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明
摘 要 采取文獻資料分析、案例分析和理論研究等方法,針對讀寫結合的應用價值展開探討,而后分析讀寫結合的實施現(xiàn)狀,進而提出對應的解決策略。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做好讀寫結合教學需要教師聚焦新課標,在此基礎上優(yōu)化讀寫結合教學目標,采取相應措施突出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從時間和主題兩個維度促進閱讀與寫作深度融合,最后優(yōu)化讀寫結合教學評價,切實提升讀寫結合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初中語文? 讀寫結合? 教學探討
現(xiàn)階段讀寫結合教學成為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寫作水平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在新時期的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诖耍處煈攲ψx寫結合的實施與應用形成足夠重視,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做到先讀后寫、讀后續(xù)寫,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吸收、轉化與遷移應用。筆者將對此展開詳細論述。
一、讀寫結合的應用價值
1.促進知識遷移應用,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結合語文教學來看,閱讀教學主要是幫助學生吸收知識、構建知識體系,但學生并不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寫作教學則為學生提供了應用知識的機會。因此,實施讀寫結合教學能促進學生在課堂上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遷移應用,在吸收、轉化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中對語文知識形成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記憶。而且知識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構成,培養(yǎng)該核心素養(yǎng)對于文化、審美和思維三方面的素養(yǎng)發(fā)展也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做好讀寫結合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水平[1]。
2.增進課堂教學互動,師生共建高效課堂
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教師主要以講授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和思考狀態(tài)。與之相對的,讀寫結合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寫作機會,學生根據(jù)寫作主題進行思考和課堂交流,增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互,教師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讀寫狀況,為下一步的教學實施提供了依據(jù),也方便學生及時向教師進行咨詢,排除閱讀和寫作過程中遇到的障礙,進而實現(xiàn)師生共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
3.提升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師職業(yè)發(fā)展
讀寫結合教學的實施與應用對初中語文教師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要找準閱讀教學、寫作教學之間的銜接點,設置相應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從閱讀過渡至寫作活動,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和應用。此外,教師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激發(fā)學生對閱讀、寫作的興趣,還要把控好教學干預力度,避免課堂上出現(xiàn)主客顛倒的情況。這些都給教師的教學活動帶來新的挑戰(zhàn),但也能促進教師主動精進、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實現(xiàn)職業(yè)發(fā)展。
二、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讀寫結合教學目標有待優(yōu)化
教學目標對于讀寫結合教學的實施具有關鍵的指導作用,但在當前的讀寫結合教學中,不論是閱讀教學還是寫作練習,教師設置的目標都不夠全面,過度集中于知識建構與運用,雖然也能對學生在思維、文化和審美方面的發(fā)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難免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失衡。結合新課標的要求來看,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的四項要素必須保持相對均衡的發(fā)展狀態(tài),才能幫助學生不斷筑牢語文基礎、提升語文學習能力,而過度側重知識建構與運用的教學目標顯然不符合這一要求。此外,不全面的教學目標也導致教學評價不夠全面、客觀,教師在對學生的閱讀、寫作表現(xiàn)進行評價時過度關注知識層面的情況,而忽視了學生在思維、文化和審美等方面的發(fā)展狀況。
2.學生主體地位未能突顯
在實施讀寫結合教學的過程中,不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應當以學生為主體,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和寫作活動中,實現(xiàn)知識的吸收、轉化以及遷移應用。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語文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存在指導和干預力度過大的情況。比如,教師直接給出閱讀任務,嚴格控制學生的閱讀進度,而且閱讀任務的答案是唯一的、固定的,學生無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2]。教師在布置寫作任務時進行過多限制,導致學生喪失寫作自主性,這不僅降低了寫作教學的效果,也導致學生對寫作產生反感的情緒,使讀寫結合教學無法發(fā)揮其應有價值。
3.閱讀與寫作銜接不到位
現(xiàn)階段一些教師在實施讀寫結合教學時存在閱讀、寫作銜接不到位的情況,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第一,時間銜接不到位。教師在完成閱讀教學后并未第一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如讀后續(xù)寫、讀后仿寫,而是將閱讀、寫作分在兩節(jié)課,這就導致讀寫結合在時間上存在割裂,學生沒有及時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寫作練習,不利于學生進行知識轉化。第二,主題銜接不到位。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忽視了閱讀主題、寫作主題的一致性,沒有明確寫作主題,只是讓學生簡單地運用所學技巧進行寫作,導致學生閱讀內容與寫作內容在主題上不一致。比如,閱讀主題是親情,閱讀材料中作者運用一些人物描寫手法突出了親子兩代人之間的情感,但寫作任務缺乏明確的寫作主題,學生在寫作時只是運用人物描寫手法刻畫人物形象,沒有與親情產生關聯(lián),這就降低了讀寫結合教學的有效性。
三、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實施的策略
1.聚焦新課標,設置科學的讀寫結合目標
