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余者
我依稀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一堂書法課上,那位滿面刀刻皺紋的老教師感慨萬千地對我們說:“你們80后這代人真幸福啊,你們趕上好時候了,你們趕上好年代啦!”直到成年之后,我才漸漸明白老教師話中的意味深長;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我才發(fā)現(xiàn)80后這代人的童年確實比現(xiàn)在的孩子幸福一些。
“瓦爾登湖”
比“黑客帝國”幸福
在我的童年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人對21世紀充滿了向往,老師常常向我們自問自答:21世紀是什么時代?是信息時代!然而1999年的一部《黑客帝國》向我們預言,活在信息世界以服務(wù)器為家似乎并不快樂。信息時代加速了人與人的聯(lián)系,也加速了地球的運轉(zhuǎn)。地球轉(zhuǎn)得快,人們卷得快,白天卷大人,晚上卷孩子。
反觀80后的童年,實在幸福太多。80后的家長們端的鐵飯碗,享受福利分房,大人們沒房貸、沒車貸,就不用老逼著孩子給一個交代。那時候家長沒手機,孩子沒有“天才”手表,也沒有課外班產(chǎn)業(yè),所以孩子們下了學就是玩。我們以天地為游樂場,護城河是我們的“瓦爾登湖”,走到哪兒玩到哪兒。我們到護城河里游泳,爬蓋樓土山“打仗”,去舊車間探險,往新工地順鐵。要說順鐵,還真有個故事。90年代初的北京日新月異,到處是工地,哪哪兒都在蓋高樓。工地自然成了孩子們探險的好去處,現(xiàn)在想想都后怕,我們在工地里躲著大人瞎溜達,最后全須全尾地回家,真是拜老天爺庇佑。我們在工地到處轉(zhuǎn)悠,手也不能停,發(fā)現(xiàn)有什么好玩的就往手里撿。我撿一根鐵棍,他拿一件鐵管卡子,玩著玩著就出了工地到路邊。這時有個收廢品的大爺?shù)胖嗆囘^來說,鐵賣嗎?我看看手里的鐵棍,舍不得賣,沒理他。我發(fā)小裝出一副大人的口氣說你給多少錢?
“三塊?!?/p>
三塊錢!三毛錢的冰壺能買10個,一塊錢的大紅果能買3根!那我們還能不賣嗎?這樣的好事一傳倆,倆傳仨。孩子們還給這事起了個名字叫順鐵,因為心里都覺得叫偷不好聽,家長老師是不允許偷的,但我們?nèi)スさ靥诫U,順帶腳撿一樣鐵家伙走,這不叫偷,叫撿廢品。我們的心理建設(shè)做得挺好,直到這么一天,院里十幾個孩子心血來潮,要組團去順鐵。膽子最小的孩子騎在墻頭上放哨,剩下一大群孩子剛翻墻進去就被包工頭逮個正著。包工頭對我們大喊大叫,還說要讓家長來一個一個領(lǐng)人。好幾個孩子都被嚇得哭了起來,剛巧院里王奶奶路過。她像天使一樣給我們解圍,她說工地多危險,還讓我們向包工頭保證,以后絕不進來偷鐵。我看著王奶奶也流下來后悔的淚水,心里面說:“王奶奶您真好,我對不起您,您前兩天破口大罵,您放樓道里的掃帚是我當火炬給點了的……”
動漫黃金屋
2024年3月1日,日本漫畫家鳥山明去世,我國外交部表示深切哀悼。鳥山明的作品《七龍珠》《阿拉蕾》時至今日依然家喻戶曉,已經(jīng)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上世紀90年代是漫畫的黃金時代,北京的街邊與菜市場,隨處都能見到漫畫店。這些漫畫店就是80后的黃金屋。漫畫店與音像店出租錄像帶、VCD不同,漫畫幾乎不出租,多是整套出售,也有一些散裝漫畫書出售。究其原因還是漫畫書的成本更高,閱讀周期長,出租肯定不劃算。然而一套漫畫書買下來少說也要五六十塊錢往上,對于那時的孩子來說是一筆巨款。所以大部分孩子都選擇去漫畫店蹭書,或者從朋友那兒借書。那時在漫畫店蹭書一直蹭到回家吃飯簡直是家常便飯,老板也從不趕人,因為大部分孩子臨走前都會意猶未盡,最后把兜里僅剩的兩三塊錢掏出來再買一本漫畫才肯離去。由于這種看書方式,我們那會兒看某部漫畫,很少能看全。拿我來說,只有一回發(fā)小借我一整套《阿拉蕾》,我看全了。
