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進一步了解我國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圖書館的情況,2022年,中國國家圖書館少年兒童館針對未成年人利用全國公共圖書館情況展開調查。調查重點圍繞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圖書館現(xiàn)狀以及對公共圖書館的使用需求展開,結合調查情況,針對公共圖書館提出場館空間規(guī)劃、閱讀服務與指導、培養(yǎng)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圖書館意識和數(shù)字化建設等方面的發(fā)展建議。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25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41(2024)03-0053-06
1 引 言
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推進城鄉(xiāng)公共文化體系一體建設,創(chuàng)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導全民閱讀”。同年,國務院印發(fā)《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2021—2030)》[1],提出公共圖書館應當設置少年兒童閱覽區(qū)域,配備具有相關專業(yè)背景知識的專業(yè)人員開展閱讀指導和社會教育活動。伴隨著全民閱讀和書香社會建設的推進,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閱讀關注度不斷提升,我國未成年人閱讀與服務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體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進一步了解我國未成年人對公共圖書館的利用情況,更好地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具專業(yè)化、針對性的服務,2022年,中國國家圖書館少年兒童館針對全國公共圖書館的未成年人利用情況展開調查,獲取最新最全的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圖書館的情況,為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未成年人服務決策提供參考。
2 調查的對象、指標及方法
本次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為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圖書館情況,重點圍繞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圖書館現(xiàn)狀以及對公共圖書館的使用需求展開。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對未成年人的界定,本次調查對象為到館不滿18歲的服務群體[2]。由于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行為特征和心智發(fā)育存在差異,本次調查問卷分為0—6歲幼兒組、7—12歲少兒組和13—18歲青少年組。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更為客觀地反映現(xiàn)實,本次調查采取線上資料搜集、騰訊會議采訪和問卷調查三者結合的方式,面向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不含港澳臺地區(qū))共35家公共圖書館進行,共發(fā)放線下紙質問卷10 000份,回收問卷8 237份,線上回收電子問卷954份,經(jīng)整理得到有效問卷8 796份。其中,0—6歲幼兒組有效問卷總計4 182份,7—12歲少兒組有效問卷2 885份,13—18歲青少年組有效問卷1 729份。
3 調查結果分析
3.1 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圖書館情況特征
3.1.1 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接待量總體呈上升趨勢。此次調研顯示,我國各地公共圖書館的未成年人讀者接待量呈現(xiàn)明顯上升趨勢。以2019年為例,我國公共圖書館年平均接待未成年人讀者量為50.51萬人次,在新冠肺炎疫情限流的情況下的2021年年平均接待未成年人讀者量為23.93萬人次。根據(jù)《中國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調查》[3]數(shù)據(jù)顯示,此項指標在2010年調研期間為29.62萬人次。在非限流常規(guī)情況下,未成年人讀者接待量上升了70.53%(見圖1)。
我國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年平均接待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民閱讀觀念和社會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未成年人在閱讀推廣領域的參與度日趨提高。
