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德瑰
摘 要:日本的政治在1955年之后主要是由保守主義政黨自由民主黨長期執(zhí)政。該黨的派系分成保守右派和保守自由派,兩派交替掌握自民黨的主導權,也代表了日本保守政治的現(xiàn)狀。最初該黨主要派系保守自由派宏池會及經世會長期占據(jù)主導地位,進入21世紀以后,伴隨該黨右派清和會的興起,保守右派取代保守自由派獲得主導權。清和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右傾傾向,是因為該派得到日本右翼組織的支持,所以清和會的興衰與右翼組織影響力的興衰密不可分。清和會在安倍晉三執(zhí)政期間,實現(xiàn)了日本歷史上最長時間內閣,導致日本政治右傾化。2021年,自民黨內保守自由派宏池會的代表岸田文雄組閣執(zhí)政,標志著保守自由派重新掌握日本保守政治的主導權,日本政治進入后安倍時代。后安倍時代,岸田內閣由于受到發(fā)端于清和會的“黑金政治”和教會干政問題影響,支持率持續(xù)走低,保守自由派受到牽連,自民黨派閥政治受到批評,日本政治也陷入困境。
關鍵詞:保守政治;主流派;保守自由派;保守右派
中圖分類號:D73/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458(2024)02-0001-09
DOI:10.14156/j.cnki.rbwtyj.2024.02.001
戰(zhàn)后日本的政治基本上以保守主義政黨自民黨為主導,所以可以認為戰(zhàn)后日本的政治是保守政治,自民黨內的保守派還可以具體劃分為保守右派和保守自由派,這一劃分也反映了日本保守政治的現(xiàn)狀。本文旨在通過日本自民黨派閥政治中的主要派系清和會與宏池會的興衰交替探討日本政治的保守右派與保守自由派在主導權爭奪中表現(xiàn)出的政治傾向及其變化特點,并試圖通過分析來把握日本保守政治的現(xiàn)狀和未來走向。
一、日本保守政治的概念與定義
戰(zhàn)后日本的保守政治,是指日本保守派政黨主導的政治。1955年,“保守合同”①(即保守合并,以下統(tǒng)一使用“保守合并”)后,在“保守vs革新”的政治構圖中,保守主義政黨自民黨一直處于主導地位,所以戰(zhàn)后日本的保守政治以自民黨主導的政治為主要特點。自民黨由派閥構成,各派閥理念并非相同,所以在自民黨內也呈現(xiàn)“保守vs革新”特點。當然,由于保守派更具右派特點,而“革新主義”與“自由主義”在理念上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性,所以,自民黨內的“革新派”也被看作自由派,該黨內的“保革”對立也被稱為“保守派vs自由派”的對立[1]。又由于自民黨本身屬于保守政黨,所以黨內的“保革”對立,一般被看作是保守右派和保守自由派的對立。
戰(zhàn)后日本政治中的保守主義與保守派。在政治學中,保守主義是指那些相信經驗,謀求穩(wěn)定,反對冒進,懷疑或者反對按照理性和理想改造現(xiàn)實的思想,認為只有通過歷史長期沉淀的傳統(tǒng)才是合理的。政治的保守主義是指主張維持社會現(xiàn)狀和傳統(tǒng),反對打破現(xiàn)有制度,反對建立新的社會形態(tài)的主張和思想。政治的保守主義更重視文化和倫理問題,憧憬傳統(tǒng)的家庭生活,重視社會權威和宗教問題[2]。日本的政治保守主義主張堅持歷史傳統(tǒng),維護天皇制,認為日本信仰的精神基礎是神道、佛教、儒教和武士道,對于他們來說,堅持民族文化傳統(tǒng),維護天皇制最為重要。日本政界的保守派主張修改憲法,是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認為戰(zhàn)后憲法并不符合日本的傳統(tǒng),太過于激進(日本人通常稱之為“革新”),日本應該恢復成為傳統(tǒng)的“普通國家”。日本保守派強調家庭和國家的重要性,但是在國家與國民的關系上,認為應該國家優(yōu)先,國民是在國家基礎上存在的,國民應該像保護家庭一樣保護國家,甚至為國家而犧牲。在日本目前的政黨政治實踐中,具有代表性的保守主義政黨是自民黨、希望黨、日本維新會等。因為日本的保守派也常被稱為右派,所以保守派政黨也可以稱為右派政黨。日本最極端的右派是右翼,也稱極右派。另外,日本保守派內部的強硬派也稱“鷹派”。
