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壓力在不斷增大,容易出現(xiàn)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壓力,加上很多學生對互聯(lián)網(wǎng)和新媒體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大學生的身心素質健康水平在不斷下降。所以加大面向大學生的健康教育力度,構建更加科學的健康教育模式變得更加重要。對此,將在分析當前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主要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三位一體的高校健康教育模式,建議樹立更加科學的健康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及教學方法,加大健康行為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投入力度,健全和完善大學生健康教育評價與管理體系。
關鍵詞:三位一體;高校體育;健康教育;教育模式;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4-0087-04
Abstract: The social pressure faced by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and they are prone to psychological and life pressure. In addition, many students depend on the Internet and new media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y and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constantly declining. Therefore,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build a more scientific health education model. In this regar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health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three-in-one college health education model is proposed, and it is suggested to establish a more scientific health education concept, establish a sound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methods,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health behavior education and value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 trinity;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health education; education model; values
提升大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塑造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外界適應能力是當前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也是高校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當代大學生不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就業(yè)壓力,還面臨各種因素的沖擊,所以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才能更好地學習、就業(yè)以及走向社會。同時,由于大學生的個性化素質比較強,有的學生心理發(fā)育相對滯后,還沒有形成健全的人格特質,個人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情緒控制能力、挫折抗壓能力和認知判斷能力等需要盡快完善,這就要求高校的健康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體育課堂之上,過于看重生理健康教育而忽視心理健康教育,還必須針對性地融入核心價值觀教育和社會正能量的宣傳教育。此外,由于有的高校自身并沒有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內容體系,所以很多學生的健康知識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是相對缺乏的,導致大學生在面對人際互動、求職就業(yè)等壓力時容易出現(xiàn)消極情緒和心理健康問題,影響了大學生群體的健康成長。因此,為了確保高校更好實現(xiàn)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建議高校積極構建三位一體的健康教育模式,將“知識、行為和價值觀”教育融為一體,加快實現(xiàn)現(xiàn)有健康教育資源的整合、優(yōu)化和補充,有效對接和滿足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需求,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一? 三位一體健康育人理念的內涵分析
三位一體的高校健康教育模式,注重的是健康知識教育、健康行為教育和健康價值觀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是對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有效創(chuàng)新。具體來說,三位一體高校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需要涵蓋健康認知教育、健康實踐教育和健康價值觀教育三個層面,分別對接大學生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的培養(yǎng)、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健康價值觀的塑造等教育需求,并且要實現(xiàn)各個層面上的相互促進、相互滲透,進而確保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性、立體性、持續(xù)性和針對性。在課程安排上,可以通過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方式,對體育基礎知識、體育運動技能、疾病預防、健康生活、健康促進、公共衛(wèi)生、應急救援、心理健康、社會交往和健康調研等內容進行全面覆蓋,建立起立體化的健康育人機制。為了將其真正落到實處,需要對高校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模式進行重構和優(yōu)化,體現(xiàn)出健康教育的協(xié)同性,做到破立并舉、順勢而行,有效對接“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貫徹和落實要求,致力于培養(yǎng)健康素質完備的高素質人才。
二? 當前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健康教育工作理念與制度規(guī)范相對滯后
