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雪蕾
摘 要:苦瓜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溫度高、雨水多的年份,植株生長不良,易感染病害。本文主要介紹了苦瓜霜霉病、猝倒病、炭疽病、白粉病、蔓枯病等常見病害的主要癥狀和防治方法,以期為種植戶帶來幫助。
關鍵詞:苦瓜;常見病害;防治技術
苦瓜別名洋茄子、香瓜、青瓜,原產(chǎn)非洲,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喙鲜且环N喜溫作物,生長適宜溫度為18℃~22℃,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但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為好。溫度高、雨水多的年份,植株生長不良,易感染病害。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疫病、軟腐病等。因此,掌握苦瓜常見病害的防治技術對于提高經(jīng)濟效益至關重要。
1 霜霉病
1.1 發(fā)病特點
苦瓜霜霉病主要為害葉片。發(fā)病初期,葉正面出現(xiàn)淺黃色小斑點,后擴大,病斑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形,顏色由黃色逐漸變?yōu)辄S褐色至褐色,嚴重時病斑融合為斑塊。濕度大時,在葉背面長出白色霉狀物,有時葉正面也可見白色菌絲或霉層[1]??喙纤共〉陌l(fā)病與棚室內(nèi)空氣濕度、溫度有密切關系。春季當氣溫回升到15℃、棚室內(nèi)空氣濕度達85%以上時,便開始發(fā)病。多雨潮濕或忽晴忽雨,晝夜溫差大的天氣,最利于病害蔓延。平均氣溫高于30℃或低于10℃時,病害很少發(fā)生。
1.2 防治措施
化學藥劑防治:由于苦瓜霜霉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流行性強,發(fā)展速度快,藥劑防治要以預防為主。一般在發(fā)病前噴1次藥。間隔10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中部葉片要重點噴。常用的藥劑有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雷多米爾錳鋅(又名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60%百泰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18.7%凱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阿克白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凱潤乳油800~1000倍液。以上幾種殺菌劑對苦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較好,具有保護及治療作用,注意交替使用。
煙熏劑防治:在發(fā)病初期用45%百菌清煙霧劑200~300g/畝,10%速克靈煙熏劑200~300g/畝,22%敵敵畏煙熏劑200~300g/畝,密閉熏蒸1夜,次日開窗通風。隔5~7天再熏1次。
預防苦瓜霜霉病的策略包括使用足量腐熟的農(nóng)家肥料、在生長期適量控制灌溉,并在結果期適當增加水分,但需避免大水漫灌,并適度稀植,以提升空氣流通和光照。在疾病發(fā)作期間,可以選擇58%甲霜·錳鋅、69%烯?!ゅi鋅、80%代森錳鋅、72%克抗靈、50%乙鋁·錳鋅、74%加瑞農(nóng)等可濕性粉劑,每5~7天噴灑一次,連續(xù)噴灑兩次。苦瓜對銅制劑相當敏感,在苗期使用時需小心,并在生長期嚴格限制使用量和濃度,以避免藥物傷害。
如果苦瓜同時遭受霜霉病和白粉病,為減少噴藥頻次,可以選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混合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對于有抗藥性的區(qū)域,可以采用69%烯?!ゅi鋅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替代20%三唑酮乳液,在收獲前3天停止使用藥物。
2 炭疽病
2.1 發(fā)病特點
苦瓜炭疽病是由瓜類刺盤孢引起、發(fā)生在苦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葉、莖蔓和果實,葉片染病現(xiàn)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中央灰白色斑,嚴重時數(shù)個病斑連成不規(guī)則凹陷斑塊。苦瓜炭疽病分布廣泛,濕度和溫度都對該病害有所危害,空氣濕度越大,越容易發(fā)?。粶囟仍?0℃~30℃時可發(fā)病,24℃左右發(fā)病最重,28℃以上發(fā)病輕,病株率為8%~20%,嚴重可達30%~50%,減產(chǎn)10%左右,嚴重時損失30%以上。
苦瓜炭疽病從苗期到生長后期都會發(fā)生,特別是在高溫多雨的6—9月發(fā)生嚴重。在青島地區(qū),6月中旬至8月下旬氣溫炎熱、空氣濕度較高,這種天氣為炭疽病爆發(fā)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灌溉過度、連作重茬、地勢凹陷、氮肥使用過量以及通風欠佳等因素也會顯著增加炭疽病發(fā)病的風險。
2.2 防治措施