3.1.2 未成年人閱讀方式更為多元化。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多種閱讀載體涌現(xiàn),公共圖書館提供的閱讀載體也從單一紙質文獻逐漸變?yōu)槎喾N閱讀載體并存,讀者的閱讀方式也隨之發(fā)生改變。通過對未成年人閱讀方式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未成年人都使用過電子閱讀設備進行閱讀,但接受調查的3個年齡段的未成年人對紙質文獻閱讀的接受度均超過80%,而對電子閱讀的接受度均不足60%??梢园l(fā)現(xiàn),對大多數(shù)未成年人讀者而言,紙質文獻依舊是閱讀主流。不可否認的是,隨著電子資源的不斷豐富,電子閱讀方式已成為紙質文獻閱讀方式的有力補充。參與調查的各組群體中,對電子資源均有不同程度的使用(見圖2)。
調查結果顯示,幼兒組46.0%的讀者每天使用電子閱讀設備的時間在30分鐘以內。他們接觸電子閱讀設備主要是因為喜歡數(shù)字閱讀的形式和內容,也有部分幼兒是為了上網(wǎng)課。僅有18.6%的幼兒從未接觸過電子閱讀設備。少兒組讀者主要使用電子閱讀設備進行學習。40.7%的少兒組讀者每天使用電子閱讀設備的時間在30分鐘以內,31.5%的少兒讀者每天使用時間在30分鐘至1小時。他們接觸電子閱讀設備主要是上網(wǎng)課和查找資料。青少年組讀者會利用電子閱讀設備進行更為廣泛的、全方位的瀏覽與閱讀。30%的青少年讀者每天使用電子閱讀設備的時間在30分鐘至1小時,43.4%的青少年讀者每天使用時間在1小時以上。他們接觸電子閱讀設備主要是為了查找資料和日常瀏覽。
3.1.3 未成年人對公共圖書館功能化需求差異明顯。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對公共圖書館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性。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是幼兒家長攜幼兒讀者前往公共圖書館的首要目的;少兒讀者是使用公共圖書館借還服務的主要群體;青少年讀者則更看重公共圖書館的空間價值。對未成年人來公共圖書館的目的調查發(fā)現(xiàn),幼兒組65.4%的被調查人員表示帶孩子來公共圖書館是希望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少兒組49.5%的被調查人員則主要是希望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同時喜歡公共圖書館的資源以及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青少年組59.4%的被調查人員表示除了喜歡公共圖書館的資源以及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還因為公共圖書館有文獻借還服務,同時需要在閱覽室里自習或是完成作業(yè)和學習任務。相較而言,青少年讀者對公共圖書館的空間需求要求更高,他們更重視公共圖書館作為社交場所的空間價值??傮w而言,隨著年齡增長,未成年人對公共圖書館的需求從文獻需求逐漸延伸至空間需求,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職能也正逐漸從文獻存藏向社會交流與共享轉變。
3.1.4 公共圖書館多媒體平臺信息傳播特質凸顯。隨著新技術平臺的廣泛應用,公共圖書館微博、微信和網(wǎng)站已成為未成年人讀者獲取圖書館資訊的主要途徑。公共圖書館多媒體平臺信息傳播特質日趨明顯。在此次調查中,從未成年人獲取公共圖書館資訊的渠道來看,幼兒組中49.4%的幼兒家長通過微博、微信獲得圖書館活動信息,38.4%的幼兒家長通過朋友、老師或者其他家長推薦獲取活動信息,35.9%的幼兒家長則是通過網(wǎng)站獲取。少兒組中48.9%的少兒讀者通過朋友、家長和老師的推薦了解圖書館的活動,34%的少兒讀者通過圖書館網(wǎng)站了解活動信息,30.6%的少兒通過微博、微信推送獲取活動信息。相比之下,青少年讀者通過網(wǎng)絡獲取活動信息更自由,43.4%的青少年通過朋友、家長和老師的推薦了解圖書館的活動,43.1%的青少年通過微博、微信推送獲取活動信息,38.3%的青少年通過瀏覽圖書館網(wǎng)站上了解活動信息(見圖3)。
3.2 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圖書館存在的問題
3.2.1 活動參與度相對較低??傮w而言,在公共圖書館舉辦的活動中,未成年人參加的活動主要是故事會和講座,有近一半的未成年人從未參加過公共圖書館的活動。具體而言,幼兒組受訪者表示參與最多的是公共圖書館組織的故事會和手工活動,參與的人數(shù)占比分別為32.6%和22.7%,之后依次是講座、演出、電影或參觀展覽等,而44.8%的幼兒組受訪者表示從未參加過公共圖書館組織的活動。少兒組受訪者參與最多的是公共圖書館組織的閱讀會和講座,參與人數(shù)占比分別為22.8%和19.9%,之后依次為觀看演出、電影或參觀展覽,45.5%的少兒組受訪者表示從未參加過公共圖書館組織的活動。青少年組參與最多的是公共圖書館組織的講座、志愿服務和閱讀會,其參與人數(shù)占比分別為26.3%、21.6%和21.6%,之后依次是觀看演出、電影或參觀展覽,有40.3%的青少年組受訪者表示從未參加過公共圖書館組織的活動。分析3個不同受訪群體未成年人參與公共圖書館活動程度相對較低的原因發(fā)現(xiàn)差異較大。幼兒組受訪者表示妨礙幼兒讀者參加活動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長沒有時間陪同和不知道活動的相關信息,占比分別為40.2%和38.2%。少兒組受訪者表示妨礙其參加活動的最主要原因是活動時間不合適以及不知道活動的相關信息,其占比分別為41.1%和37.7%。青少年組受訪者中有50.3%的受訪者表示妨礙參與活動的原因是活動時間不合適,42.2%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活動的相關信息??梢园l(fā)現(xiàn),除了幼兒群體受制于自身行動能力,需要依靠成年人陪伴到館,更多的具有自主行動能力的少兒群體和青少年群體,妨礙其參與圖書館活動的最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獲取渠道相對閉塞,使其無法及時獲取活動信息。
