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
馬鈴薯是十分高產(chǎn)的糧食作物,且加工制作較為便捷,基于馬鈴薯較強的抗病害和環(huán)境適應能力,馬鈴薯能夠在我國的絕大部分地區(qū)種植。為保證馬鈴薯種植的優(yōu)質與高產(chǎn),在種植過程中,還應充分明確馬鈴薯種植的技術要點,并做好病蟲害防控工作,減少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出現(xiàn)的損失,切實提升馬鈴薯產(chǎn)量和質量。
一、馬鈴薯種植技術要點
1、品種選擇
由于不同品種在生長特性、抗病性、適應性以及產(chǎn)量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實際的馬鈴薯種植過程中,應當選擇適合當?shù)貧夂蚝屯寥罈l件的品種,云南省地處我國南方地區(qū),氣候溫暖濕潤,適合種植的馬鈴薯品種應具備較強的抗病性和適應性。比如麗薯6號、V7、合作88、宣薯2號、云薯108、云薯10、云薯20等品種,這些品種具有高產(chǎn)、抗病、適應性強等特點。各地可根據(jù)產(chǎn)量、品質、種植技術、種植歷史、市場需求進行選擇,同時,結合現(xiàn)代品種選育技術,挑選具有潛力的品種,并在應對病蟲害、市場需求變化等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適當引入多種馬鈴薯品種,增加種植品種的多樣性。
2、地塊選擇
良好的地塊是保證馬鈴薯種植產(chǎn)量的關鍵因素,還與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云南省地處亞熱帶和熱帶交界地帶,地形復雜多樣,在地塊選擇方面,更要綜合考慮,保證后續(xù)的種植適宜度。
首先,馬鈴薯適宜生長在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或壤土中,這樣的土壤能夠促進薯塊的膨大和根系的生長,為馬鈴薯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和良好的通氣條件。在云南省,選取土壤肥沃、結構良好的地塊,如紅壤、黃壤等,可以為馬鈴薯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同時,應避免地塊過酸或過堿,影響馬鈴薯的生長和養(yǎng)分吸收,一般來說,土壤的pH值應保持在5.5-7.5之間。
其次,馬鈴薯喜涼爽氣候,適宜生長溫度為15℃-25℃,在云南省,由于海拔的差異,不同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存在較大差異。在高海拔地區(qū),如麗江、大理等地,氣溫較低,適合春季和秋季種植馬鈴薯。而在低海拔地區(qū),如紅河、玉溪等地,氣溫較高,可選擇冬季和春季種植,從而有效避免不利氣候條件對馬鈴薯生長造成影響。
此外,馬鈴薯對水分要求較高,但又怕積水,一旦出現(xiàn)積水情況,會導致土壤透氣不良,引發(fā)根腐病、黑脛病等病害,嚴重影響馬鈴薯產(chǎn)量和品質。在云南省,雨季較為明顯,夏季降雨尤其集中,種植馬鈴薯的地塊應具備良好的排水系統(tǒng),避免雨季造成積水問題。同時,可以在種植時選擇地勢較高、坡度適中的地塊,但要避免陡坡地塊,以防水土流失。
最后,馬鈴薯忌連作,持續(xù)連作容易使土壤病害得到累積,提升早疫病、晚疫病、根腐病等病害的發(fā)生率,因此,選擇前茬作物時,應避免種植與馬鈴薯同科的茄科作物,如番茄、茄子等,最好選擇與豆類、玉米、小麥等作物進行輪作,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提高土壤肥力和利用率。
3、種薯處理
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種薯處理也是十分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做好馬鈴薯種薯的處理工作,可以提升馬鈴薯的發(fā)芽、出苗率,甚至可能影響到馬鈴薯種植的產(chǎn)量。