猶記得開著手電在被窩里看漫畫,仿佛漫畫角色的話語就在耳畔,您要問為什么?因為同期的譯制動畫片正在熱映,漫畫也隨著聯(lián)想如動畫片一般會動會說起來。說起80后看的動畫片,比漫畫還熱鬧。漫畫是日漫一枝獨秀,但動畫片是中日美三家各有各的精彩。美國動畫片那時上映的《變形金剛》《忍者神龜》《特種部隊》《宇宙的巨人希曼》等,主打動作與熱血,這幾大IP二十年后都拍了電影,《變形金剛》甚至已經(jīng)上映了7部電影,收割的就是80后的情懷。
日本的譯制動畫片就更多了,《機器貓》《阿拉蕾》《七龍珠》《神龍斗士》《圣斗士》《太空堡壘》《高智能方程式賽車》《美少女戰(zhàn)士》《貓眼三姐妹》《灌籃高手》《柯南》……有別于美國動畫主角的硬漢形象,一言不合就開打,日本動畫片里的主角幾乎都是帥哥美女,而且日本動畫片常夾帶一些愛情私貨,這點在動畫片里算是獨一份兒。這些愛情元素,對于80后來的童年來說既有意思,又有意義。
中國的動畫業(yè)在經(jīng)歷了特殊年代后,于改革開放冰消瓦解,佳作頻出,80后可謂大飽眼福。那時中國的動畫片有三個特點,其一是我們一看就知道這是國產(chǎn)動畫片,雖然那時候年幼說不出原因,但現(xiàn)在明白了。一方面是國產(chǎn)動畫片多源于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例如《西游記》《哪吒鬧?!贰度齻€和尚》等,孩子一看就有文化認同感。另一方面是國產(chǎn)動畫片的人物、場景、語言更加貼近中國孩子的生活,比如《黑貓警長》,貓警官是按我們警察叔叔的形象設(shè)計的;《舒克與貝塔》發(fā)生的背景是一間中國家庭的兒童房里;《邋遢大王奇遇記》中的邋遢大王多少帶著點我們都有的缺點。
中國動畫的第二個特點是形式多樣,有國畫風格的動畫《大鬧天宮》《九色鹿》《小蝌蚪找媽媽》等,也有剪紙動畫《金剛葫蘆娃》《漁童》《南郭先生》等,還有木偶動畫《阿凡提的故事》《鏡花緣》《神筆馬良》等。多樣的藝術(shù)形式使得這些動畫成為永恒的經(jīng)典,我曾給孩子看過《神筆馬良》,他看得津津有味,看完了還問有沒有下一集。而當我看神筆馬良的片頭,發(fā)現(xiàn)這部動畫竟是1955年制作的。這部動畫已經(jīng)69歲,比孩子爺爺年齡都大,只能說中國動畫牛掰。
中國動畫的第三個特點是帶著濃濃的哲思,并不像美日動畫那樣,永遠是正與邪的較量。80后看的很多中國動畫,多源自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典故,帶著古人的智慧,看完后讓小小的心靈有種若有所得之感。例如《三個和尚》《鏡花緣》《女媧補天》《猴子撈月》,等等。
記得有一回接孩子,我對不著急回家的孩子說:“你趕緊走吧,一會兒動畫片演完了?!眱鹤幽涿畹卣f:“爸爸,動畫片不是投屏之后隨便看嗎?”是啊,現(xiàn)在的孩子再也體會不到我們那代童年,早早地跑回家或?qū)懲曜鳂I(yè),守在電視機前等著心愛的動畫片開播,激動到上兩回廁所的心情了。
玩具小導購
在有了孩子之后,我深刻體會到我和孩子的時代發(fā)展是連續(xù)的,我孩子看奧特曼買變形金剛,我小時候也是。然而我父親童年玩的抓羊拐、抽漢奸、滾鐵環(huán),早已絕跡,而放棄這些玩意兒的正是80后這代人。80后是改革開放第一代花朵,他們可選擇的玩具實在太多。
