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導讀:閱讀是幼兒認識世界、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特別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睂Υ私處熜柘蛴變禾峁┴S富的、適宜的趣味讀物,經常陪同幼兒看圖書、講故事,在閱讀實踐中端正幼兒閱讀習慣、拓寬幼兒閱讀視野、豐富幼兒閱讀經驗。繪本作為一種主要由圖畫構成的“故事書”,可有效啟發(fā)幼兒閱讀思維,給予幼兒最佳閱讀體驗。繪制思維導圖有助于厘清繪本閱讀活動開展邏輯,其與幼兒繪本相結合足以滿足幼兒快樂閱讀、健康成長需求。
一、繪本與思維導圖概述
(一)繪本
“繪本”一詞為外來語,是日語圖畫書“えほん”的漢字寫法。就字面含義而言,繪本指由少量文字和大量插圖構成的兒童讀物。繪本主題多元多樣,童話故事、自然知識、日常生活等不同元素均能在繪本中窺見一二。繪本閱讀活動便是以繪本為活動載體、以閱讀為主要開展形式的實踐活動。與其他幼兒讀物相比,繪本存在以下閱讀優(yōu)勢。
1.繪本圖片形象生動,富有趣味
海量插圖是繪本和其他故事書、兒童讀物的最大不同,大班幼兒年齡較小,栩栩如生的插圖既能降低幼兒閱讀門檻,又能有效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可謂益處多多。
2.繪本語言直白淺顯,通俗易懂
繪本讀物的創(chuàng)辦初衷是滿足年齡較小讀者的閱讀需求。繪本作者會盡可能用最精簡、最直白的話語描述故事內容,滿足識字量較少讀者閱讀需求。
3.繪本主題海納百川,包羅萬象
繪本創(chuàng)作的靈活度極高,涵蓋的主題更是多種多樣。通過閱讀繪本幼兒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古靈精怪的好奇心都能得到滿足。
(二)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形化的思維工具,可將復雜信息或思路以可視化形式呈現(xiàn),起到更好厘清思路、更快分類信息、更深入掌握知識的功效。就幼兒繪本閱讀活動開展而言,繪制思維導圖一方面能幫助教師梳理活動重點和活動過程,通過“導”和“引”相結合的方式帶動幼兒全身心投入到閱讀體驗中。另一方面能幫助幼兒梳理閱讀過程,啟發(fā)幼兒思考“我要讀什么”“我要怎么讀”“我為什么要讀”等問題,并給出個性化答案,保障繪本閱讀活動開展的深度和廣度。
二、繪本閱讀與思維導圖相結合的實踐要點
《指南》強調:“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字的興趣,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崩L本以多元多樣的主題滿足了不同幼兒的個性偏好,有效激發(fā)了幼兒的自主閱讀意愿。然而礙于實際年齡,大班幼兒難免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困難,這便是繪本閱讀與思維導圖相結合的意義。
(一)幼兒繪本挑選要點
1.選擇切合幼兒年齡的繪本
大班幼兒年齡多為5—6歲,具有一定詞匯量、知識量儲備,可獨立完成閱讀整本書任務,對繪本故事情節(jié)設計、人物形象塑造等要求更為嚴格。教師在挑選閱讀對象時需考慮幼兒實際年齡因素,確保所選讀物符合在幼兒理解范圍內、能喚起幼兒思考兩大條件。具體而言,教師可在名人故事(《華盛頓和櫻桃樹》《鐵杵成針》《牛頓煮雞蛋》)、生活經歷(《我的媽媽》《我家的小黑貓》《我的情緒小怪獸》)、知識科普(《十萬個為什么》系列叢書)三個幼兒最為熟悉且最感興趣的主題中挑選閱讀活動所需繪本,盡可能滿足幼兒自主閱讀、自主選擇需求。
2.選擇切合幼兒興趣的繪本
俗話說:“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贝蟀嘤變赫幵诤闷嫘闹亍⒕Τ渑娴哪昙o,在興趣帶動下可全身心投入到閱讀實踐中。換言之,興趣將直接轉化成幼兒持續(xù)閱讀的內在動力。舉例來說,男幼兒更為偏好“騎馬打仗”類的冒險故事(《宇宙探索》《勇敢的小王子》《大圣捉妖》),女幼兒則更為偏好情節(jié)生動的趣味故事(《我的好朋友》《小美人魚》《七色花》),這便是性別差異造成的興趣差異。因此,教師需在挑選繪本讀物時考慮班上男幼兒、女幼兒的不同興趣偏好。
3.選擇切合教學要求的繪本
繪本閱讀實質上仍是教學行為,既然是教學行為就一定要滿足教學要求。就這一層面而言,在挑選所需繪本時,教師需考慮語文、美術、音樂、自然等課程與閱讀活動的內在關系,確保幼兒能在閱讀實踐過后全面提升自身語言理解、審美欣賞、藝術感知等素養(yǎng),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二)思維導圖設計要點
1.流程精簡