針對讀寫結合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的現(xiàn)實問題,教師應聚焦新課標、關照核心素養(yǎng),從知識、思維、審美和文化四個維度設置讀寫結合教學目標。在知識建構與運用維度,要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如詞匯、典故、修辭手法等,而后在寫作的過程中進行合理應用,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的文章,不斷鞏固自身的知識基礎,構建牢固的知識體系。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維度,應當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相應的語文思維,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特性與辯證性,引導學生能從不同的視角看待文章內容,而后得出相對合理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運用思維提升作文水平,體現(xiàn)其思維特點[3]。在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維度,在閱讀期間,要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語言美、修辭美和意境美,感受漢語之美、文學之美,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水平;而在寫作教學期間,則應將教學目標聚焦于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美,由于初中生的文學水平有限,故而教師要將教學目標設置在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美、修辭美的層面,避免寫作目標難度過高而打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在文化傳承與理解維度,閱讀教學的目標在于幫助學生掌握文章內容中的人文知識與典故,了解知識、典故的人文背景及其所蘊含的人文精神,而寫作教學的目標則在于引導學生嘗試運用人文典故進行創(chuàng)作,使文章簡潔易懂、言簡意賅,鼓勵學生嘗試在寫作中表現(xiàn)人文精神、凸顯文章的人文色彩。
2.合理指導,突出學生閱讀與寫作的主體地位
前文提及,一些教師在教學指導方面存在干預力度過大的情況,對此,教師要堅持以生本理念為指導,突出學生在讀寫結合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比如,在講解八年級上冊《中國石拱橋》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結合單元后面的寫作要求“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設置閱讀問題,讓學生立足課文內容思考中國石拱橋的特征,分析其與西方傳統(tǒng)橋梁、現(xiàn)代橋梁的區(qū)別,而后進行互動交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閱讀學習狀態(tài),并對其進行合理指導,確保學生能以主體身份參與思考和交流討論。在完成上述閱讀教學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要求進行寫作練習,選擇生活中具有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事物,描述其特征。需要注意的是,不論是選擇描寫對象還是構思文章結構,或者是選擇相應的寫作手法,都應當讓學生自行決定,而教師則要起到指導和輔助的作用,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及時予以幫助,確保學生能自發(fā)將閱讀、寫作結合起來,讓讀寫結合教學的重點成為學生的“學”,使學生在閱讀、寫作中實現(xiàn)有效發(fā)展。
3.開展讀后續(xù)寫,做到閱讀、寫作主題銜接
針對讀寫銜接不足的現(xiàn)實問題,教師應從時間和主題兩個維度入手開展讀寫結合教學。從時間維度來看,要鼓勵學生進行讀后續(xù)寫、讀后仿寫,在學習相關的寫作知識后及時進行應用,鞏固知識。比如,在講解八年級上冊《消息二則》以后,及時組織讀后仿寫,讓學生選擇校園里發(fā)生的事情,將其以新聞的形式寫下來,鞏固所學的新聞的寫作方法與技巧,這樣的寫作訓練也對應了本單元的“任務三 新聞寫作”,實現(xiàn)了閱讀和寫作的有效融合。從主題維度來看,應當做到閱讀主題、寫作主題相統(tǒng)一,從而達到主題深度銜接的效果。比如,八年級上冊《回憶我的母親》一文,朱德不僅寫了母親對自己的關愛,也寫了母親對自己的諄諄教誨。對于初中生而言,在一篇作文里寫出兩個主題具有一定難度,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任選其一為主題,運用課文中的人物描寫手法,寫出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或是教誨。如此,既能讓學生實現(xiàn)知識建構與運用,又能讓學生的閱讀與寫作在人文主題方面達成統(tǒng)一,切實提升其寫作表達能力。
4.優(yōu)化教學評價,重構讀寫結合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但受到教學目標的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過度關注學生是否掌握知識、能否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寫作,而忽視了學生在思維、審美和文化方面的發(fā)展。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重新構建全面性、發(fā)展性和交互性的教學評價體系。
首先,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是否通過閱讀、寫作兩項活動完成知識建構與運用,也要關注學生在思維、審美與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情況。比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運用語言知識創(chuàng)造修辭美、意境美,教師應予以肯定,鼓勵學生繼續(xù)保持下去。其次,對學生進行發(fā)展性評價,不僅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更要給予發(fā)展建議。比如,學生在運用某一種修辭手法時出現(xiàn)錯誤,教師要指出并展示正確用法,幫助學生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實現(xiàn)進一步發(fā)展。最后,與學生進行交互評價,讓學生點評讀寫結合教學的實施效果,指出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幫助教師做好教學反思,進而在接下來的讀寫結合教學中加以優(yōu)化,不斷提升閱讀、寫作的契合度和讀寫結合教學的有效性。
四、結論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推進讀寫結合的應用對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構建高效語文課堂具有積極意義,但現(xiàn)階段的讀寫結合教學實施仍存在一些問題,有鑒于此,教師應當從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維度出發(fā)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教學中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進行合理干預,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教師還要在完成閱讀教學后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寫作練習,結合讀寫結合教學的實施要求重構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多措并舉,促進學生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實現(xiàn)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寶梅.讀寫結合 內外拓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方案探究[J].考試周刊, 2023(46):31-36.
[2]許金炎.論讀寫結合教學之“可為”與“有為”——以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古代山水游記散文讀寫結合教學為例[J].遼寧教育,2023(21):67-69.
[3]孟慶良.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初中語文作文課堂教學思路研究[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3(11):41-42.
[作者通聯(lián):甘肅隴南市禮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