模玩圈有一句話,說動畫片是玩具的宣傳片,出動畫是為了賣玩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變形金剛,變形金剛玩具賣得好,促成一部又一部新的動畫片推出。早期進入國內(nèi)的正版變形金剛非常昂貴,記得80年代末我在一家玩具店相中了變形金剛“音波”,老板開價80元,當場讓我死心。要知道1990年前后北京人平均月工資就200左右,順帶一提2023年北京人平均月薪18976元。
推出變形金剛的是玩具大廠孩之寶,后來他們又隨著動畫片《特種部隊》推出了另一類風行80后的玩具——3.75寸兵人。這些兵人的頸、肘、肩、腰、髖、膝等關(guān)節(jié)均可動,可動性比僵硬的變形金剛強太多。關(guān)鍵兵人比變形金剛出得晚,并且更便宜,正版的掛卡兵人加上武器配件價格在10~20元,地攤兒的盜版散貨兵人一兩塊錢一個,孩子收集起來明顯比變形金剛?cè)菀住1?.75寸,孩子掰起來大小合適,一手拿一個可以控制兩人對打,多個角色可以擺造型組小隊。而當《特種部隊》片頭曲響起,我最喜歡干的事是把我收集的兵人在我身旁擺好坐姿,讓他們陪我一起看他們演的動畫片。
80后玩的玩具中還有一類叫拼裝玩具,這些玩具你買回來并不是成品,需要動手組裝,最后貼上貼紙大功告成。這種玩具會讓你有一種參與動手制作的喜悅感。這類玩具多與日系動漫有關(guān),像《神龍斗士》《高達》《高智能方程式》《四驅(qū)兄弟》等動畫片都有相應(yīng)的拼裝玩具。其中《四驅(qū)兄弟》帶動的四驅(qū)車最火,這種車有很多的配件,孩子們還給它起了名字叫龍頭、鳳尾、全包圍。
我母親曾在商場玩具部做過一陣經(jīng)理。那時寒暑假,她經(jīng)常把我?guī)У剿齻兺婢卟客嫱婢?,她忙到中午吃飯再來接我。那時商場賣玩具都放在透明玻璃的柜臺里和柜臺后面的架子上,跟現(xiàn)在賣珠寶首飾似的,玩具一般不拿出來。我因為我媽,售貨員阿姨都認識我,所以要玩什么玩具都行。我這兒玩,就有其他孩子跟我一起玩。等我不想玩了把玩具還給阿姨,這時旁邊的孩子不干了,想繼續(xù)玩。售貨員阿姨就說你要買嗎?不買不能老玩啊。孩子家長發(fā)問,剛才那孩子怎么能玩半天???回說,剛才那孩子是員工子弟。家長一聽沒轍了,可孩子哭爹喊娘非要玩啊,那怎么辦?掏錢唄。我那時在玩具部玩一天,印象里我玩的玩具能賣十幾種,以至我媽接我回家,售貨員阿姨都笑說:“姐,讓你家孩子多來啊?!?/p>
從像素到4K的見證者
當現(xiàn)在的小朋友們把Ipad捧在手里,他們不會想到原來的電腦顯示器比魚缸還要厚,也不會想到他們下載一個上千兆的游戲僅需幾分鐘,而80后小時候拷貝一個幾十兆的《仙劍奇?zhèn)b傳》,需要十幾張3.5寸軟盤。
從最早的紅白機像素游戲到如今的4K分辨率,80后是電子游戲及技術(shù)的見證者。那時的電子游戲業(yè)已有了分類雛形。第一是主機游戲,第二是街機游戲,第三是掌機游戲,還有最后90年代末電腦進入千家萬戶后的PC游戲。
首先主機游戲,就必然要說那臺大名鼎鼎的游戲機——任天堂紅白機。游戲機因紅白兩色得名,兩個紅色的有線手柄插在白色主機兩邊,主機后部是插黃卡的卡槽。當時玩的游戲黃卡都是盜版,因為正版游戲卡跟一臺紅白機價格差不多,是根本不會有銷路的。那時紅白機已經(jīng)有游戲大IP,如《超級瑪麗》《塞爾達傳說》《街霸》,等等。而我們最愛玩的是雙人闖關(guān)游戲,像《魂斗羅》《雙截龍》《忍者神龜》等,因為我們經(jīng)常三五個孩子一起玩,雙人游戲不僅可以同仇敵愾,同時誰死誰下,這種換人方式保證了每個人都有得玩。
“老任”的紅白機大火之后,中國出了“特供型游戲機”小霸王學習機。這種機器外形是一個電腦鍵盤,鍵盤上方有個插黃色游戲卡的卡槽,學習機能完美兼容所有任天堂的盜版游戲卡。學習機能學電腦、五筆打字和功課,家長更易接受,孩子于是吵著鬧著喊:“OMG,買它,買它!”
