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應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資源,擴大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我園有一條海棠大道,無論是晨間鍛煉、戶外游戲還是午后散步時間,孩子們總喜歡在海棠樹下嬉戲玩耍,因而對海棠的興趣也愈發(fā)濃厚。于是我們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對課程進行了合理架構,并開展了關于海棠的系列探究體驗活動。
課程,源于幼兒經(jīng)驗的呼喚
春暖花開之際,我們正在開展有關春天的主題活動。每日的值班老師都會拍攝幼兒園里的春天景象,期望能和幼兒在家找到的春天遙相呼應,以打開幼兒的話匣子。有一天,一名幼兒驚喜地發(fā)現(xiàn)海棠樹發(fā)芽啦!是啊,光禿禿了一整個冬季的海棠終于迎來了溫暖的春天——冒新芽了!幼兒開始詢問:“今年的海棠什么時候開花呢?”因為海棠承載了幼兒對幼兒園的思念,于是我們嘗試在線上進行海棠生長“云”直播。
課程,始于教師專業(yè)的審議
虞永平教授曾說:“課程的意義不在于文本的本身,不在于單一的學習者和教師,而在于學習者與教師之間互動的過程,這個過程決定課程的成效,再好的文本離開了這個過程將成為一紙空文?!庇谑?,教師們審“預”課程與幼兒成長經(jīng)驗之間的契合點,尋“遇”課程活動的生長點,爭做課程開發(fā)的思考者、行動者。
一、審課程目標
疫情期間,課程主題的產(chǎn)生和目標的制定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較大的考驗,我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來審議課程活動:
1.是否建立在了解幼兒現(xiàn)狀的基礎上
幼兒在小班時有和海棠花一起做游戲的經(jīng)驗基礎,今年再次自發(fā)關注到這個話題,是符合幼兒當下興趣需要的。
2.是否針對幼兒當下的實際生活與發(fā)展需要
幼兒身邊有很多海棠樹,有的海棠樹在幼兒的小區(qū)里,有的海棠樹在幼兒家附近的公園里,而約克小鎮(zhèn)周邊的人行道上也有海棠樹——課程來源于幼兒的生活,也切合當下的季節(jié)特點。
二、審課程內(nèi)容
1.是否符合幼兒的興趣需要
海棠這一話題由幼兒引出——今年的海棠花開了嗎?教師把握春天的季節(jié)特性,適宜地將幼兒引出的話題進行延伸,并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感知、研究等不斷拓寬幼兒的視野,以獲取新知。
2.是否適合幼兒在家里開展
并不是每一個幼兒的家里都有海棠樹,但海棠在生活中卻很是常見,因此,我們提供每日拍攝的海棠花照片供幼兒觀賞。如果幼兒家中有實物,還可以和老師拍攝的照片進行對比,并在班級群里與其他幼兒進行互動、比較。
三、審課程資源
1.在家里是否便于收集春天的事物
海棠在家庭中并不多見,但是教師提供的圖片與視頻給了幼兒強有力的支撐——他們可以將關于海棠的經(jīng)驗運用到其他事物中,例如,尋找春天的花苞苞、葉苞苞,數(shù)一數(shù)不同的花瓣,并和海棠花進行比較、排序等。
2.針對不同事物采用不同記錄方式
海棠花可以用“圖片+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比如海棠每日的變化可以用圖片記錄,壯觀的畫面則可采取視頻形式記錄。我們思考哪些資源適合什么樣的記錄方式,同時把這份策略傳遞給幼兒,讓他們知道對于不同的事物(景物)可以采用不同的記錄方式。
課程,忠于師幼活潑的互動
1.回憶——留住美好時刻
通過回顧去年的照片,幼兒不僅回憶起了以往的畫面,話匣子也打開了:如“海棠什么時候開花?開花會持續(xù)多久?”……這些問題的產(chǎn)生也為后來的課程實施提供了基礎。對于幼兒的問題,我們利用教師值班這一資源,將海棠生長的過程用照片或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并標注日期,發(fā)送到班級群里引導幼兒們持續(xù)觀察。
2.思考——把握課程生長