3.2.2 圖書館檢索技能相對不足。雖然超過50%的少兒及青少年讀者自認為具備較好的網(wǎng)絡檢索能力,但他們對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檢索的認知和利用相對欠缺。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少兒組或者是青少年組受訪者普遍對個人的信息檢索能力具有較高評價。52.3%的少兒讀者認為自己可以完全獨立通過網(wǎng)絡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23.1%的少兒讀者認為自己可以順利進行檢索,但是缺乏技巧;超過40%的少兒讀者表示需要提高個人信息檢索能力。在青少年調查群體中,78.7%的青少年讀者認為自己可以完全獨立通過網(wǎng)絡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15.4%的青少年讀者自認為可以順利進行檢索,但是缺乏技巧;5.3%的青少年讀者表示需要有人指導才能完成檢索任務;仍有約20%的青少年讀者希望提高自己的信息檢索能力。
3.2.3 文獻資源與空間需求成為影響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圖書館的重要因素。調查結果顯示,未成年人對公共圖書館使用滿意度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下降,究其原因,無法滿足其文獻借閱需求和閱覽座席不足成為影響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圖書館的重要因素。在對未成年人使用公共圖書館過程中存在的困難調查發(fā)現(xiàn),幼兒及其家長在使用公共圖書館資源時,45.8%的家長表示在使用公共圖書館資源時沒有遇到困難;24%的家長在查書、找書方面需要幫助。對于少兒讀者來說,36.5%的少兒讀者對文獻借閱服務不滿意;25%的少兒讀者感覺閱覽室座位不足。青少年讀者在利用公共圖書館時,有40.4%的青少年讀者感覺最大的困難是閱覽室座位不足;34.3%的青少年讀者對借閱服務不滿意。結合未成年人到館目的,進一步分析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各年齡段的讀者需求滿意度影響因素各不相同。幼兒及其家長前往公共圖書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興趣,因此對公共圖書館文獻的需求度要求最高。近50%的幼兒受訪群體表示在公共圖書館資源使用方面沒有遇到困難,僅有8.8%的家長覺得館藏中沒有適合自己孩子的讀物,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公共圖書館經(jīng)過多年的文獻調整,館藏幼兒文獻得到了一定的調整。
少兒讀者由于處于幼兒讀者和青少年讀者之間,因此在對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利用上,存在明顯的兩者兼具的特征。近50%的受訪者選擇關注公共圖書館的借還服務和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及氛圍,說明文獻資源和空間資源是影響少兒讀者對公共圖書館利用的重要影響因素。而在該群體不滿意的選項中,館藏文獻和座席不足成為首要和次要的兩大選項。究其原因,少兒讀者對公共圖書館館藏文獻的不滿意反映出該群體已經(jīng)不再滿足于圖書館提供什么,我就讀什么,而是帶有較強的閱讀目的。館藏資源在與少兒多樣化閱讀需求的匹配度上仍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導致少兒讀者對文獻資源的滿意度相較幼兒讀者群體略有提升。同時,隨著學業(yè)壓力的逐漸出現(xiàn)和社交需求,公共圖書館的空間資源價值漸顯,少兒讀者到館除了常規(guī)的查找資料、閱讀文獻,還需要完成校內作業(yè)、自習以及進行必要的同學共讀。公共圖書館空間的相對不足,導致少兒讀者對公共圖書館空間資源的使用略有不滿。
青少年群體學業(yè)及社交的需求不斷增加,使得該群體對公共圖書館的自習空間尤為關注。通過青少年對公共圖書館利用的資源調查可知,約有64%的受訪者表示需要利用公共圖書館的空間自習和完成校內作業(yè)等學業(yè)任務。公共圖書館空間資源已成為青少年讀者到館的首要需求。而公共圖書館坐席的相對有限成為制約青少年對公共圖書館利用的重要因素。隨著不同年齡段讀者的生理與心理變化,對公共圖書館的功能需求也從最初簡單的文獻利用逐漸過渡到文獻與空間兼具的需求。當前公共圖書館少兒及青少年文獻相對不足與有限的空間已成為影響未成年人對公共圖書館資源利用的重要影響因素。
4 啟 示
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看出,公共圖書館在培養(yǎng)和強化未成年人閱讀興趣和習慣,提高民眾閱讀質量和水平,提升國民閱讀素養(yǎng)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但在場館空間規(guī)劃、閱讀服務與指導、培養(yǎng)圖書館利用意識和服務數(shù)字化建設等方面仍然有較大提升空間。
4.1 打造“以人為本”的開放式文化社交空間
隨著全民閱讀理念的不斷深入,公共圖書館的建設理念也從最初的“信息共享空間”到強調知識創(chuàng)造的“學習共享空間”。從最初強調“存藏”和“閱讀”到強調“空間”“共享”和“交流”,從強調以“以書為本”到“以人為本”[4]。公共圖書館作為人們終身學習、休閑娛樂、社會交流的第三空間服務價值愈加顯著[5]。在此建設理念下,公共圖書館應結合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和公眾文化發(fā)展需求,加強館內閱覽空間建設和發(fā)展,優(yōu)化空間布局,建設以人為中心的公共圖書館,從“場館分級”“文獻分級”“服務分級”等方面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以滿足不同年齡讀者群體的閱覽需求。特別是在開展未成年人閱讀服務時,公共圖書館應充分考慮未成年人在認知、行為和閱讀需求方面的差異,在服務空間規(guī)劃上不僅要具備功能的適用性,同時需要兼具互動性和趣味性。注重打造并發(fā)揮公共圖書館空間價值,結合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需求,設置不同類型的閱覽場所和研討空間。此外,在未成年人的閱讀活動策劃上,需注重互動交流,通過與同齡人、家長、館員等群體的互動,培養(yǎng)未成年人與公共圖書館的情感連結,促進未成年人更好地使用公共圖書館,激發(fā)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能力。