由于傳統(tǒng)的高校健康教育主要是依賴于體育課堂,所以健康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和局限性,也影響了相關制度規(guī)范的及時建設和完善。在國家致力于高等教育擴招的初期,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和制度的建設相對滯后。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日漸成熟,健康教育課程體系與制度規(guī)范建設被提上日程,帶來了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積極改變。但是從整體來看,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理念與制度規(guī)范方面的缺陷仍舊是客觀存在的。首先,很多高?,F(xiàn)有的健康教育制度建設存在滯后性,很多工作的落實和執(zhí)行缺乏相應的制度支撐,或者現(xiàn)有的制度缺乏預見性,導致健康教育只是局限于體育教學等個別環(huán)節(jié),心理健康教育和價值觀教育仍處于相對落后階段。其次,現(xiàn)行的高校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在制定過程中,教學部門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自上而下的機制下,學生常常被排除在外,忽視了學生對健康教育訴求的表達,可能會導致高校健康教育供給的方向與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之間發(fā)生偏差,影響健康教育的質量,阻礙高校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1]。再次,很多高校對自身的健康教育工作還沒有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制度,目前主要是依賴于體育課程的教學評價標準,對學生心理素質、思想價值觀素質方面的考核相對薄弱,這就容易導致高校健康教育評價的片面性,不能客觀、真實地全面反映大學生的健康素質和水平,最終影響高校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格局。
(二)? 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相對落后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健康教育都側重于體育課堂上的灌輸性宣教,而對于內化性的認知教育則相對缺失。尤其是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進步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大學生的健康意識和健康水平都沒有相應的提高,這與高校的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有很大的關系,還沒有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體系。首先,有的高校的健康教育內容還沒有形成健全的學科體系,對體育課程、心理課程和思政課程的依賴性相對較大,而對于行為學、傳播學、社會學、醫(yī)學和公共衛(wèi)生等學科理論的融入還相對滯后,健康教育知識內容的涵蓋面也相對狹窄,學生能夠接受的健康知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呈現(xiàn)出一些碎片化的特征,這必然會影響高校健康教育的成效[2]。其次,有的高校的健康教育課程的知識體系架構存在滯后性,特別是缺乏與傳染病相關知識、公共突發(fā)事件應急知識和防范技能、重大疫情應對能力等內容,致使學生難以樹立起正確的健康價值觀念,無法對學生當前在生活與學習中所面臨的健康問題進行指導和規(guī)范。再次,很多高校對于健康教育相關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相對落后,如一些學校還沒有確立自身的教學大綱,健康教育課程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指導思想不夠明確,而且相關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過于籠統(tǒng),沒有區(qū)分相應的年級、專業(yè)和學情,這樣也就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對接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此外,有的高校未能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開展健康教育的優(yōu)勢,無論是網(wǎng)絡教育資源的開發(fā),還是網(wǎng)絡教學手段的應用,以及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建設,都還存在很多亟待改進的環(huán)節(jié)。
(三)? 健康行為教育和價值觀教育未能得到足夠重視
在高?,F(xiàn)有的健康教育模式下,很多高校都將教育的重點放在了學生運動能力的提升和健康知識的掌握方面,而對于學生健康行為與健康價值觀念方面的教育則是相對忽視。而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把理論知識的內化最終轉化為對個體行為規(guī)劃的指導和實際行為方式的改變,所以高校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對行為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缺失是不合理的。例如,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行為和價值觀的相關課程中,很多高校還沒有或較少開設體驗式案例教學課程、開放式的心理實驗課程、互動式訓練課程和突發(fā)衛(wèi)生事件的演練課程等課程,很難對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不利于學生健康意識、健康行為和健康價值觀念的養(yǎng)成[3]。同時,高校健康教育的實踐課程建設和實踐思路,也主要還是停留在傳統(tǒng)思路和實施體系當中,如對體育課、競賽活動、社團活動的依賴性比較大,健康教育的實踐途徑相對窄化,未能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影響了大學生的參與熱情,不利于學生健康水平的全方位提升。再者,大學生健康水平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基本的體育運動技能和運行行為外,還會體現(xiàn)在人際交往、社會適應性、健康生活習慣、健康衛(wèi)生技能的應用及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實踐的應對等很多方面,所以高校將健康教育的途徑過多地集中在體育課堂以及相關活動中是遠遠不夠的。如高?,F(xiàn)有的體育教育課程,在某種程度上只能滿足學生單一運動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生理素質的改善和健身習慣的養(yǎng)成,但是卻無法對接當代大學生對于健康多元化的現(xiàn)實追求,也不利于學生對健康行為和健康價值形成科學的綜合認知。
(四)? 沒有形成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評價與干預引領機制
隨著在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不斷增多,很多高校也開始增設心理咨詢室,開設心理教育選修課等,但總體上是側重于心理干預和調控,在心理健康的價值評價與引領方面相對弱化,這會影響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自我調節(jié)和自主糾正,不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及時發(fā)現(xiàn)和消除。同時,很多心理健康問題的發(fā)生具有即時性和不可逆性的特點,現(xiàn)有的心理咨詢或心理輔導措施,只能幫助學校發(fā)現(xiàn)、測試、干預或防范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展,但是卻不能對學生的健康意識和積極健康價值觀的樹立發(fā)揮促進作用。進一步講,高?,F(xiàn)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即便已經(jīng)納入整體的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但是也多是以選修課為主,無法充分發(fā)揮價值觀教育方面的引領職能,實現(xiàn)高校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不利于學生健康行為模式的系統(tǒng)養(yǎng)成。
