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中藥在應對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的作用有目共睹,中藥在治療疾病中獨特的優(yōu)勢也被更多人認識。但是,“謗隨名高”,關于中藥的質疑之聲也層出不窮,其中“中藥究竟干不干凈?”“中藥是治病還是致?。俊北容^典型。
這兩個問題也將中藥中微生物超標對藥物的影響引了出來。中藥及其制劑微生物超標對藥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藥物有效性的影響,即藥物的質量;二是對藥物的安全性影響,即藥物被分解后產生的副產物會形成不安全的因素。本文結合實際情況,闡述常用中藥滅菌的方法,以及建立科學有效的滅菌方法在中藥生產中的重要性。
一、中藥的微生物污染風險
1.原料污染
中藥大多取自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所以也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此外,還有一部分中藥是動物藥和昆蟲藥,本身就攜帶有大量的微生物、蟲卵及雜質,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微生物容易生長繁殖。這些微生物在藥材中大量繁殖,導致藥品質量下降,甚至可能引發(fā)疾病。
2.生產過程中污染
對于在生產過程中會直接或間接接觸到藥品的設備、容器、輔料、包材等,若保存不當或使用前滅菌不徹底,材料表面都有可能被微生物污染,從而對藥品造成污染。
3.生產環(huán)境污染
潔凈的環(huán)境是優(yōu)質中藥生產的前提條件,而空氣中的微生物、顆粒粉塵,甚至人講話、咳嗽、打噴嚏造成的飛沫都會增加環(huán)境中微生物的含量,進而增加藥品被污染的風險。
其實,藥品微生物限度歷來為各國重視。20世紀60年代初,一些發(fā)達國家相繼將非規(guī)定滅菌藥物染菌限度納入國家標準,成為藥品檢驗的常規(guī)檢驗項目之一?!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也新增了一系列中藥材重點檢測項目,包括需氧菌總數、霉菌和酵母菌總數、耐熱菌總數、耐膽鹽革蘭氏陰性菌、大腸埃希菌、沙門菌,并且規(guī)定“按一次檢出結果為準,不再復試,有任何一項不合格,即判定試品不合格”。近幾十年來,科技水平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專家的研究也不斷深入,中藥滅菌技術在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的生產、加工環(huán)節(jié)有了新的變化,過程中徹底殺菌、減少活性成分損失、不產生未知物質及毒素也有了新的方法,可以從源頭上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與有效。
二、傳統中藥滅菌方法
傳統中藥滅菌方法是古代醫(yī)家在長期觀察中的經驗與總結。古代醫(yī)家發(fā)現,中藥材因大多直接在產地采收、加工,又經長途運輸,在溫/濕度適宜的條件下,就極易滋生大量微生物而導致藥材發(fā)霉變質。因此,他們總結出了通過對中藥材進行加工、炮制以防止藥材藥效流失、發(fā)霉、變質的傳統中藥滅菌方法。傳統的中藥滅菌方法主要包括干燥法、蒸煮法、煙熏(熏硫)法、炮制滅菌法等。傳統中藥滅菌方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應用,能有效防止中藥材受到微生物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中藥材的質量和安全。
1.干燥法
干燥法可分為曬干法和陰干法兩大類,以適應種類不同的中藥材。曬干(烘干)法是將藥材平攤至干燥溫暖處,利用熱空氣將藥材內部水分蒸發(fā)的干燥方式。大部分藥材飲片適合自然晾曬,如地黃、葛根等應選擇在陽光充沛的晴朗天氣晾曬,以防致霉。陰干法,顧名思義,是將藥材擺放至空氣流通的環(huán)境下靜待干燥的方法。此方法適用于揮發(fā)油含量較高的中草藥,如薄荷、辛夷等。曬干(烘干)法及陰干法便于操作、成本較低,適用于多種中藥材;但是,由于中藥干燥速度較慢,藥效極易流失,滅菌效果不夠理想,而且稍有不慎,便可能導致藥材發(fā)霉、腐爛。
2.蒸煮法
