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偉大的事業(yè)孕育偉大的精神,廣大冬奧工作者面對困難百折不撓,創(chuàng)造書寫了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chuàng)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北京冬奧精神凝聚于微末之中,既有中華民族精神譜系的共性,也有當下時代精神的個性,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底色、奮斗精神的本色、創(chuàng)造精神的原色,以及自信、團結、夢想的繪色。北京冬奧精神的書寫內涵深邃,其淬煉源于對美的追求,鍛造源于大局自信,成型源于克難求精。針對北京冬奧精神的傳承,提出立足冬奧遺產成果,弘揚精神凝心鑄夢;深刻把握“四個堅持”,從容應對風險挑戰(zhàn);鼓舞士氣奮勇前進,踏實篤行共創(chuàng)未來。以期用偉大的精神推進偉大的事業(yè),以恢弘之氣建設冰雪體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關鍵詞:北京冬奧精神;凝聚;書寫;傳承;冰雪強國
From Microcosm to Grandeur: The Convergence, Narr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pirit
HUANG Kai1,2, ZHANG Qiao3
(1. School of Marxism,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0,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3. Shaoyang No.5 Middle School, Shaoyang 422000, China)
Abstract: The great undertaking gives birth to a great spirit. Faced with numerous challenges, the winter Olympics workers have persevered and created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pirit, which embodies a broad vision, self-confidence, openness, the courage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and the collective creation of the future. The spirit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is rooted in the ess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s spiritual heritage and reflects the spirit of the current era. It carries the colors of patriotism, striving, creativity, as well as confidence, unity, and dreams. The narrative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pirit is profound, forged through the pursuit of beauty, the confidence in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in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To inherit the spirit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it should build upon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Olympic heritage, promote the spirit, and forge dreams with determination. It also should firmly adhere to the “four commitments” and calmly respond to risks and challenges. It should inspire morale, march forward bravely, and work diligently together to create the future. By doing these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pel the great cause with a great spirit, build a strong nation in ice and snow sports, and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pirit; convergence; narration; inheritance; a leading ice and snow sport nation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1]。2022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嚴峻形勢和浩大龐雜的辦奧工程,中國人言必信、行必果,歷時7年苦干實干、堅韌不拔,克服一切困難與挑戰(zhàn),成功締造世界首個“雙奧之城”的榮耀美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弘揚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舉辦過程中培育的崇高精神,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2]。偉大精神起于青萍之末,北京冬奧精神凝結著各條戰(zhàn)線工作者的汗水和智慧,蘊含著愛國、奮斗、創(chuàng)造、自信、團結與夢想的主旨。同時,在冰雪健兒奮力拼搏的精彩賽事中,北京冬奧精神進一步得到錘煉鍛造,共同譜寫了“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chuàng)未來”的華章[3],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愈加發(fā)揚出恢弘志士之氣。
1 冬奧精神之凝聚:風起于青萍之末
物質決定意識,精神源自實踐。從“奧運三問”到“百年夢圓”,在時與勢的耦合下,百年來奧運舞臺承載著中華民族體育強國的辛酸與夢想。中國奧運事業(yè)與民族復興同頻共振,北京冬奧精神在各界凝心聚氣、群策群力、為國爭光的誓言下,始自于每一位參與者、建設者、拼搏者,連接起廣大人民群眾和奧運健兒,由涓涓細流、點滴匯聚而成。
1.1 愛國主義是百年奧運精神的底色
