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君匋(1907—1998),浙江海寧人,生于浙江桐鄉(xiāng)屠甸鎮(zhèn),中國20世紀著名書畫家、篆刻家、詩人、散文家、書籍裝幀家及收藏家。曾任教于同濟大學和復旦大學,教授美術和音樂。解放后任上海音樂出版社總編輯、北京音樂出版社副總編輯。后調上海文藝出版社工作,主要從事美術創(chuàng)作和研究。曾擔任上海市文聯(lián)委員、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杭州西泠印社副社長等職。他一生著作頗豐,為后世之楷模。
一、戰(zhàn)火中銘刻家國情
“南京不抵抗,戰(zhàn)火逼吾廬。驅敵拯危亡,延安信有余?!睆腻X君匋《戰(zhàn)火逼吾廬》一印邊款刻有他出于抗日救亡之愛國熱情而作的七絕。其篆刻漢風十足,古雅、厚重而蒼勁,章法且虛實相生;其印風骨足見大丈夫氣,鏗鏘有力沖霄漢也。通過錢老先生印章款識內容可知,該印創(chuàng)作于抗戰(zhàn)初期。其彌足珍貴之處,在于錢老先生在自作詩邊款中講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國故事,將此心境鐫刻在方寸之間,其情其志之堅韌,可謂金石可鏤。
錢君匋沒有名門世家之矜持之態(tài),也沒有當時的民國先生們那種為了學術赴湯蹈火之勇氣,但他在方寸之天地鐫刻著內心深處的傲骨,以一個金陵印人、知識分子和文化人的思想去感召民眾和侵略者進行著“非暴力不合作”的愛國抗爭。
1961年,錢老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所經過的城市關隘、名山大川為題材地創(chuàng)作了長征組印——《長征印譜》。
對于一位胸懷天下的篆刻家來說,錢君匋完全可以靠自己的社交圈子走入仕途,而他卻選擇了以文學藝術為畢生追求,并以書畫篆刻藝術終老一生,他志高清遠,醉心于方寸之間,以“雕蟲小技”抒發(fā)天下之大文章的美學思想。
二、師從豐子愷得真諦
錢老書法篆刻,可謂創(chuàng)作頗豐。一步一個腳印地攀登至藝壇頂峰的錢老靠的是天賦和勤奮,當然時下那種推賢薦能的學術風氣和人文生態(tài)也是不可或缺的。據天津美術網《李叔同豐子愷錢君匋師徒情緣》一文介紹,錢君匋于1923年春,經錢作民先生推薦到由李叔同的入室弟子豐子愷、劉質平、吳夢非等人創(chuàng)辦的上海藝術師范學校學習書法篆刻,得到豐子愷的認可并免試入學??梢哉f,錢君匋從浙江桐鄉(xiāng)屠甸小鎮(zhèn)進入大上海之后,在豐子愷等大師的引導下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其世界觀和價值觀也隨之得以轉變和升華。年近知天命的錢君匋開始變得與世無爭,又頗有人生虛度之感慨。在他的篆刻印文中常有體現,如擬鄧石如風格的《鐘聲送盡流光》一印邊款文,可見一斑:
“余幼居屠甸寂照寺西,昕夕必聞寺鐘。及長,客杭之吳山,山寺鐘聲,或透曉霧而蕩漾枕衾,或隨暮靄而飄墮幾席。暮年,徙滬之澄衷中學。講舍之側,有層樓一巨鐘。憩跡其下,至移十霜,報時之音,晨昏不息。一九三七年秋,日寇侵滬,倉皇離校,奔流湘鄂等地,不復再聞鐘聲。翌年還滬,寓海寧路,每值南風,江海關巨鐘猶可隱約而聞。溯自幼而少而壯,鐘聲送盡流光?;厥滓皇聼o成,今老矣,初明成事之途,唯與工農結合。壁間小鐘滴答,促余踐之,余決盡余年以赴。一九五三年冬,君匋刻并記?!?/p>
從款識印文中可知錢君匋在老家屠甸聞寺院鐘聲長大,對佛老思想耳濡目染,頗有知天命而悟道之感(印款中“一九五三年”,他時年46歲),“巨鐘尤可隱約而聞,溯自幼而少而壯,鐘聲送盡流光?;厥滓皇聼o成矣?!边@里既有對因戰(zhàn)爭荒廢學業(yè)的感慨,也流露出一種內心欲尋求超脫的宗教情懷。但錢君匋后來興辦教育,秉承師志,并非一事無成,而是為社會、為國家做了許多的貢獻。
