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祺
一次平常的數(shù)學測驗中,高一學生小楊的成績比班級平均分低了2分,回家后遭到了父母的嚴厲訓斥。這位素來乖巧聽話的女孩找到我,向我求助:“本來我就已經(jīng)很難過了,父母的每句話更像一把刀,扎在我的心上。我覺得壓力好大,不愿學習,也不想上學了。”
咨詢室里,小楊的臉色略顯蒼白,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迷茫,周身透露出滿滿的疲憊感。我示意她坐下,輕聲問道:“你昨晚睡得好嗎?”她搖了搖頭,低聲說:“不好,我一直在想父母說的話,心里很亂?!蔽医o她倒了杯水,試圖給她一些安慰:“我有一個小絕招,或許可以幫你今晚睡個好覺。”小楊抬起了頭,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我。我問道:“昨晚父母說了些什么讓你感到這樣難過?”小楊沉默了片刻,回答道:“我說不出口,那些話太難聽了。”
我試圖幫她找到情緒的出口:“你最近常聽什么歌?”小楊說:“汪蘇瀧的《就讓這大雨全都落下》?!蔽抑肋@是一個好的契機,說道:“那很好,現(xiàn)在請你閉上眼睛,把那些令你感到難過的話想象成歌詞,融入這首歌,嘗試在過程中去感受情緒的變化?!彼]上眼睛,眉頭微微皺起。過了一會兒,小楊突然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睜開眼睛說:“老師,這太搞笑了,但我覺得舒服多了!”
看著小楊的笑容,我知道她放松了下來:“你很在意父母的看法嗎?為什么這次的話會像刀疤一樣,留在了心里?”她告訴我,自己從小對父母言聽計從,盡可能滿足他們的學業(yè)期待,只是如今總感到力不從心,聽到的話卻越來越刺耳,實在是覺得難堪重負了。
交流中,我很是感慨。原本,小楊完全可以在放學后有條不紊地查漏補缺。然而回到家中,緊張的氛圍卻總會加劇她原本已經(jīng)非常壓抑的情緒。這次訓斥之后,她不僅難以集中精力去學習,甚至還產(chǎn)生了厭學傾向。
在安撫了小楊的情緒之后,我開始在溝通中發(fā)掘她的內(nèi)在力量。我了解到小楊是班長,平時人際關系也不錯,于是讓她嘗試站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自己:“如果分別從父母、同學、好朋友和自己的視角出發(fā),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那會是什么?”小楊給出的答案是:不成熟、負責、溫暖和努力。我進一步追問:“如果你真的不上學了,誰會比較在意?”她回答道:“父母肯定最在意,他們會不停念叨;然后是我自己,剛開始可能會覺得輕松,但很快就會焦慮;接下來是好朋友,其實我也很舍不得她們;最后是班里的同學。”
我能察覺她正逐漸從自己的情緒困境中走出來,開始以更客觀的視角看待這件事情。從業(yè)這些年來,我確信學生情緒問題的背后還反映了他們對于自我的認識,包含著對自主性的需要。于是進一步詢問:“也就是說,最在意你是否上學的還是父母,而你其實不想聽到他們的嘮叨。實際上,你自己也很在意是否繼續(xù)上學,那么不上學符合你的個人期望嗎?你究竟希望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她沉默了,思索片刻后說:“老師,我好像明白您的意思了,這個決定確實不成熟。我好像一直為了他們而活,而實際上,我自己本來就是努力的,該有自己的方向?!闭f話間,小楊的眼眸亮了起來。
當天晚上,我收到小楊的短信:“老師,跟您聊完心情好了許多。今天編了好幾首歌,哈哈哈哈?!蔽一貜偷溃骸罢姘簟D悴皇潜粫鴮懙募?,而是執(zhí)筆的作曲家。你的生活由你自己譜寫?!贝撕?,小楊沒有再主動找過我,后續(xù)我在與她的班主任進行交流時,得知她的狀態(tài)始終穩(wěn)定,也再沒有過休學的想法。
在小楊的故事中,我窺見了許多家庭親子關系的縮影。很多家長往往企圖通過批評來鞭策孩子的成長,卻未能充分意識到這種言辭可能帶來的傷害。而所有的教育者都應正視這種可能的傷害,及時察覺到孩子的情緒變化,理解且傾聽、包容且支持,而后引導他們進行自我表達,以適合的方式為他們提供“治愈”型情緒價值。因為,他們的眼睛清明了,路才能走得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