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英語課程應圍繞核心素養(yǎng),體現(xiàn)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教師應充分利用網(wǎng)絡、圖書、影視等多種教育形式,拓展學生的英語學習范圍與途徑。尤其是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小學英語教師應積極采用跨學科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教學內(nèi)容】
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
【教材解讀】
本單元以Mike和他的弟弟Tim在公園畫畫的經(jīng)歷為核心,通過生動的對話和場景,讓學生沉浸在公園和繪畫的歡樂氛圍中。這個單元不僅關注學生的語言學習和交流能力,還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教學目標】
語言能力:讓學生能夠理解和使用與公園和繪畫相關的基本詞匯和短語,如park,drawing,beautiful,flower等;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語言結構進行簡單的對話,描述公園中的景色和繪畫活動;讓學生能夠讀懂并模仿教材中的對話,進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文化意識:讓學生了解公園文化和繪畫藝術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義和重要性;通過學習公園中的活動和繪畫,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和藝術的熱愛,增強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通過繪畫活動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思考繪畫和公園活動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鼓勵他們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繪畫任務;引導學生使用多種學習策略,如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利用圖片和動作輔助記憶等,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與公園活動和畫畫相關的詞匯和表達,理解并運用所學對話。
教學難點:在實際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詞匯和表達方式,進行英語交流。
【教學過程】
1.Story time
第一,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美麗的公園圖片或短視頻,充分展示公園中的湖泊、樹木、花壇以及人們在公園散步、跑步、玩耍的情景,通過視覺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展示圖片或視頻的過程中,還可以配以簡短的描述,如:“Look at this beautiful lake in the park. Can you see the ducks swimming in it?” 或者 “Imagine yourself walk-ing through this lush green park, surrounded by flowers and trees. How does it feel?”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圖片內(nèi)容,并為學生提供與公園相關的詞匯和表達方式。
第二,采用教師示范閱讀的形式,閱讀Story time部分Mike和他的弟弟Tim在公園畫畫的經(jīng)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注意使用恰當?shù)恼Z音、語調、重音和停頓,以表達對話中的情感和意義,可適當?shù)丶尤胍恍┲w語言或面部表情,使故事更加生動有趣。接著,教師逐段逐句地引導學生跟讀對話內(nèi)容,幫助他們理解對話中的生詞和短語,并教授正確的發(fā)音和語調。
第三,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將當堂課所學新單詞呈現(xiàn)出來,如park,draw,flower,them,boat,river,lake,并采用頭腦風暴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新單詞的關聯(lián)詞匯或拓展詞匯。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還可以結合跨學科的知識,如科學和藝術,來解釋對話中的相關內(nèi)容。例如,在描述公園中的花時,教師可以引入植物學的知識,介紹不同種類的花及其特點。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公園中的美麗景色,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
第四,在學生初步掌握單詞之后,教師通過簡單的對話,讓學生進一步學習語言知識。如“What are you drawing?Im drawing a picture.”“What colors do you need?I need red and blue.”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采用角色扮演和配對練習兩種方式。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名學生扮演Mike,另一名學生扮演Tim,要求學生根據(jù)Story time的對話內(nèi)容,模擬Mike和Tim在公園中畫畫的情景。通過角色扮演,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運用所學對話,還能夠提高英語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在配對練習活動中,學生兩兩配對,一人扮演公園中的游客,另一人扮演導游?!坝慰汀笨梢韵颉皩в巍痹儐柟珗@中的景點、活動等信息,“導游”則需要用所學的英語回答。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復習Story time中的對話內(nèi)容,而且還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應變能力。
(設計意圖:將英語學科與科學、藝術學科融合,通過趣味化課堂導入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并通過圖文結合、師生互動、角色扮演以及配對練習等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形成跨學科思維。)
2.Sound time
教師播放音頻,讓學生根據(jù)音頻學習英語新詞匯的發(fā)音細節(jié)“e”,提高學生的英語發(fā)音準確性和語音感知能力,并通過反復練習和互動活動,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Ken,its ten to ten.Go to bed before ten.
教師重復播放音頻,讓學生仔細傾聽并模仿發(fā)音,教師示范正確發(fā)音,強調發(fā)音細節(jié),如舌位、口型等,學生跟讀。在這里,將繪本的主人公用圖畫形式提前融入教學中,實現(xiàn)英語教學與繪本的融合,進而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
Task1:What else can you see in the bedroom?
Task2:What time is it?