4.2 推動文化服務融合創(chuàng)新,提供學校和家庭閱讀指導
鑒于未成年人的閱讀活動特質,幼兒讀者需要依靠成年人實現(xiàn)到館閱讀和參與相關活動,而少兒讀者和青少年讀者雖具備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但受制于閱讀時間以及學業(yè)壓力,對圖書館的閱讀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丁笆奈濉惫参幕阵w系建設規(guī)劃》[6]明確提出要探索公共文化服務和教育融合路徑。作為開放的社會教育場所,公共圖書館應該借助文獻資源優(yōu)勢,建立健全適合未成年人的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機制,結合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閱讀特征,積極拓展館外延伸服務,打造“圖書館+”服務模式。通過跨界多元服務模式,發(fā)掘公共圖書館的新供給點,通過社會資源的融入,延伸公共圖書館服務場域,豐富服務形式,充分發(fā)揮社會大講堂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齡讀者的“圖書館意識”[7]。例如,美國芝加哥公共圖書館甚至將閱讀推廣活動帶到了自助洗衣店、無家可歸收容所、WIC中心等這些看似與閱讀毫不相關的場所,使閱讀資源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8]。中國國家圖書館“四季童讀”閱讀推廣項目為我國公共圖書館少兒讀者延伸服務的跨界合作、融合發(fā)展提供了引領示范作用。該項目是中國國家圖書館以推薦優(yōu)質新書為核心,聯(lián)合圖書館界、教育界和出版界等各方共同打造的大型未成年人閱讀推廣項目。依托“四季童讀”合作平臺,在公共圖書館、出版社(出版機構)、學校之間構建兒童閱讀推廣生態(tài)圈,借助省級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舉辦富有創(chuàng)意的延伸服務。積極開展館際合作,在“四季童讀”的合作框架下,鼓勵各地區(qū)公共圖書館結合當?shù)靥厣c需求,開展一系列館外延伸活動,創(chuàng)新了兒童人文參與空間。家庭是社會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圖書館應該開展面向家庭的閱讀指導,通過建立家庭閱讀指導服務體系,幫助家長了解兒童、認識童書,學習如何開展家庭閱讀,同時提供家庭閱讀參考書目,為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提供策略支持,通過制訂長期的目標、規(guī)劃和長效機制,為家庭閱讀提供持續(xù)、精準、優(yōu)質的閱讀指導。
4.3 提升未成年人信息素養(yǎng)和圖書館意識,提高館藏資源利用率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數(shù)字閱讀以其不受地域限制、快速便捷等特點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隨著數(shù)字閱讀的發(fā)展,社會大眾對網(wǎng)絡信息的篩選、加工以及去偽存真的分辨能力需求與日俱增,急需公共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提升受眾對海量網(wǎng)絡信息中有效信息的獲取和加工的能力。公共圖書館應高度重視并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制訂完備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政策和舉措,將其作為一項常規(guī)基礎業(yè)務工作,持續(xù)性開展。針對少兒讀者和青少年讀者的閱讀使用需求,圍繞館藏數(shù)字資源推廣、數(shù)字閱讀技能以及信息檢索技能等開展數(shù)字化分級服務,幫助未成年人了解公共圖書館的職能和功能,樹立公共圖書館利用意識,學會使用公共圖書館線上資源,掌握數(shù)字資源檢索技巧,有效提高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利用率。鑒于前文少兒讀者與青少年讀者因到館讀物獲取不足而引發(fā)的滿意度下降問題,公共圖書館應積極建立健全少兒讀者和青少年讀者閱讀文獻的采訪機制。通過定期開展調查問卷、讀者薦書、文獻利用數(shù)據(jù)分析等方式,對館藏文獻提供針對性采訪和文獻結構調整以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在上述調查的基礎上,加大對公共圖書館館藏文獻的結構調整,結合各年齡段讀者的心理、智力發(fā)展特點與閱讀需求,采取分級分區(qū)閱讀方式,適當縮減副本數(shù)量,擴大在架文獻品種,進一步合理匹配文獻類別與載體形式。加大對館藏優(yōu)秀文獻的篩選和推薦力度,通過圖書導讀、童書精讀會等閱讀推廣活動,提升少兒讀者和青少年讀者對館藏優(yōu)秀文獻的信息獲取,發(fā)揮公共圖書館閱讀引導的社會職能。
4.4 加強服務數(shù)字化、智能化建設,善用新媒體平臺開展創(chuàng)新服務
