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雯曉
[摘要]民初四川作家覺奴的小說塑造了一系列豐富的女性形象,審視妻妾制度,書寫自由戀愛,對新式女性寄寓希望,雖然作品中人物缺乏實質(zhì)性的反抗行為,且覺奴對于女性解放的想象也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依然體現(xiàn)了作家對女性的關懷,寄托了他的現(xiàn)代意識與救世情感。
[關鍵詞]覺奴? 女性關懷? 現(xiàn)代意識
[中圖分類號] I06?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4)07-0011-04
覺奴原名劉鵬年,字長述,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的長子,他繼承父志,加入同盟會,投身到救國救民的革命隊伍中,與人合作的《川人自保商榷書》推動了四川保路運動的爆發(fā)。覺奴在《娛閑錄》上刊載的白話短篇小說多達50余篇,是名副其實的小說主筆。覺奴的小說有很強的時代意識,盡管作品中的女性意識都融合了故事想象,然而其對于女性形象的想象與建構(gòu),體現(xiàn)了對女性的關懷,寄托了一定的現(xiàn)代意識與救世情感。
一、對妻妾制度的審視
“民國多伏蟒而有軍事審判,家庭多不軌而有夫人之審判。”覺奴的小說《夫人之審判》設定了一處家庭審判的場景,將家庭關系與男子品行作為審判的對象。昔日卑下的妻子坐在高高的審判席位,面容溫軟,但語氣嚴厲,對少年進行審訊。作為被審判者的少年坐在座位上惶恐不安,接受夫人的審訊。審判的內(nèi)容是該少年的納妾之事,夫人指責少年“何稍安溫飽便思摒去糟糠之妻”。少年為自己辯護,指責身邊的另一個少年,表明自己是受到他的挑撥誘惑,“直言妾之不可不納,且于精神生理種種有益云”,自己只是提及妾字而已,與夫人感情至深,毫無二心??梢娫谶@篇小說里,男子納妾是不被容許的可恥事件。
覺奴這篇小說,對婚姻和愛情做了新的定義?!拔嶂驉矍橹?,不容第三者之雜廁,如塵屑之遇眸子必不容也?!痹试S納妾是對老而無子者的一種體恤,但這樣的婚姻,是沒有愛情的。真正的愛情不應是無后為大,而是兩情相悅,納妾不被容許的原因是平等的愛情不能有第三者插足??梢娪X奴雖為男性,卻能以女性的視角和意識來表現(xiàn)夫妻關系?!吧賸D視其夫之貌也溫言也婉,心動憐之”,妻子對丈夫那種細膩的情感波動,也有著恰到好處的捕捉。但小說結(jié)尾,夫人之審判的結(jié)果是只有審判,沒有處決。面對自己心愛的丈夫,還有幼小的孩子,夫人只能寄希望于丈夫的悔改和對愛情的忠誠。
然而,《夫人之審判》構(gòu)建的平等婚姻場景只是作者美好的暢想,并非女性真實的婚姻遭遇。覺奴用一篇《夫人血淚記》向眾人講述了一個“寵妾滅妻”的故事,揭示了男性在封建家庭生活中的失職。故事開篇交代一位遺孀獨自撫養(yǎng)幼子,靠一位夫人贈送的縫紉機為生。這位夫人的日子也頗為酸楚,她的丈夫用自己節(jié)衣縮食的錢帶小妾尋歡享樂,驕縱豪奢,招搖過市。一日丈夫看戲途中被捕,但其愛妾麗娘毫無憂愁之色,依然悠然從容地獨自前往戲園觀戲,在戲園內(nèi)還欲勾引一翩翩少年。很快意外發(fā)生,槍聲響起,丈夫遇害,其妻抱尸痛哭。從此貴人家道中落,門可羅雀,愛妾麗娘蠻橫地將妻子積攢的金銀珠寶帶走,倉皇而逃。最終兩位遺孀靠著一臺縫紉機,夙夜勞動,艱難度日。小說寫出了丈夫自私自利、用情不專的無賴行徑,也寫出了妻子面對丈夫移情別戀時的無奈和悲哀,體現(xiàn)了作家對女性的同情。
