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黑龍江省水稻專業(yè)合作社自身盈利水平低的問題,進行黑龍江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現狀的問卷調查,運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方法歸納出四種合作社水稻供應鏈模式,分別是:資金薄弱型、等待收購型、常規(guī)型和盈利能力強型,各種模式均有其相應特征。同時,指出當前黑龍江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保障措施。
"關鍵詞:供應鏈模式;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
"中圖分類號:F274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09.032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low self-profit level of rice cooperativ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ice supply chain of farmers' cooperativ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four cooperative rice supply chain models were summari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namely, weak funds, waiting for acquisition, conventional and profitable, and each model has its own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rice supply chain model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afeguard measures.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odel;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rice supply chain
0 "引 "言
"200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使合作社成為了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yè)銜接的橋梁,保護了其合法權利和利益,對于提高農戶的市場地位、解決小生產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具有劃時代意義[1]?!缎滦娃r業(yè)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fā)展規(guī)劃(2020—2022年)》指出要增強農民合作社服務帶動能力,鼓勵農民合作社向成員提供各類生產經營服務,發(fā)揮其服務成員、引領農民對接市場的紐帶作用[2]。二十大報告指出提升供應鏈韌性,基于此,合作社供應鏈模式的研究是穩(wěn)定供應鏈的關鍵問題。
"黑龍江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共9.5萬個,是真正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帶動農民增收的合作組織。但實際上,合作社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嚴峻復雜的問題,譬如生產規(guī)模較小、專業(yè)人才匱乏、融資較困難、合作意識不夠、自盈利水平差、抵御風險能力弱等問題,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作為農業(yè)產業(yè)化的中堅力量[3],融入到供應鏈已成為改變其在農產品市場中弱勢地位的必然選擇,提升合作社供應鏈的整體效益,進而可以帶動供應鏈上各參與主體的經濟效益,基于此,急需梳理現已有的合作社水稻供應鏈模式,對其進行特征分析,發(fā)現問題并提出保障措施。
1 "文獻綜述
1.1 "農民專業(yè)合作社
"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是指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農業(yè)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4]。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資統(tǒng)一購買,農產品的加工、運輸、貯藏、銷售以及與農業(yè)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
1.2 "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
糧食供應鏈是指糧食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中,由糧食生產主體、糧食收儲機構、糧食加工企業(yè)、糧食經銷商及物流服務商、消費者連接起來的功能網鏈[5],是從糧食的生產布局到糧食的加工增值、交易流通一直延伸到成品糧的銷售服務[6]。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的主要參與主體為農資供應商、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和下游消費企業(yè),構建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可以使鏈上的主體通過分工和合作,降低水稻供應成本,提高整個水稻供應鏈的效率及競爭能力。
1.3 "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模式
"常見的供應鏈模式研究有供應鏈的治理模式[7]、運作模式[8]和融資模式[9]等,一般以運作模式視角進行研究居多。針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參與主體包含農資供應商、水稻專業(yè)合作社和下游消費企業(yè),他們根據各自的戰(zhàn)略目標確定自身的運作方式,三者間的運作方式組合為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模式。
1.4 "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模式保障措施
"董小紅等運用供應鏈協調機制改善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效益,充分發(fā)揮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成本共攤、利潤共得和風險集體承擔的作用,提高農民合作社整體效益[10]。陳勇強等以“超市+合作社+農戶”模式為例,發(fā)現一旦合作前景不明,其中一方就會退出原有的合作關系以減少自己的投資損失,采用合約治理機制與關系治理機制進行治理[11]。
2 "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現狀
2.1 "黑龍江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調查
2.1.1 "調查目的和對象