出示tip,展示bed,desk,pen,red,ten等含有“e”發(fā)音的詞匯,讓學生學習發(fā)音。同時,采用詞匯卡片配對游戲,將詞匯卡片打亂順序,面朝下放在桌子上。學生分成小組,每組選擇一名代表上臺進行游戲。游戲規(guī)則為每次翻開兩張卡片,如果兩個詞匯含有相同的“e”發(fā)音,則配對成功;如果不同,則繼續(xù)翻牌。游戲結束后,統(tǒng)計每個小組的配對成功次數(shù),給予獎勵。
(設計意圖:將英語學科與語音學相結合,引導學生進行發(fā)音練習。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模仿音頻示范、跟讀單詞和小組合作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發(fā)音技巧,提高學生的發(fā)音準確性和流利度。)
3.Song time
在英語教學中,融入音樂元素能夠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通過歌曲,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語言知識,還能夠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本次Song time活動旨在通過歌曲What can you see,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
在活動開始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如“Do you like the music?What do you think that music has anything to do with English?”進而播放歌曲音頻,讓學生整體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接著展示歌詞,帶領學生一起朗讀:
What can you see?
What can you see?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tree, in the tree?
I can see a monkey.
I can see a monkey in the tree, in the tree.
教師逐句教授歌詞,解釋其中的難點詞匯和表達方式。例如,在歌曲中,“in the tree”是一個常見的英語短語,表示“在樹上”,可以通過圖片或實物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這個短語的含義。在學生全面了解歌詞含義之后,教師可重復播放歌曲,讓學生仔細傾聽歌詞內(nèi)容,嘗試跟唱,教師適時糾正發(fā)音和語調,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設計意圖:將英語學科與音樂學科相結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掌握歌曲的歌詞和技巧的同時,還能夠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和美感。)
4.Drawing time
教師任選一個場景,讓學生畫畫,并用所學語言和同桌一起編寫一段話。教師為學生提供彩色鉛筆、水彩顏料、畫筆和紙張等,鼓勵學生使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和材料選擇繪畫主題并開始繪畫。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大膽嘗試。在畫畫的過程中,小組內(nèi)的學生可用英語進行對話,如:
What are you drawing?
Im drawing a beautiful landscape painting.
Wow,it sounds very interesting!What colors do you use?
I used green in the trees,blue in the sky,and flowers in red.
Marvelous! I was also painting landscapes,pain-ting the sun and clouds in yellow and orange.
Can our paintings be displayed together?
Of course!Our paintings must be very beautiful put together.
學生完成后將作品擺放在教室前面或展示板上,準備進行展示。每個小組選擇一名代表,用英語簡單介紹他們的作品,包括繪畫主題、使用材料、創(chuàng)作過程等,其他小組可以觀看展示,并用英語進行提問和評價,增強互動和交流。
Student A:This is my picture of a perfect day at the park. You can see the trees are green and the flowers are blooming. I used a lot of bright colors to make it look happy and cheerful.
Student B:This is the scene I saw when I went to the park to play,there are small lakes in the park,there are a lot of ducks swimming,I also saw a lot of beautiful flowers.
Student C:In the park,I can see some trees.I can see some flowers.I can see some kites.I can see some people and dogs.
(設計意圖:將英語教學與美術學科融合,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自由選擇繪畫主題的同時,通過與同伴的討論和交流,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不僅可以增強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還可以在實踐中體驗到美術與語言的結合,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
【隨堂作業(yè)】
1.詞匯記憶:要求學生默寫本單元的重點詞匯,如draw,park,flower,lake等,以檢測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情況。
2.句型操練:設計一些填空或改寫句子的練習,讓學生運用本單元所學的句型進行操作,如I can draw a _______ in the park.
3.圖片描述:提供幾幅公園中的圖片,要求學生用所學英語描述圖片中的內(nèi)容,如I can see some trees and flowers in the park. I want to draw them.
【跨學科作業(yè)】
1.美術與英語結合:要求學生畫一幅公園中的場景畫,并用英語描述自己的畫作,如“This is my drawing of the park. I draw some trees,flowers,and a lake. I like drawing in the park,because its fun.”
2.科學與英語結合:讓學生調查公園中的植物種類,用英語寫出調查報告,如“In the park,I found diff-erent kinds of plants,such as roses,trees,and grass. I learned a lot about plants by doing this survey.”
【教學反思】
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明確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學情以及教材內(nèi)容,將跨學科思想融合到教學活動中,將英語教學與科學、音樂、語音學、美術等學科相結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點,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并推動跨學科思維的發(fā)展。在跨學科教學中,學生可有效掌握本單元的詞匯和句型,能夠在實際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交流和表達,從而在多個學科領域獲得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
編輯:曾彥慧
注:本文系2023年度江蘇省常州市“十四五”規(guī)劃備案課題“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教學研究”(課題立項編號:2023czb-wj08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