在風雨如晦、山河破碎的近代,列強普遍視中華“國衰體弱”,國人被譏笑為“東亞病夫”。自1896年雅典奧運會起,三十余年未有一名中華兒女參加奧運盛會,直至1932年,時獲全國100 m、200 m、400 m冠軍并多次打破全國記錄的劉長春方才首次參賽。作為“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頂著日寇施加的巨大壓力,拒絕為偽滿洲國比賽,風塵仆仆趕至萬里之外的美國洛杉磯代表中國參賽,在沒有得到很好休息的情況下踏上賽場,遺憾未能實現晉級。在舊中國,縱有天賦異稟、滿懷愛國之志的運動健將,仍免不了黃鐘毀棄、報國無門。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號召“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我國的體育事業(yè)才迎來新紀元。1984年,許海峰在男子手槍比賽中獲得奧運首金,十余年后我國迅速躋身奧運大國之列。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奧運健兒勇奪48金、22銀、30銅,首次位居金牌榜第一名。近百年來,中華兒女在奧運賽場上的百折不撓、自強奮進,其根底皆在于炎黃子孫心中的愛國主義精神。
1.2 奮斗精神是北京冬奧精神的本色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勝利舉辦,背后有北京冬奧組委的“七年磨一劍”,以及無數工作人員日夜奮戰(zhàn),克服各種困難挑戰(zhàn),才為世界人民帶來一場綠色、低碳、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冬奧盛會。其中,開幕式創(chuàng)意會提前三年啟動,冬奧競賽場館建設提前一年高質量完工,開閉幕式籌備工作提前數月開展,組織大量志愿者協助完成疫情防控的閉環(huán)管理、健康監(jiān)測、核酸檢測等海量工作,皆是奮斗精神的最好體現。中國選手在雪上項目取得歷史性突破,在冰上項目全面進入世界強隊行列,以9金成績位列金牌榜第三名。競技體育最重拼搏,正因華夏兒女充分發(fā)揮知重負重、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方才使我國取得前所未有的優(yōu)異成績。
1.3 創(chuàng)造精神是北京冬奧精神的原色
在“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指引下,北京冬奧會實現冰與火的完美結合,通過“不點火”代替“點燃”、雪花聯結各國、演繹“冰雪五環(huán)”破冰等一系列大膽創(chuàng)新驚艷世人。文化藝術創(chuàng)新方面,“冰墩墩”和“雪容融”把中華文化元素、現代國際風格、冰雪運動特征、主辦城市特色有機融為一體,引發(fā)世界級熱議和搶購;開幕式和閉幕式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先進文化緊密結合,以二十四節(jié)氣倒計時始,以依依惜別的折柳寄情終,呈現會徽漢字“冬夢”,突出我國傳統(tǒng)篆刻藝術。同時,通過科技助力冬奧,首次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百分之百綠色供電方式并建設直通賽場的高鐵,運用人工智能實時捕捉技術及CO2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實現8K超高清電視轉播等,以科技賦能撐起夢幻、精彩、卓越的北京冬奧會。
1.4 自信、團結、夢想是北京冬奧精神的繪色
北京冬奧會是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自信、團結與夢想體現在賽程前后的各個方面,共同繪成一幅絕美的畫卷。作為千年歷史文化古都,北京東臨遼碣,西依太行,北連朔漠,南控中原,這種與生俱來的自信大氣既展現了杰出的東道主風范,也是向世界傳遞的可靠名片。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嚴峻挑戰(zhàn)下,賽時依然有9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不遠萬里來到北京共襄盛舉,體現出人類對和平、團結、進步的美好追求。隨著我國日益走近國際舞臺中央,團結友好的“朋友圈”“伙伴群”越擴越大,有利于推動不同文明、不同國家之間交流互鑒、團結互信。通過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我們向世界傳達出“中國聲音”,為推動世界團結合作、共克時艱發(fā)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進一步宣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動蕩不安的世界帶來堅定的信心和希望。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主題為“一起向未來”,更進一步彰顯了勇敢逐夢、展望未來的氣度與愿景。
2 冬奧精神之書寫:玉汝于成譜華章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社會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4]。冬奧精神肇始于籌辦之初,鍛造于競賽之時,玉成于收官之際。在書寫冬奧華章歷程中,磨礪出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chuàng)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其承繼于奧運精神,蘊含著中華民族精神譜系的普遍性,亦有時代精神的特殊性。
2.1 冬奧精神的淬煉源于對美的追求
中西方對“美本體”均進行過長期思考與追求。古希臘人對美的追求是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不僅欣賞數的和諧之美,亦追求人體之美、運動之美,流傳至今的“米洛的維納斯”“勝利女神”“擲鐵餅者”等雕塑都淋漓盡致地體現對美的追求。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主要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以意為美、以道為美,例如,《詩經》里男性有陽剛之美、美人多豐碩頎長,春秋戰(zhàn)國時人追求“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的全面之美,山水畫融合人、事、物、景、意的藝法自然之美,兵馬俑亦體現出孔武有力的強健之美。朱光潛認為美的本質“不僅在物,亦不僅在心,它在心與物的關系上面”,費孝通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充分運用文化認同、藝術表達及科技賦能,將國家形象具象化,既符號化呈現中國形象,又給予了儀式藝術化表達[5]。美作為一種理念深深內嵌于北京冬奧會,在冬奧精神的淬煉過程中,處處體現了對傳統(tǒng)文化之美、奧運之美、運動之美、健康之美的追求,在踐行奧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格言的同時,多維度展現出新時代中國形象、中國美感、中國魅力。
