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振國
作為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豐富知識儲備,還能提升其學科素養(yǎng),但在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部分教師并未認識到課外閱讀教學的價值和重要性。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領導者,在學生知識體系完善和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新課改背景下,教育部門對小學語文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在課外閱讀基礎上進行教學,還要求學生在閱讀中進一步豐富知識體系,增強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鑒于此,教師應當切實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的落后觀念,優(yōu)化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課外閱讀教學的價值與意義,進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實現(xiàn)長遠發(fā)展。本文就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了簡要概述,提出落實課外閱讀教學的具體方法,旨在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意識與閱讀習慣。
一、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推進課外閱讀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黃金期,教師應當切實抓住這一時機,組織開展課外閱讀教學工作。作為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閱讀在寫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能夠為學生后續(xù)閱讀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基礎。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和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有利于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與閱讀興趣
新課改教育理念的順利實施極大地推動了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教師應當著重關注課外閱讀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通過有效措施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想象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好奇心旺盛、情緒穩(wěn)定性差、敏感等突出特點,對于較為枯燥復雜的語文知識難以順利集中注意力,但對于課外閱讀通常具有較高興趣。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語文實際學習情況和認知特點積極組織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并在此階段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課外閱讀指導下,教師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學習方法,并在賞析文學佳作過程中充分激發(fā)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與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文學鑒賞活動中,最終提升其閱讀能力。語文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其推薦一些合適的課外書籍,并為學生講解課外閱讀的方法和技巧,發(fā)展其獨立意識與課外閱讀興趣,確保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
(二)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與實踐能力
素質教育理念再次強調了課外閱讀教學,教師既要著重關注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關注對學科素養(yǎng)、社會意識和良好社交能力的培養(yǎng)。
學以致用是小學語文學習的主要目的,課外閱讀教學并非讓每個學生將所有的語文知識點進行簡單羅列和堆砌,而是在不斷的努力下,以課外閱讀為媒介,將小學語文知識與社會生活熱點進行有效整合,在后續(xù)語文學習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對社會生活的正確認識、理解與感悟。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首先,寫作離不開基礎語法和文字的應用,而且學生要了解不同文章的構思與中心思想,才能創(chuàng)作出邏輯清晰、語言簡潔的文章。這些知識都可以通過課外閱讀來獲得。在初期寫作過程中,部分學生通常將記敘文看作日記,并將自己的生活實踐寫成“流水賬”,這一問題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不熟悉。在此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一些較為精彩的記敘文進行閱讀,并讓其在閱讀過程中感知作者的情感表達方法和人物敘述方法。
其次,寫作離不開大量語文素材的積累。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文章都需要豐富的素材給予支持,而部分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經常因素材不足而無法在文章中提供適宜的論據,使用教材中較為常見的例子很容易與其他同學發(fā)生雷同。實際上,這種積累習慣應當從小學開始,如果學生能夠在小學階段就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意識與習慣,就能為后續(xù)寫作素材的充分積累奠定基礎,避免詞不達意、素材不足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經常與其他科目的教學相關聯(lián),課外閱讀教學能夠為部分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由此可以看出,組織開展課外閱讀教學,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學科素養(yǎng),對其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
課外閱讀能夠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認知與知識面,鍛煉其知識應用能力,使其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不斷提升表達能力。而且,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始終蘊涵著較為深刻的人文文化與內涵,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文學作品,能夠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課外閱讀教學的具體措施
作為整體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教育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能夠切實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與積極性,加深其對課堂閱讀內容的理解。在課外閱讀教學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并在此前提下不斷提升其學科素養(yǎng)。
(一)在課外閱讀基礎上,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將課外閱讀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能夠進一步豐富實際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有效性,這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有著較大幫助。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在講解某一篇文章或者是課文時,部分教師很少通過拓展教學內容的手段進行知識引進,往往是依靠教材或教輔資料中給出的簡單介紹,這樣不僅難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興趣,還會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和積極性,進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難以得到充分保障。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古代著名學者的故事進行講解,讓學生提高對文章中心思想的認知。作者創(chuàng)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此時學生的內心勢必會激發(fā)起對作者的敬仰與崇拜之情。