《夫人之審判》和《夫人血淚記》一發(fā)表,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和議論,尤其是遭到“貴妾”群體的反對,認為作者是“妻尊妾卑”的封建禮教支持者,影射妾室欺辱正室,破壞丈夫和妻子之間的感情。事實上,覺奴的核心理念是對女性關懷,他從未想過批判為妾的女子,而是對她們的遭遇充滿同情。成都文人對“一夫一妻多妾”制亦頗有責難,覺奴并不支持妾妻制度,也意在表現(xiàn)封建制度對女性的壓迫,于是繼續(xù)寫了《血淚余痕》為自己申辯?!堆獪I余痕》開篇是覺奴的獨白,因為發(fā)表了兩篇不贊成如夫人的小說,使他受了很多零碎氣,朋友關系四面楚歌,去朋友家做客被潦草相待,《娛閑錄》上的兩篇作品《夫人之審判》和《夫人血淚記》也被人粘了起來。覺奴不禁感慨,自己只是在為時下夫人申辯,但鄉(xiāng)下操持家務的夫人們并不知曉,更無法感激?!堆獪I余痕》一文,覺奴借助民間想象,以穿越的手法,想象自己寫作的夜晚被人拖到陰曹地府,接受閻王老爺?shù)膶徟?。與覺奴對峙的,是以白居易的小妾樊素為代表的眾多古人妾室,多達幾十人。覺奴為自己申辯,請閻王重新查閱他的小說。他向閻王闡述自己對妾婦的看法,做妾的女孩們沒有幾個是心甘情愿的,是她們的身世造就了不好的變故,不是她們生性不好。所以對于這些女孩子,自己“不覺可惡反覺可憐”,皆是一片惻隱之心,因此“捉只筆勸勸世人,改除不良不平的風俗”。閻王爺聽了作者的申訴后,判他的小說無罪,同時也憐憫眾多作妾的冤死鬼,想要放他們投生。作者反勸閻王不要如此,因為投胎那么多好的女子,卻沒有投下相應數(shù)量的好男子,反倒增加社會負擔。
覺奴的看法極具前瞻性。他認為,家庭的組建者丈夫和妻子之間關系的好壞十分重要。丈夫主外,要作風正派,在各方面成為妻子的表率,而妻子則輔佐丈夫處理家庭事務。然而,在時局動蕩的社會,丈夫的表率作用卻大大減弱,儒家“夫為妻綱”的倫理道德觀念在逐漸松懈崩潰。不稱職的丈夫比比皆是,他們或才智平庸,或浪蕩不羈,或生性多疑,嫁給這樣的男子,不論是做妻子還是小妾,都是巨大的不幸。覺奴的這番言論,是設身處地為女性著想。
發(fā)表在娛閑錄第七期的小說《王大姑》,同樣講述了一場妻妾之爭,更加表明覺奴對女性悲劇的痛心。小說中的主人公一家原本其樂融融,妻子美而慧,相夫教子操持一家的生活。但是丈夫秦代庚性格迂拙,身為一介書生,唯讀書不知世事。妻子二十余年的操勞已力不從心,于是決定為丈夫納妾,選得一位賢惠的女子幫她分擔家務,操持生計。她相中了佃戶王氏家的姑娘,強行納其為妾。妻子本以為為丈夫納妾王大姑,便可將家庭瑣事轉(zhuǎn)交于妾,自己就能與丈夫安享夫妻之情,還博得“賢惠”的美名。然而,丈夫開始移情于大姑,憐之有加,秦氏遂妒意漸起,鞭打折磨大姑長達三年,大姑不堪其辱,服藥自盡。后來秦氏受到眾人譴責,也自溺身亡。