"選擇黑龍江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包括種植類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以及與其建立交易關系的上游農資供應商和建立合作關系下游糧食銷售企業(yè)。目的是通過分析黑龍江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與上游農資供應商的供給現狀以及其與下游企業(yè)的銷售現狀,發(fā)現黑龍江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的問題。
2.1.2 "調查內容
"針對黑龍江省水稻專業(yè)合作社與上下游之間的商業(yè)行為,調查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黑龍江省水稻專業(yè)合作社的基本屬性特征,包括性別、學歷、區(qū)域位置、社員數量、種植面積、水稻種植畝收益變化情況,如表1所示;二是水稻專業(yè)合作社的生產情況,包括水稻專業(yè)合作社提供的基本服務、農資供應商交易渠道、統(tǒng)一購買農資價格變化、合作社種植技術來源、“五代”服務情況、合作社產品認證、享受政策補貼情況和貸款情況,如表2至表4所示;三是水稻專業(yè)合作社的銷售情況,包括合作社與收購方的交易關系、結算方式和合作社品牌推廣渠道,如表5所示。
2.1.3 "調查過程和結果
"為了能夠具體、準確的了解黑龍江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的情況,本文采取實地調研、問卷星和電話調研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根據預調研的情況對問卷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適當的修改,使調查問卷更加科學合理。調研時間是2023年4月開始,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由于黑龍江省部分地區(qū)改為旱田種植,因此樣本數量較少,在黑龍江省各個地區(qū)累計發(fā)放問卷76套,有效問卷70份,回收率為92%。
2.2 "黑龍江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現狀調查結果
2.2.1 "黑龍江省水稻專業(yè)合作社基本特征屬性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的樣本主要是來自黑龍江省大慶市、齊齊哈爾市、綏化市、大興安嶺市、黑河市、佳木斯市和五大連池市這7個區(qū)域;種植主體多數是男性;學歷多數是初中/中專和高中/大專;社員數量多數在0~10人;水稻種植的面積多數是2 000畝以上;年水稻畝收益(銷售收入-成本+補貼)較上年種植水稻時的畝收益變化情況多數是增加1%~10%,部分種植主體是保持持平狀態(tài),如表1所示。
2.2.2 "黑龍江省水稻專業(yè)合作社生產特征屬性調查結果
(1)黑龍江省水稻專業(yè)合作社提供基本服務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以其規(guī)?;\營的優(yōu)勢,為社員統(tǒng)一購買農資,既可以降低農戶獨立購買農資時花費的市場搜索篩選成本,又可以享受大規(guī)模購買農資帶來的折扣,同時保證農資的質量,購買農資價格低于市場價格1%~10%,種子、農藥、化肥的購買比重最大。由于農資價格普遍上漲,多數合作社與各農資供應商交易關系長度多數是1~3年。合作社技術支持主要是源于自己提供、農業(yè)服務公司和農業(yè)技術推廣站,沒有經過產品認證的合作社占比較大,其余多數進行了無公害產品認證和綠色產品認證。
(2)黑龍江省水稻專業(yè)合作社提供“五代”服務調查結果。調查結果如表3所示,由于干燥之前一定要清理,因此清理并入干燥,不再單獨調查。合作社糧食烘干方式以自然干燥為主,成本較低,當人工收割的水稻水分大于16個水時,會采取烘干塔干燥,降到14或15個水時再收入庫中。儲存方式多選擇地坪儲存和自建倉庫,不僅可以靈活控制儲存溫濕度,還能提高水稻儲存的安全性和品質以及節(jié)省儲存成本。67.14%的合作社不提供加工服務,45.71%的合作社等待下游企業(yè)上門收糧,可見合作社對水稻運送過程中可能會造成的損失也是持規(guī)避的態(tài)度,也期望一個更高的收益。調查過程中發(fā)現部分合作社在賣糧時并未有固定的買家,通常會直接賣給糧販,誰出的價格高就賣給誰,可見其與下游收購企業(yè)之間的組織關系松散。
(3)黑龍江省水稻專業(yè)合作社種植主體接受補貼貸款調查結果。調查結果如表4所示,多數合作社顯示沒有受到政府補貼,資金獲取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農貸還款時間一般是根據借款協議來約定,具體時間會在合同中注明,一般農貸還款時間應該是有彈性的,可以按照農作物收獲時間和銷售情況進行安排。合作社接受補貼項目中享受水稻種植補貼、農業(yè)保險補貼和農機服務補貼的合作社占比較高,而農資綜合補貼和農業(yè)勞動力補貼占比較低。
2.2.3 "黑龍江省水稻專業(yè)合作社銷售特征屬性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如表5所示,多數合作社會選擇直接賣原糧,部分會對產品進行加工,銷售到超市或者采取電商直銷的銷售方式。在與收購方結算時,多采取現金結算,也就是銀行匯款。多數合作社都有自己的區(qū)域品牌,有助于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并增強合作社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和互信,在品牌推廣時多運用轉發(fā)朋友圈、公眾號推文、快手和抖音等網絡渠道進行宣傳。
2.3 "黑龍江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模式分類及模式特征分析
2.3.1 "黑龍江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模式主要分類
從問卷調查和電話調研得來的70份有效問卷,即70個構建的供應鏈,依據與合作社有交易關系的上游農資供應渠道和下游銷售渠道,每三種銷售渠道對應一種農資供應主體結構,運用基本統(tǒng)計方法進行模式歸納,歸納出6種模式,如表6所示。
2.3.2 "黑龍江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模式特征分析
"根據6種模式的基本統(tǒng)計分析,可提取出各模式的特征,具體如表7所示。模式1和4需要銀行貸款與民間借貸相結合的貸款方式,是具有資金薄弱特征的水稻供應鏈模式;模式2和3具有相似特征,完全是等待下游收購方上門收糧的水稻供應鏈模式;模式5完全是銀行貸款、現金結算方式特征的常規(guī)型水稻供應鏈模式;模式6是具有整體盈利能力強特征的水稻供應鏈模式。
2.3.3 "黑龍江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模式存在的問題
黑龍江省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之一,水稻種植發(fā)展?jié)摿薮蟆^r民專業(yè)合作社是推進農業(yè)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對提高種植效率和農業(yè)品質、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精神面貌和自我價值提升等各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從整體來看,仍然存在諸多問題:(1)勞動力老齡化嚴重,技術含量較低。合作社的勞動力老齡化是個傳統(tǒng)問題,很多農戶選擇外地打工,不再留在農村生產和經營,勞動力缺乏,導致生產能力下降,產出的質量和數量也會受到影響。多數農民合作社在水稻種植、儲存技術方面并未實現數字化,很難達到精準種植,這也會消耗大量資源、增加成本,很難吸引年輕人參與到這個行業(yè)中來。(2)供應鏈上下游間合作、協調機制不健全。供應鏈上下游間缺乏合作和溝通,會導致種植、儲存、加工和銷售方面的不協調,在供應鏈的運作過程中形成瓶頸。在沒有協調機制的幫助下,市場競爭能力較弱,上下游參與主體間往往會因為信息不對稱、利益沖突等問題而產生風險,供應鏈效率低下。(3)資金保障難以得到維續(xù)。黑龍江省水稻專業(yè)合作社作為種植主體,生產資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占整個生產成本的60%~80%之間,種植總收益日趨降低,并且在農資定價過程中受制約,簽訂合同時沒有話語權。
