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
導讀: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雙性化人格也逐漸地走進大眾的視野。擁有同時具有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的人,注定能夠更加適應這個社會,也更能夠在人際關系中獲得青睞。培養(yǎng)雙性化人格最好的時期是幼兒階段,這是一個人的性別角色特質(zhì)形成的關鍵期。家庭是幼兒階段非常重要的搖籃,家長的教育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繪本在這個時代深受幼兒的喜愛,它迎合了幼兒的認知特點,符合幼兒的興趣。本文在研究過程中使用了問卷調(diào)查法,對來自不同地域的幼兒家長進行了家庭雙性化人格教育的調(diào)查,總結家庭雙性化人格教育的現(xiàn)狀,并針對現(xiàn)狀針對性地提出對策與建議。
幼兒教育是一生成長的基石。在性格角色發(fā)展方面,幼兒能夠接受家長正確的引導教育,這對成長來說非常有裨益。本文將幼兒最喜歡的兒童讀物——繪本作為教育媒介,幫助家長更好地教育幼兒,促進其發(fā)展雙性化人格。同時,使幼兒與家長進行溝通討論,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一、主要概念界定
(一)繪本的概念和特點
繪本是由圖像和文本一起擔負敘述功能的文學形式。它以幼兒為中心,是具有個性特征的藝術。繪本起源于歐洲,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經(jīng)過中國臺灣地區(qū)傳入大陸,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繪本中有三大特點。
一是文字間的緊密聯(lián)系。繪本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圖像擁有敘述能力。圖像與文字的附庸分離,是繪本的一個特征。繪本作為一本故事書,故事仍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好的圖畫其實都是有故事的。作為一種空間藝術,圖像并不善于表達時間的延續(xù)。因此,單純使用圖片敘述故事會阻礙故事的連貫性。繪本借由圖片來敘述,并配以簡練的語言,讓故事變得更順暢。因此,越成功的繪本,畫面和文字之間的聯(lián)系就越緊密,也就越有技巧。圖斷文續(xù),文止圖行,使圖與文完美配合,達到最佳的藝術效果。
二是鮮明的兒童觀。圖畫是為幼兒設計的,圖畫的內(nèi)容、形式、表達和表現(xiàn)都與幼兒的性格相對應。成功的繪本中,人物的塑造、情節(jié)的設置、結構的安排、版式的編排,都是建立在幼兒的接受習慣和審美情趣之上的。
三是個性鮮明。風格是所有藝術的關鍵問題,包括繪本。這并不是說,一本以幼兒為中心的書,就能成為一本好的書。一本好的書,必須要有自己的風格。圖畫中的圖像表達手段多種多樣,包括油畫、拼貼、剪紙、攝影、版畫、浮雕等。油畫的材質(zhì)包括水粉、水彩、水墨、丙烯、油畫、蠟筆、炭筆等?;谶@一點,創(chuàng)作方式的差異、推崇的藝術流派、傳達的含義與情緒的差異,使繪本呈現(xiàn)出千奇百怪、千變?nèi)f化的風格。
總之,文字間的緊密聯(lián)系、鮮明的兒童觀、個性鮮明是繪本的三大特性。只有其中一種特性,都無法成為一本好的繪本。在好的繪本中,這三種特性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
(二)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命組織,也是一種養(yǎng)育機制。因此,家庭要把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文化意識賦予給人,培養(yǎng)個人社會化、個人化的初始社會機制。從時間來看,家長最早引導幼兒成為社會生活的一員;從影響來看,幼兒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自立,家長在幼年期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家長要了解自己在養(yǎng)育過程中的引導意義,發(fā)揮推動作用,調(diào)動積極的影響因素,使幼兒在良好家庭教育影響下更好地發(fā)展。家庭教育的價值歸宿在于塑造家長角色,符合養(yǎng)育需求。家長可以對自身的界限和具體的任務進行理解,在幼兒個體成長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培養(yǎng)職能。
