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直接推動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轉變,衍變出智能課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等模式。文章以2020至2023學年期間4屆農業(yè)水利工程及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yè)土力學課程為例,比較了在不同教學模式下該課程的教學效果,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條件下,線下教學效果最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次之,線上教學效果最差。文章分析了形成上述結果的原因,找出了問題,探討了完成全部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路徑。
關鍵詞 線上及線下教學;土力學課程;教學目標;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1.038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Soil Mechanics Courses under Different Teaching Mode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directly drive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s, evolving into intelligent classrooms and blend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l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soil mechanics courses of four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and port waterway and coastal engineering majors during the 2020 to 2023 academic year as an example to compare the teaching effects of this course under different teaching modes. It was found that under current conditions, offline teaching has the best effect, followed by blend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and online teaching has the worst effect.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the above results, identified the problems, and explored the path to achieving all teaching objectives.
Keywords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soil mechanics course;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model
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社會進入互聯(lián)網時代,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從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yōu)榫€上教學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資源也由單一的課本,轉變?yōu)閲腋叩冉逃腔劢逃脚_、中國大學MOOC慕課、超星等在線優(yōu)質課程。
高等教育模式的轉變是否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效果,還是要從學生的學習效果來體現(xiàn)。本文以揚州大學(以下簡稱“我?!保┩亮W課程為例,對不同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其差異與原因,為同類課程實施不同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評價提供參考[1]。
1 不同教學模式的實施
1.1 線下教學模式
傳統(tǒng)高校的教學模式通常采用課件PPT加黑板板書的形式進行,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我校也不例外。教改以來,因為多方面的原因,我校土木類專業(yè)土力學課程的學時,從之前的64學時減少到現(xiàn)在的48學時,而教學大綱的要求并沒有減少。因此,為了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通常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從頭講到尾。課堂上課堂測驗、回答問題、教學案例分析等環(huán)節(jié)不夠。對于自覺性比較好、理論功底比較扎實的學生,課后還可以通過自學的方式來彌補不足。但是,不少學生難以做到,學習效果受到影響。因此,傳統(tǒng)的線下課堂教學模式受到了挑戰(zhàn),土力學課程的教學模式亟須改變[2-3]。
1.2 線上教學模式
我校從2020年春學期開始,在學校和學院的有力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線上教學的授課模式采用建立QQ課程群+騰訊會議直播的授課模式。每個教學班級開課前都需要建立專門的課程QQ群,用于課程的通知、答疑、輔導、溝通和發(fā)布材料。授課則采用騰訊會議直播的方式進行,期末考試建立專門的考試群,采用雙攝像頭模式進行監(jiān)考。
1.3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課前,教師將經過篩選的各平臺關鍵知識點的微視頻發(fā)布到我校網絡教學平臺,結合教學課件,供學生進行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課中,在理論授課的過程中有機結合案例分析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升學習興趣。課后,一是要求學生完成線上學習平臺的章節(jié)測試。形式以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為主。二是要通過課程QQ群等教學平臺,做好教學的跟蹤和反饋,根據(jù)學生在課前、課中的表現(xiàn),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進一步優(yōu)化網絡教學資源[4]。
2 不同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評價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谏鲜瞿繕?,本文選取了2020―2023年秋學期,農業(yè)水利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yè)(合班)土力學課程考試結果為樣本(18級68人、19級65人、20級84人、21級81人)。2020年采用了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2021及2022年采用完全線上教學模式,2023年則采用了完全線下教學模式。圖1到圖5為這4年中,期末考試成績各分數(shù)段的占比數(shù)據(jù)。