3 "黑龍江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模式保障措施
3.1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通過引進和招聘年輕人才,建立并完善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人才管理機制。加強供應鏈管理,引入先進的供應鏈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管理水平,打造高素質隊伍為合作社提供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支持。同時實施培訓計劃,提高老年農民的技能水平,培訓的內容可以包括現代化種植技術、市場營銷技巧、信息化、智能化等多個方面。通過這些培訓,提高老年農民的綜合素質,增強其工作能力。
3.2 "建立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
"制定技術標準和協議,使供應鏈上下游參與主體之間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約束,更好地協同合作。加大信息共享力度,盡可能實現信息透明,使供應鏈上各參與主體均能進行準確的分析和判斷,降低合作所產生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建立共同的研發(fā)中心,進行研發(fā)資源共享,實現同步的生產和定價策略。構建公平合理的價值分配機制,達到共贏。
3.3 "優(yōu)先爭取補貼
"政府和合作社雙方都需要有力的合作,共同研究和制定現代農業(yè)發(fā)展和資金保障政策,同時加強資金管理、建立信用體系等方面的合作。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幫助農民合作社解決資金問題,降低合作社的財政風險,支持其發(fā)展壯大,進而促進農業(yè)發(fā)展和進步。通過創(chuàng)新業(yè)務模式和互聯網技術,開拓更多的商業(yè)發(fā)展模式,增加收入來源,助力合作社創(chuàng)新。建立合作社信用體系,加強社員信用資格審核,提高信用保障機制,為合作社融資提供保障和資源。
4 "結 "論
"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模式對提高種植效率和農業(yè)品質、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精神面貌和自我價值提升等各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也要根據合作社自身實際發(fā)展而選擇不同的運作模式。同時,政府也要根據合作社供應鏈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政策,給予對應補貼,促進現代農業(yè)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郭鐵民. 中國共產黨領導百年農民合作社發(fā)展的“三個邏輯”[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12):5-22.
[2] 孔祥智. 促進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fā)展[J]. 農村經營管理,2020(4):7-8.
[3] 房琳,李泓波,米樂. 中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研究脈絡與知識演化——基于2000—2020CSSCI文獻數據的可視化分析[J]. 遼寧農業(yè)科學,2021(3):8-15.
[4] 馬震宇. 規(guī)范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J]. 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6):68-70.
[5] 丁冬,楊印生. 中國糧食供應鏈關鍵風險點的識別及防范[J]. 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9(5):247-250.
[6] 陳倬. 糧食供應鏈風險分析與防范研究[J]. 農村經濟,2011(12):24-28.
[7] 冷志杰,等. 主產區(qū)糧食產后服務主體的收儲行為及供應鏈治理機制研究[M]. 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22.
[8] 王英,董文心,張悅,等. 基于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農產品供應鏈運作模式分析[J]. 農業(yè)經濟,2018(4):126-128.
[9] 伍中信,雷沁,鄧月. 基于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的農業(yè)“供應鏈+產權鏈”金融股權融資模式創(chuàng)新[J]. 財會通訊,2022(22):3-9,21.
[10] 董小紅,孫文祥. 供應鏈協調視角下的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績效優(yōu)化研究[J]. 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21,37(3):15-19.
[11] 陳勇強,祁春節(jié). 農產品供應鏈合作關系治理機制動態(tài)演化研究[J]. 江西社會科學,2021,41(2):209-217.
收稿日期:2023-05-16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溢出效應的實證分析與政策研究”(19CJY039);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19年度引進人才(博士人員)科研啟動計劃課題項目“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供應鏈利益協調機制研究”(XDB201811)
作者簡介:劉永悅(1979—),男,黑龍江大慶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農產品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農村合作經濟;信雨彤(1998—),女,黑龍江肇源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產品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農村合作經濟;劉雨欣(1989—),女,黑龍江哈爾濱人,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農業(yè)農村現代化、農村合作經濟。
引文格式:劉永悅,信雨彤,劉雨欣. 黑龍江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水稻供應鏈模式研究[J]. 物流科技,2024,47(9):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