(三)雙性化人格
雙性化,也就是雙性型人格,是指同時擁有鮮明男性和女性特質(zhì)的人格。例如,同時具備強硬和溫柔、果斷和細致的個性。擁有雙性化人格的人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做出不同的反應。一般而言,擁有雙性化性格的男生會很有勇氣(有男子氣概)、性格溫和(女子性格);擁有雙性化性格的女生則會很有男子氣概,性格也比較柔和。雙性化人格是一種雙重人格,在兩個方面都兼具優(yōu)勢。雙性化的個體會因面對特定環(huán)境而對所處環(huán)境的選擇更為敏感,其能以傳統(tǒng)男性思維模式進行思考,也可以根據(jù)傳統(tǒng)女性思維模式進行思考,更能將兩種思維模式的優(yōu)勢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樣可以將兩者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采取更合適的策略,在不同的情況下進行更靈活的選擇。
雙性化人格教育可以被理解為雙性人格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培養(yǎng)幼兒的性別角色時,使其達到雙重人格的目標。這樣可以讓幼兒不受傳統(tǒng)性別定型觀念的束縛,在保留優(yōu)良個性特點的同時吸收異性的優(yōu)良品質(zhì),變得更具雙重性。
二、幼兒家長雙性化人格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不了解雙性化人格
從問卷分析的結果可以得知,許多家長并不了解雙性化人格,意識不到對幼兒進行雙性化人格教育的重要意義。究其原因,首先是從未接受過關于雙性化人格教育,其次是社會和幼兒園對雙性化人格的支持度不高,最后是沒有關注過這類教育資訊。
(二)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往往依據(jù)幼兒的性別進行相應的性別角色教育
大部分家長對雙性化人格了解并不多,在幼兒性別角色教育過程中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例如,男生就應該陽剛果斷,不應該溫柔細膩;女孩就應該是被禮讓的,可以不用承擔很多責任。這容易導致幼兒的雙性化人格沒有在一個很好的環(huán)境下被引導和支持,會對幼兒的性別角色認知及雙性化人格形成有所影響。
(三)外界(社會、家庭、幼兒園)的支持度不高
由于外界的支持度不高,雙性化人格教育的內(nèi)容沒有得到宣傳和支持,其相應的信息也就很少出現(xiàn)在家長的視野中。這樣就會造成很多家長沒有聽說過這類教育掛念,對這一塊的教育幾乎不了解,這對雙性化人格教育的普及無疑是不利的。
三、家長進行家庭雙性化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一)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建議
一是以全新的視角看待性別角色,多了解雙性化人格。未對幼兒進行雙性化人格教育的家長大多在沿襲傳統(tǒng)性別角色觀念的同時,沒有更新自己的信息庫。這樣就會像上一代的家長一樣,給幼兒的性別角色貼標簽。例如,認為男孩的性別只能擁有男性的典型特征,如堅強勇敢;女孩的性別就只能擁有女孩的典型特征,如溫柔細膩。家長應當認識到新時代下幼兒雙性化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多了解關于雙性化人格的知識科普和教育策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多贊揚幼兒身上已經(jīng)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zhì),無論是男性優(yōu)秀特質(zhì)還是女性優(yōu)秀特質(zhì)。這樣更有利于幼兒朝著雙性化人格方向發(fā)展,對自身特質(zhì)產(chǎn)生自信,而非不斷被排斥否決。
二是家長以身作則,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雙性化教育氛圍。幼兒性別角色認知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是家長。因為幼兒和家長之間的連接最深,常以家長為榜樣,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家長的以身作則尤為重要。家長可以共同承擔家務責任,而不只是媽媽在做家務,爸爸無所事事;媽媽也可以出去工作,有自己的一份事業(yè)。這會讓幼兒看到原來男生也可以體貼顧家,女孩也可以有自己的社會價值,從而浸潤在一個非常好的雙性化教育氛圍下,形成良好的、多樣的而非單一的性別角色認知。