三? 三位一體的高校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策略
(一)? 樹立更加科學的健康教育理念
首先,要豐富高校健康教育的主體。這是因為大學生的健康素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不僅需要高校體育教師和心理輔導人員參與其中,還需要發(fā)揮家庭、社會、學生社團等多方主體的作用和職能,這樣才能形成多方協(xié)同的良好育人局面,更好地對接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現(xiàn)實需要[4]。尤其是對于學生主體,高校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要把學生有效納入到健康教育的主體體系當中,鼓勵學生在健康教育中的自我調節(jié)和相互影響,讓學生能夠在相互交流和互幫互助中實現(xiàn)身心素質的健康發(fā)展,提高應對學習、生活、升學等壓力的能力,最終形成和擁有更加健康的人格品質和積極向上的力量。
其次,要將高校的健康教育貫徹落實到學生在校的各階段和全過程。即學生從入學到畢業(yè)乃至就業(yè)、升學的各個階段和過程中,學生所產(chǎn)生的心理壓力和健康需求都是不盡相同的,這就要求高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夠基于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需求,制定更有層次性的健康教育方案,這樣才能真正遵循健康教育的本質和規(guī)律,真正做到健康教育的以生為本。例如,針對大一學生,健康教育要重點放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要保障學生的思想健康、心理健康、行為健康;針對大四學生,健康教育的重點可以放在適應性教育上,要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獲得愛與被愛的能力,讓學生樹立健康的核心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戰(zhàn)勝壓力的能力等,最終形成健康的就業(yè)心態(tài)和思想行為模式,這樣才更有助于學生的就業(yè)和發(fā)展。
最后,要堅持高校健康教育的“全方位育人”。即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教育載體和媒體資源,如校園文化建設、組織管理、社會實踐和課堂教學等,將健康教育貫穿其中,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素質。同時,要注重健康教育同各學科教學之間的融合,提高健康教育的覆蓋面和實施頻率,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健康素質的系統(tǒng)養(yǎng)成,奠定學生健康學習與成長的良好基礎。
(二)?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及教學方法
為了提高高校健康教育課程的構建質量,更好地服務于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以及獲取更多的健康教育參考依據(jù)和實施載體,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此,高校在構建三位一體的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時,一定要結合“健康中國”的整體實施戰(zhàn)略,以大學生健康知識體系構建和健康行為養(yǎng)成為主要目標,在深入調研學生健康需求和學校健康教育現(xiàn)狀的基礎上,合理選擇和建立健全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形式與教學方法,體現(xiàn)大學生健康教育在認知、行為、價值觀上的統(tǒng)一。
首先,在健康認知教育層面的課程建設,應當以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的獲取為核心,通過體育學、心理學、醫(yī)學、衛(wèi)生學、預防學和營養(yǎng)學等跨學科領域知識的融合,開發(fā)和建設一系列與健康教育相關的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在整體上對接當代大學生多元化的健康知識學習需求,幫助大學生更加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和掌握健康知識與運動技能,形成相對完善的健康知識認知能力,進而更好地指導個人的日常健康行為與健康價值觀的養(yǎng)成[5]。
其次,在健康實踐教育層面的課程建設,應當以學生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為根本,通過健康行為的技能實訓、模擬演練、社會活動等實踐形式,增強大學在健康行為實踐上的互動性、開放性,讓學生可以在健康實踐中獲取更多的認知體驗,充分認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現(xiàn)實意義,進而在強化學生對健康知識理解和應用的同時,在健康行為上形成高度的自覺意識,實現(xiàn)學生健康行為素質和能力的不斷改進。
最后,在健康觀教育層面的課程建設,應當以大學生健康價值觀的樹立為主要出發(fā)點,具體可以與高校思政教育課程中的健康理念、國家健康戰(zhàn)略政策等內容進行融合,并邀請一些專業(yè)人員進行授課,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健康核心價值和健康理念的主要內容、重要意義,助力學生健康價值觀的科學樹立、及時樹立。
(三)? 加大健康行為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投入力度
基于當前高校在健康教育工作上健康行為教育、價值觀教育相對缺失的現(xiàn)狀,結合疫情防控的現(xiàn)實需要,學校需要針對性地加大在健康行為教育和價值觀教育方面的投入,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的健康行為、健康價值理念的科學樹立。
首先,高校需要明確健康行為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具體內容,明確劃分各個教學部門和管理部門需要承擔的教育職責,將各項教育內容在不同時間、不同階段進行有效的貫徹和落實,如在體育理論課上要進行常規(guī)的教學,盡可能多地傳授健康行為與價值觀教育方面的知識內容;在課外實踐活動中需要盡可能地發(fā)揮組織方的引導職能,針對性地導入生命健康教育方面的內容;在學校封控期間或居家隔離期間,還需要宿舍管理人員或家長承擔一定的教育職責。
其次,高校需要將健康行為教育、價值觀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進行充分的結合,這是因為行為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內容相對零散,也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學校只有將其針對性地融入到更多的校園文化活動當中,才能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學習欲望,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健康教育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來,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將健康顯性教育與健康隱性教育有機結合,進而營造出健康行為教育與價值觀教育方面的良好氛圍。