戰(zhàn)后日本政治中的“革新主義”、自由主義與自由派。在日語的語境里,與保守主義相對的是“革新主義”。革新主義相信人的理性,認為對社會進行合理改造的主張是人類進步的動力。同時,戰(zhàn)后日本也深受自由主義影響,革新主義也具有明顯的自由主義傾向,認為人生來平等自由,“革新主義”與自由主義有了很高的重合度,所以,日本政治的革新派也被稱為自由派,表現(xiàn)了“革新”與“自由”的重合性。日本政界的革新派堅持和平主義,維護和平憲法,提倡社會進步,對侵略戰(zhàn)爭進行反省,反對參拜靖國神社。革新主義的自由派也稱“鴿派”。日本革新主義的自由派政黨有:日本共產黨、立憲民主黨、社會民主黨、沖繩社會大眾黨、令和新選組等。革新主義自由派也稱左派,革新派政黨也稱左派政黨,日本最極端的左派被稱為左翼,也稱極左派。自民黨內的自由派經常被戲稱為黨內“革新派”或“左派”。
自民黨派閥政治中的保守派與自由派。在戰(zhàn)后日本的政治生態(tài)中,政黨政治主要表現(xiàn)為由屬于保守陣營的自由民主黨長期獨攬政權的特點,內外政策的轉變是根據(jù)自由民主黨內部各派系(日本稱“派閥”)的聯(lián)合與更替來實現(xiàn)的[3]。自民黨的派閥政治決定了戰(zhàn)后日本保守政治的特點,派閥就像黨中之黨,盡管同屬于保守主義的自由民主黨,但是黨內各派政治色彩也不盡相同,主要表現(xiàn)為黨內保守右派與保守自由派的權力與政策之爭。自民黨的保守自由派與革新派的主張經常有相似之處,這是它們被戲稱為“革新派”或“左派”的原因。岸田首相所在的宏池會屬于保守自由派,戰(zhàn)后曾與同屬保守自由派的田中角榮系的經世會【“田中派”脫胎于佐藤榮作派,最早叫“星期四俱樂部”,在田中角榮的“弟子”竹下登時代叫“經世會”,現(xiàn)在是茂木派,稱“平成研究會”。宏池會與經世會都來源于吉田茂,都屬于保守自由派,本文以宏池會為主線進行分析,并不意味著忽視經世會作為保守自由派的重要作用。】合作長期占據(jù)自民黨內主導地位,是自民黨主流派,但是近年來主導權讓位于屬于保守右派的清和會。清和會是自民黨內最保守的派閥,但曾經一直是非主流派,相對于保守自由派的宏池會與經世會,清和會被認為是保守右派。2000年以后,由于派內成員人數(shù)增加,清和會在安倍晉三掌權期間反轉成為主流派,掌握了自民黨及日本政治的主導權,使日本政治呈現(xiàn)了右傾化特點。但是,2021年,宏池會的岸田文雄上臺,意味著保守自由派再次成為日本政治的主流派。
二、保守自由派與主流派
戰(zhàn)后日本革新派和自由派占據(jù)了主導地位,成為日本政治的主流派,而保守右派曾長期無法獲得主導權,與戰(zhàn)后價值觀相悖,成為日本政治的非主流派。1955年“保守合并”以后,日本的政治雖然主要是由保守主義政黨自民黨長期執(zhí)政,革新主義陣營的自由派政黨社會黨、民主黨長期處于在野地位,但在自民黨內保守自由派還是長期處于主流派地位。自民黨內的自由派與在野黨社會黨等革新派在護憲等問題上有很多共同點。
保守自由派的起源。自民黨雖然是保守主義政黨,但是從自民黨派閥的歷史來看,戰(zhàn)后開始從政,屬于保守自由派的吉田茂對戰(zhàn)后日本政治影響最大,他主張“輕軍事、重經濟、日美協(xié)調”,被稱為奠定了日本戰(zhàn)后政治基礎的政治家。吉田茂的接班人池田勇人創(chuàng)立的宏池會和“佐藤榮作-田中角榮-竹下登”系的經世會都屬于自民黨內保守自由派的代表派閥,也稱“保守本流派”,即主流派。其中,“田中派”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長期占據(jù)自民黨內最大派閥地位,使得黨內保守自由派長時間占據(jù)日本政治的主導地位。“田中派”脫胎于吉田茂的另一“弟子”佐藤榮作的派閥,所以也根源于“吉田派”,與“岸田派”的宏池會同源。
宏池會是保守自由派的代表派系。宏池會的創(chuàng)始人池田勇人是保守自由派的重要人物,他奉行吉田茂制定的“輕軍事、重經濟、日美協(xié)調”路線,是吉田茂的嫡系。1955年,“保守合并”之前,吉田茂執(zhí)政長達7年,是戰(zhàn)后日本政治的奠基人,也是自民黨內保守自由派的奠基人。從1955年至1972年,除了鳩山一郎和岸信介作為保守右派的代表各有3年左右的短期執(zhí)政外,主要是吉田茂的兩位繼承人池田勇人和佐藤榮作長期執(zhí)政,保守自由派持續(xù)主導日本政治。分析保守自由派一般以宏池會為主線展開,從宏池會可以看清自民黨保守自由派對日本政治的主導過程【池田勇人和佐藤榮作都是吉田茂的繼承人,但是池田勇人創(chuàng)立的宏池會是吉田的嫡系,佐藤榮作作為岸信介的胞弟,更接近“岸派”而與“池田派”疏遠。1972年以后,田中角榮從“佐藤派”脫離之后,成了這一派的核心人物,形成“田中派”。“田中派”在竹下登掌權期間以經世會名稱成為黨內最大派閥,與宏池會并列作為保守自由派的代表性派閥,佐藤榮作及其追隨者后來合并到清和會,成為保守右派代表性派閥。】。