(二)以繪本為媒介開展家庭幼兒雙性化人格教育
如果想對幼兒進行專門的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可以通過繪本實現(xiàn)。繪本是廣受幼兒歡迎的讀物,種類豐富多樣。家長可以挑選具有雙性化性別色彩的優(yōu)秀繪本,通過親子共讀實現(xiàn)教育目的。繪本內(nèi)容尤其適合幼兒,不僅可以讓他們徜徉在閱讀的海洋,還可以用想象力搭建創(chuàng)造屬于他們的世界。更加重要的是,可以將具有雙性化色彩的角色作為榜樣,讓他們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性別角色認知,明白原來性格可以如此多樣,從而實現(xiàn)家庭中的雙性化人格教育。
1.如何篩選適合的繪本
在為幼兒挑選優(yōu)秀繪本的同時,建議將作品賦予角色的雙性化人格內(nèi)涵作為篩選標準之一,具體可以參考以下方面。第一,注意繪本當中是否含有對性別角色教育的刻板印象,幼兒擅長學習和模仿,應當盡量規(guī)避此類繪本。第二,留意同時具有典型男性特征和典型女性特征的角色,塑造出這類角色的繪本會更有利于幼兒雙性化性別角色認知,如《奧利薇不想當公主》《頑皮公主不出嫁》《芭蕾舞班唯一的男孩》《威廉的的洋娃娃》等。第三,留意繪本的數(shù)量,以男性為性別主角和以女性為性別主角的繪本數(shù)目應不相上下。第四,盡量選擇女性社會職業(yè)、家庭角色多元化的繪本,留意作品有沒有致力于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摒棄傳統(tǒng)的性別歧視。
2.如何把握時機開展繪本閱讀
及時把握時機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觸及關于性別特質(zhì)、性格特質(zhì)的話題或事件,可以在那幾天(最好是當天)及時展開雙性化人格教育。根據(jù)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可知,在家庭教育中,及時教育有利于幼兒強化記憶認知。定期舉辦家庭繪本閱讀活動,每周或每月定期舉行家庭雙性化繪本閱讀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幼兒養(yǎng)成閱讀習慣,還可以擴展幼兒對性別角色的認知。在親子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也有利于親子之間建立良好的感情。
3.親子閱讀繪本過程中的建議
家長引領幼兒分別對繪本中不同性別的角色進行解讀,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引導幼兒,和幼兒一起尋找繪本中不同性別人物扮演的不同角色,如他們的工作、他們喜歡什么、性格是什么樣的、他們在家庭中經(jīng)常做些什么等等。通過全方位探討打開幼兒的認知世界,讓幼兒明白,在面臨很多的選擇時可以忠于自己的需要和熱愛,而不是出于別人對自己性別的定義。在幼兒日常教育中采取切實措施來培養(yǎng)雙性化人格,關于性別人格影響因素的調(diào)查顯示,以男性為主對幼兒進行干預的結果較好。由于現(xiàn)實中,男人往往比女人更加堅持自己的性別定型觀念,因此如果男人是推動性別角色定型的一個因子,幼兒就會把這些不同的行為和認識看作是可以被接納的。
在中國的傳統(tǒng)家庭中,幼兒的教育基本是由媽媽來完成,爸爸只負責輔佐,有些家庭爸爸連幼兒的教育都不參加。在每天晚上堅持陪伴幼兒看書的家長中,媽媽占比明顯更大。所以,應鼓勵父親積極參與幼兒日常教育,包括照看幼兒、參與家務勞動、陪伴幼兒玩耍、陪伴幼兒共同讀書、討論繪本中的角色及性別角色的多樣性、鼓勵幼兒參與性別游戲,以實際行動給幼兒提供性別角色觀察學習的典范。
四、結語
家長作為對幼兒影響力大的人物之一,其認知和行為會影響幼兒的人格發(fā)展,應從自身做起,多理解幼兒雙性化人格教育培養(yǎng)的相關知識。父親和母親陪伴幼兒的時間要相當,家庭勞動分工也要相當,這樣可以營造溫馨和諧的雙性化教育環(huán)境氛圍。針對雙性化人格教育,筆者建議從繪本入手,利用生動形象的、擁有雙性化人格特質(zhì)的角色讓幼兒沉浸其中。在共讀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在旁邊適時引導提問和解釋,和幼兒從不同角度共同探討繪本中的性別角色,引導幼兒認識到人生的許多選擇可以從自己的興趣出發(fā),幫助幼兒快速建立屬于自己的雙性化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