一天,幼兒拋出了一個問題:“昨天拍的海棠花已經(jīng)很大了,今天的花怎么又變小了?”我們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每一張照片拍攝的角度不同,拍的也不是同一棵樹,這樣幼兒的觀察可能是斷層的、不連續(xù)的。于是我們將其調整為聚焦某一棵樹、某一朵花,并將固定的這棵海棠樹、這朵海棠花用蝴蝶結做記號,每日的值班老師將其變化拍攝下來,由此形成了制作海棠日歷的活動。通過開展“海棠日歷”活動,幼兒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僅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還感受到海棠隨著時間的生長變化。
3.陪伴——珍藏課程感動
宅家的生活配上美麗的春天,總是不會太單調。每日看到群里分享的海棠美照,家長們也心癢癢,想戴上口罩一起到鄉(xiāng)野周圍找一找花苞苞、葉苞苞——“我發(fā)現(xiàn)桃樹、玉蘭樹上都有了花苞苞!”“桃樹上有葉苞苞,桂花樹、黃楊上也有!”原來,春天的花苞苞、葉苞苞都集合啦!它們伴隨著春日的暖陽一天天長大,并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有的還會結出果實,而葉苞苞也會長成綠油油的大葉子,讓枝丫變得更加飽滿翠綠。這么美的景致讓人心生無限美好,與此同時,攝影體驗活動也隨之而來。怎么拍?拍什么?老師通過搜羅、自制視頻讓幼兒們了解到:拍攝時可以選擇近處的景觀,也可以選擇遠處的畫面,蹲著、站著、仰頭、彎腰都可以。以最常見的油菜花為例,我們提供了具體的拍攝視頻,隨之而來的是家長們線上分享的美照,鏡頭下的幼兒們快樂地感受、體驗無限春光。
4.觀察——追尋課程奧秘
隨著老師的分享,細心的孩子又發(fā)現(xiàn)了:之前長在墻外的薔薇經(jīng)過一冬的醞釀,這個春天長“瘋了”。它的枝丫與海棠緊緊纏繞在一起,葉子很大很綠,可是一朵花也沒有;海棠的葉子雖小,卻開出了許多花,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每一種植物花和葉的生長順序都不一樣。幼兒們帶著好奇心和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一起去大自然里找一找——先開花的樹和先長葉的樹。在尋找的過程中,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同樣的樹種植在不同的位置,開花的速度不一樣,有的還是花苞,有的已經(jīng)開出了大大的花。那幼兒園的海棠也是這樣嗎?教室前后的海棠花生長速度還真不一樣。一位老師家里也有一棵海棠樹,她將家里的海棠定時、定點地拍下來和幼兒們共享——同樣的一棵樹上,不同的枝丫上的花開的速度也不一樣。原來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和光照有關,溫度適宜再加上充足的光照,就容易開花;若是光照不足,開花的時間就會受到影響。于是幼兒們紛紛行動起來,開始尋找這一奇妙現(xiàn)象,他們還用自己的“理論”向家庭成員解釋這一現(xiàn)象。
5.尋覓——探索課程活力
隨著一日又一日的分享,我們見證了海棠從抽芽、花苞、待放到綻放的過程,教師拍攝的角度也隨之不斷調整,提供的照片細致到能看清每一片花瓣。于是幼兒們投入到了“數(shù)花瓣”的熱潮中。海棠花和桃花的花瓣不一樣,桃花和油菜花的花瓣比較少,那海棠花有幾片花瓣呢?為了使幼兒建立數(shù)概念,我們從“感數(shù)——不用數(shù)數(shù)即可感知小數(shù)量的物體有多少”“認數(shù)——認識數(shù)字,知道用數(shù)字來命名具體的數(shù)量”“數(shù)的守恒——學習不受物體的大小、形狀和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判斷10以內(nèi)物體的數(shù)量”“比較多少——能通過數(shù)數(shù)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能分辨物體數(shù)量間的大小、多少、一樣多(7個左右)”等維度開展數(shù)花瓣活動,小朋友們教你怎么數(shù),爸爸媽媽和我們一起數(shù)……有趣的、有層次的活動讓幼兒們樂此不疲地尋找身邊的花瓣,有的幼兒甚至開始數(shù)葉子,原來生活中的數(shù)學無處不在!