再次,高校的健康行為教育、價值觀教育要貼近高校的實際,體現(xiàn)學校的教育特色,即將相關教育活動與學校各個院系的教育活動進行結合,開發(fā)和組織一些特色性的健康教育項目,避免對其他學校健康教育方案的機械照搬和照抄,這樣才能讓健康行為與價值觀教育活動更加生動、形象和充滿活動。
(四)? 健全和完善大學生健康教育評價與管理體系
健康教育評價與管理體系的健全與完善,應當作為高校健康教育的一項關鍵任務進行落實,這樣才能形成健全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實現(xiàn)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的不斷優(yōu)化。具體而言,需要高校利用針對大學生的體育學、醫(yī)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教學評價標準和考核模式開展一系列的評價和管控措施,更加客觀、真實地掌握大學生的健康素質水平,進而引導大學生提高對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維持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首先,在對學生健康素質的評價上,要做好基礎性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工作,如與學生健康相關的數(shù)據(jù)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健康干預和效果評估等,都是高校開展健康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據(jù)。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體育課、心理課等課程的教學實際,對學生的健康信息進行收集;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過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專業(yè)方法對大學生的健康信息進行收集和評估。
其次,高校要建立大學生的健康檔案管理模式。完備詳細的大學生健康檔案,是實施健康干預的基礎,健康干預則是健康管理的主要手段,所以高校在充分調研學生健康基礎信息的基礎上,要加快大學生健康檔案的建設步伐,并建立與之相對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構建一個完整、有效的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系統(tǒng)。尤其是對于體質較弱或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可以通過健康檔案的輔助作用,對大學生的健康問題進行持續(xù)性的跟蹤、評價和有效的干預,為大學生的健康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后,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新媒體技術手段在健康教育管理上的輔助功能,促進高校健康教育的信息化、網(wǎng)絡化管理,這樣能夠幫助高校的健康教育工作邁向一個新的階段[6]。如高??梢岳眠\動類APP收集學生的健康信息和運動健身信息;通過官網(wǎng)或微信公眾號平臺定期發(fā)布學生體質健康數(shù)據(jù),并對學生體質健康數(shù)據(jù)特點進行分析,給出科學合理的建議;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發(fā)布更多的健康教育短視頻,對于學生關注度比較高的一些健康問題開展視頻宣傳教育和引導。對于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還可以通過各類新媒體終端進行匿名化的心理輔導,更好地保護學生的隱私,降低學生接受心理咨詢時的心理壓力,進而實施更加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措施和心理干預措施等。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當前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務,需要建立知識、行為和價值觀相統(tǒng)一的三位一體教育模式,將健康教育貫徹到學生學習、生活與就業(y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構建立體化、多方位的健康教育體系,促進學生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健康知識、健康價值觀和健康行為習慣等綜合素質的協(xié)調化發(fā)展。同時,基于三位一體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需要,高校需要樹立更加科學的育人理念,積極開發(fā)新的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健全大學生健康教育管理體系,完善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的健康教育良性聯(lián)動機制,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高校的健康教育質量和水平,持續(xù)鞏固健康育人和立德樹人的教育成果,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素質健康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欣欣,張凱,范高勝.我國學校體育健康教育模塊實施困境與應對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22(4):103-110.
[2] 張浩然.生命教育對大學體育健康教育改革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7):1,3.
[3] 吳戈,馬昆,李葳.“健康中國”背景下學校體育健康教育的實施路徑分析[J].體育視野,2020(9):6-7.
[4] 葛智斌.“體醫(yī)結合”背景下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問題審視與完善路徑[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0,40(3):100-103.
[5] 李輝.健康教育視閾下學校體育實現(xiàn)健康促進目標的路徑探析[J].青少年體育,2017(7):109-110.
[6] 李斌.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實施困境與對策——從制度變遷中路徑依賴的成因談起[J].體育科學,2017,37(3):13-20.
基金項目:2021年山東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研究”(2021361);2021年青島理工大學(臨沂)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教育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Z21-4);青島理工大學2022年本科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在體適能教學中的應用研究”(W2022-069)
作者簡介:閆炳才(1983-),男,漢族,山東樂陵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學、學校體育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