2.2 冬奧精神的鍛造源于大局自信
國之大者,念茲在茲;格局自信,開放包容。北京冬奧會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傳播雙向互動、交織融合,使北京成為現代奧林匹克文化傳播中心[6]。籌備舉辦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各條戰(zhàn)線的工作者時刻牢記祖國重托,樹立大局意識,積極為國爭光、為國建功,發(fā)揚歷史主動精神,勇于承擔職責使命。北京冬奧精神的底氣在于胸懷大局、自信開放,在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雄厚實力,在于“平視世界”的友好交往,通過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助力實現人類美好未來的愿景[7]。北京冬奧會是表征國家重要歷史節(jié)點意涵的重大標志性活動,其人民性緣起于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緣起于奧林匹克運動思想體系與發(fā)展需求[8]。我們以“四個自信”為指引,在冬奧會全過程中彰顯出中國人民熱情、真誠、友善的待客之道。在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向世界展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意蘊和審美,同時傳遞出一種深層的文化自信。
2.3 冬奧精神的成型源于克難求精
雖言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但競技體育有且僅有一個冠軍。我國在過去并非冰雪運動強國,借助于北京冬奧會的契機,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如期實現,這是通過迎難而上、扎實苦干取得的。在備賽期間,冬奧會的建設者、勞動者、服務者們克服一切困難挑戰(zhàn),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壓力下圓滿完成各項服務保障工作,為冬奧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在競技場上,有壯心不已、征戰(zhàn)4屆冬奧會終獲金牌的徐夢桃,有不懼強手、敢打敢拼的蘇翊鳴,有自信大方、逆境爆發(fā)的谷愛凌,有勇于挑戰(zhàn)、閃電速度的高亭宇等一眾優(yōu)秀運動員,將技術與毅力完美融合,生動詮釋了“迎難而上、追求卓越”的北京冬奧精神。在賽場內外,各國選手同我國運動員互動交流、以賽會友,彼此惺惺相惜;與我方工作人員協同聯動、密切合作,結成深厚友誼,都體現出北京冬奧會共創(chuàng)未來的使命與擔當。
3 冬奧精神之傳承:恢弘之氣向未來
北京冬奧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也是愛國主義精神在當代的生動體現,它孕育于黨的堅強統(tǒng)一領導下,萌芽于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組織力量,生長于未雨綢繆的科學研判與“辦賽為人民”的理念,成熟于為國爭光、頑強拼搏的冬奧賽場。為更好地恢弘志士之氣,借助奪冠產生的光暈效應,激勵更多人參加冰雪運動,北京冬奧精神一經誕生,便需要有效加以豐富、傳承和發(fā)揚。在繼承冬奧豐碩遺產、總結重要經驗、勉勵愛國情懷、鼓舞奮進士氣之際,大力弘揚北京冬奧精神有助于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為實現中國夢注入精神動力。
3.1 立足冬奧遺產成果,弘揚精神凝心鑄夢
為踐行“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理念,落實疫情環(huán)境下“簡約、安全、精彩”的辦奧要求,冬奧組委會力行節(jié)約,大量物資以租借形式加以使用。同時,2022年冬奧會沿用2008年夏奧會留存的大量場館資源,在鳥巢進行開幕式和閉幕式,將“水立方”改建成“冰立方”,整個北京賽區(qū)僅新建了國家速滑館和首鋼滑雪大跳臺2個場館[9]。此外,舉辦冬奧會對于促進京津冀周邊冰雪運動,建設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和三大賽區(qū)交通設施,帶動延慶、張家口沿線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提前規(guī)劃冬奧遺產方面,冬奧組委會兼顧可持續(xù)治理和共享發(fā)展理念,2019年發(fā)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戰(zhàn)略計劃》,從社會、經濟、環(huán)境、體育、文化、城市和區(qū)域發(fā)展7個主要方面對北京冬奧會遺產目標作出詳細規(guī)劃。2020年頒布《北京 2022 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可持續(xù)性計劃》,聚焦環(huán)境、社會、經濟等多方面,提出12項行動、37項任務以及119條具體措施。賽后冬奧場館運行充分考慮群眾性、多元性和公益性,可承接多種冰雪體育賽事、打造冰雪特色小鎮(zhèn)、開展冰雪藝術節(jié)等[10],有效踐行了“功能拓展、為民所用”的理念。
北京冬奧會既有有形的物質遺產,也有無形的精神遺產。但無論直接遺產抑或間接遺產,有形遺產還是無形遺產,這些豐碩成果都將長期發(fā)揮積極作用[11]。北京冬奧精神就是愛國主義在冬奧全過程的直接體現,是在全球困難時刻發(fā)出“團結合作、共克時艱”的中國聲音,是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次生動實踐,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為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交出的中國答卷,是堅持“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充分展現體育為人民服務思想的核心。冬奧會文化遺產源于體育廣泛傳播帶來的時空匯聚,亦含東西方文化的空間相遇,也有古老文明和現代文明的時間相遇[12]。從開幕式到閉幕式,都體現了中國人對和平的渴望、對美的追求、對體育的執(zhí)著,在發(fā)揚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的同時,以奧運五環(huán)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同心圓,將北京冬奧精神融入中國夢之中。
