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對初中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基本的寫作教學和理論知識的教學,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思想意識方面的培養(yǎng)。相較于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初中階段的作文教學有著更為豐富的形式和內容,對寫作的質量、字數(shù)和用詞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開展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實”與“活”入手,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提高寫作教學質量。
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實”與“活”寫作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實”指的是寫實和實際,“活”是要求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靈活變化。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實”與“活”寫作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在寫作時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作,還能使學生在寫作中達到靈活變化的效果。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擺脫思維定式,鞏固寫作基礎,使學生將真實想法融入作品,實現(xiàn)“實”與“活”的有機統(tǒng)一,從而增強寫作教學效果。
一、初中語文“實”與“活”寫作教學概述
隨著新課標的推進與改革,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在開展寫作教學時,教師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語言得體、條理清晰,而且寫出的文章具有真實性和靈活性。
寫作素材源于生活,因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為主,并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寫作,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語文作文教學可以分為“實”與“活”兩個部分:“實”既包括了寫實和實際,又要求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鞏固寫作基礎;“活”不僅要求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注重教學方式的靈活應變,還要求學生激發(fā)學習熱情,增強學習效果。在教學寫作技巧時,教師應當讓學生了解寫作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富有生命力的。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重視文章的“活”性,靈活運用不同的寫作方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對于初中階段學生來說,寫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寫作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還為他們搭建了一個表達內心真實感受的平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高度重視寫作教學的實踐性與靈活性,為學生提供寫實與寫活的機會,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增強寫作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關注寫作教學中“實”與“活”的融合,并將其視為寫作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進步。
二、初中語文“實”與“活”寫作教學策略
(一)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為了開展“實”與“活”寫作教學,教師應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讓學生的寫作過程更加輕松。初中語文教材選用的文章符合這個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是學生能夠理解的內容。在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各種類型的寫作素材,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以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為例。這篇課文記錄了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圖片及地圖,以增進學生對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直觀了解。通過全景模式的地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到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位置,并鼓勵學生繪制作者行走的路線,帶領學生找到并觀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通過這種直觀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身臨其境的教學環(huán)境,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感情,還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記憶,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與祖國或英雄主題的作文,鼓勵學生充分運用教材中的素材進行寫作。這可以增強學生的寫作效果,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并為“實”與“活”寫作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了解人物情感,發(fā)揮“活”的作用
初中生已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并且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不過仍有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因此,教師需要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閱讀多篇文章內容,了解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掌握相應的寫作技巧,并鼓勵學生靈活寫作,充分發(fā)揮“活”的作用,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增強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文章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寫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呈現(xiàn)課文中的對話,即“唉!如果于勒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并提出“為什么他們要嘆氣”“為什么他們在遺憾”“于勒又是誰”等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站在菲利普夫婦的角度進行思考,嘗試寫出菲利普夫婦的人物獨白,并談一談自己對菲利普夫婦的看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中人物的真情實感。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思考“如果于勒真的有錢了,事情會怎么發(fā)展”的問題,并以這個問題為核心,開展開放式寫作活動,鼓勵學生靈活寫作,充分發(fā)揮“活”的作用,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融入生活化教學,體會“實”的含義
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實”的含義,教師應引入生活化內容。由于初中生正處于求知欲較強的階段,因此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同時,教師不應給學生過多的束縛和限制,而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權,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對身邊的人和事物進行寫作。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還能使學生充分理解“實”的含義,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名著導讀《西游記》:精讀和跳讀”板塊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西游記》這部經典小說。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影視作品《西游記》中猴王出世的片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家長帶學生去動物園觀察猴子的生活習性,增進學生對猴子的了解。在學生了解了這些內容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進行寫作。這種生活化教學方法能夠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并使學生在寫作中真切體會“實”的含義。
(四)開展仿寫活動,提高學生的寫作參與度
寫作不能僅是簡單地描寫事件與情境,還要精心組織語言。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確保語言的完整性,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積極開展仿寫活動,以此落實“活”與“實”寫作教學。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背影》一文時,該文的結構布局非常簡潔,且有著直觀清晰的主線。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分段的形式進行仿寫,并引導學生將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和景物特點呈現(xiàn)出來。由此可見,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仿寫活動,不僅能減小學生的寫作難度,還能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寫作思路,讓學生掌握各種寫作技巧,如學會開頭和結尾的寫作方法等,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力。
(五)尊重個體差異,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活”不僅形式豐富,靈活多變,還是一種方法的創(chuàng)新。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圍繞寫作主題自由表達,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根據(jù)自己的素材掌握情況靈活寫作,進而提高寫作水平。
例如,在指導學生書信寫作技巧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歌曲《一封家書》,引導學生在聽歌曲的同時,深入分析歌詞內容,并圍繞對歌詞的理解與感悟展開討論。歌曲播放完畢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歷,寫一封寄給父母的信,鼓勵學生自由表達,發(fā)散思維,寫出真情實感。通過這種作文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激發(fā)寫作熱情,提高寫作能力,還能發(fā)散思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六)注重讀寫結合,落實寫作教學的“實”與“活”
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利用教材進行教學,還需在教學中融入寫作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實現(xiàn)寫作教學的“實”與“活”。例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內容,讓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還要重視對學生寫作技巧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讀寫融合教學,學生能夠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以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阿長與〈山海經〉》一文為例。文章中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點描繪得生動形象,如“阿長生得黃胖而矮”。這一描述不僅展現(xiàn)了阿長的身材特點,還從側面展現(xiàn)了阿長的高大。同時,文章多次提及阿長是沒有文化的粗人,性格外向,在周家做女工時也不知收斂。通過這些描繪,阿長的形象及其精神品質得以完整體現(xiàn)。因此,教師可將此作為寫作訓練點,引導學生描繪身邊的朋友或同學。
再以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紫藤蘿瀑布》一文為例。此文為寫景佳作,語言優(yōu)美,景物描寫形象生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讀文章,學習作者如何描寫紫藤蘿,并運用相應的方法進行景物描寫。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層次、順序、修辭和角度等方面進行景物描寫。
初中語文教材選編的文章皆為文質兼美的佳作,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文章開展寫作教學,引導學生積累佳詞美句,教授學生寫作知識,并提供針對性的指導,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真正落實寫作教學的“實”與“活”。
結語
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當靈活運用“實”與“活”的教學方法,給予學生更多的創(chuàng)作空間,讓學生的寫作更加靈活多樣,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冊亨縣者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