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花
導讀: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成為當前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傳統(tǒng)授課模式中的教學方式相對較為單一,授課體系體現(xiàn)出不足和欠缺,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在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背景之下充分發(fā)揮多樣化教學手段的作用,其中繪本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方法。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教師需根據(jù)課程內容和學生的成長情況,優(yōu)選繪本材料,幫助學生提高文化自信心、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
一、核心素養(yǎng)培育背景下小學語文繪本教學的重要性
繪本相較于其他閱讀材料而言更具趣味性,尤其是針對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可以作為學生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認識基礎知識的方式,開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繪本讀物通常會以少量的文字搭配故事、圖片等來講述道理,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很好地理解故事內涵,從而提升個人的文學鑒賞能力。即便有幾個不認識的字,學生也可通過對圖片內容的觀察和理解,有效記憶這些基礎知識。這種學習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愛好。借助繪本閱讀的教育模式還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故事傳遞的含義。在產(chǎn)生閱讀興趣之后,學生也更能累積基礎知識,為高年級階段的語文知識深度探究奠定基礎。在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背景之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需求來選擇語文繪本,使學生在研究繪本的過程當中提高個人認知,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
二、核心素養(yǎng)培育背景下小學語文繪本教學存在的問題
繪本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是一種非常有利的教育工具,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思維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但當前許多小學語文教師不善于選擇合適的繪本內容來充實課堂,反而會使學生對有的學科知識探究過程產(chǎn)生反感情緒。且如今市面上的繪本存在質量上參差不齊的情況。教師如果未能根據(jù)小學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發(fā)展情況、性格特征、認知情況等選擇合適的繪本內容,挑選出質量低劣的或者難度過高的繪本,反而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通過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與學生匹配的繪本內容,才能夠發(fā)揮這些文字和圖片的作用。但當前許多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不足,或者在選擇繪本時無法滿足全體學生的需求,沒有強調繪本選擇的針對性和差異性,最終也會影響繪本引入的水平和繪本閱讀教學的效果。此外,部分教師選擇的繪本內容和語文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并不密切,這會導致繪本教學和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存在一定的割裂性。學生花費過多的時間在研究繪本知識方面,也很難真正提升個人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三、核心素養(yǎng)培育背景下小學語文繪本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借助繪本呈現(xiàn)閱讀目標,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
小學生思維能力相對較差,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往往缺乏系統(tǒng)和整體的思考過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創(chuàng)設閱讀教學體系時樹立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目標,以繪本為契機幫助學生展開閱讀學習。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設置明確的繪本閱讀教學目標,真正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并且要以目標作為指引,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tài)。教師也可帶領學生對課本上的圖片展開研究,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在探索問題的前提下閱讀繪本素材,從而提高對生字生詞的掌握程度和對中心思想的了解程度。比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搭船的鳥》的教育過程當中,教師就可借助繪本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該篇文章當中的生字生詞較多,如鸚鵡、翠綠、吞咽等,理解和記憶的難度較高。教師可以利用同名繪本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加深學習印象,對文中的相關段落進行分析。教師可以由淺入深地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同學們,讓我們根據(jù)文章的題目來猜一猜,文中到底講了什么內容?搭船的鳥到底是一只什么樣的鳥呢?文中是如何描述這只鳥的外形和動作的呢?作者對這只翠鳥有什么樣的情感呢?在我們閱讀繪本以后,能不能以這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風格作為參照,描述一個你喜歡的動物呢?”互聯(lián)網(wǎng)當中有許多的優(yōu)質資源,教師可以選擇與文章同名的繪本資源,帶領學生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學習知識內容。教師必須要樹立明確的繪本閱讀教學目標,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根據(jù)繪本內容和課程內容,設置合適的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又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的教育過程當中,為了使學生真正理解曹沖稱象的知識原理,教師可以引入同名繪本素材,借助素材當中的圖片讓學生理解曹沖是如何利用物理知識原理來得出大象的體重的。如果只是按照傳統(tǒng)授課模式,讓學生閱讀文字內容來理解相關知識點,對綜合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而言,整體的難度較大。借助繪本素材,教師可以在提出思考問題時以圖片為參照,降低理解知識的難度。教師也可借助繪本素材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嘗試思考在實際生活當中有沒有哪些相似的物理知識原理。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可以提高跨學科知識探究能力,也能有效強化個人的思維品質。