3.2 深刻把握“四個堅持”,從容應對風險挑戰(zhàn)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賽事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四個堅持”:堅持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堅持主動防范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堅持辦賽和服務人民、促進發(fā)展相結合。通過辦奧理念、主題、吉祥物和獎牌等象征性符號,充分彰顯出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融入冬奧會的可能、可行、可為。北京冬奧會前后面臨復雜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不同國家的競爭修辭為體育賽事提供了多元的報道框架與意識形態(tài)導向,我國媒體則通過回歸體育本體與生命母題喚起全球不同文明更廣泛的共鳴[13]?!昂喖s、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具體表現為節(jié)儉與廉潔、保障人身安全和注意公共衛(wèi)生安全、彰顯中華文化和參賽出彩3個方面[14]。而具備底線思維、重視制度建設、發(fā)揚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四個堅持”,則是面對疫情挑戰(zhàn)、輿論風云下辦好大賽彌足珍貴的經驗總結,在今天更加需要珍惜并發(fā)揚光大。
3.3 鼓舞士氣奮勇前進,踏實篤行共創(chuàng)未來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冬奧夢”與“中國夢”互相交織,共同見證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北京冬奧會充分展示出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的自信、樂觀與拼搏,以體育促進了各國民間與官方的交流共振,通過主場效應提升中國魅力。冬奧精神的凝聚與書寫來之不易,但其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繼往開來、感召人心,激發(fā)全民在困境、逆境中勇奪勝利,積極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yè)中。在面向未來的發(fā)展之路上,應充分利用冬奧遺產效應加快體育強國建設步伐[15],繼續(xù)在“以賽促建”“以賽促改”“以賽促動”中激發(fā)廣大民眾的冰雪體育熱情,樹立全民健身意識,堅定全民文化自信,以更加奮進昂揚的姿態(tài)成就中華民族新的輝煌。
4 結束語
“雙奧之城”北京奏響了中國百年奧運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交響曲,由此塑造的中國冬奧精神不僅屬于賽場內每一位運動員,也屬于賽場外的每一位參與者、建設者、奮斗者,既屬于為國爭光的英雄健兒,也屬于默默付出的人民群眾。在北京冬奧會精神的鼓舞下,我們要進一步提高全民體育熱情,以恢弘之氣建設冰雪強國,同心鑄夢,開創(chuàng)新篇。要在我們向世界發(fā)出的“一起向未來”倡議的引領下,以體育交流更好地攜手各國人民共同發(fā)展、共促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黨的偉大精神永遠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J].求是,2021(17):4-20.
[2] 新華社.習近平: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EB/OL].(2022-04-08)[2023-11-11]. 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08/content_5684205.htm.
[3] 本刊評論員.大力弘揚北京冬奧精神[J].求是,2022(8):33-35.
[4] 楊謙,張婷婷.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原理的再理解[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1):26-32.
[5] 薛文婷,張麟,胡華.儀式·意義·認同: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與中國形象塑造[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2(4):8-12.
[6] 吳浩.奧林匹克文化與中華文明的和合共生:北京冬奧會賦予歷史、當下與未來的精神遺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5):11-20.
[7] 汪蘭云.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北京冬奧口號的內涵解讀與價值闡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1):84-91.
[8] 張矛矛,劉艷芹,孫葆麗.北京冬奧會人民性的緣起與實踐[J].體育學刊,2022,29(3):8-13.
[9] 易劍東.“雙奧之城”的歷史意蘊、時代使命及未來愿景[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2,42(5):263-273.
[10] 王文龍,崔佳琦,邢金明.北京冬奧會: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理念彰顯與實踐詮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1):92-99.
[11] 崔樂泉,王安榮.遺產層摞與創(chuàng)造: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戰(zhàn)略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2):20-26.
[12] 時婧,馬學智.時空視角下的北京冬奧文化遺產生成與可持續(xù)利用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5):101-108.
[13] 呂宇翔,方格格.全球競爭修辭中的中國敘事:對冬奧影像的幻想主題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2):39-51.
[14] 孫葆麗,閆偉華.習近平關于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辦賽要求的論述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6):26-32.
[15] 郭立亞,黃麗,何煥生.北京2022年冬奧會遺產的價值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5):21-31.
收稿日期:2023-12-01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項目(21A0476);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項目(ND208430)。
第一作者簡介:黃 凱(1992-),男,湖南邵陽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近現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