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奕融 段海平 方淑芬
【摘要】 目的:探討撳針療法聯(lián)合加速康復外科(ERAS)在婦科腹腔鏡圍手術期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江西省婦幼保健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腹腔鏡手術患者85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分組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2例)和觀察組(43例)。對照組采用ERAS干預,此基礎上,觀察組采用撳針療法干預。比較兩組臨床相關康復指標,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術后疼痛程度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及術后胃腸功能障礙(POGD)評分。結果:觀察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為(16.25±3.03)h、肛門排氣時間為(11.88±2.56)h、拔除尿管時間為(13.67±3.15)h,均短于對照組的(19.74±3.54)、(14.05±2.87)、(19.25±3.81)h,留置引流管時間為(1.41±0.29)d、住院時間為(5.41±1.09)d,均短于對照組的(1.65±0.32)、(7.02±1.24)d(P<0.05)。觀察組術后惡心、嘔吐、腸脹氣、尿潴留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6、12、24 h,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2、6、12、24 h,兩組的VAS評分的時間效應、組間效應及交互效應,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24 h POG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出院時POGD評分均低于術后24 h(P<0.05);兩組出院時POG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撳針療法聯(lián)合ERAS可減輕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胃腸功能障礙,加速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對婦科良性疾病患者圍手術期康復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關鍵詞】 婦科 腹腔鏡 圍手術期 撳針療法 加速康復外科
腹腔鏡手術因具有創(chuàng)傷小、療效佳、術后恢復快等特點,逐漸成為婦科良性疾病的首選手段[1-2]。然而,由于受到術前準備、麻醉藥物、氣腹、腹腔引流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術后會出現(xiàn)胃腸功能障礙、疼痛等,不利于患者康復[3]。因此,腹腔鏡圍手術期采取有效措施十分必要。加速康復外科(ERAS)是指在圍手術期采用一系列有循證醫(yī)學證據(jù)的處理優(yōu)化措施,以減輕或降低患者身心應激反應,加速患者術后康復。近年來,ERAS在婦科腹腔鏡圍手術期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4]。撳針療法又稱為皮內埋針療法,是將皮部理論和腧穴理論相結合的一種中醫(yī)治療手段,具有通經(jīng)活絡、調和腸胃等臟腑功能及消滯的作用[5]?;诖?,本研究探討了撳針療法聯(lián)合ERAS在婦科腹腔鏡圍手術期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婦幼保健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腹腔鏡手術患者85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參照文獻[6]《婦科腹腔鏡診治規(guī)范》診斷為婦科良性疾??;年齡20~60歲;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撳針治療部位皮膚有潰瘍、感染、嚴重瘢痕;既往有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合并有腹腔、盆腔惡性腫瘤;既往有生殖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等相關手術史;合并有精神障礙或心理疾?。黄渌麌乐卦l(fā)基礎疾病。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分組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2例)和觀察組(43例)?;颊呔炇鹬橥鈺1狙芯拷?jīng)江西省婦幼保健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2010485號)。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ERAS干預,(1)術前:術前6 h禁食固體食物,2 h口服腸內全能營養(yǎng)液400~500 mL,與麻醉師做好溝通,術前2 h給予適量短效鎮(zhèn)痛藥緩解疼痛或不適癥狀。指導如何正確排痰、咳嗽,并進行示范,講解術后如何防止誤吸、進食注意事項。(2)術中干預:控制手術室溫度25 ℃,適宜濕度,術中所用液體:如補液、沖洗液等均加溫預熱處理。(3)術后干預:術后注意患者保暖,靜脈持續(xù)鎮(zhèn)痛泵鎮(zhèn)痛,雙下肢著彈力襪,并予以每天1次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患者清醒后,調整患者體位、協(xié)助患者翻身拍背,間斷口服腸內全能營養(yǎng)液,預防性應用止吐藥;指導患者咀嚼口香糖促進排氣,視情況,于術后6 h 適量給予抗生素用藥,指導患者盡早下床活動。