錢君匋求學期間,始終帶著一種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在豐子愷等大師的引導下學習藝術專業(yè)。他的書法啟蒙于《龍門二十品》《石門頌》。由碑入手后,他開始慢慢悟道于書法之堂奧。豐子愷對錢君匋這位為人憨厚質樸、學習清苦的同鄉(xiāng)鐘愛有加,視其為得意門生,對其鼓勵的同時也有中肯的批評和鞭策。豐子愷曾這樣稱贊錢君匋:“錢君匋富于美術天才,幼時在藝術師范學畫,頭角嶄然,冠于儕輩。長而技益進,欲窮美術之源,由畫進于書法,更進于金石,遂大展其才,自成一家……”這一段贊語肯定了錢君匋的精于書畫金石篆刻的同時又視錢老為亦師亦友之位份?!稇?zhàn)火逼吾廬》一印與其款識之精湛,足見其深得魏碑之高妙境界。
豐子愷是一位治學嚴謹的人,不會輕易因生疏喜惡來肯定或否定一個人,尤其是對學生的教誨,更是鞭策中有關懷與鼓勵??吹贸?,豐子愷對錢君匋的批評有時候是毫不留情卻使其終身受益的。錢老曾回憶恩師教誨時說,我“18歲那年,畢業(yè)后沒有找到工作,就寫信給豐先生,請他留心為我找個工作。我去信中有錯別字和不合語法的文字,豐先生回信指出,要我把這些缺點彌補,并非常嚴厲地說,這樣的文字水平,即使有合適的工作,我敢介紹嗎?”錢君匋讀完老師的信十分汗顏,深感無地自容。便一咬牙奮發(fā)通背《實用學生字典》,似現在的《新華字典》,并頗覺興趣盎然。半年后,錢老通背字典的事著實令豐子愷先生不禁感慨“想不到當年我的一封批評信,竟然起了這么大的作用”,逼出了一個書法家、作家和音樂家以及篆刻家。錢君匋最大的自豪感就是自己從寫一封錯別字的信到成為活字典的轉變,可見豐子愷先生的學術端正之態(tài)非當今學界所能比擬。
三、源于藝術還于藝術
《錢君匋:“小氣”與“大氣”》一文中有錢老對于教育事業(yè)的一番肺腑之言,應成為當今藝術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銘。1987年11月10日,錢老創(chuàng)辦的君匋藝術院落成典禮上,錢老曾這樣說:“我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藝術的賜予,我把一切還給藝術。生命有限,藝術無涯。我希望君匋藝術院開門辦院,為專家們服務,也為普通讀者效勞,這樣才能物盡其用,無愧前哲。”這里可見錢老的“小氣”和“大氣”。所謂小氣,錢老畢生所求乃是癡迷于金石書畫文章和名家印章收藏,視其為生命,不肯予人;大氣者,乃于學院創(chuàng)辦以來,將其畢生所好又捐給了學院。錢老將其藏品中多達90方趙之謙的印章捐贈給浙江美術館了。如今該館“篆刻”單元展出了近百方趙之謙的篆刻作品及實物均來自君匋藝術院。“趙之謙一生刻印不多,據說目前傳世印章僅200余方,其中一半藏于君匋藝術院?!庇腥さ氖?,錢老似乎只留下一枚趙之謙的印章。如此大氣的錢老為后世書畫篆刻藝術學習和研究者提供了寶貴的資源,也是當地印人的福音。如今浙江美術館展廳中有一個“篆刻”單元已成熱門“打卡點”。我相信,觀眾定能從錢老的身上看到其閃光的人格,并從其中汲取寶貴的精神食糧。
錢君匋為海派大師潘天壽、吳湖帆、林風眠等人均有治印,其篆刻藝術熔鑄古今氣息和流派之特長于一身,又頗具西泠印人之俊雅清勁之氣。如《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一印,創(chuàng)作風格出自漢印,又于漢印中帶有金陵印人中爽朗厚樸的味道,其刀法更是斧劈刀切之奇妙,活脫脫儼然一硬漢屹立于高崗之上。該印邊款書體采取草書鐫刻,其內容即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詞: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這是錢君匋61歲時篆刻的一方巨印(錢老喜作巨印,為的是好刻邊款),四面邊款,猶如狂草四條屏,其線條之流動,宛若筆走龍蛇,草法純正,風格上既有張旭草書《李清蓮序》的流暢,又有王羲之草書《汝不帖》的清雋秀美之感。將草書用刀鐫刻于方寸之間的印石之上,尤為不易??梢娖涞斗ㄊ罐D之熟練、書法境界之高妙。從錢君匋篆刻邊款書法來看,其境界高于篆刻。這一點,豐子愷先生給出的評價,筆者是完全認同的。
四、秦堤靈水藏印詡白石
最令錢君匋感到自豪的就是他收藏的名家印章,錢老一生不僅沉溺于金石收藏,而且從未間斷篆刻創(chuàng)作,其《無倦苦齋》印款采取魏碑楷書風格刻制,其內容頗有意思,錢老說“余得無悶、倦叟、苦鐵印,數均逾百,堪與三百石印富翁齊大比美。乃珍護之于一室,效沈韻初‘靈壽華館’,綴三家別署之首字以名之。且戰(zhàn)國策有‘無勞倦之苦’一語,益喜甚巧合,此亦好古之樂也。癸卯夏六月,錢君匋并記?!边@段話中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即錢老收藏的印章中有趙之謙、黃士陵、吳昌碩等名家印章,而且印章數目每人均有近百枚,他自稱可以和“三百石印富翁”的齊白石比美,頗有自謙之感。