思維導圖是為了幫助師幼梳理閱讀邏輯、明確閱讀要點而存在的,考慮到大班幼兒的理解水平、認知水平,教師在設計思維導圖時應盡可能精簡思考流程,將導圖控制在3—5幅即可。舉例而言,在組織幼兒參與繪本閱讀活動前,教師就可在課件扉頁制作思維導圖,告知幼兒閱讀主題、閱讀過程、閱讀要點等信息,以此強化幼兒的活動認知,為閱讀活動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2.重點清晰
思維導圖直觀展現(xiàn)了復雜信息的重點、要點,教師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應做到字句精簡、重點突出。以《我的媽媽》為例,該繪本用圖片形式描繪了媽媽在家中忙碌的每一天,從清晨起床為“我”準備早餐,到夜間入睡躺在“我”身邊講故事,將媽媽的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針對該繪本設計思維導圖時,教師可詢問學生“媽媽一天都做了什么?”“‘我眼中的媽媽是什么樣的?”等問題,按照早、中、晚三個大時間段梳理繪本情節(jié),有效鍛煉幼兒的歸納總結能力。
3.全員參與
《指南》指出:“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良好學習品質。”事實上思維導圖不應僅供教師使用,還應成為幼兒思維能力提升的指導工具。教師可在平日里組織幼兒完成拼拼圖、猜謎語、表演故事等游戲,在游戲中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潛移默化地幫助幼兒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此外,教師還需在課堂中給予幼兒更多表達機會機會,讓幼兒成為思維導圖主題選擇、內容完善的參與者,在師幼共同參與的同時保障閱讀活動順利進行。
(三)閱讀活動開展要點
1.留意氛圍營造
為了給予幼兒最佳閱讀體驗,目前我國多數(shù)幼兒園會選擇在園區(qū)內(或幼兒班級中)營造閱讀區(qū)角,為幼兒提供種類多樣、主題多元的趣味讀物,給予幼兒最為輕松、最為舒適的閱讀氛圍。就繪本閱讀活動開展而言,除了提供繪本讀物外,教師還需科學引入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將書面故事以有聲讀物、趣味動畫的形式呈現(xiàn)在幼兒面前,有效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給予幼兒立體的、形象的、生動的閱讀體驗。事實上在現(xiàn)代化設備支持下,思維導圖的設計元素才會更為多樣、更具個性,幼兒對思維導入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才能更高。
2.留意閱讀引導
礙于年齡和學習水平,大班幼兒在閱讀繪本時難免會遇到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從旁引導、給予提示。提問啟發(fā)幼兒思考本就是思維導圖設計的核心,教師在閱讀繪本時需做好引導工作,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場合提出合適的問題,才能發(fā)揮出思維導圖的全部效力。值得注意的是,幼兒閱讀是“跳入”狀態(tài),思維啟發(fā)則是“跳出狀態(tài)”。換言之,幼兒觀察思維導圖時閱讀思路會被打斷。所以,思維導圖展示在開始閱讀繪本和完成繪本閱讀兩個階段介入最為合適。
三、繪本閱讀與思維導圖相結合的實踐策略
(一)從“導”入手,初步認識思維導圖
《指南》指出:“幼兒思維發(fā)展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幼兒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教師需在特定情境下引出思維導圖知識,用提問、對話手段從“導”入手,帶領幼兒初步認知思維導圖的存在價值和呈現(xiàn)特點。舉例而言,幼兒在閱讀《三個和尚》故事后會產生不同認知,有的幼兒認為“三個和尚輪流打水就都有水喝了”,有的幼兒認為“一個人看守寺廟另外兩個人打水就好了”,還有的幼兒認為“再來一個和尚他們就不會‘打架了”,足以說明幼兒思維的靈活多樣。教師可在幼兒作答后將其觀點整合進導圖之中,由此正式介紹思維導圖知識,以便幼兒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繪本內容。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教師容易將思維導圖設計成精簡化的板書,這本無錯但需注意該板書的趣味性、多樣性。畢竟單一的文字描述很難吸引幼兒注意,如果幼兒重視度不足,思維導圖就無法發(fā)揮出全部教學效力。