《夫人血淚記》和《王大姑》兩部小說分別站在妻子和妾婦的視角上,表達了對女子悲慘遭遇的同情和惋惜。女子夢寐以求的就是有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但是一夫多妻的殘酷家庭環(huán)境只會打破她們的向往。由于時代與認知能力的局限,她們的怨恨沒有指向造成這種不平等現(xiàn)象的男性身上,卻指向同是受害者的女性身上?!锻醮蠊谩分?,丈夫面對妻子操勞而無動于衷,不僅沒有調(diào)解夫妻、妻妾間的關系,反而唯唯諾諾,助長了家中的不良風氣,加深了矛盾。這一場家庭悲劇不僅是始亂終棄,更是一場“喪偶”式婚姻。文末,覺奴說“是亦慘矣!秦氏昧于世俗之風,希美名為夫納妾,不知夫妻愛情固不容第三者羼其間”,再次強調(diào)了愛情容不得第三人分享的觀念,因此女性面對第三者的介入,心生妒忌是自然之情,進一步從保障婦女獲得專一愛情的角度反對“妾制”。
二、對自由戀愛的思考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建立民國,民主共和的思想開始深入人心,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禮教遭到巨大沖擊,新的價值觀念促使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戀愛。但兩千多年的封建倫理觀念并不是一夜之間就能被打破的。覺奴小說對自由戀愛的看法,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解讀視角。愛是人生而有之的能力,但對象不同,愛的性質(zhì)便不同。父母兄弟之愛是人自然有之,夫妻朋友的愛是有義、有情的愛,尋歡作樂的歡愉之愛是不義的。純真愛情可貴,更表現(xiàn)在它們展現(xiàn)出人性的光輝,為人們的愛情提供借鑒。但倘若人們不愛自然之愛,不愛情義之愛,深陷一場“不義”之愛,釀成家破人亡的悲劇時,誠摯的愛情還會耀眼嗎?
小說《愛》描寫了一位容俊性聰?shù)纳倌旰惋@宦人家的小妾的一段游園邂逅。少婦嬌艷的容顏讓少年一見傾心,甚至想到死后化魂也要常伴少婦左右。少婦是一貴人的妾室,豆蔻芳華的她要侍奉年老鬢白的主人,如枯樹繞海棠,難以生愛。少年的愛讓她得以慰藉,幾次相會讓她早已把少年認作丈夫。但是面對愛的責任,少年選擇了逃避,他認為自己少不更事,無法為女主的處境提供良策,于是倉皇而逃。當少年無法面對這“纏綿悱惻的考驗”時,逃離是他唯一的選擇。逃離后的悔恨,愛而不得的遺憾,令少年郁郁而終,少婦聞之亦服藥而死。自由戀愛下的青年男女,面對世間所謂的“不義之愛”,其悲劇原因不再是人的情感與封建戒律之間的掙扎。愛而不得,所得非所愛的問題,即使在當下社會也比比皆是,有情人終難兩全,深陷其中害人害己。作者提出“不義之愛”的社會問題,貼近社會現(xiàn)實,關注俗世里平凡男女的悲歡離合,極富時代性與社會意義。
在眾多的愛情文本中,情話書寫是其中非常特別的一部分。中國小說中的情話書寫與西方在語言風格上具有極大差異,西方的情話描寫往往更加直白,而中國的情話書寫則更為含蓄隱晦?!秹魰仪樵挕芬缘谝蝗朔Q記錄友人夢曇的愛情故事,單小說題目“情話”,便令人耳目一新,想對這位多情的貴公子一探究竟。有別于一般的小說,《夢曇情話》更像一篇抒情與敘事交替的散文,有著別具一格的抒情特征。夢曇是一個感情細膩的人,夢曇的心上人因病離世,而夢曇遠在他鄉(xiāng),未能與心愛的人見最后一面。小說重點描寫了夢曇離別前夜,與愛人互訴相思、依依惜別的場景。面對分別,夢曇緊握愛人的手沉默不語,而那位善解人意的女子卻寬慰他,把二人的感情比作天上的明月,“月明之夕,吾必在此望之,汝亦望月,非可以銷吾二人相思之苦耶”。通過真誠的對話,雙方逐漸接受不夠完美的現(xiàn)實,同時也建立起對愛情的信心,所有的顧慮都煙消云散。雖然可能沒有實質(zhì)上的改變,但至少內(nèi)心得到疏解,雙方不再猶豫不決或意志不堅。對于這個愛情悲劇,覺奴在小說結(jié)尾感慨:“嗚呼,相會之事吾今日書之猶覺凄然,不禁而涕淚也。”覺奴對友人夢曇的遭遇深表同情,時隔五六年之久,竟作文紀念,可見其對相愛之愛,對真摯愛情的憐惜。