保守自由派促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保守自由派在外交上強調妥善處理與鄰國的關系,重視國際合作,宏池會在這方面表現(xiàn)明顯。1972年,宏池會的會長由大平正芳繼承,他這一年聯(lián)合同屬于保守自由派的“田中派”壓制了保守右派岸信介的接班人福田赳夫,促成了田中角榮內閣的成立,實現(xiàn)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田中派”與“大平派”合作掌握了日本政治的主導權,直到2000年為止,大平正芳和田中角榮的繼承者也繼續(xù)推行穩(wěn)健的對外政策,致力于發(fā)展經濟,修復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與亞洲國家和解,呈現(xiàn)了典型的“鴿派”。保守右派岸信介人脈構成的清和會領導人在這段時間只有福田赳夫【福田赳夫在對華政策上與岸信介不同,他支持中日和解與合作,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是保守右派內部的“親華派”?!孔鲞^不到兩年首相,但仍然處于自民黨非主流派狀態(tài)。
保守自由派對保守右派形成約束。在保守自由派宏池會和經世會掌握主導權期間,由于推行與鄰國改善關系的政策,對于保守右派勢力試圖美化侵略戰(zhàn)爭的言行進行了約束。比如,1988年5月,保守右派的國土廳長官奧野誠亮發(fā)言說,“東京審判是勝者對敗者的審判,日本當時沒有侵略的意圖”。此言一出便受到日本社會各方批評。奧野誠亮也是日本神道聯(lián)盟國會議員懇談會成員,主張參拜靖國神社和修改憲法,當時他發(fā)言后受到日本輿論和自民黨內的巨大壓力,最后不得不辭職。1993年12月,細川內閣的防衛(wèi)廳長官中西啟介說,“半個世紀前制定的憲法不應該還死守著不放”,表示了修改和平憲法的立場,結果也被迫辭職。1994年4月,羽田孜內閣的法務大臣永野茂門上任11天就發(fā)言說,“把太平洋戰(zhàn)爭說成是侵略戰(zhàn)爭,現(xiàn)在看仍然是錯誤的”,在黨內的壓力下他也不得不辭職。
僅從日本國內政治角度看,在保守自由派主導的戰(zhàn)后日本政治中,保守右派試圖為侵略戰(zhàn)爭翻案的嘗試是不得人心的,當時也是必定要受到約束的。保守自由派是戰(zhàn)后長期以來日本保守政治的主流,被稱為主流派。
三、保守右派的反轉
戰(zhàn)后保守右派是伴隨自民黨清和會的結成而興起的。清和會呈現(xiàn)明顯的右傾傾向,是因為該派傳承于戰(zhàn)前派的岸信介,并得到最極端的右派——日本右翼組織的支持,清和會的興衰也與右翼組織影響力的興衰密不可分。
(一)保守右派的右翼背景
戰(zhàn)后日本的政治中,與吉田系和池田勇人創(chuàng)立的宏池會為代表的保守自由派相對立的是保守右派,保守右派的代表人物是岸信介,“岸派”中大部分是主張修改憲法、擺脫戰(zhàn)后體制的戰(zhàn)前派,其中也包括“親臺派”,甲級戰(zhàn)犯賀屋興宣就是該派重要人物,他與岸信介在該派內部擁有巨大影響力。這一派閥中還有灘尾弘吉,反華政客石原慎太郎也曾經是該派成員,以石原慎太郎、森喜朗等人為核心組成的“親臺反華”團體青嵐會也以該派人員最多。
日本戰(zhàn)后保守右派的崛起除了其傳承于戰(zhàn)前派岸信介的派系之外,也與日本社會的右翼組織支持有關。右翼組織與戰(zhàn)前的民族主義和擴張主義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也與冷戰(zhàn)期間的國際反共組織有密切關系。右翼組織在戰(zhàn)后曾遭到肅清,但很快死灰復燃,并借助20世紀60年代的學生運動開始發(fā)展。比如,當時長崎大學的學生運動就是由右翼學生掌握主導權,其骨干成員來自戰(zhàn)前就存在的右翼新興宗教“生長之家”的信徒,他們在學生中創(chuàng)建的“全國學生總聯(lián)合”主導了長崎大學的學生運動。后來,“生長之家”的信徒組建了日本的右翼政治組織“日本會議”【“日本會議”是右翼宗教組織“生長之家”骨干成員創(chuàng)辦的政治性組織,成員包括自民黨和其他政黨的黨員和國會議員、政界有影響力的政客等?!?,“日本會議”吸納了以自民黨政客為主的保守派議員參加,這些議員成為右翼的保護傘。