(二)將教材和繪本閱讀結合,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增強繪本素材和教材的結合度,才能夠充分發(fā)揮繪本閱讀教學模式的作用,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能夠在教育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也需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進行語言表達。將繪本閱讀素材和教材內容結合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其組織語言表達對素材的想法,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也可將繪本素材、教材內容和其他的教學模式結合,展開多樣化的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該過程中更加系統(tǒng)地感知文本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圖畫等可視化的素材,將寓言故事、繪本故事等呈現(xiàn)在多媒體課堂上,帶領全班學生集中研究相關素材,提高學習水平。在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也可獲知學生在該階段的成長情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在后續(xù)選擇繪本素材時,教師便能夠篩選出更加符合學生心理預期的素材內容,與相關課程有效融合,提高學生的知識探究興趣,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比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時,由于閱歷不夠,學習經(jīng)驗不足,很難真正理解這些內容。而且該則寓言故事發(fā)生在古時候的田間,與學生存在一定的時空隔離感,教師此時可以利用同名繪本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教師可以將繪本以圖畫等可視化的形式呈現(xiàn)在多媒體課堂上,帶領學生集中研究故事內容。同時,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知識內容進行深度探究,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知識的含義,增強學習印象。教師還可對繪本內容進行延伸,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chuàng)編繪本故事,完成角色扮演過程,給予學生更多進行語言表達的機會,講述個人對該則寓言故事的觀點和看法。教師也可讓其他小組的同學對表演者的扮演內容進行評價,這也是發(fā)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契機。以繪本為重要素材展開多樣化教學過程,更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借助小組合作模式,提升學生協(xié)作能力
團隊協(xié)作能力是現(xiàn)代人才的基本素養(yǎng),也是人才的核心競爭能力之一。學生將來踏入社會后,無論參加任何領域的工作,都必須具備一定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所以,在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的的小學語文學科授課過程中,教師需要樹立提高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在合作課題當中提升自身的小組合作能力。教師需要設計多樣化的小組合作課題,選擇有趣的繪本素材,讓學生主動研究。在積極討論當中,學生能夠深度理解繪本知識內容。教師還可利用小組合作課題,讓學生與他人交流溝通,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該過程中不僅可以與自身性格特點不同的同學產(chǎn)生思維和觀點上的碰撞,還能得出許多新穎的想法,提高個人的學習水平。合作課題能夠讓學生就繪本素材進行思維發(fā)散,同時小組間的競賽活動還能夠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讓學生能夠在小組內部更加積極地學習繪本知識。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也能與班級內的其他同學建立深厚友誼,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擁有愉快的小學生活。比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的繪本閱讀素材《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就可展開小組合作閱讀活動,讓學生對同名繪本素材中的生僻詞進行討論。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小教師”的角度上匯總該課的重要知識,嘗試講解繪本當中對爺爺?shù)拿枋觥W生在交流過后,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派一到兩名代表在班級中匯總學習成果。最終,教師也可以讓其他小組的同學評選判定哪一個小組的講述最佳,從而評選為“最佳小教師組”。教師可以給予最終的獲勝小組一些小獎品,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種繪本閱讀的方式極具趣味性,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讓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真正深度學習繪本知識,提高閱讀水平,具備主人翁意識。
(四)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效選擇繪本素材
為了能夠更好地展開繪本閱讀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還需為學生選擇合適的繪本內容。教師可以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選擇合適繪本素材,幫助學生發(fā)展想象能力,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這種教學手段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繪本知識的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擁有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繪本素材和閱讀相關文章內容時才能夠深度理解其中的內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yōu)秀品質。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在剛剛入學時對新鮮和陌生的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正處于生活和學習的適應階段。在選擇繪本素材時,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角度出發(fā),幫助學生學習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盡快地度過生活適應期。比如,一年級新生剛入學時,教師可以設置“我上學了”的教學主題,選擇一些趣味性繪本來幫助學生培養(yǎng)閱讀習慣,如《小阿力的大學校》《大衛(wèi)不可以》《一口袋的吻》等。這些繪本作品都極具趣味性,同時也能夠在學生剛進入新學校的階段傳遞相關知識。學生在閱讀這些繪本內容時可以緩解內心的焦慮情緒,了解學校規(guī)則,嘗試與同學友好相處,從而更快地度過適應階段。又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當中,幾篇文章都和動物有關,如《小蝌蚪找媽媽》介紹了小蝌蚪的生活習性。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引入相關的繪本素材,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和延伸。繪本《蚯蚓的日記》就是不錯的選擇,教師可以借此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動物,帶領學生了解蚯蚓該生物。教師甚至可以從繪本素材出發(fā),展開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到校園當中挖小蚯蚓,放入容器中觀察,獲知蚯蚓的習性,從而理解繪本當中作者描述的內容?!厄球镜娜沼洝樊斨杏幸欢问沁@樣說的:“下了整晚的雨,地上濕透了,我們一整天都待在人行道上……”這段描寫對某些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而言可能具有理解難度,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具體的繪本素材,讓學生獲知蚯蚓在雨后為何會出現(xiàn)在人行橫道上,以此幫助學生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慣。這種聯(lián)系實際生活的課題可以幫助學生豐富知識儲備,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可以在生活當中收集更多的語文素材,理解語文知識的內涵,提高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在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教育背景之下強化學生的知識探究能力,教師可以借助繪本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構建明確的繪本教學目標,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還可開設小組合作課題,讓學生在學習繪本知識的過程中強化個人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在選擇繪本素材時,教師需要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鍛煉學生的綜合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