《愛》與《夢曇情話》這兩篇小說,一方面依舊沿襲傳統(tǒng)言情小說的有情人難成眷屬,一方面與西方自由思潮涌入的時代背景相結(jié)合,進一步表現(xiàn)出對男女自由戀愛、自由結(jié)婚的肯定,對相愛之人不能久伴的痛惜。但不可否認的是,西方思想剛剛傳入中國,國人對此需要一個過程接受、吸取、借鑒。同時,男女自由婚戀對中國傳統(tǒng)禮教來說是石破天驚的存在,中國文人在對待外來思想時又有一種出于本能的文化固守,因此,覺奴的小說并沒有真正大力贊揚男女主人公婚姻自主,為了愛情眾叛親離與社會抗衡的橋段,妻子要深明大義,為丈夫排憂解難,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夫唱婦隨的傳統(tǒng)禮教依舊深深根植在小說家的觀念之中。
三、對新式女性的寄托
受晚清婦女思想解放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女人”也開始登臺發(fā)聲。1892年,梁啟超提出“賢妻良母婦女觀”,不僅強調(diào)女子在家庭中的母親角色和養(yǎng)育功能,更強調(diào)女性為國家和民族強國保種的功能。有智慧,有自我意識,能承擔社會責任,參加革命,是對新“女國民”品質(zhì)的定義。這些品德在覺奴筆下的女性人物身上得到凸顯,通過對現(xiàn)實女性的細致描繪,以及對傳統(tǒng)和民間故事的大膽想象,覺奴塑造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描摹出人性之美。
《命也於》中,余鴻卿是一位身世可憐的女子,她本是官人之女,因為山匪作亂,家破人亡,淪為娼妓。在賣身營生的日子里,她結(jié)識了一位誠懇善良的男子,感情從此有了傾訴對象。待她回歸正常生活時,二人再次相遇,鴻卿想委以終身,對方因為家訓不能接受。“儂能諒君之苦,不敢強君以難行……恨儂命薄,無福伴君?!兵櫱渖平馊艘猓瑳]有強行所求,對心愛之人表示理解。不久嫁給一官人為妾,結(jié)果積蓄被她丈夫占有,被逼自盡。覺奴在文末贊美女主人公出淤泥而不染,并發(fā)出“世間多淑女而鮮好男子”的感嘆。覺奴對娼妓問題的思考已經(jīng)融入謀求平等的性別意識,以同情眼光審視妓女的遭際。妓女的形象更加貼近現(xiàn)實,是令人同情的被損害者,是身處妓院的染缸依然純潔無瑕的至善之人。余鴻卿成為覺奴表達意識形態(tài)、思想覺悟的媒介,作家借女子身上的優(yōu)點,將社會末端受壓迫和排擠的女性美好的一面呈現(xiàn)給人們,來表達對道德倫理的思考和女性救贖意識。
《美狐傳》中,一名家道中落、懷才不遇的男子在兩位狐女的幫助下,走上經(jīng)世濟民的道路。海棠是其中最為吸引人的一個女性形象,她純潔善良,活潑可愛,盡顯女性的自然純真之美。海棠和翠娘是西湖狐仙,才子希策在二人家里做事。海棠善解人意,她賞識希策的才華,勸說希策前往京城謀取官職,為百姓服務,并幫他向翠娘求取資助。二人多日相伴,互生情愫,海棠聰慧過人,假意分手試探希策的真心,是個具有真性情的女子。文末,覺奴曰:“著者之心傷矣,士不遇乃僅受知于夫人女子,豈不哀哉?!爆F(xiàn)實生活中,有才能的人不僅得不到賞識,還會因貧困而失去朋友,無依無靠。狐女賞識并幫助窮秀才的故事并不鮮見,但覺奴所作之文,不是男權(quán)視域下的臆想,而是真心誠意地贊揚女性濟苦憐貧的美好品質(zhì)。