蒸煮法是一種通過將中藥材放入水中或隔水加熱,利用高溫水蒸氣進行滅菌的方法。比如,桑螵蛸蒸后殺死蟲卵、黃芩蒸后破壞酶類同時保存有效成分,都是蒸煮法的具體應用。蒸煮法的優(yōu)點是操作簡單、成本低廉,可以有效殺滅微生物;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對于一些有效成分在高溫環(huán)境下易分解、易溶于水的中藥材,會影響最終產品質量。
3.煙熏(熏硫)法
煙熏(熏硫)法是一種通過燃燒某些物質產生煙霧,利用煙霧中的化學成分進行滅菌的方法。最常用的煙熏法是熏硫法,用硫磺處理的藥材有山藥、天花粉、白芨、浙貝母等。煙熏(熏硫)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有效殺滅微生物,并可以對一些藥材增白,適用于部分中藥材的滅菌;但是,熏硫后的中藥會有一定殘留,《中國藥典》對藥材中二氧化硫的殘留限量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
4.炮制滅菌法
炮制滅菌法是利用輔料對中藥進行特殊炮制,從而抑制有害微生物污染的方法。比如,在淡豆豉的炮制過程中用到了清瘟解毒湯和青蒿,利用二者的抗菌作用,不僅可以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滋生,也可以增強淡豆豉的藥效。該方法采用自然發(fā)酵、以藥制菌、以菌制菌的處理方式,可以增強藥材的藥性;但是,由于工藝復雜,發(fā)酵時間較長,對于從事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術要求也較高。
三、現代中藥滅菌技術
現代中藥滅菌技術主要分為物理滅菌和化學滅菌兩大類。物理滅菌法如熱滅菌法(干熱滅菌和濕熱滅菌)、射線滅菌法等;化學滅菌法如乙醇蒸汽滅菌法、環(huán)氧乙烷滅菌法等。
1.干熱滅菌法
干熱滅菌法是利用干熱空氣來殺滅微生物的方法。該法成本較低,是常用、經濟的滅菌手段;但是,由于干熱空氣穿透力弱、溫度不均勻、滅菌時間較長,對藥物本身要求較高,如當歸、金銀花等有揮發(fā)性物質、不耐高溫的藥材不適用。
2.濕熱滅菌法
濕熱滅菌法是利用流通蒸汽或高壓飽和蒸汽對微生物進行殺滅的方法。該法可使蛋白質變性,對中藥上附著的大多數微生物可以進行殺滅,效果明顯;同時,對中藥的色澤、化學成分影響不大,適用于玻璃瓶裝制劑如口服液、合劑、洗劑等。但是,該法不能完全殺滅細菌孢子,對不耐高溫、易水解的藥材也不適用,比如,砂仁經此揮發(fā)油會流失、三七中的活性成分對熱敏感會分解等。
3.射線滅菌法
這里主要介紹60CO輻射滅菌法。該法利用60CO輻射源釋放射線殺滅中藥中的微生物,以達到滅菌的目的。射線穿透力強,滅菌過程溫度變化小,適用于不耐高溫、含有揮發(fā)性成分的中藥。其滅菌強度與輻照的劑量大小相關,總體輻照劑量原則上不超過10 kGy(吸收劑量單位),其中散劑、片劑≤3 kGy,丸劑≤5 kGy,中藥原料粉≤6 kGy。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龍膽、秦艽等輻照后化學成分變化較大的藥材,不能通過輻照滅菌;紫苑、乳香、補骨脂、錦燈籠、天竺黃等五種中藥輻照劑量應低于3 kGy。
4.乙醇蒸汽滅菌法
乙醇蒸汽滅菌法是通過將一定濃度的乙醇加熱汽化,從而對被滅菌藥物進行熏蒸的殺菌方法。該法能有效殺滅大多數微生物;但是,對于芽孢膜壁較厚的微生物,乙醇不易穿透,殺滅效果不理想。
5.環(huán)氧乙烷滅菌法
環(huán)氧乙烷可以與蛋白質上的羧基、氨基等發(fā)生烷基化作用,使蛋白質失去活性,從而殺滅微生物。該法多用于含芳香類化合物中藥的滅菌處理,這類藥材滅菌前后色澤、外觀無明顯變化,同時揮發(fā)油含量也無變化;但是,環(huán)氧乙烷易燃易爆,對皮膚、黏膜具有損害,吸入也會產生毒性,故應注意滅菌后檢查環(huán)氧乙烷的殘留,《中國藥典》對其殘留量限度也做了相應規(guī)定。
四、小結
不同滅菌技術對中藥質量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各有其優(yōu)勢和局限性,應根據中藥及其制劑的性質特征選擇適合的滅菌方法。滅菌是中藥制藥過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著藥品的質量,單一的滅菌方法易破壞或影響中藥的活性成分,甚至殘留一些毒性物質,給服藥患者帶來安全隱患。因此,需要綜合考慮滅菌效果和可行性,探索出更新、更安全有效的滅菌工藝,讓廣大人民群眾吃上安全、有效的中藥。
最后,需要強調:對于中藥,只要貯藏得當,同時在有效期內,其中的微生物含量就都在安全可控的范圍之內,中藥也是安全、有效的。
(本文為“北京市第三批中藥骨干人才培養(yǎng)項目”;指導老師:張建民,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