“統(tǒng)一教會”也是右翼宗教組織。學生運動中也有來自韓國的右翼宗教組織“世界基督教統(tǒng)一神靈協(xié)會”(“統(tǒng)一教會”)在長崎大學內的團體“原理研究會”的成員。“統(tǒng)一教會”與自民黨的保守右派清和會有很深的淵源,甲級戰(zhàn)犯岸信介執(zhí)政期間與韓國樸正熙政府都極端反共,“統(tǒng)一教會”既得到韓國官方的支持,也得到日本自民黨內保守右派的支持。“統(tǒng)一教會”在日本組建其政治團體“國際勝共聯(lián)盟”時,自民黨保守右派領導人岸信介與曾被判為甲級戰(zhàn)犯的戰(zhàn)前派右翼團體領導人笹川良一就給予了幫助[4]。岸信介是自民黨內保守右派的代表,他戰(zhàn)前就參加過東條內閣,戰(zhàn)后被作為甲級戰(zhàn)犯逮捕過,之后與日本的右翼及“統(tǒng)一教會”都有密切關系,是自民黨保守右派的靈魂人物。
(二)保守右派的逆轉
岸信介的接班人是福田赳夫。福田赳夫建立的清和會是岸信介系人脈的傳承派閥,該派是自民黨內保守右派集中的代表性派閥。但是在戰(zhàn)后很長時間里清和會并不掌握日本政治的主導權,在自民黨內屬于非主流派。他們的修改憲法主張當時在黨內沒有獲得多數(shù)支持。在1978年底福田赳夫下臺以后至2000年森喜朗上臺期間,該派并未有人再度成為首相,也未主導日本政治,這意味著保守右派沒有掌握日本政治的主導權。岸信介的外孫安倍晉三上臺以前,右派的修改憲法政策沒有獲得黨內多數(shù)贊成,當時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也是被抵制的。
安倍晉太郎使清和會進一步與“統(tǒng)一教會”勾連。福田赳夫下臺后,清和會會長由岸信介的女婿安倍晉太郎繼承,他沒有岸信介和福田赳夫在政界的影響力,清和會本來就不像宏池會那樣得到日本財界的名門企業(yè)的支持,所以安倍晉太郎甚至無法在自民黨內獲得多數(shù)支持,清和會在自民黨派閥政治中也不占據(jù)主導地位。安倍晉太郎在1986年接管清和會后,曾經與竹下登競爭黨總裁位置,結果以失敗告終。竹下登是經世會會長,經世會是田中角榮的班底,背后有日本建筑業(yè)、郵政系統(tǒng)等利益集團支持,是當時自民黨內最大派閥,清和會無法與之抗爭。于是,安倍晉太郎借助“統(tǒng)一教會”擴展影響力。安倍晉太郎深刻體會到“政治就是選票數(shù)”,也認識到資金對政治的重要性,沒有經濟界或利益集團支持,便難以聚集起政治力量。所以,他開始致力于增加派閥人數(shù)的努力,并爭取利益集團的支持[5]。安倍晉太郎利用岸信介與“統(tǒng)一教會”的人脈,爭取這個右翼色彩濃厚的宗教組織的支持,著手擴大清和會在黨內的勢力。最后在“統(tǒng)一教會”的支持下,清和會在1990年的國會選舉中增加了20名議員?!敖y(tǒng)一教會”為清和會在自民黨內的勢力擴張立下汗馬功勞。但是,第二年,安倍晉太郎在距離登上首相寶座就差一步之際因病去世。
森喜朗內閣是清和會政治逆轉的開始。2000年,清和會會長森喜朗出任首相,森喜朗的上臺是清和會自福田赳夫以來時隔25年再次占據(jù)日本首相位置,是自民黨派閥政治的轉折點,也是戰(zhàn)后日本保守政治的轉折點,標志著自民黨保守右派從此開始掌握日本政治的主導權。森喜朗雖然一年以后辭職,但首相職位“禪讓”給同派閥的小泉純一郎。小泉純一郎通過包括郵政改革在內的一系列政治操作,打擊了黨內屬于保守自由派的田中系的經世會和大平系的宏池會。從此保守自由派開始衰落,清和會開始主導日本政治,并很快成為自民黨內最大派閥,日本政治呈現(xiàn)了右傾化特點。
自民黨老資格的議員龜井靜香曾承認,由于“統(tǒng)一教會”最早以反共為宗旨建立,一些自民黨議員也是反共的,所以自民黨保守右派開始支持“統(tǒng)一教會”[6]。從此,自民黨內的保守右派開始崛起。
(三)日本的政治右傾化及其現(xiàn)狀