未成年人對公共圖書館活動參與度相對較低,除了幼兒讀者自身因素,其他具有一定自主能力的未成年人未參與活動的重要因素在于對信息的獲取不及時。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其服務也需要跟隨時代的進步而不斷轉換提升。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和移動終端的普及,互聯(lián)網(wǎng)逐漸成為未成年人的學習工具和娛樂、溝通平臺。有調查顯示,我國30余家省級公共圖書館中,開通抖音短視頻服務的有23家,占比約為71.9%。[9]以微博、微信和抖音短視頻等為首的新媒體平臺已成為人們獲取新聞信息,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媒介。新媒體的興起也為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智能化建設和文化傳播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思路。公共圖書館在推進智慧圖書館建設,開展資源共建共享的同時,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完善數(shù)字服務,推廣移動閱讀方式,搭建服務微平臺,大膽探索和創(chuàng)新,勇敢打破傳統(tǒng)的宣傳模式,以未成年人樂于接受的表現(xiàn)方式傳遞公共圖書館信息,提供閱讀資源與服務。公共圖書館應充分利用視頻通信技術,通過社交媒體和智能移動通信平臺開展線上服務,以線上互動的方式為未成年人提供實時的活動內容和服務資源。同時,要善于利用數(shù)字技術,拓展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和宣傳渠道,不斷吸引更多讀者關注公共圖書館,使用公共圖書館,進而擴大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半徑和影響力。
5 結 語
《關于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指出,閱讀是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重要方式,是傳承文明、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10]。公共圖書館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我國的閱讀推廣領域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力推動未成年人閱讀,營造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社會閱讀氛圍是公共圖書館責無旁貸的責任與義務。
隨著時代的進步,未成年人的閱讀需求也隨之發(fā)生改變。公共圖書館的職能正在從傳統(tǒng)的文獻存藏向如今的空間交流、終身學習的轉變。因此,公共圖書館應積極作為,結合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心理與生理需求,通過深入調查與研究,有針對性地從文獻、場館、服務等多方面為未成年人讀者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務,為深入推動全民閱讀,全面建設書香中國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2021—2030年)[EB/OL].[2024-01-15].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43262.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EB/OL].[2024-01-15].https:∥www.gov.cn/xinwen/2020-06/01/content_5516649.htm.
[3]李曉明.中國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調查[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68-73.
[4]吳建中.從上海圖書館東館設計看全球圖書館建筑發(fā)展趨勢[J].圖書館雜志,2022,41(6):9-14.
[5]拱佳蔚.大閱讀時代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以上海圖書館東館為例[J].圖書館雜志,2023,42(2):81-89.
[6]“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guī)劃[EB/OL].[2024-01-1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23/content_5620456.htm.
[7]劉夢璇.少年兒童圖書館用戶教育中外研究綜述[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7):102-106.
[8]陳小凡.美國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延伸服務研究[J].圖書館,2022(1):77-82.
[9]孫雨,陳鳳娟.公共圖書館“抖音”短視頻服務現(xiàn)狀及發(fā)展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1):85-94.
[10]中宣部印發(fā)《關于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深入推進全民閱讀[EB/OL].[2024-01-25].https:∥www.gov.cn/xinwen/2020-10/22/content_5553414.htm.
[收稿日期]2024-01-17
[作者簡介]陳慧娜(1978—),女,本科,副研究館員,中國國家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