錢老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畫”之人,對自己的藏品視若生命和“知音”。他對藝術創(chuàng)作永葆青春之激情,其情其境鮮有人理解。據澎湃《往事|江曾培:一身璀璨錢君匋》文章介紹,他在“文革”初期,收藏品被抄,是“痛徹心扉,欲哭不敢,欲忘未能”?!拔母铩苯Y束后,1980年被抄文物失而復還,“他欣喜若狂,如見失而復得之佳偶。在文物回家的那天晚上,他高興地痛飲了五斤花雕,稱其為有生以來第一快事”,并還特意創(chuàng)作了“與君一別十三年”和“君匋庚申重得”一朱一白兩方印作為紀念。此二印深得“苦鐵”之印風真意,看來,錢君匋尤喜吳昌碩的印章。同為西泠人,最喜“苦鐵”風。從錢老的詩詞款識中可見其對吳昌碩的蒼勁之印風情有獨鐘。
“靈水煎茶枰數局,青山下酒詩千行。秦堤柳色留人處,不覺西風又夕陽。”錢老自作詩《若有所悟》,可謂充滿了茶禪一味的人生感悟。細品印款詩句中“秦堤柳色”與“不覺西風又夕陽”句,頗有詩人錢君匋壯志未酬之感慨。這枚印章邊款書體深得二王風骨,堪稱“刻帖”,其單刀鐫刻中呈現出的那種金石味道是筆墨所不能及的,給其書法增添了無窮的雅趣;以酣暢淋漓之態(tài)彰顯錢老胸襟豪邁又質樸儒雅之風。難能可貴的是,錢老這枚《若有所悟》印是七十八歲時創(chuàng)作的,以鄧石如印風為基調,其線條的靈動于嚴謹的章法中透著柔美優(yōu)雅之態(tài),頗有一股儒雅之風。而境界之高妙與《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一印相比,后者更為老練。果然人書俱老,鏗鏘有力、渾厚華滋,漢印味十足。
五、印章邊款可言未盡之意
對一件完整的篆刻作品的界定,錢老認為,其印邊款的有無,與款識內容長短為完整性與否的唯一判斷標準,不但如此,還要將印文和印款分別用朱砂印泥和墨拓于宣紙印譜上,如此組合才能成為一件完整的作品。這對篆刻家來說,非常費力費時,且篆刻創(chuàng)作的后續(xù)拓印款工作應是作者親自操作。眾所周知,包括齊白石、吳昌碩的篆刻作品中也有很多都是窮款了之。如“白石刊石”或“白石”,而錢君匋的篆刻作品很少有刻窮款的。對于印款的重要性,錢老認為,“現在從事篆刻的年輕同志,往往對邊款不夠重視。這是不對的。邊款和印面一起組成了一方印章,是不可分離的孿生兄弟。而且,印面狹小,文字以少為宜,未盡之意,可借邊款道之?!卞X老舉例說自己刻過“鐘聲送盡流光”的閑章,刻的是長跋邊款,刻在印側很美,把玩起來也會令人愛不釋手。邊款除以雙刀、單刀刻陰文外,也有以雙刀刻陽文的,變化很多。因為真正講究的篆刻家認為:只有刻上精湛的邊款的精美印章,才算一件值得高價收藏的完整的藝術品。
其實印款的重要性還不僅如此,筆者認為,這要根據作者水準高下情況來論。比如方寸之間,刻上有限的文字,其內容不能僅僅是抄錄唐詩宋詞以及人生格言,篆刻者應有感而發(fā),自作詩句以刻之,方才體現自身的文學功底,如此一來,篆刻家也就和刻字匠人區(qū)別開來。這很重要,不然,印人的水準無法與匠人之功區(qū)分,就好比書法家與寫一手好字的“寫字匠人”的區(qū)分不僅在于書法藝術性,還要以書法家有無文學詩詞創(chuàng)作能力與境界高下來判定。而縱觀錢君匋的詩書畫印,無一不為之稱贊。
豐富的篆刻款識內容自然是能體現篆刻者的文學功底和文化底蘊的,其中還體現篆刻者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當然,其印文款識內容也是反映其價值取向的客觀事實,若干年后,當價值觀發(fā)生了轉變,當你重新審視曾經創(chuàng)作時留下的文字痕跡,是自我否定還是欣然慰之?想必心中自有公斷。出于篆刻家的立場考量,有些篆刻作品以窮款署之,或是其自身繁忙之因,或限于印料體積太小之故,等等。但總之,作為篆刻家不應該輕視其印文款識的內容長短,它畢竟是印人自我表達思想的重要平臺之一。
2023年12月28日于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