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物理教學逐漸強調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以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文章通過分析生活資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意義與策略,探討其對學生學習效果和全面發(fā)展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融入生活案例、借助科技手段、利用家居物品實踐以及組織實地活動等方式,可以有效將生活資源融入初中物理教學中,加強物理與生活的融合,增強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進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生活資源;初中;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4)14-0098-03
收稿日期:2024-02-15
作者簡介:陳李清(1986.12—),女,江蘇省南通人,中學一級教師,從事中學物理教學研究.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生活資源的有效運用成為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生活資源因其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直觀易懂和便于操作的特點,為初中物理教學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教學素材與實踐契機.教師通過將生活資源融入物理教學中,不僅能夠加強物理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探索欲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深入探究生活資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策略,不僅具有深遠的理論價值,更具備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生活資源的意義
1.1 加強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
物理學本身就是一門研究自然現(xiàn)象和規(guī)律的學科,這些自然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論是身邊的光影交錯,還是行走時的摩擦力,甚至是每天接觸的電子設備,背后都蘊含著豐富的物理原理.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物理知識,將生活資源融入物理教學變得尤為重要.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和現(xiàn)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出發(fā),觀察和思考物理現(xiàn)象,從而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當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光學知識時,不再是單調的理論講解,而是引導他們觀察身邊的反射、折射等現(xiàn)象,如陽光下的水面反射、眼鏡對光線的折射等.這樣,學生不僅能夠直觀地理解光學原理,更能體會到物理學的實際應用和魅力.另外,通過利用生活資源進行教學,教師還可以設計出更多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實驗和活動.例如,利用廢棄物品制作簡易的物理實驗器材等.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物理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更加熱愛和投入物理學習中[1].
1.2 增強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
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往往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而利用生活資源進行教學,教師可以設計出既有趣又實用的物理實驗,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驗物理的奧妙.例如,通過“制作小型發(fā)電機”實驗,學生不僅能夠親手制作出一個能夠發(fā)電的裝置,更能夠在實踐中深入理解電磁感應的原理.這種實驗方式,不僅使理論知識變得生動而有趣,還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創(chuàng)新思維.同樣,在探究摩擦力的實驗中,學生需要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準備實驗器材、記錄實驗數據等.這樣的過程不僅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原理,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實驗操作技能和科學素養(yǎng).
1.3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運用生活資源進行初中物理教學,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首先,這種教學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通過親身參與實驗,學生學會了如何提出問題、如何設計實驗、如何分析數據等,這些都是科學探究的基本素養(yǎng).其次,這種教學方式也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在實驗中,學生需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實驗任務,這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最后,這種教學方式還增強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實驗中,學生需要不斷嘗試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以解決問題,這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運用生活資源進行初中物理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還能夠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2 生活資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策略
2.1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啟發(fā)物理思考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物理知識.通過創(chuàng)設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他們對物理知識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促使他們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2].以“光的折射”這一內容為例,教師可以拿一個裝滿水的透明玻璃杯,放在講臺上,讓學生觀察.然后,教師可以請一位學生拿一支筆,從玻璃杯的一側慢慢移向水面,讓學生觀察筆在水中的“斷裂”現(xiàn)象.這個現(xiàn)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學生可能會對此感到好奇和困惑.此時,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向學生解釋光的折射原理,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提問,比如:“你們在生活中還遇到過哪些與光的折射有關的現(xiàn)象?”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促使他們主動回憶和搜索生活中的相關例子.通過這樣的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還能夠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提高他們的物理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這種教學策略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其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融入生活案例,闡釋物理原理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教師可以融入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與具體的生活現(xiàn)象相結合[3].這樣的教學策略不僅能夠使物理知識更加生動、直觀,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以“重力”這一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來闡釋重力原理.比如,讓學生回憶自己乘坐電梯時的感受:當電梯上升時,會有一種向上的力;而當電梯下降時,則會有一種向下的力,這個現(xiàn)象就是由于重力造成的.接著,教師可以進一步解釋重力的概念和原理,說明重力是如何影響物體的運動和狀態(tài)的.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實驗來演示重力的作用,比如讓學生用球做實驗,觀察球在不同高度釋放后的運動軌跡,從而深入理解重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通過這樣的生活案例,學生不僅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重力的原理,還能夠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提高他們的物理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尋找生活中的案例,將其融入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提高他們的物理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
2.3 借助科技手段,增強物理感知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教師在初中物理課堂上可以借助各種科技手段來增強學生的物理感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科技手段的運用不僅可以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以“電流和電路”這一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電流在電路中的流動情況,通過動畫演示電流的方向、強弱和變化,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電流的概念和性質.同時,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科技產品來輔助教學,如智能電路實驗板、電流傳感器等.學生通過親手操作這些設備,觀察電流的變化和電路的工作情況,從而增強對電流和電路的感知.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智能電路實驗板搭建一個簡單的電路,通過電流傳感器觀察電流的大小和方向,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電流和電路的關系.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仿真軟件來模擬各種復雜的電路環(huán)境,讓學生觀察在不同條件下電流和電路的變化情況.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電流和電路的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實驗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運用科技手段來增強學生的物理感知,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加生動、直觀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
2.4 利用家居物品,實踐物理實驗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利用家居物品進行物理實驗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教學策略.這種方法旨在鼓勵學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設計并實施簡單的物理實驗,從而深化對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浮力”這一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家中哪些物品與浮力相關,并從中挑選出合適的物品進行實驗.例如,學生可以選擇一個輕的塑料杯子和一個重的金屬勺子.接著,學生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將塑料杯子裝滿水,并輕輕地將金屬勺子放在杯子口上,確保勺子邊緣與杯子緊密貼合.然后,學生可以嘗試將杯子倒置,觀察金屬勺子是否會被水吸住并懸掛在杯子口上.這個實驗利用了浮力的原理.當金屬勺子被放在裝滿水的杯子口上時,由于勺子底部受到水的壓力,而勺子頂部則受到空氣的壓力,兩者之間的壓力差產生了向上的浮力,使得勺子被水吸住并懸掛在杯子口上.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浮力的作用,并深入理解浮力的原理.同時,這種利用家居物品進行的實驗還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等優(yōu)點,非常適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推廣.
2.5 組織實地活動,深化物理體驗
為了增強學生的物理理解與應用能力,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可以精心策劃和組織實地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親身體驗物理現(xiàn)象,深化對物理知識的理解[4].這種教學策略能夠將抽象的課堂理論與生動的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對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直觀感知.以“摩擦力”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次“摩擦力探索之旅”的實地活動.在活動中,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并配備木塊、斜面、彈簧測力計等實驗工具.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改變木塊的質量、斜面的傾斜度以及接觸面的材質等變量,仔細觀察并記錄摩擦力的變化.在整個探索過程中,教師是指導者,更是參與者,與學生一起探討摩擦力的奧秘.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積極提問,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活動結束后,學生分享他們的觀察結果和心得體會,共同討論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這種交流與分享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摩擦力的理解,還提升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通過這樣的實地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還能在實踐中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活資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和實踐價值.通過整合生活資源,教師能夠極大地豐富物理教學內容,使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此外,生活資源的運用還有助于顯著提高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因此,教師應當深入探索并完善生活資源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為初中物理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1] 李登輝.生活化物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19(09):49-51.
[2] 卓嘉琦,萬欣欣,張偉.運用生活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習情感[J].物理之友,2021,37(04):1-3,6.
[3] 姜君霞.生活資源在初中物理課程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分析[J].新課程,2020(19):104-105.
[4] 段紅.通過拓展資源建構生活化物理課堂的方法分析[J].考試周刊,2020(65):131-132.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