1.2.2 觀察組 采用撳針療法聯(lián)合ERAS干預,ERAS干預同對照組,撳針療法于手術治療前1 d開展。選穴:雙側天樞、大橫、大腸俞、足三里,75%酒精進行穴位皮膚消毒;取撳針(針長0.9 mm)采用直刺法,按壓后,膠帶固定,埋針時間2、3 d,囑患者每日按揉各穴位撳針3~5次,每次按揉時間約10 min。撳針埋針治療前給患者講解治療目的及相關注意事項,避免由于埋針操作引起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1)比較兩組術后臨床康復指標,包括首次下床、留置引流管、肛門排氣、拔除尿管及住院等時間。(2)比較兩組術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3)比較兩組術后2、6、12、24 h內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估,總分范圍0~10分,評分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重[7]。(4)比較兩組術后24 h、出院時術后胃腸功能障礙評分(POGD)情況,參考相關專家共識對術后24 h、出院時POGD進行評價,分為Ⅰ級(記1分)、Ⅱ級(記2分)、Ⅲ級(記3分)、Ⅳ級(記4分),評分越高則癥狀越重[8]。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本研究中、VAS評分、POGD評分等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x±s)描述,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前后對比采用配對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描述,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對照組年齡23~58歲,平均(39.87±8.96)歲;體重指數(shù)(BMI)18~28 kg/m2,平均(23.11±1.59)kg/m2;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級24例,Ⅱ級18例;病理類型:子宮肌瘤15例,卵巢囊腫16例,宮外孕11例。觀察組年齡24~59歲,平均(40.25±9.87)歲;BMI 18~27 kg/m2,平均(23.18±1.74)kg/m2;ASA分級:Ⅰ級20例,Ⅱ級23例;病理類型:子宮肌瘤16例,卵巢囊腫15例,宮外孕12例。兩組年齡、BMI、ASA分級、手術病理類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術后相關康復指標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拔除尿管時間、留置引流管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惡心、嘔吐、腸脹氣、尿潴留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術后24 h內VAS評分比較
術后2 h,兩組V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12、24 h,觀察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2、6、12、24 h,兩組VAS評分的時間效應、組間效應及交互效應,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兩組POGD評分比較
觀察組術后24 h POG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出院時POGD評分均低于術后24 h(P<0.05);兩組出院時POG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ERAS是以循證醫(yī)學證據(jù)為基礎,通過多學科協(xié)作,以減輕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縮短住院時間為核心的診療理念[9]。傳統(tǒng)的腹腔鏡術前準備往往是禁食12 h,禁水6 h,其目的是確保患者的胃在手術期間處于排空狀態(tài),但患者術前長時間處于禁食禁水狀態(tài),可提高術中應激反應,且可能增加術后胃腸菌群失調、腸麻痹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不利于預后[10]。而本研究ERAS中術前6 h禁食,術前2 h口服全能營養(yǎng)液并給予短效鎮(zhèn)痛藥,可緩解上述不良癥狀,有利于術后康復。腹腔鏡手術術中常見的不良反應為低體溫現(xiàn)象,相關研究表明,術中體溫下降是術后切口感染、代謝性酸中毒的危險因素[11]。因此,術中開展保暖措施,保證患者正常體溫可改善上述并發(fā)癥情況。術后鎮(zhèn)痛是ERAS的重要組成部分,術后切口疼痛可擴大機體應激反應,影響術后康復,而ERAS理念中術后積極采取鎮(zhèn)痛泵靜脈持續(xù)止痛,可減輕疼痛程度,降低應激反應[12]。對于術后引流管、導尿管的留置問題,ERAS理念認為應避免使用,如若使用則應盡早拔除。
腹腔鏡手術部位在患者腹部,術后胃腸功能障礙發(fā)生率較高,其原因多與麻醉藥物、手術操作、病灶切除及術后心理應激等有關。中醫(yī)將術后胃腸功能障礙歸屬于“腹痛”“腸結”“腸痹”等范疇,認為術后胃腸功能障礙多種原因影響氣機升降、脾胃運化失常、腸腑傳導失職等有關,氣機不暢則運化失常,氣滯不痛,不通則痛,傳導阻滯則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則引起惡心嘔吐、胃功能障礙等不良反應。人體內經(jīng)絡、臟腑功能與人體諸穴位的關系密切,通過刺激人體內諸穴位,能起到疏通經(jīng)脈、調理臟腑功能的作用。撳針屬于皮內針,為皮部理論和腧穴理論相結合的一種療法。本研究中選穴天樞、大橫、大腸俞、足三里,其中,天樞穴屬大腸之募穴,針刺天樞穴具有活血散瘀、理氣止痛功效,對于腹痛、腹脹及便秘等癥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13];大橫穴屬足太陰脾經(jīng)穴,為足太陰、陰維之會,能夠運脾化濕,調理胃腸[14];大腸俞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大腸之背俞穴,可理氣降逆、調和腸胃[15];足三里屬陽明胃經(jīng),主治消化系統(tǒng)諸癥,針刺足三里可補中益氣、調理患者脾胃[16]。通過撳針對以上諸穴進行持續(xù)刺激,將針感傳至臟腑,以達到理氣健脾、通調腸胃的功效。此外,現(xiàn)代醫(yī)學證實,撳針療法還具有刺激神經(jīng)興奮性,在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7-1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各臨床康復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術后6、12、24 h VAS評分、術后24 h POG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結果表明,撳針療法聯(lián)合ERAS對促進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康復的效果顯著。同李會敏等[19],黃群等[20]相關報道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撳針療法聯(lián)合ERAS可減輕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胃腸功能障礙,加速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在婦科良性疾病患者圍手術期康復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王華偉,王文娟.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聯(lián)合中醫(yī)康復對手術指標與術后恢復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yī)藥,2022,51(2):88-90.
