唯一用小葉種茶樹芽葉制作的名山茶,這在云南古樹茶的世界里,可謂獨樹一幟。
而且,在古六大茶山中,倚邦海拔高低懸殊,低者500多米,高者近2000米。垂直的生態(tài),大葉種與中小葉種茶樹,共生期間。尤是中小葉種,色澤綠,葉質(zhì)柔軟,茸毛細(xì)長。
古茶山的熠熠“光環(huán)”,品種的特殊性,讓倚邦茶的出場,瞬間變得富有儀式感,茶友們都正襟危坐,靜候開湯。啟蓋,出湯。香氣高揚純凈,具花果香。水路清晰細(xì)膩,微苦后,涌起陣陣清甜,如山泉般甘冽。綿密的湯感,在口中鋪展開,就像絲綢,潤甜甘滑。
馥郁優(yōu)雅的香氣,甘潤柔順的口感,是倚邦茶最迷人的地方。故宮舊藏的金瓜貢茶,200余載的年歲,據(jù)考證,制作原料正是采自倚邦,足見其卓爾不群。
|瓦竜|古蠻磚遺韻
瓦竜,臨近蠻磚,也是蠻磚現(xiàn)存最完好的茶園,而蠻磚位于古六大茶山的C位。在清人阮福的記錄中,蠻磚與倚邦的茶“味最勝”。(《普洱茶記》)
廣袤的原始森林,是瓦竜古茶林的襁褓。世外桃源般的環(huán)境,幾乎阻隔了現(xiàn)代的交通工具。除了部分茶林可勉強騎摩托進入外,大多數(shù)茶林需要用腳步逐一丈量,有時甚至需要手腳并用。在座去過瓦竜的茶友都說,探訪古茶林的過程就像朝圣。
寨子里的村民,似乎與茶樹有種天生的默契。他們相信,茶樹自有靈性,無須過多的人為干預(yù)。于是,瓦竜的古樹茶特立獨行,大“塊頭”,深墨綠,條索粗壯肥碩,有點張牙舞爪。
出湯后,香氣濃郁高揚,質(zhì)樸的山野氣息,一下子就把人的味覺給“抓”住。由于是新茶,野性張揚,茶友戲稱為“攻擊性”?!懊土摇边^后,漸漸溫潤。既有易武茶的甜柔,亦有勐海茶的苦澀,耐人尋味。
茶湯渾厚穩(wěn)實,糯感十足。仔細(xì)回味,從齒頰到喉底,香氣充盈,掛杯香亦是持久不散。瓦毫古樹茶,是古蠻磚的遺韻回響。
|麻黑|
麻黑,乃易武茶的經(jīng)典,也是易武茶“香揚水柔”之特質(zhì)的標(biāo)桿。一打開碗蓋,就能感覺到它那高揚的花果香,好似熱情的“問候”。純凈的花果香與古樹茶的氣息交匯,洋溢著早春茶的活力。淺金黃的茶湯,清澈剔透,如早晨透過枝丫的淡淡陽光,照亮了眼下這陰晦的雨天。油亮的湯色,也令味蕾蠢蠢欲動。
較之前面幾款茶,麻黑的滋味似乎不夠勁猛,甚至有點平淡。這種淡,似輕描淡寫,叉似微風(fēng)輕拂,雖不慍不火,卻富有內(nèi)涵。茶湯柔中帶糯,綿密細(xì)膩,如清風(fēng)淡陽,很是溫柔美好。茶湯入喉,甜潤細(xì)滑,通透舒暢。
連飲數(shù)道,香氣、滋味、湯感,皆無大起大落之感,表現(xiàn)得很沉穩(wěn)。湯盡,細(xì)嗅杯底?;ü愀@,豐厚穩(wěn)實。有時,淡也是一種別樣的豐厚。此正是:人間有味是清歡。
03/余韻
停杯賞韻,循香“云游”。
6款當(dāng)年新采制的古樹春茶,品種、山頭分別賦予了它們各自鮮明的個性,讓茶友們在茶的靈動氣韻中,跨越千里山河,步入一個個古茶林的秘境。幽林溪澗、古樹蒼苔、鳥鳴蟲唱、氤氳霧嵐……
茶友晨風(fēng)意猶未盡,又慕盧仝“七碗茶歌”之風(fēng)流,遂呼“再品一款”,合為“七碗茶”,方得圓滿。
茶會組織者茗淑以一款23年陳的“中茶”中期茶,作為“總結(jié)”。昔年的春茗,歷廿余載塞暑,鮮活依舊。青澀化作醇厚,稠滑甜糯的茶湯,滋潤著每一個味蕾。
春去夏至,歲月無聲?!澳阋痪浯翰煌恚揖偷搅苏娼?。”一款古樹春茶,我們就到了彩云之南。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在云端,啜“云茶”。茶美,景美,境美,勾起了晨風(fēng)的詩興。裊裊茶香,化作筆底煙嵐,乃賦七絕、七律各一首。詩云:
品普洱
古樹佳茗云上賞,六巡普洱溢芬芳。
好茶共享情無限,有趣人生味自長。
雨中品茶
新朋老友聚華堂,古樹佳茗共品嘗。
云上飄香六巡醉,雨中選韻滿庭芳。
談天說地情難盡,論道評詩意未央。
有趣人生多妙昧,白頭體負(fù)好時光。
責(zé)任編輯/楊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