從圖表數(shù)據(jù)可以清楚地看到,90―100分段從2020年的4.41%增加到2023年的14.81%,占比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特別是2022年度,占比為3.57%,該分數(shù)段的下降非常明顯。80―89分段從2020年的19.12%提升到2023年的32.10%,但2021和2022年度是逐年下降的。70到79分段從2020年的41.18%變化到2023年的30.86%,但2021和2022年度也是逐年下降的。然而,低分段60―69分從2020年的32.35%下降到2023年的17.28%,即便是該分段,從2021年到2022年還是增加的。特別明顯的是0―59分段,從2020年的2.94%變化到2023年的4.94%,應該說變化不是特別大。但是,2021年為13.85%,2022年達到了28.57%,也就是說,幾乎1/3的學生不及格。這在20多年該專業(yè)的土力學教學中從來未有過,可以說是出現(xiàn)了塌方式的下降。2020到2023年4年的平均分分別為72.4、67.1、65.1、77.4,從平均分的角度也可以得到同樣的變化規(guī)律。
3 不同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比較分析
就學生對本課程專業(yè)理論知識的掌握來看,完全線上授課的教學效果最差,其次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線下教學模式教學效果最好。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是,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直接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效果,可以動態(tài)調整教學的節(jié)奏和方式。其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嚴密、邏輯性強、有節(jié)奏的精彩講解,來營造課堂濃厚的學習氛圍,從而帶動全體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畢竟,對于理論性和邏輯性比較強的力學類課程而言,部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往往是被動、隨大流、可以影響的[5]。
完全線上直播授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有其優(yōu)點所在。這種授課方式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更加靈活方便。網絡教學資源豐富,現(xiàn)有的直播平臺有回放功能,可供課堂未能充分理解的學生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學習途徑更加廣泛。線上教學討論,學生參與度比較高。在線上直播授課過程中,對于提出的問題,有相當多的學生在直播對話框中參加,比傳統(tǒng)課堂有明顯的增加。但其缺點也非常明顯。由于不是面對面教學,教師無法掌握所有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難以適時作出教學調整。較多的學生在上課時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響,學習效率低,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保留了傳統(tǒng)線下課堂教學的優(yōu)點,可以直接面對學生,也可以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又結合了線上教學的優(yōu)點,拓寬了教學資源,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路徑,但其教學效果反而不如傳統(tǒng)線下教學。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土力學課程理論性較強,需要有相當?shù)牧W及數(shù)學知識背景,不太好學,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太高,課中也沒有積極參與討論。二是由于學習平臺、學習資源較多,導致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
4 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路徑分析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還包括學生專業(yè)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開展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可以做到適當?shù)难a充。
4.1 繼續(xù)完善我校土力學課程的網絡教學平臺建設
我校的網絡教學平臺已經建設了幾年時間,教學課件、教學大綱、試題庫、教學案例均已上傳,但學生對其的利用率并不太高。應當適當增加教學案例,匯集各知識點的微視頻,增加課外拓展資料[6]。有計劃、有系統(tǒng)、分等級地推送網絡在線資源,防止學生由于資源過多而無所適從。引導和督促學生,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4.2 在考核體系中增加學生線上學習考核部分
根據(jù)我校土力學2022版教學大綱要求,最終成績評定中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占50%,期中考試卷面成績占25%,習題作業(yè)按照完成數(shù)量、質量等要求占10%,出勤率占5%,課堂測驗、回答問題與專題研究等占10%。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對于課堂測驗、回答問題等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作太多的要求。今后要根據(jù)網絡教學平臺的章節(jié)測試情況、知識點的專題研究成果、案例研究中的表現(xiàn)等,綜合作出該部分的考核情況評定。
5 結語
根據(jù)本課程在2020至2023年期間,同一專業(yè)4屆學生的學習情況,土力學課程的單一線上教學模式效果是最差的。但是,在信息網絡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應當會成為未來高校教學的常態(tài)。
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對于不同學校、不同專業(yè)、不同生源的班級,不能一概而論。對于專業(yè)性強、理論性強的力學類課程,應當以線下教學為主,線上教學為輔助。
參考文獻
[1] 李蘇慧.不同教學模式下教學效果對比研究——以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非參數(shù)統(tǒng)計》課程為例[J].陜西教育(高教),2023(7):40-42.
[2] 方平,袁利國,宋瑞鳳.“高等數(shù)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3(35):65-68.
[3] 王利霞,馮占榮,張桂梅.“工程制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37(4):136-140.
[4] 余樂,王鑫宇,喬繼紅.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邊緣計算”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與信息技術,2023,31(6):93-96.
[5] 章虎,孫妍,劉琦,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施時間長短對《兒科學》學習效果的影響[J].溫州醫(yī)科大學學報,2024,54(1):81-86.
[6] 李海峰,趙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實驗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以“地理信息系統(tǒng)原理與應用”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3(46):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