發(fā)病初期噴灑25%咪鮮胺與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75%圣克(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450倍液,或2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間隔7~10天噴施1次,連續(xù)防治4~5次。在噴施藥液的同時,加入1.8%愛多收5000~6000倍液或金珠葉面肥(氨基酸精餾液)600~800倍液,可有藥肥兼收之效,為避免出現(xiàn)藥劑抗性可輪換使用[1]。
3 白粉病
3.1 發(fā)病特點
苦瓜白粉病是由瓜白粉菌和瓜類單囊殼白粉菌侵染所引起的、發(fā)生在苦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初生近圓形粉斑,嚴重時粉斑密布于葉面上并互相聯(lián)合,致葉片變黃,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葉片的表面及反面均密布粉斑,并相互連合,導致葉片變黃、干枯直至脫落。秋天干燥時,白色的霉斑上長出很多黑色小粒點。病害發(fā)生嚴重時,可使植株生長及結瓜受阻,縮短植株生育期,降低苦瓜產(chǎn)量。
苦瓜白粉病影響苦瓜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在整個生長期都可發(fā)病,多發(fā)生在結瓜期及成熟期,生長中后期發(fā)病最盛。春夏秋季均可發(fā)生,田間發(fā)病率可達100%,導致減產(chǎn)40%以上,嚴重時導致全株早衰死亡,苦瓜品質(zhì)降低甚至絕收。
3.2 防治措施
防治苦瓜白粉病的關鍵在于早期預防,減少病源。在病情初期,可采用25%乙嘧酚懸浮劑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每4~6天噴1次,連續(xù)噴霧2次?;蛘呤褂?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15%粉銹寧(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2],嚴重時每4~6天噴1次,連續(xù)噴霧3~4次。最好輪換使用不同的藥物或進行復配用藥,以提高防治效果。
噴藥要噴覆到位,葉面葉背都噴到。第1次噴藥后間隔5~7天再噴1次,噴后如遇雨天則于雨后及時補噴。從植株上架,株高1.2m開始,可結合噴施葉面營養(yǎng)劑,用藥肥混噴法,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在有效濃度內(nèi),用大水噴,噴至葉的正面和背面都濕透,葉片有水滴落下為宜。
保護地采用煙霧劑熏蒸,每畝用45%百菌清煙劑200~250g,分別放置在棚內(nèi)4~5處,用暗火點燃,發(fā)煙后閉棚,熏蒸1晚上,次晨通風,隔7天熏1次。
4 蔓枯病
4.1 發(fā)病特點
苦瓜蔓枯病是由小雙胞腔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莖和蔓果,以為害莖蔓影響最大。瓜蔓發(fā)病輕時莖蔓結合部附近龜裂,嚴重時造成莖蔓病部表皮黑腐,出現(xiàn)褐色凹陷斑,后莖蔓干枯死亡;葉片發(fā)病,病斑圓形或近圓形,褐色;果實發(fā)病,初期形成水漬狀斑并逐漸下陷,造成果腐。該病是苦瓜的主要病害,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在春、秋季發(fā)生。病株率一般10%~40%,產(chǎn)量損失5%~10%。一般土壤濕度大易發(fā)病;高溫多雨,種植過密,通風不良的連作地易發(fā)病。
4.2 防治措施
發(fā)病初期,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0%防霉寶超微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80%大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也可用5%百菌清粉塵劑,或5%加瑞農(nóng)粉塵劑,每畝用藥1kg于早晨或傍晚噴施,隔7~10天噴1次,噴藥次數(shù)視病情而定[2]。
5 猝倒病
5.1 發(fā)病特點
苦瓜猝倒病是由瓜果腐霉、德里腐霉引起的,在育苗期易發(fā)病。受害植株出土不久的幼苗從地上部分倒伏,病部呈水漬狀凹陷,濕度大時病部腐爛,病部及附近地表長出白色絮狀菌絲體。苦瓜猝倒病往往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導致缺苗斷壟。低溫、高濕、土壤中含有機質(zhì)多、施用未腐熟的糞肥等均有利于發(fā)??;苗床通風不良、光照不足、濕度偏大也易于發(fā)病。
5.2 防治措施
苦瓜在播種時需先進行床土消毒育苗,每平方米用甲基托布津、苯來特或苯并咪唑5g,與50倍干細土拌勻,撒在床面上。也可用五氯硝基苯與福美雙(或代森鋅)各25g,摻在半潮細土50kg中拌成藥土,在播種時下墊上蓋,有一定保苗效果。
當幼苗發(fā)病后,為控制其蔓延,可用銅銨合劑防治,即用硫酸銅1份、碳酸銨2份,磨成粉末混合,放在密閉容器內(nèi)封存24小時,每次取出銅銨合劑50g,對清水12.5L,噴灑床面。也可用硫酸銅粉2份、硫酸銨15份、石灰3份,混合后放在容器內(nèi)密閉24小時,用時每50g對水20L,噴灑畦面, 7~10天噴一次。
參考文獻
[1] 莫斯.苦瓜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措施[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20,v.23(11):74-76.
[2] 謝盛良.苦瓜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措施探討[J].南方農(nóng)業(yè),2016,v.10(15):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