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學研究物轉向潮流下,物被擢升至與人平等的地位加以考量。《厄舍府的倒塌》中羅德里克被物包圍,自在的物及其延展性參與主體不同否定性情感的構建,導致羅德里克認知整合失敗,走向理性崩潰。
【關鍵詞】哥特;物;否定性情感;《厄舍府的倒塌》;坡
【中圖分類號】I7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18-002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8.009
文學作品中,意義世界的構建與形成,物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思辨實在論拋開人類中介,相信物自體的存在,物具有獨立于人類的生命及活性。”[4]在文學研究領域,研究者們也逐漸擺脫將焦點集中于對文學主題、人物和情節(jié)的探討,轉而對物等“亞文本”加以強調(diào)。物轉向使得“任何對人類文化的理解都必須放在巨大復雜的非人類網(wǎng)絡中,萬物相連且有生命,主體與客體、人類與非人類、有生命的與無生命的,一切界限都變得模糊”[3]。換言之,物轉向將物擢升至主體地位,關注無言的物如何發(fā)揮其“主體性”,參與主體意識、身份甚至情感的建構。
“當代物質(zhì)文化研究強調(diào)物的‘情感功能和‘物的意義建構能力。”[3]在觀念性情感或者概念化的情感產(chǎn)生之前,存在一種非觀念性的情感。它與主體之間往往存在復雜的認知關系。德勒茲將這種不可名狀之物引起的,主體無法認知的“前情感”定義為“情動”。換言之,“情動”是主體身心互動時,身體產(chǎn)生的即時性反應,是非主觀化的情感。主體如果無法順利完成對“情動”的觀念性轉化,往往產(chǎn)生負面性效果?!叭绻楦袩o法透明地向認知敞開,那么主體無法實現(xiàn)自身的整合,人便不再成其為人,而很可能與人們想象中的動物相近?!盵5]86恐懼、驚恐等作為哥特小說中的顯著性情感要素,雖然是一個意義相對穩(wěn)定的情感范疇,但仍然具有讓人不解和挑戰(zhàn)主體認知能力、阻礙主體性構成的否定性特質(zhì),這類情感可以被稱為“否定性情感”[5]336?!抖蛏岣牡顾分性斐闪_德里克理性崩潰的否定性情感有很多,除恐懼以外,還包括焦慮、自戀、被拋感、扭曲、多疑與厭女等。情感是溝通物質(zhì)世界(身)與主觀世界(心)的“一道天然的橋梁”[5]12。而身體與周遭環(huán)境互動的順利與否,會直接導致主體情感整合的成敗。否則,“身體會顛覆觀念和想象的世界,觀念會試圖同化和規(guī)訓身體,兩者之間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不可調(diào)和的沖突,引發(fā)撕裂主體的情感”[5]12。
物轉向的代表人物之一布朗認為,我們應該重視“無生命之客體(物)(inanimate objects)如何構建了人類主體,如何影響了主體、威脅了主體、促成或威脅與其他主體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6]。在文學研究的“物轉向”潮流下,把“物”從被人決定的客體地位,擢升至與人平等的主體地位上來,體現(xiàn)了一種對“物”復魅的研究旨趣。在《厄舍府的倒塌》中,“物”之元素尤為顯著,其對整個敘事之陰森恐怖的氛圍和敘事進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對該小說的研究中,唐偉勝[7]看到了“物”在《厄舍府的倒塌》中之極端重要性。他從“故事”和“話語”兩個層面探討惡之力,認為是“物”的消極力量將羅德里克的理性擊潰,從而走向死亡。但“物”是如何參與主體否定性情感的構建,以及對惡源(物源)的探究則較為模糊。因此,文章從“物”的能動性力量出發(fā),試圖探討“物”如何一步步侵蝕羅德里克的理性高地,并生成大量的否定性情感,最終導致羅德里克再也無法忍受,從而走向死亡。
一、自戀與焦慮:山中小湖、地窖