其次,在為學生講解名人軼事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趣味性內容或者是多媒體設備為學生進行講解,以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多數(shù)作者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從實際生活入手,結合藝術手法創(chuàng)作出更具特色的文學作品。教師可借助這一理念進行知識講解,進一步集中學生的課堂關注度,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對文章內容的閱讀和學習興趣。
最后,教師還應當將課外閱讀內容放在課前導入中,以便更好地豐富人物形象。擴展的知識內容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探索欲望,使其在接觸到新的知識后提高對課外閱讀重要性的正確認識。這對于學生學科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語文能力。
(二)將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加深學生的知識理解和認知
作為教材輔助資源,課外閱讀內容往往更加豐富和全面,可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補充和說明。將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教師可以在“群文閱讀”方法引導下,將相同類型的文章進行有效整合,將其加工成“群文閱讀庫”。學生在群文閱讀期間,不僅能夠從相同類型的文章中獲得更加豐富的語文知識,還能不斷拓寬學習視野,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講解部分理解起來較為困難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借助中外名人軼事和課外書籍資料來提升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認知,也可以適當增設一些與時代發(fā)展背景相符合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和文章主旨,進而為后續(xù)高效課堂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為了更好地融合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設計教學方案,并以表格形式呈現(xiàn)偉人在不同時期的發(fā)展,而后選取其中較為相似的內容建立群文閱讀庫。在課堂教學工作順利完成后,教師可以根據課外閱讀內容組織開展專題訓練活動,將教學內容與課外閱讀相結合、重組,使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實現(xiàn)語文眼界的順利開闊和綜合能力的有效強化。
(三)在課外閱讀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合作探究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可以組織三名學生成立課外閱讀小組,并在不同階段的學習中,為其布置針對性較強的課外閱讀任務。
在學習新知識前,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查詢相關資料和與之相關的課外書籍,同時利用線上平臺查詢作者的生平事跡、寫作思路和文章的創(chuàng)作意義,進而更好地落實高效學習。
在講解古詩詞之前,教師可以事先向學生提出問題,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課外資料進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解決后續(xù)學習問題。如此設計課外閱讀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在于,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知識分析與探索,使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實現(xiàn)取長補短,語文眼界也會得到進一步開闊。在此期間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促使學生形成課后聯(lián)系主體的思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和線上平臺成立互助小組,如微信、QQ等。通過這種方式成立學習小組,學生不僅能夠通過互聯(lián)網設備實現(xiàn)遠程溝通交流,同步分享意見與看法,還能進一步突出課外閱讀的意義。
(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積極性
學生只有在良好動力的驅動下才能達到持續(xù)學習的效果,但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始終是有限的,學生難以在課堂有限時間內完成語文閱讀量的提高,這就需要課外閱讀資料的支持。
為了確保最終的教育成效,教師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充分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使其正確看待課外閱讀的價值。例如,加強對學生的情感引導,針對一些蘊涵著豐富哲學的文章,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形式進行展現(xiàn),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充分激發(fā)其對課外文章的閱讀興趣,以保障最終的課堂教學質量與水平。細心感悟語言文字的藝術美、情感美和精煉美。
課文和古詩詞中往往會反映出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思想感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者需要利用精簡的語言將人物情感、社會事件囊括其中,并充分展現(xiàn)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為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閱讀方法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的“美”,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課外閱讀任務,同時加深其對文字意境美的感悟,進而確保課外閱讀教學活動得以順利推進。
(五)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
在小學語文教學期間,為了更好地強化課外閱讀教學效果,教師可以事先為學生提供書籍的重要信息,并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地點進行明確,確保其能夠以更加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同時,借助文章中一些趣味性較強的片段,吸引學生進行閱讀。
首先,教師可以輔助學生設定好閱讀目標,充分激發(fā)其閱讀動力和興趣。在閱讀開始前,若教師能夠與學生一同制定閱讀目標,就能切實提高學生對課外閱讀重要性的正確認識,進而為后續(xù)閱讀目標的順利完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中低段的學生而言,目標是理解故事梗概的重要基礎,對于高年段的學生而言,目標則需要具備挑戰(zhàn)性,如此才能更好地明確故事中的情感變化。
例如,在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書籍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出版年代等,同時就書中的重要信息發(fā)表個人看法:故事中描寫到的青年是在戰(zhàn)爭年代下成長起來的,盡管面臨著諸多困境,但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他仍舊實現(xiàn)了個人的發(fā)展目標。發(fā)揮閱讀指導的作用,幫助學生在閱讀前了解到書籍的大致內容,并充分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確保其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閱讀中。
其次,在實際閱讀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一同探討下列問題:“保爾在面對問題時主要產生了哪些心理變化?他的情感轉折點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等”。這些問題不僅能夠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書籍內容的正確認識,還能使其更好地明確主人公的成長軌跡,從而引發(fā)其對個人未來發(fā)展目標的思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尤為突出,教師應當優(yōu)化改進教學方法,在多元化教學手段支持下將課外閱讀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課外閱讀重要性的認知,使其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和語文學習水平。在此背景下,閱讀教學不僅能夠為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提供持續(xù)助力,還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為課外閱讀教學質量與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