6.欣賞——升溫課程體驗
我們觀察海棠已經(jīng)一月有余,轉眼間海棠花開似錦,輕盈飄逸。我們將照片拍攝轉向了視頻拍攝,同時和幼兒們一起“云”賞海棠,感受海棠大道的壯觀與華麗。視頻中白色的海棠花引起了幼兒的注意(這是老師刻意拍進去的),之前我們一直關注的是粉色的垂絲海棠,突然出現(xiàn)的白色海棠花讓幼兒欣喜不已,這是什么花呢?我們沒有立即告訴幼兒答案,而是向他們推薦了一款APP軟件——形色。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不認識的花草時,只要掃一掃,比對一下答案就出來啦!幼兒們?nèi)绔@至寶,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分享給了身邊的每一個人,也開始走上了海棠家族的探尋之路。海棠花都有哪些品種?它們的顏色與果實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們通過查閱資料、尋找身邊的海棠、運用“形色”掃描,逐步發(fā)現(xiàn)了新天地,同時各種形態(tài)的海棠作品也隨之而來。
7.遇見——采擷課程美好
一場雨讓海棠大道上鋪滿了花瓣,掉落的花瓣多可惜呀!我們可以用它們來做些什么呢?這個提議引發(fā)了幼兒的頭腦風暴,于是干花制作來了、花瓣書簽也來了。找一找院子里、田野中掉落的花瓣,做一回護花使者,將它們帶回家裝飾在你的作品上吧!當幼兒終于在海棠花下見面,海棠花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最為繁盛的時期,幼兒看著繁華褪去的“紅”,有些許失落:“海棠好可憐,它的顏色已經(jīng)不那么紅了,原來那么美,現(xiàn)在只剩下灰灰的東西了……”當幼兒們憐惜地捧起地上的花托與樹葉,驚喜地發(fā)現(xiàn):“它們聚在一起好漂亮??!”于是幼兒們欣喜地將海棠留下的美搬進了教室,不僅如此,他們還將假期里探尋到的關于“海棠的美”一起裝飾在了海棠博物館。
課程,感于教師即時的反思
1.看見幼兒的成長
海棠,作為幼兒內(nèi)在經(jīng)驗的召喚,成為了打開春天的一種獨特方式。幼兒通過利用各種感官,感受春天的氣息與生機勃勃的大自然,關注自然界的變化,萌發(fā)探索春天的愿望。他們與自然交融,在真實、生動的情境中獲得成長與發(fā)展。
2.看見教師的成長
我們也曾疑惑:開展與海棠有關的微主題活動如何做到平衡各個活動、各個領域之間的關系?因為對于植物的探秘可能更多地指向科學領域,那會不會造成幼兒各領域發(fā)展不均衡?學習了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王春燕教授的《課程審議與主題審議》這一文章后,我們得到了答案:“在主題活動中,各領域活動不可能是完全平均的。如果一個主題里各領域是均衡的,那這個主題一定是一個拼盤。我個人觀點是:領域均衡是指向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的,而不是在一個主題里?!币虼?,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串聯(lián)起的連續(xù)經(jīng)驗,進而才能在各個活動中引發(fā)幼兒不同能力的提升。
3.看見課程的生長
在課程活動“我們的海棠”中,幼兒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了解了海棠的品種特點和生長習性,以同樣的方法,教師將課程往春天里的其他植物上延伸,將幼兒這份探尋的精神和行動運用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一個美好的、有生命力的事物值得我們付出更多的關注和精力,讓我們一起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我相信,他們不僅僅是對海棠,對身邊的植物、自然里的小生命都會保留一顆好奇之心和探究的熱情。
讓我們把兒童放在心里,沿著尋找課程的生機與溫度而努力,追隨兒童的立場,孕育教師的生長。我們愿勤耕不輟,努力追尋課程生長的一米陽光,且思且行,且行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