文學與隱喻緊密相連。文學作品中反復出現(xiàn)的“物”往往與主體身份或者情感相聯(lián)系。在《厄舍府的倒塌》中,表示山中小湖的tarn一詞在原文中反復出現(xiàn)八次,折射出山中小湖的重要文化功能。山中小湖作為厄舍府邸外圍的一種實質(zhì)性存在,為厄舍府和其中居住的人提供了一種鏡面的現(xiàn)實功能,也暗示其重要的情感建構力量。厄舍府的倒影扭曲、變形,是外界環(huán)境一種不真實的投射,阻礙了羅德里克對外界的認識;同時也加強對自己扭曲面容,甚至異化的內(nèi)心的確信。在《厄舍府的倒塌》中,羅德里克曾向“我”表明,他長期忍受著一種莫可名狀的事物的影響。一種“映出灰墻塔樓的那湖死水最終給他的精神狀態(tài)造成的影響”[1]51-52。由此可見,湖面提供的扭曲鏡面暗示著主體試圖以外部世界為參照反過來觀照自我,以達到認識自我與構建自我的目的。然而,主體卻在不真實的外部世界的凝視下遭遇了自我迷失,最終崩潰瓦解。長期看不清自我,更無法認知到真實的自我。這種認知失敗導致羅德里克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沉湎、扭曲。自戀由此成為主體悲劇之肇始。此外,羅德里克對妹妹瑪?shù)铝占笆w的態(tài)度也暗示著一種強烈的自戀傾向。羅德里克告訴“我”“他打算把他妹妹的尸體放在府邸許多地窖中的一個中保存,等十四天后才正式安葬”[1]59。而在兩人合力將瑪?shù)铝辗湃氲亟?,打開棺蓋瞻仰死者的遺容時,“他們兄妹倆容貌上的驚人相似第一次引起了我的注意”[1]60。這里,羅德里克對瑪?shù)铝找约笆w變態(tài)占有的“物戀”,看似是后者在其心中獨具重要地位,實則是“通過物從心理動力上創(chuàng)造意義和自我的感覺”[3]。換言之,“物戀”實質(zhì)上是瘋狂的自戀。
如果自戀是主人公悲劇之肇始,那么焦慮則是其悲劇命運的催化劑。地窖也是《厄舍府的倒塌》中的重要意象(物)。“地窖”一詞在中譯文中出現(xiàn)十一次,表示地窖或地下墓室一詞的vault也在原文中反復出現(xiàn)。厄舍府邸有許許多多的地窖,甚至整個厄舍府也酷似一個暗黑、陰郁的墳墓。地窖作為一種封閉的物理空間,與主人公充滿焦慮與恐懼的“主觀情感互相映襯,甚至可以說是互為隱喻。兩者的關系不僅是隱喻,地下室也直接引發(fā)了焦慮和恐懼”[5]345。無論地窖是否掩埋著某種黑暗的神力,還是棺木下的尸體,都直接引發(fā)了羅德里克的焦慮:棺木壓不住的瑪?shù)铝罩圃斓年囮図懧?,與羅德里克內(nèi)心壓不住的焦慮相呼應。以地窖為代表的物理空間與主人公情感幽暗的“地下室”相得益彰,“將世俗之惡與形而上之惡相互扭結”[5]345在一起。
厄舍府邸以一種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存在,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倪迢雁在關于“焦慮”的論述中,曾“關注被拋(thrownness)如何創(chuàng)造了一種距離”[2],從而使得主體無法完成自我定位?!抖蛏岣牡顾分卸蛏岣彩且环N被拋的存在,處于一種隔絕(isolated)的狀態(tài),既沒有具體位置,也沒有固定坐標,這樣的地理和居住環(huán)境會讓主體陷入被拋的負面情感當中,無能于自我定位,也就為厄舍府(物)對主人公的進一步束縛與控制提供了前提。
二、臆想與恐懼:萬物有靈思想、超自然物
語言或文字作為思想的物質(zhì)外殼,將文化物質(zhì)性凝結為某種思維模式或者規(guī)約性文字,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文字符號或其衍生物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延展性,因此對情感也具有明顯的構建作用。迷信作為一種思想,是精神世界約定俗成的某種規(guī)約性俗物,加劇了羅德里克對超自然物的敬畏,并渴望某一種精神實體降臨神跡,予生活以指引?!抖蛏岣牡顾分校_德里克對“萬物有靈”的思想深信不疑:
“我還清楚地記得那首歌謠的暗示當時曾引起我們許多聯(lián)想,厄舍的一種見解就在那些聯(lián)想中清晰地顯露出來;我提到這種見解與其說是因為它新穎(其實別人也有同樣的觀念),毋寧說是因為厄舍對它堅持不渝。那種見解一般來說就是認為花草樹木皆有靈性。但在他騷亂的幻想中,那種觀念顯得更大膽,在某種情況下竟伸延到了非自然生長形成的體系。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他對那種觀念相信到何等程度,或迷信到什么地步……他想象那種靈性一直就存在于那些磚石的排列順序之中,存在于覆蓋磚石的大量細微苔蘚的蔓延形狀之中,存在于房子周圍那些枯樹的間隔距離之中,尤其存在于那種布局經(jīng)年累月的始終如一之中,存在于那湖死水的倒影之中。它的存在,他說,那種靈性的存在可見于(他說到此我不禁吃了一驚)湖水和灰墻周圍一種靈氣之逐漸但卻無疑的凝聚。它的后果,他補充道,那種靈性的后果則可見于幾百年來決定了他家命運的那種寂然無聲但卻揮之不去的可怕影響,而正是那種影響是他成了我所看見的他——當時的他?!盵1]57-58
從上文看來,羅德里克深受周遭“物”的束縛的原因,可以追溯至以語言文字為符號凝結的文化思想的裹挾。事實上,盛行于19世紀上半葉的德國宇宙論(cosmology)傳統(tǒng)對彼時的愛倫·坡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坝绕涫侵x林(Schelling)的‘同一哲學(identity philosophy)。謝林認為,自然中彌漫著一種‘活力宇宙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貫穿于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物質(zhì)中。通過引入‘物神秘而恐怖的力量,人類的自我和自大被有意無意地嘲諷,這種思想符合當代文化‘去人類中心的基本精神”[7]。
對萬物有靈思想的堅信不疑和對超自然物的敬畏加劇了羅德里克的恐懼與束縛之感。他也會“長時間以一種全神貫注的姿勢茫然地凝視空間,仿佛是在傾聽某個他想象中的聲音”[1]61,這暗示著羅德里克消極被動但又十分渴求地等待著神跡的降臨,予生活以指引。從倪迢雁的丑陋情感理論出發(fā),羅德里克對超自然物的迷信,反過來導致的一系列“無法辨認、令人不安的情感”使“主體能動性懸置”[2]。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羅德里克深受厄舍府邸及周遭“物”對其精神上的折磨,仍然不選擇離開,而繼續(xù)忍受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對迷信之物堅信不疑,從而阻礙了主體采取行動。從厄舍府的主人變成被厄舍府邸束縛的奴隸,主體的長期忍受是一種偏執(zhí),也是一種對“物”之力的“靜態(tài)抵抗”,暗示了物對主體性的消解,但也有趣的創(chuàng)造出了一段反諷的距離,即主體被意識形態(tài)之物束縛至深,變得“傀化(animatedness)”[2]。正是這些“非宣泄性的丑陋情感體現(xiàn)了主體能動性的懸置和對行動的阻礙,而這種能動性懸置”,一定程度上與社會體制或狀態(tài)相呼應[2]。在此處,“物質(zhì)文化在小說里的作用不但是‘背景和裝飾,也是‘意識形態(tài)的比喻性表達,是涉及知識、哲學、道德等問題的證據(jù)”[3]。
三、不確定性與毀滅:女性身體或尸體
惡、緊張、恐懼等否定性情感都屬于一種抽象的力量,“需要附著在物上才能具備實體能量”[4],瑪?shù)铝盏氖w集所有負面情感于一體而成為一個顯性的符號,對主體進行威脅與毀滅。雖然《厄舍府的倒塌》中布滿幽靈、鬼魂等符號,但它仍然指涉的是現(xiàn)實經(jīng)驗中的物。“在法國18世紀?;逝勺骷铱ㄗ籼兀↗acques Cazotte)的故事《戀愛中的魔鬼》(Le Diable amoureux,1772)中,比昂黛塔(Biondetta)在引誘了一位年輕人后聲稱自己就是撒旦,這個故事承接基督教-猶太文化將夏娃和莉莉絲與魔鬼關聯(lián)的厭女傳統(tǒng),開啟了法語中‘幻想故事(le conte fantastique)的傳統(tǒng)?!稇賽壑械膼耗А酚?793年首度譯成英語”[5]353,是否對19世紀的愛倫·坡產(chǎn)生過影響,雖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以瑪?shù)铝諡榉柕呐陨眢w或尸體,終結了惶惶不可終日的羅德里克的生命,由此可見《厄舍府的倒塌》中的恐懼等否定性情感的生成不僅與實物(如地窖、厄舍府邸等建筑)緊密相關,還反映出父權制視角下的女性身體所具有的極強的破壞性。罪惡與恐怖以女性形象呈現(xiàn),折射出男性視角中“女性身體不確定意義”所帶來的恐懼和毀滅的性質(zhì)。