日本政治右傾化的原因比較復雜,有歷史原因、意識形態(tài)原因,其中自民黨清和會的逆轉是導致日本政治右傾化的重要原因。進入21世紀以后,清和會的森喜朗、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福田康夫(福田在對華政策上與安倍晉三不同,但他屬于清和會)先后成為日本首相,其中執(zhí)政時間最長的是安倍晉三。特別是2012—2021年間,不但自民黨處于一黨獨大狀態(tài),而且黨內保守右派清和會在安倍晉三執(zhí)政期間,實現(xiàn)了歷史上最長內閣,被日本媒體稱作安倍“一強政治”。
安倍晉三的政治基礎也是日本右翼組織。安倍晉三與右翼宗教“生長之家”操縱的“日本會議”和“統(tǒng)一教會”都有密切關系,他傳承了父親安倍晉太郎與右翼的人脈關系。比如,安倍晉三的親信衛(wèi)藤晟一是“生長之家”的信徒和“日本會議”成員,其另一親信古屋圭司則是“統(tǒng)一教會”支持下當選的國會議員。古屋圭司曾經是安倍晉太郎的秘書,經安倍晉太郎介紹參加“統(tǒng)一教會”的集會活動。古屋圭司畢業(yè)于成蹊大學,是安倍晉三的校友,所以對安倍晉三進入政界有很大影響,并一直是安倍父子的親信[7]。
安倍晉三右傾政治的起點是朝鮮“綁架”問題。2001年4月,安倍晉三被小泉純一郎提拔為官房副長官,開始致力于解決被綁架人質問題,在保守右派支持下,其主張對朝鮮采取強硬立場。2002年,參與小泉純一郎與金正日之間的首腦會談是安倍晉三政治生涯的起點,也是戰(zhàn)后日本政治的轉折點。當時,金正日承認綁架了日本人,并表示了道歉,但是沒有換來日朝關系改善,因為自民黨保守右派打算利用這件事推行右傾政治路線,煽動輿論對朝鮮采取強硬態(tài)度。
保守右派利用“綁架”問題謀求擺脫戰(zhàn)后體制。安倍晉三成了保守右派推行右傾化政策的代理人。安倍晉三利用“綁架”問題撈足了政治資本,保守右派獲得了話語權。當時,安倍還與前防衛(wèi)大臣政務官山田宏、橋下徹等人策劃推行右傾化政策。他們認為,戰(zhàn)后日本一直在為歷史問題道歉,也向鄰國提供了各種經濟援助,但是日本國民卻被綁架,應該重新認識歷史,重新振奮國民精神。2006年9月,安倍晉三上臺后就提出擺脫戰(zhàn)后秩序,修改《教育基本法》,恢復傳統(tǒng)的愛國教育,要通過教育對國民進行意識改造,通過修改憲法復活戰(zhàn)前的國家主義[8]。
安倍政權時期保守右派否認侵略歷史,為慰安婦問題翻案。1993年,宏池會所屬的官房長官河野洋平發(fā)表“河野談話”,承認戰(zhàn)爭期間日本在軍方要求下以慰安婦斡旋者為主利用欺騙、威脅等手段征召了慰安婦,其中有很多違反本人意愿的事例,并有官方直接參與的證據(jù)?!昂右罢勗挕背姓J日本官方參與了慰安婦的募集過程。安倍晉三上臺以后,在保守右派占據(jù)上風的國會,根據(jù)“河野談話”起草人官房副長官石原信雄的證詞,借口當時沒有對慰安婦和募集者進行取證調查,開始攻擊“河野談話”,否認慰安婦事實。主張反省戰(zhàn)爭的《朝日新聞》也遭到猛烈攻擊。
保守右派的最大政治目標是修改憲法。由于修改憲法門檻過高,所以安倍內閣于2014年7月修改了戰(zhàn)后歷代內閣都認為違憲的關于集體自衛(wèi)權的解釋,認為日本在特定場合可以行使集體自衛(wèi)權。2015年9月,安倍內閣又制定了可以行使集體自衛(wèi)權的安全保障相關法案。2018年,保守右派主導的自民黨制定了“修憲4條”規(guī)約,包括加入自衛(wèi)隊條款、緊急事態(tài)條款、廢除參院合區(qū)、教育無償化等內容。安倍晉三執(zhí)政期間,日本政治急劇右轉,呈現(xiàn)右傾化特點。
“統(tǒng)一教會”和“黑金政治”問題讓安倍晉三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導致清和會衰落,使保守右派陷入危機?!敖y(tǒng)一教會”畢竟是邪教性質右翼組織,伴隨教會的丑聞,現(xiàn)在日本社會出現(xiàn)了對右傾化的反感,輿論甚至對安倍的“國葬”也有抵觸。日本政治發(fā)生了新變化,由于“統(tǒng)一教會”問題,特別是“派對券”問題導致黨內保守右派開始失去民心,也使自民黨失去了選民的信任。保守右派的陣地清和會走向衰落,被迫宣布解散,依靠“統(tǒng)一教會”和“黑金政治”當選的議員面臨落選的危機。
保守右派依靠“統(tǒng)一教會”擴大,也因“統(tǒng)一教會”衰落;依靠“黑金政治”獲得權力,也因“黑金政治”走向崩潰?!昂诮鹫巍币浴芭蓪θ睘橐c,涉及了自民黨六大派閥中的四個派閥,其中保守右派集中的“安倍派”是“重災區(qū)”,有39名議員受到處分。他們長年接受“派對券”收入,但是不依照法律將收入記賬,受到停職、撤職、停止黨員資格和除名等處分,政治生命將就此終結。