《采姑娘》的主人公彩云是一位替父報仇、除惡揚善的女豪杰。彩云之父李衷俠是行俠仗義之人,設立學堂,致力于教育和宣傳,在一次與從京師來的權(quán)貴抗爭時不幸殞命。彩云為尼姑所救,跟隨尼姑學習武功,幾年后替父報仇。覺奴塑造女俠形象絕不僅是為了寫出暢銷小說,或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而是展示了一種對獨立的新女性形象的想象。家庭小說《小實業(yè)團》則塑造了一位實業(yè)女性,女性開始肩負起民族振興的使命,帶領家庭振興實業(yè)?!按蠼恪辈粌H具有勤勞持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品質(zhì),還接受過新式教育,聰明伶俐。她將理論知識與生產(chǎn)實踐相結(jié)合,養(yǎng)蠶、喂雞、種果樹、養(yǎng)蜜蜂,積極帶動家中兄弟姊妹創(chuàng)辦實業(yè),盈利頗豐?!按蠼恪笔切屡f文化的完美結(jié)合體,她從深閨走向社會,不僅成為一家之長,更當上實業(yè)團長,在社會大變革的時代發(fā)出了“女人”的聲音。
彩云和“大姐”的形象都包含了作者強烈的救國意圖,彩云之父是因當朝權(quán)貴的迫害而死,文中多次直指京師。彩云與同一師門的少年結(jié)為夫妻,二人風塵仆仆奔走各地,懲惡揚善守護百姓?!按蠼恪钡男崢I(yè)團,響應了當時社會實業(yè)救國的政策,并創(chuàng)下可觀的收益。同時,彩云和“大姐”形象的塑造“秉承傳統(tǒng)道德,規(guī)勸忠孝節(jié)義”,彩云善良孝順,替父報仇且不傷及無辜,與少年結(jié)為夫婦,一體同心?!按蠼恪鼻趧谀芨捎袚?,一家兄弟姐妹互幫互助。在民族和女性雙重弱勢的時代,覺奴借助新式形象的塑造與傳播,使女英雄形象得以擴散。在國族危難之際,女性形象也承擔了作者希冀國人自立,婦女獨立自強的意圖。
四、結(jié)語
覺奴關注現(xiàn)實,關心女性問題,寫作內(nèi)容借助想象大膽揭露,寄托了自己的現(xiàn)代意識與救世情感。誠然,覺奴對于女性解放的想象,還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控訴封建專制婚姻對女性的傷害,卻沒能書寫女性對現(xiàn)實困境的反抗。但其小說反對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倡導平等的、不容第三者分享的愛情觀,歌頌女性的美好品質(zhì),為后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范本。
參考文獻
[1] 魯毅.女性想象與早期鴛鴦蝴蝶派作家的道德認同[J].文藝爭鳴,2013,(7).
[2] 葉珣.腹地的光耀——《四川公報·娛閑錄》的“新文化運動”[J].當代文壇,2020(1).
[3] 陳俐,魏紅珊.覺奴:四川現(xiàn)代白話小說的先驅(qū)[J].中華文化壇,2019(4).
(特約編輯? 張? ?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