有研究認為,羅德里克和其妹妹之間存在亂倫關系?;蛟S這樣一種關系加重了他對女性身體的罪惡之感。無法被正視的感情也成了羅德里克精神上的又一重枷鎖。從這一點來看,與其說瑪?shù)铝兆鳛榕陨眢w的符號,作為男性視角中的女性形象和客體被加以審視,毋寧說其是羅德里克焦慮和恐懼的外化抑或物化。羅德里克終日被“物”束縛,最終也被由各種否定性情感匯聚成瑪?shù)铝者@一實體(物)帶向死亡的墳墓。這也就不難解讀為什么羅德里克在瑪?shù)铝沼诘亟阎信龅淖钶p微的響聲之時他就感受到了,因為他內(nèi)心的恐懼之火從未熄滅。盡管他認為自己活埋了瑪?shù)铝眨ㄎ铮?,但瑪?shù)铝战K究破棺而出,奪走了他的生命,顯示出“物”的極大破壞性和生命力,影響著主體,威脅著主體內(nèi)在性的構成。
四、結語
《厄舍府的倒塌》中的物被賦予了神秘的能動性力量,活性之質(zhì)可見一斑。羅德里克被物包圍,山中小湖與地窖直接引發(fā)了他的焦慮與自戀;萬物有靈思想加劇了其對超自然物的恐懼與疑慮,同時也折射出意識形態(tài)對主體的傀化作用;女性身體或尸體更是直接導致其死亡,體現(xiàn)了父權制視角中女性身體所內(nèi)蘊的不確定性和極大破壞性。物及物自身的延展性釋放出了強大的神秘力量,參與了主體不同維度的否定性情感的構建,導致羅德里克從厄舍府的主人變成了厄舍府的奴隸。物的實體性存在與神秘的活力協(xié)同作用,使得主體無能于完成自我確證,從而人的主體性大大降低,物的能動性顯現(xiàn)出來,世界變成了一個不確定的謎團,繼而主體內(nèi)部也生發(fā)出無邊的恐懼。
在當今的數(shù)媒時代,一切都在飛速發(fā)展,時代是撕扯與動蕩的,現(xiàn)實世界的深度不亞于虛構敘事中撲面而來的無垠恐懼。物質(zhì)充裕的時下,人逐漸被物和科技的力量所裹挾所奴役。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例,自媒體刮起的風可以讓普通人搖身變?yōu)槊餍牵材茉谝灰怪g使人臭名昭著,這正體現(xiàn)了主體身份和其內(nèi)在性時刻面臨著物質(zhì)世界巨大的威脅,充滿了不確定性。人類正在加速淪為“物之人”,對自身的情感和欲望認知不清甚至失控,人的主體性一開始就被撼動,加之不可預測的時代又時刻考驗著人的主體性的構成。人們需要重新審視和調(diào)整自己與外部環(huán)境或者周圍物的關系。物不再是無言的、無生命的客體,處理不好與周遭物之間的關系,物就有可能反過來吞噬掉主體。物轉向的思維,將物擢升至與人平等的地位上來,是對物的復魅,同時也體現(xiàn)了一種對人祛魅,去人類中心的研究旨趣。
參考文獻:
[1](美)愛倫·坡著,曹明倫譯.愛倫·坡的怪奇物語[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8.
[2]郜樂凡.情動層面的晚期現(xiàn)代性診斷:倪迢雁的負面情感美學[J].外國文學動態(tài)研究,2022,(04):5-14.
[3]韓啟群.西方文論關鍵詞:物轉向[J].外國文學,
2017,(06):88-99.
[4]姜淑芹.奇幻小說的物世界與物敘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23,46(01):37-45+160.
[5]金雯.情感時代:18世紀西方啟蒙思想與現(xiàn)代小說的興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3.
[6]寧一中.比爾·布朗之“物論”及對敘事研究的啟迪[J].當代外國文學,2020,41(04):131-136.
[7]唐偉勝.愛倫·坡的“物”敘事:重讀《厄舍府的倒塌》[J].外國語文,2017,33(03):6-11.
作者簡介:
王佐菊,女,四川廣元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學理論與批評,翻譯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