自民黨是通過紀律委員會決定對這39名涉“黑金”議員給以處分的。自民黨的處分規(guī)定分為八個等級:(1)除名;(2)離黨勸告;(3)停止黨員資格;(4)不公認選舉;(5)國會和政府職務辭職勸告;(6)停止黨內職務;(7)告誡;(8)黨內警告。此次受到處分的黨員中,前參議院干事長世耕弘成和前文部科學大臣鹽谷立受到離黨勸告處分,二人都是安倍晉三的親信。前文部科學大臣下村博文、前經濟產業(yè)大臣西村康稔和前國會對策委員長高木毅受到停止黨員資格處分,三人也都是安倍晉三的親信。
另外,還有17名涉“黑金”議員受到停止黨內職務處分,其中包括前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前政調會長萩生田光一、右派政客衛(wèi)藤征士郎等人。他們中除了3名“二階派”議員之外,其余全是“安倍派”議員。還有17名受到黨內告誡處分,包括右派議員山田宏和中山泰秀等。
經過“黑金政治”的沖擊和“安倍派”大量議員被處分,自2006年安倍晉三在日本政治中崛起以來,保守右派嚴重受挫。隨著安倍晉三的去世和“安倍派”的衰落,日本的政治右傾化開始呈現(xiàn)頹勢。
四、后安倍時代日本保守政治的走向
后安倍時代,屬于保守自由派的宏池會會長岸田文雄成為首相,并得到原屬宏池會的谷垣集團、吉田系的“麻生派”和田中系的“茂木派”支持,其實是一個“大宏池會”主導的內閣,意味著保守自由派再次成為自民黨主流派。岸田內閣雖然目前支持率走低,但是在“安倍派”所代表的保守右派衰落的背景下,保守自由派“大宏池會”主導日本政治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保守右派近期難以逆轉獲得主導權。
宏池會取代清和會占據(jù)政治主導權是保守自由派對保守右派的權力逆轉。后安倍時代就是宏池會及其支持派閥經世會取代自安倍上臺以來開啟的清和會主導日本保守右派政治的時代。宏池會出過池田勇人、大平正芳、宮澤喜一等大藏?。ìF(xiàn)在的財務省)出身的首相,他們都是保守自由派的代表。宏池會出身的其他重要政治家河野洋平、加藤纮一都曾在日本政界具有影響力。他們的政治目標并非修改憲法,亦非參拜靖國神社,而是“輕軍事、重經濟、日美協(xié)調”、提高稅收、解決少子老齡化等社會經濟問題。
政治上,保守自由派不會推動修憲進程。岸田文雄雖然多年來在安倍政權下?lián)瓮鈩沾蟪己妥悦顸h干事長,但是作為宏池會領袖,他與安倍晉三的區(qū)別一目了然。岸田的政治導師宏池會前會長古賀誠說,“清和會(“安倍派”)與宏池會(“岸田派”)的基本區(qū)別是:清和會從結論出發(fā),宏池會則把結論交給民意”[9]。岸田也曾說:“(安倍)首相是保守派、鷹派,我是自由派、鴿派?!保?0]岸田將不會推動修憲議題,因為修憲問題不是宏池會的政治目標。岸田早在2015年10月5日宏池研修會上說過,“沒考慮過修改憲法,這不是我們的立場”[11]。修改憲法是安倍的政治目標,但這一目標在宏池會主政下會退后。2021年9月,岸田在參加自民黨總裁選舉時說,要在總裁任期中實現(xiàn)“修憲4條”。但是11月,他又對記者說,不拘泥于同時實現(xiàn)“修憲4條”,可以實現(xiàn)其中的一部分。對此,安倍晉三也曾懷疑過“岸田是否真正打算修改憲法”[11] 。
經濟政策上,保守自由派否定安倍經濟學。岸田文雄的政策重點在推行“新資本主義”政策,而不是安倍經濟學。宏池會的前輩池田勇人、大平正芳、宮澤喜一等都是經濟官僚出身的首相,他們的政治追求都不是修改憲法,而是增加消費稅[12]。“岸田派”、“麻生派”和“茂木派”都主張“輕軍事、重經濟”的不偏不倚政策?!鞍短锱伞币仓匾暦峙洌鲝堉亟ㄘ斦?,必然要抑制防衛(wèi)費的增長,增強執(zhí)政的源泉。岸田任命鈴木俊一為財務大臣就是要擺脫安倍的經濟政策,推行預算緊縮政策。
外交上,力求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宏池會作為吉田茂的政治傳承派閥,當然比清和會更加強調日美協(xié)調,但是作為保守自由派派閥和大平正芳的傳人,“岸田派”也重視中日關系,特別是作為受到經濟界支持的派閥,也重視中國市場。宏池會的大平正芳推動了1972年中日邦交,宮澤喜一促成了1992年的天皇訪華[13]。宏池會的二號人物外相林芳正曾表示,“與美中兩國都可以對話是日本的強項”。林芳正和岸田文雄都曾在與中國領導人會談時表示愿意構建“建設性穩(wěn)定的關系”[14]。宏池會出身的新外相上川陽子也積極推進與中韓之間的首腦會議進程。