首先,選擇種薯時,應注意其外觀,優(yōu)先選擇表皮光滑、無裂口、無黑斑的薯塊,從而為馬鈴薯提供良好的生長基礎,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幾率。對于大塊的種薯,可以進行切塊處理,在種薯切塊過程中,切割工具應保持清潔,使用前要進行消毒,防止工具上的病菌傳染給種薯。切塊時應采用垂直切割的方法,每個切塊都要帶有1-2個健壯的芽眼,并且切割面要光滑整齊,避免產(chǎn)生過多的機械損傷。切塊后的種薯應放置在陰涼、通風處晾干,待切口愈合后再進行播種。
其次,應進行種薯的消毒處理,可以使用多菌靈、甲霜靈等殺菌劑進行種塊浸泡,一般浸泡時間為15-20分鐘,然后晾干備用,消毒處理可以有效殺滅種薯表面的病菌,防止種薯在發(fā)芽和生長過程中受到病害侵染。
在種植前,還應通過催芽提前激活薯塊的生命活動,促進芽眼萌發(fā),從而提升出芽率和成活率。一般情況下,可以將種薯放在光照充足、通風良好、溫度適宜的環(huán)境中進行催芽,催芽溫度一般控制在15℃-20℃之間,時間為7-10天。在催芽過程中,要注意翻動種薯,使每個薯塊都能均勻接受光照和空氣。
在播種前,還可以將種薯浸泡在溫水中,一般溫度為40℃-50℃,浸泡時間為10-20分鐘,促進種薯內(nèi)部的酶活性,加速發(fā)芽。同時,也可以使用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如赤霉素、萘乙酸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溶液,噴灑或浸泡種薯,促進芽眼萌發(fā)和根系發(fā)育。
4、適時播種
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還要根據(jù)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適時播種,充分利用氣候資源,避免錯過播種的最佳時段,影響馬鈴薯的生長。
首先,播種時應根據(jù)當?shù)氐奶鞖忸A報和土壤情況選擇適宜的播種時機,避免在雨季或干旱季節(jié)播種,防止出現(xiàn)土壤過濕或水分不足的問題情況。在云南省,春季和秋季降雨較為均勻,是較好的播種時機。
其次,在播種過程中,還應當選擇適宜的播種深度,使種薯正常發(fā)芽和出苗,防止薯塊因過淺或過深播種影響生長。一般來說,播種深度應控制在5-10cm之間,土壤松軟、墑情好的地塊可以適當淺播,而土壤黏重、墑情差的地塊則應適當深播。一般來說,馬鈴薯的播種株距應保持在25cm-30cm,在種植大塊馬鈴薯品種時,可以適當提升株距,而小塊馬鈴薯可以適當密植。
此外,播種前應進行深耕和精細整地,打破土壤板結,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整地過程中,應清除田間的雜草和石塊,保證地面平整,并適當施用基肥,提升土壤中的養(yǎng)分含量。
5、田間管理
在馬鈴薯的生長周期,應切實做好馬鈴薯的田間管理工作,結合實際情況對馬鈴薯生長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處理,減少馬鈴薯種植受到的影響,從而提高馬鈴薯的產(chǎn)量和品質,保證種植效益。
首先,在馬鈴薯播種出苗后,對于缺苗、斷壟的地方,應及時補種或移植健壯幼苗,保證全田均勻覆蓋,保證土地的有效利用,提升產(chǎn)量。同時,在苗期還要做好除草工作,防止雜草與馬鈴薯爭奪養(yǎng)分和光照,影響馬鈴薯的生長。一般來說,在馬鈴薯生長期,可以采用機械除草、手工拔草或使用除草劑的方式進行除草,在除草過程中,應防止損傷馬鈴薯幼苗,使馬鈴薯能夠在苗期正常生長。
其次,馬鈴薯進入生長期后,應做好中耕培土工作,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防止土壤板結,促進根系吸收養(yǎng)分,在培土過程中,可以根據(jù)馬鈴薯的實際生長情況適當增加土層厚度,防止薯塊受到陽光直射,防止綠皮和裂薯現(xiàn)象發(fā)生。一般來說,馬鈴薯的中耕培土應在植株長到20-30cm高時進行,每次中耕深度約為5-10cm,培土時要注意將土壤覆蓋到植株基部,但不要埋沒莖葉,影響光合作用。
此外,在田間管理過程中,還應切實做好防風防凍工作,在云南省的高海拔地區(qū),春季和秋季可能出現(xiàn)霜凍現(xiàn)象,因此應提前采取防凍措施,通過覆蓋地膜、設置防風障等方法保護幼苗和薯塊,防止馬鈴薯生長受到低溫凍害的影響。夏季高溫季節(jié),則應采取遮蔭和降溫措施,防止高溫下馬鈴薯出現(xiàn)葉片脫水枯萎的問題,影響馬鈴薯的正常生長。最后,當馬鈴薯植株下部葉片開始變黃、枯萎,薯塊表皮變硬,出現(xiàn)品種特有的色澤時,即可開始采收。采收前應停止灌溉,保持土壤干燥。同時,采收時要小心操作,避免薯塊受到機械損傷,影響商品性和儲存性。采收后應及時晾曬,去除表面泥土,并進行分類包裝,為后續(xù)的處理做好準備。