(二)以“畫”為筆,形成完整繪本結構
思維導圖是一種科學高效的閱讀工具。通過思維導圖幼兒可梳理繪本人物關系、故事情節(jié),全面理解繪本的主題與結構。以童話故事《丑小鴨》為例,教師可鼓勵幼兒在閱讀過后繪制思維導圖,引導幼兒思考“故事主人公是誰”“他經歷了哪些事”“故事結局是什么”等問題,幫助幼兒深入理解、全面分析繪本故事的重點、難點,加深幼兒的繪本閱讀感受。閱讀的本質在于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總結信息,大班幼兒想象力豐富且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但思維較為跳躍、凌亂,常出現(xiàn)“知曉信息卻不知如何使用”的情況。對此思維導圖有助于幼兒有機整合繪本信息,在腦內建立完整的思維概念流程圖,鍛煉想象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事實上幼兒在獲取足夠信息后,教師還可鼓勵其創(chuàng)新組合繪本元素,在角色扮演或編寫故事過程中鍛煉自身創(chuàng)造能力。
圖像和色彩是吸引大班幼兒閱讀的兩大重要元素,這便是繪本成為幼兒園閱讀活動主要載體的原因所在。為了方便幼兒理解思維導圖知識,教師需充分調動幼兒的想象能力,引導幼兒在腦內形成一幅完整畫面,通過畫面變化講述完整故事,并將這個故事概括成幾個關鍵詞,以此建立完整的思維導圖。具體而言,教師可帶領幼兒思考“我看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哪里?”“故事有幾個人?”等內容,一邊回答一邊回憶完整故事,形成完整繪本結構。
考慮到人的記憶會隨時間發(fā)展逐漸消退,“溫故而知新”在幼兒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繪本故事包含重要信息和重要情節(jié),往往需要幼兒多次閱讀、深入理解才能完全掌握。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輔助幼兒記憶,讓幼兒在回答“誰在哪里發(fā)生了什么事”系列問題時有序回顧繪本內容,鍛煉記憶能力和情節(jié)概括能力。
(三)以“評”收尾,激勵幼兒持續(xù)閱讀
幼兒閱讀能力提升或閱讀經驗積累都絕非一時之事,只有長期堅持才是唯一“出路”。教師需在幼兒繪本閱讀過程中和繪本閱讀過后給予其及時性、針對性評價,用評價力量激勵幼兒持續(xù)閱讀,在幼兒心中埋下“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的正確觀念。事實上評價數(shù)據(jù)還可轉化成后續(xù)活動思維導圖設計的重要參照,以此維護思維導圖設計的連貫性、發(fā)展性。就評價活動開展而言,師幼應注意如下內容。
1.“誰來評”
“誰來評”對應了評價活動的評價主體,即進行評價的人。傳統(tǒng)評價制度并未給予幼兒參與權利,教師成為評價幼兒行為的主要角色。教師需在原有評價基礎上,給予幼兒同等評價機會,確保幼兒意見能成為后續(xù)繪本選擇、導圖制作的重要參照。
2.“怎么評”
“怎么評”對應的是評價活動的評價方式。為保障評價行為的客觀公正,教師需在原有評價基礎上,增添線上評價、虛擬平臺評價等全新手段,在保護評價主體隱私的前提下發(fā)揮評價力量。此外,“怎么評”也細化了評價標準、評價項目,讓評價數(shù)據(jù)成為繪本選擇、導圖制作的重要參照。
3.“評什么”
“評什么”即在評價目標基礎上,進一步細化評價內容設計。舉例而言,教師可詢問幼兒“你還想讀什么繪本?”“你認為‘閱讀區(qū)還有哪些可以改進之處?”“你能看懂思維導圖嗎?”“你認為思維導圖還有哪些可以改進之處?”等問題,在師幼對話中發(fā)揮出“評什么”的全部價值。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xiàn)如今繪本閱讀已然成為幼兒園教育不可替代的教學方式,在培養(yǎng)幼兒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發(fā)揮出積極作用。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高效的、科學的教學工具,既能幫助幼兒更好理解、掌握繪本內容,又能全面考察幼兒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其與繪本閱讀相結合能有效地、全面地培養(yǎng)幼兒閱讀能力??紤]到大班幼兒的實際年齡和認知水平,教師一方面需精選繪本讀物,滿足園內幼兒多元閱讀需求,另一方面需提升個人素養(yǎng),靈活、科學運用思維導圖力量,確保閱讀活動設計周全且細致、閱讀氛圍營造輕松且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