當然,宏池會也有局限性,主要表現(xiàn)在防衛(wèi)政策上。宏池會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zhàn)略》,是對美國和安倍政策的繼承。正如宏池會前任會長古賀誠所言,“持續(xù)了20年的清和會的路線一下轉換成宏池會的路線并非易事”[13]。這一點反映在安保政策上,說明岸田文雄還必須繼續(xù)保持與保守右派即“安倍派”的政治平衡,否則保守自由派在黨內的政治基礎將發(fā)生動搖。也就是說,盡管宏池會掌握了日本保守政治的主導權,但是黨內最大派閥保守右派“安倍派”的支持仍然十分重要,這是岸田內閣放棄宏池會傳統(tǒng)的“輕軍事”理念,表現(xiàn)出政治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岸田內閣在安保政策上向“安倍派”和美國的妥協(xié),意味著日本保守自由派向保守右派的妥協(xié),這一妥協(xié)也預示著今后日本保守政治將呈現(xiàn)自由派與右派在政策上相互兼容的特點。但是,“重經濟”的保守自由派占據(jù)政治主導權的現(xiàn)狀不會改變,由于“統(tǒng)一教會”和“黑金政治”問題引起的保守右派“安倍派”的衰落趨勢也不會改變。
另外,宏池會作為日本保守自由派的代表,其防衛(wèi)政策上的局限性的根源在于其親美性格。宏池會以吉田茂的政治為起源,其創(chuàng)始人是吉田茂的大弟子池田勇人。他是吉田主義的繼承人。吉田主義的三個原則包括重經濟、輕武裝和日美協(xié)調,也就是說,在外交政策上,吉田主義是重視日美協(xié)調的,之所以日本可以“輕武裝”,也是因為吉田茂認為日本必須依靠日美同盟,日本依靠日美同盟的根本原因是依靠美國的核保護傘。岸田文雄和麻生太郎都是宏池會的繼承人,他們都有配合美國戰(zhàn)略的外交情結,盡管“輕武裝”是他們的基本主張,但是當“輕武裝”與對美協(xié)調發(fā)生矛盾時,他們會更重視日美同盟。這便是岸田內閣同意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zhàn)略》,提高防衛(wèi)費在GDP中占比的基本原因。
再者,中國的崛起也給日本帶來了壓力。整體上日本輿論充滿了對中國崛起的不信任,盡管保守右派的“安倍派”開始衰落,但是應對中國崛起和來自美國的擴軍要求,都使得保守自由派在增加軍費問題上不得不做出妥協(xié),開始向右轉,這是日本保守自由派的新動向。
結 語
近年,在自民黨內存在六大派閥:“安倍派”(清和會)、“麻生派”(志公會)、“茂木派”(平成研究會)、“岸田派”(宏池會)、“二階派”(志帥會)和“森山派”(近未來政治研究會)。在這些派閥中,起主導作用的分別是起源于吉田茂的宏池會和起源于岸信介的清和會,兩派之間的政權輪替反映了戰(zhàn)后日本式民主主義的特點,派閥權力輪替,代替了政黨輪替,實現(xiàn)了日本保守右派與保守自由派之間的權力更替。后安倍時代日本保守政治的走向取決于自民黨內保守自由派宏池會(特別是“大宏池會”)與保守右派清和會的人脈之間的政策博弈。目前,岸田內閣支持率大幅下降,原因是以保守右派清和會為主引起的“統(tǒng)一教會”和“黑金”丑聞造成的影響也深刻波及岸田內閣,甚至波及宏池會。因為丑聞,選民對派閥政治提出批評。為了迎合民意,爭取政治上的主動,宏池會已經宣布解散,“安倍派”清和會也被迫宣布解散。但是,盡管如此,派閥是日本政治文化所致,不會徹底解散,日本政治還會在以派系為基礎的框架下活動。伴隨保守右派“安倍派”的衰落,即使岸田文雄因內閣支持率過低而下臺,后岸田的政客,如麻生太郎、茂木敏充、上川陽子、菅義偉、石破茂、河野太郎等人也都出身于保守自由派的吉田系人脈,而不是保守右派的岸信介人脈,日本政局仍然是保守自由派占主導,“輕軍事、重經濟、日美協(xié)調”的吉田路線將繼續(xù)發(fā)揮影響力??傊?,現(xiàn)在的日本保守政治的主要特點是保守自由派在安倍下臺后重新掌握了政治主導權,成為主流派,這一趨勢短時期內不會發(fā)生變化。后岸田時代,保守右派的影響力將繼續(xù)減弱,處于非主流派地位,日本保守政治將在保守自由派主導下繼續(xù)下去。今后值得注意的問題是保守自由派在“日美協(xié)調”政策基礎上將如何繼續(xù)維持外交上的穩(wěn)健與平衡。
[參考文獻]
[1]村上弘.日本の「保守·リベラル」と政黨システム——「維新」の集票力を視野に入れた研究”[J].立命館法學,2021, 2(396):827-879.