6、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工作是決定馬鈴薯產(chǎn)量和質量的核心因素,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只有切實做好水肥管理工作,才能夠為馬鈴薯提供足夠的養(yǎng)分和水分,提升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的生長效果。
首先,馬鈴薯對水分需求較高,生長期內(nèi)不同階段對水分的要求有所不同,播種后至出苗前,土壤應保持濕潤,以促進種薯的發(fā)芽和出苗,出苗后至薯塊形成前的階段,馬鈴薯水分需求較少,應使土壤保持適度干燥的狀態(tài),以促進根系的生長和扎根,薯塊形成期是馬鈴薯需水量最大的時候,應適當做好補水灌溉工作,以促進薯塊膨大,提高馬鈴薯產(chǎn)量和品質。在云南省,雨季應注意排水防澇,防止土壤積水導致根系缺氧、腐爛,在旱季或降雨量不足時,應及時進行灌溉,保持土壤濕潤。
在馬鈴薯種植地塊灌溉中,可以使用滴灌和噴灌的方式精確控制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減少水資源浪費情況,同時避免土壤板結和水分過多引起病害。在云南省,由于地形復雜多樣,可以根據(jù)地塊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灌溉方式。例如,在平原地區(qū)可以采用漫灌或溝灌方式,在丘陵和山區(qū)則宜采用滴灌或噴灌,以提高灌溉效果。
其次,在馬鈴薯播種前,應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適量的氮、磷、鉀肥,有機肥如腐熟的農(nóng)家肥、堆肥等,能夠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為馬鈴薯提供均衡的養(yǎng)分供應,一般來說,每畝地一般施入1500-2000kg有機肥,配合10-15kg的磷肥和5-10kg的鉀肥。
在馬鈴薯的不同生長期,應進行適時追肥,苗期追肥主要以氮肥為主,促進植株的莖葉生長,薯塊膨大期追肥則以鉀肥為主,也可以直接施用氮磷鉀復合肥料,保證追肥效率。一般情況下,在追肥過程中,可以選擇使用穴施、條施或葉面噴施等方法。在大田種植中,可以使用穴施和條施的方式,將肥料直接施入根系附近,保證施肥效率。在植株生長后期,為使馬鈴薯養(yǎng)分得到快速補充,可以使用葉面噴施方式進行追肥,提高馬鈴薯的抗病能力。在施肥過程中,應注意肥料的均勻施用,避免局部濃度過高出現(xiàn)肥害現(xiàn)象。在高溫季節(jié),施肥后應及時灌溉,促進肥料的溶解和吸收。同時,施肥時應根據(jù)土壤肥力、植株生長狀況和氣候條件,適當調(diào)整施肥量和施肥頻率,做到科學施肥、合理施肥。
此外,在水肥管理過程中,還可以適當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通過滴灌系統(tǒng),將水分和肥料按比例混合后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精確控制肥料的施用量,避免浪費和污染。
二、馬鈴薯病蟲害防治
1、馬鈴薯病害防治
①馬鈴薯早疫病
馬鈴薯早疫病在馬鈴薯生產(chǎn)過程中尤其常見,主要由真菌引起,常在馬鈴薯生長期中后期發(fā)病,對葉片、莖和塊莖造成嚴重危害,影響光合作用,進而降低馬鈴薯產(chǎn)量和品質。在云南省,因氣候溫暖濕潤,早疫病更易發(fā)生。在早疫病發(fā)病后,葉片上最初會出現(xiàn)小的褐色斑點,隨后逐漸擴大形成圓形或近圓形的病斑,中央呈灰褐色,周圍有深色邊緣,斑點上可見同心輪紋狀的結構。嚴重感染時,多個病斑融合在一起,會導致葉片枯黃、卷曲甚至脫落。莖部感染則表現(xiàn)為褐色條紋狀病斑,嚴重時導致莖部變脆折斷。塊莖感染時,表面出現(xiàn)凹陷的褐色斑點,內(nèi)部組織變褐腐爛,嚴重影響馬鈴薯種植的產(chǎn)量。在病情防治過程中,可以在早疫病易發(fā)區(qū)或發(fā)病初期,及時噴灑保護性和治療性殺菌劑,如代森錳鋅、甲霜靈、多菌靈等。噴藥應在雨前或露水干后進行,使藥液均勻覆蓋植株。根據(jù)病情發(fā)展和氣候條件,可以交替或混合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防止病菌產(chǎn)生抗藥性,一般每7-10天噴藥1次,連續(xù)噴灑2-3次。