在紅白機之后,索尼公司推出了一臺劃時代的游戲主機PS1,此機以光盤為游戲介質(zhì),玩的游戲也有很多步入了3D時代。PS1流行之時,大部分80后已從童年成長為少年,因此PS1就不多加贅述,我們再聊聊比紅白機性能強,比PS1性能弱的游戲機——街機。顧名思義,街機源自街頭的街機廳,或者用80后的話說镚兒廳(因為玩街機需要花錢買游戲鋼镚兒)。與現(xiàn)在的街機廳不同,現(xiàn)在的街機廳的街機性能比不了PS5、Xbox、PC主機,所以主打交互感,例如跳舞機、投籃機、抓娃娃機。但在街機廳剛出現(xiàn)的年代,街機的性能是強于家用紅白機的,街機廳里的游戲都是電子游戲,比如《吞食天地》《恐龍快打》《侍魂》《拳皇97》等。80后經(jīng)常是兜里揣著一塊錢買的兩個游戲幣,在镚兒廳里泡一下午,舍不得投,光看大孩子玩能看半天。我有一回把舍不得玩的游戲幣拿回家,和一毛錢硬幣做對比。發(fā)現(xiàn)游戲幣比一毛錢硬幣大一圈,重一點。就拿涂改液給一毛錢涂了厚厚一層,乃至兩個硬幣重量差不多。我就拿這個一毛錢硬幣去游戲廳做實驗,果真機器識別了,我能玩游戲。但后來我沒敢如法炮制,主要是怕被彪悍的老板逮著。
除了主機和街機,80后的童年還趕上了另一個游戲機型的開山鼻祖,掌機Game Boy,簡稱GB。GB是任天堂公司繼紅白機之后的扛鼎之作,一舉奠定其在掌機行業(yè)的霸主地位(這期間只有索尼推出的psp對其地位稍有撼動)。GB因為方正厚實,被80后俗稱“板磚”。GB需要裝4節(jié)5號電池,通常玩十幾個小時才沒電,這歸功于它那塊省電的2.45寸黑白屏幕。而且這塊屏幕發(fā)綠,小時候我以為是為了保護眼睛設(shè)計的,長大后才知道是任天堂為了節(jié)省成本從夏普訂購的廉價液晶屏的緣故,真不愧是“老任”。那時玩掌機的好處是,你可以坐著玩、躺著玩,教室玩、野外玩,甚至邊寫作業(yè)邊玩,只要不被老師家長抓著就行。我童年的第一臺掌機是GBP(Game Boy Pocket,GB迭代的超薄版本),那還是我騙父母買700塊籃球鞋,其中省出300塊買了GBP。我把它放在抽屜的最深處,它是我童年的秘密好友。
在上世紀90年代末,電腦走進千家萬戶。電腦游戲開始流行,盜版游戲光盤滿天飛,盜版游戲盤10塊一張。PC游戲無論從畫面和音效,都是碾壓主機游戲機的存在。我第一回聽說電腦這個東西是從大孩子的口里,說:電腦它既能打電話,又能上網(wǎng),既能看電視,又能看VCD,既能學習,又能玩游戲,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做不到的。此話令我心馳神往,后來纏著母親說為了學習給我買一臺電腦吧。在軟磨硬泡之下,我在小學六年級得到了人生第一臺電腦。也用它玩了許多PC經(jīng)典大作,如《仙劍奇?zhèn)b傳》《暗黑破壞神》《帝國時代》等等,這是一段美妙的童年時光。不過若能坐著時光機回去,我一定對童年的自己說,趕緊用買電腦的1萬多塊錢去付個房子首付吧……
80后,改革開放的第一代花朵。我們的童年是在一片荒蕪之間,物質(zhì)文化驟然大爆發(fā)的年代。琳瑯滿目的商品與多姿多彩的文化產(chǎn)品,除了前文所述,80后的童年還見證了春晚小品、港臺劇、武俠文學、華語流行音樂等的黃金時代,篇幅受限不能一一詳述。總之正應(yīng)了書法老師那句話,我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我們的童年過得真帶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