[2]佐佐木毅. 政治學講義[M].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9:281-282.
[3]京極純一.日本政治[M]. 黃大慧,徐園,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43.
[4]渡辺豪.継承される安倍元首相の遺志保守中道や保守リベラルの政治家が異を唱えられないワケ〈AERA〉[EB/OL].[2022-02-02].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297469675c0c677c025e4d33505ee9d925d05c33.
[5]野上忠興.安倍晉三 沈黙の仮面: その血脈と生い立ちの秘密[M].東京:小學館,2015:64.
[6]週刊現(xiàn)代.自民黨が舊統(tǒng)一教會に「縁を切る」と言えないワケ…「ズブズブ」の根源と「安倍家の血脈」[EB/OL].[2022-09-02].https://gendai.media/articles/-/99225.
[7]田村秀.世襲政治の研究[J].法政理論,2007,39(2):87-113.
[8]渡辺豪.安倍晉三氏は「神輿」に乗った右派のプリンスジャーナリスト·青木理が迫る実像〈AERA〉[EB/OL].[2022-03-12].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c8a737173fb6bd92b01cf849a38173b8f8f29eb0?page=2.
[9]TBSテレビ.岸田総理の“政治の師”古賀元幹事長が菅內閣退陣「日本の政治にとっても殘念なこと」[EB/OL].[2023-01-23].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df0273d3772e8d07d960e62837cc9ec45b9f7e16.
[10]木之本敬介.今さら聞けない?!「保守」「リベラル」ってなんだ?[EB/OL].[2022-09-09].https://asahi.gakujo.ne.jp/common_sense/morning_paper/detail/id=2324.
[11]半田滋.安部元首相の死去で「憲法改正」の議論はどうなるのか…? その行方を占う[EB/OL].[2023-04-23].https://gendai.media/articles/-/97307?page=2.
[12]鮫島浩.浜田防衛(wèi)相、反撃能力念頭に「もっと踏み込むべき」[EB/OL].[2023-01-02].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e4239d7390c496b573fa2ac228ce1dc90c6c7a.
[13]古賀誠.“宏池會外交”は大丈夫か岸田首相が提唱「新時代リアリズム外交」「中國重視」の元首相らが先例識者懸念「現(xiàn)在の中國と共存方針であれば問題」[EB/OL].[2023-08-21].https://www.zakzak.co.jp/article/20211223-5AO3MNSMXZNKLEGAWBD7VAHKLQ/2/.
[14]岡田充.中國が密かに警戒する岸田文雄首相の臺灣政策[EB/OL].[2023-09-01].https://toyokeizai.net/articles/-/471549.
[責任編輯 孫 麗]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Conservative Politics in Japan
LIAN Degui
(School of Japanese Studies,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 Japanese politics mainly were governed by the conservativ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for a long time after 1955. The partys factions were divided into conservative rightists and conservative liberals, with the two factions alternating in controlling 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s leadership, which also represents the current state of conservative politics in Japan. Initially, the conservative liberal Kochikai and Keiseikai held a dominant position for a long time. After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rise of Seiwakai, conservative rightwing replaced conservative liberals to gain dominance. Seiwakai showed a clear right-wing inclination because this faction received support from the rightwing in Japan. The rise and fall of Seiwakai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ise and fall of right-wing influence. Seiwakai achieved the longest serving cabinet in history during the reign of Shinzo Abe, causing political right-wing tendencies in Japan. Fumio Kishida, a conservative liberal in 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s Kochikai, formed a cabinet to govern in 2021, which marks the regaining of the dominance of conservative politics in Japan by conservative liberals, and Japanese politics enters the post Abe Era. In the post Abe era, the Kishida Cabinets support rate continues to decline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black gold politics and church interference issues that originated from Seiwakai. Conservative liberals are implicated, and 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s authoritarian politics are criticized. Japanese politics also falls into a predicament.
Key words: conservative politics; mainstream; conservative liberals; conservative right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