②馬鈴薯黑脛病
黑脛病也是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的常見病害,一旦患病,會迅速對馬鈴薯的莖基部和塊莖造成影響,使植株枯萎、塊莖腐爛。一般情況下,在莖基部感染時,初期會出現(xiàn)水浸狀褐色病斑,逐漸擴展成黑色,病斑以上的莖部變色、變軟,最后導致植株枯萎。拔出病株可以看到莖基部內(nèi)部變黑腐爛,并有惡臭氣味,塊莖感染時,表面會出現(xiàn)暗褐色凹陷斑點,切開后可見內(nèi)部組織變黑腐爛,腐爛部分與健康組織界限明顯。防治過程中,可選擇抗黑脛病能力強的馬鈴薯品種,降低病害發(fā)生幾率。在播種前,也可以使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浸種,一般時間為20分鐘左右,以減少黑脛病病菌,提升種植期間馬鈴薯的抗病能力。環(huán)腐?。涵h(huán)腐病導致馬鈴薯塊莖出現(xiàn)褐色斑塊。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避免連作、及時挖除病株等。
③馬鈴薯軟腐病
軟腐病使馬鈴薯塊莖腐爛。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減少病菌傳播,使用50%多菌靈等進行防治。
④馬鈴薯病毒病
病毒病導致馬鈴薯植株生長異常,葉片出現(xiàn)花葉、卷葉等癥狀。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避免病毒傳播。
⑤晚疫病
晚疫病導致馬鈴薯葉片出現(xiàn)黑褐色水漬狀病斑。防治方法:及時觀察,發(fā)現(xiàn)病株后進行藥劑防治,如噴灑50%甲霜靈錳鋅或克露等藥劑。
2、馬鈴薯蟲害防治
①瓢蟲
馬鈴薯瓢蟲在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繁殖速度快,一年可繁殖多代,成蟲呈黃褐色或紅褐色,背部有明顯的黑色斑點,體長約5-8mm。成蟲和幼蟲均以馬鈴薯葉片為食,成蟲在葉片上咬食圓形小孔,幼蟲則啃食葉片組織,留下網(wǎng)狀葉脈。嚴重時,可將整片葉片吃光,僅留葉脈,導致植株生長停滯,影響薯塊膨大。
瓢蟲的成蟲具有較強的飛行能力,能夠在較短時間內(nèi)擴散到大面積農(nóng)田,幼蟲則多集中在葉片背面和莖部,隱蔽性較強,不易被發(fā)現(xiàn)。瓢蟲的卵多產(chǎn)于葉片背面,呈黃色或橙黃色,卵塊排列整齊。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卵孵化周期約為5-10天,幼蟲期約為2-3周,蛹期約為1-2周,瓢蟲繁殖力強,若不及時防治,短時間內(nèi)可導致馬鈴薯植株受害嚴重。在防治過程中,可以通過田間管理的方式,及時清除田間的雜草和病殘體,減少瓢蟲的棲息和繁殖場所。收獲后深翻土壤,減少越冬蟲源。同時,在瓢蟲發(fā)生嚴重時,也可以使用高效低毒的殺蟲劑,如氯氰菊酯、阿維菌素、吡蟲啉等進行噴施,對害蟲進行有效滅殺。
②蚜蟲
蚜蟲吸食馬鈴薯葉片汁液,導致葉片變黃、生長受阻。防治方法:可以使用30%氟戊菊酯或40%樂果、90%晶體敵百蟲等藥劑進行噴灑。
③地老虎、金針蟲、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
這些害蟲會危害馬鈴薯的地下塊莖。防治方法:可通過翻耕土壤、施用有機肥、種植抗病品種等手段進行防治。
總而言之,通過馬鈴薯高產(chǎn)種植技術在種植過程中的實際應用,可以有效提升馬鈴薯種植工作的科學性,減少種植過程中的問題情況,從而保證馬鈴薯種植的實際效果。同時,為防止因病蟲害導致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的大量損失,還應當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合理應用防治技術,減少病蟲害情況對馬鈴薯種植的影響,保證種植產(chǎn)量。
(作者單位:654304 云南省建水縣李浩寨鄉(xiāng)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