[2]商明,林小紅,王曉樂,等.比較單孔腹腔鏡與多孔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的臨床療效及對術后卵巢儲備功能的影響[J].智慧健康,2021,7(31):87-89.
[3]郭忠娟,劉穎,劉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紊亂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10):2346-2349.
[4]丁萌.ERAS理念引導精細化護理在腹腔鏡手術圍術期的應用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2,26(15):24-26.
[5]焦妮妮,彭生,劉佩蓉,等.耳穴撳針治療對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20,39(8):1022-1026.
[6]中華醫(yī)學會婦產(chǎn)科學分會婦科內鏡學組.婦科腹腔鏡診治規(guī)范[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12,47(9):716-718.
[7] FAIZ K W.VAS--visual analog scale[J].Tidsskr Nor Laegeforen,2014,134(3):323.
[8]李偲,劉克玄,鄧小明,等.術后胃腸功能障礙防治專家共識[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21,42(11):1133-1142.
[9] STENBERG E,DOS REIS FALC?O L F,O'KANE M,et al.Guidelines for perioperative care in bariatric surgery: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society recommendations: a 2021 update[J].World J Surg,2022,46(4):729-751.
[10]楊一君,高迎春.快速康復外科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9,29(21):121-123.
[11]馬凱驊,郭明飛.腹腔鏡手術術后臍部通道切口感染發(fā)生率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21,50(11):1375-1378,1386.
[12]李沛,牛婭婷,劉妍.以ERAS理念為指導的鎮(zhèn)痛管理在改善腹腔鏡日間手術患者疼痛感及并發(fā)癥中的作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22,43(17):1678-1681.
[13]李仁潔,曾覺銘,李金香.從《針灸大成》論天樞穴探析其當代臨床應用規(guī)律[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22,34(6):1023-1027.
[14]柳冬兵,劉加新,徐甦,等.“腸通貼”穴位貼敷對便秘患者腸鏡檢查腸道準備的干預作用研究——附80例臨床資料[J].江蘇中醫(yī)藥,2023,55(1):41-44.
[15]張夢陽,劉步平.穴位埋線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選穴規(guī)律研究[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21,14(7):1226-1233.
[16]方幸,丁培麗,劉雪琳.足三里穴位療法對ICU重癥患者胃腸動力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科學,2021,11(12):37-41.
[17]張薇薇,田書藝,唐甜甜,等.下關穴合谷刺聯(lián)合撳針治療痰阻血瘀型原發(fā)性三叉神經(jīng)痛伴負性情緒:隨機對照試驗[J].中國針灸,2022,42(9):999-1003.
[18]戚思,李寧.撳針的歷史沿革及作用機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9,11(11):34-36.
[19]李會敏,黃蓓蓓,馮娜.加速康復外科在婦科良性腫瘤腹腔鏡手術中應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20,43(8):716-720.
[20]黃群,夏佳芬,范文靜,等.天樞、大橫及足三里撳針埋針對老年婦科腫瘤腹腔鏡術后胃腸康復的影響[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21,33(11):1508-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