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紅
新生兒呱呱墜地,一聲啼哭給寶爸寶媽帶來無比的喜悅。但是,家長在新生兒喂養(yǎng)過程中難免碰上難題,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怎樣科學喂養(yǎng),才能讓寶寶茁壯成長?本文將為您介紹新生兒營養(yǎng)與喂養(yǎng)的相關知識,幫助新手爸媽做好準備,以免手忙腳亂。
主要喂養(yǎng)方式
1.純母乳喂養(yǎng)
(1)哺育方式
母乳是新生兒的最佳食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純母乳喂養(yǎng)至少6個月。母親每日應按寶寶的進食需求哺喂。正確的喂哺姿勢有斜抱式、臥式、抱球式。無論采用何種姿勢,都應該讓寶寶的頭和身體呈一條直線,讓寶寶的身體貼近母親,頭部和頸部得到支撐,頭部貼近乳房。正確的含接姿勢是寶寶的下頜貼在乳房上,嘴張大,下唇向外翻,將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含在嘴中。寶寶嘴上方的乳暈比下方多。哺乳時,母嬰之間最好能進行互動交流。
(2)母乳保存建議
如果因為新生兒患病、母親要工作等原因不能直接哺乳,新手媽媽可以用吸奶泵定時將母乳吸出,儲存于冰箱或便攜式冷藏箱內,然后喂給寶寶。
吸出的母乳在20~25℃的室溫下可保存4小時。在15℃左右的便攜式冷藏箱內,可保存24小時。在4℃左右的冰箱冷藏區(qū)內,可保存48小時。如果冷藏室門經(jīng)常打開,保存時長應縮短。在-15~-5℃的冷凍條件下,可保存3~6個月。在-20℃左右的低溫冷凍條件下,可保存6~12個月。
從冰箱冷凍室取出的母乳應先置于冰箱冷藏室進行階梯解凍,使用前可將其放在37~40℃的溫水中加溫。不要使用微波爐或通過煮沸加熱母乳。
2.混合喂養(yǎng)
如果母乳不足,新手媽媽也應維持必要的吸吮次數(shù),以刺激母乳分泌。每次哺喂時,先喂母乳,后用配方奶補充。補充的乳量應根據(jù)寶寶的食欲及母乳分泌量而定。
3.人工喂養(yǎng)
有些寶寶或產婦有特殊情況,不能進行母乳喂養(yǎng),可選擇配方奶粉。配方奶粉應根據(jù)寶寶的月齡、健康狀況,在醫(yī)師指導下選擇。建議從正規(guī)途徑購買合規(guī)產品。沖調奶粉前清洗雙手,確保器具干凈,沖調奶粉的水溫在40~60℃左右,調配比例應嚴格遵守說明書。搖勻奶液、確定溫度適宜后,即可哺喂。使用過的奶瓶、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凈后,可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沸10分鐘左右,撈出晾干備用。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
吃飽了?
1.觀察寶寶反應
哺喂時,寶寶有節(jié)律地吸吮,并可聽見明顯的吞咽聲。哺喂結束以后,寶寶自己放開乳房,表情滿足甚至有睡意。母親哺乳前乳房充盈飽滿,哺乳后乳房變軟,說明寶寶吃到了足夠的母乳。
2.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
如果寶寶的排尿和排便情況良好,每天排尿6~8次,大概尿濕5~6個紙尿褲;每天排便3~4次,每次大便多于1大湯匙,說明寶寶的攝入量充足。
新生兒出生后會出現(xiàn)生理性體重下降,大多數(shù)在出生后3~4天降到最低點,之后逐漸回升,第7~10日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正常情況下,如果營養(yǎng)充足,新生兒出生后1個月內,體重平均每天增加約25~35克,足月時體重增加至少600克。
按需服用營養(yǎng)補充劑
新生兒的生長發(fā)育較快,對特定營養(yǎng)元素的需求量比較大。家長應注意為寶寶補充維生素D等營養(yǎng)補充劑,促進其體格和大腦發(fā)育。
1.維生素D
母乳中的維生素D含量較低,建議新生兒出生后數(shù)天內開始補充維生素D,建議補充量為400國際單位/天(1微克等于40國際單位)。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的補充量為800國際單位/天。如果嬰兒食用早產兒配方奶粉,維生素D的補充量應為400國際單位/天。
2.鐵劑
建議純母乳喂養(yǎng)的早產兒和低體重兒,在出生后2~4周內開始,每日補充1~2毫克/千克(體重)的鐵劑,直至1周歲。晚期早產兒(胎齡≥34周,或出生體重≥2 500克)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鐵。不能母乳喂養(yǎng)的新生兒,應選擇鐵強化配方奶粉喂養(yǎng),一般無需額外補鐵。
3.母乳強化劑
母乳強化劑含有多種營養(yǎng)素,可以補充母乳的營養(yǎng)不足。建議體重<2 000克的早產兒,在母乳喂養(yǎng)的同時,適當使用母乳強化劑,增加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yǎng)素的攝入量。
母乳強化劑的使用量應遵醫(yī)囑確定,根據(jù)喂養(yǎng)表現(xiàn)逐步增加。可先從半量強化開始,即每100毫升母乳添加1包母乳強化劑。觀察1~2天,如果新生兒無不適表現(xiàn),可以逐漸增加強化劑使用量,直到全量強化,即每100毫升母乳中添加4包母乳強化劑。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shù)食量正常、營養(yǎng)狀況良好的新生兒不需要額外補鈣。
常見喂養(yǎng)問題及處理方法
1.溢奶
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置,容量較小,且胃部肌肉發(fā)育不完善,賁門括約肌松弛。如果哺乳過多、喂養(yǎng)方式不正確,新生兒容易發(fā)生乳汁反流。
建議家長掌握正確的哺育姿勢。喂奶后將寶寶豎直抱起,讓其頭靠在父母肩上,輕拍背部,幫助排出胃內的空氣,預防溢奶。寶寶睡眠時保持側臥位,可預防因溢奶導致窒息。若經(jīng)上述處理,溢奶問題沒有改善,或嬰兒體重增長不良,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就醫(yī)。
2.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一般發(fā)生于純母乳或以母乳喂養(yǎng)為主的新生兒,除黃疸癥狀外,寶寶的體格發(fā)育良好,無其他癥狀。在停喂母乳的24~48小時內,黃疸可明顯減輕,自然消退。母乳性黃疸一般無需治療,經(jīng)醫(yī)師檢查確診后,一般可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如果寶寶黃疸加重,伴有吃奶減少、精神狀態(tài)差等癥狀,應及時治療。
3.牛奶蛋白過敏
如果新生兒確診為牛奶蛋白過敏,應遵醫(yī)囑使用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粉,至少喂養(yǎng)6個月或寶寶滿9~12月齡,重度牛奶蛋白過敏者可能要持續(xù)至12~18月齡。家長一定要按照醫(yī)師建議喂養(yǎng),不要隨意更換配方奶粉。
4.消化不良
新生兒的消化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全,胃腸蠕動能力差,食物在胃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如果攝入量過多、進食過快,可能導致孩子的胃腸負擔過重,引發(fā)消化不良。家長要按需喂養(yǎng),觀察寶寶的食量是否正常,是否有拒食、腹部脹氣、嘔吐、大便性狀改變等情況,必要時去醫(y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