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大理古城早已名聞天下,是大理的一張亮麗的名片,它的魅力自不必細(xì)說。然而提起龍尾古城,知道的人就沒那么多了,但是它的歷史比大理古城還要悠久,二者都是文化底蘊極深的,都出現(xiàn)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大理古城喧鬧、商業(yè)氣息濃。龍尾古城離大理古城不過十幾公里,卻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fēng)情,它安靜,也更具有古香古色的韻味,其中充滿了活潑的生活氣息,還能嗅到濃濃煙火的味道,是百姓生活居住的地方,是一個古今交錯的空間。
龍尾古城是南詔古城遺址,是閣羅鳳時期所筑,因蒼山自北向南勢如游龍掉尾,故稱“龍尾城”,又名“下關(guān)”。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龍尾古城是南詔和大理國時期的南大門,可惜的是大部分已經(jīng)被毀?,F(xiàn)存的有壽康樓和西部一段殘墻,“殘”代表歷史的逝去與衰敗,如今它們站在那里無聲地訴說著曾經(jīng)發(fā)生的一切。人們在這里可以駐足懷古,緬懷古人。
走過黑龍橋就是龍尾街了。站在橋上仿佛能夠感受到遠(yuǎn)古吹來的風(fēng),這風(fēng)又疾又冷又大,即使以前夏日站在橋上多半都會感到有些冷,可以很好地體會到下關(guān)風(fēng)的厲害。街道兩旁是年代久遠(yuǎn)的房子,很多院落都保持著古建筑的風(fēng)格,突顯出了古人建筑的智慧,許多是木制的結(jié)構(gòu),有的還是“三坊一照壁”的樣式。如今這一片的居民,大多都是世代在這里居住。歷史上,這里是唐代南詔時期閣羅鳳修建起來抵御侵略的關(guān)隘。南詔與唐朝的天寶戰(zhàn)爭,就是在龍尾古城打敗李宓將軍的大軍,后來李宓將軍葬在風(fēng)光秀麗的蒼山腳下的將軍洞。血雨腥風(fēng)早已化作歷史的煙霧散去,今日的和平與祥和尤顯珍貴。
春節(jié)過后,好友約我再游龍尾古城,我欣然應(yīng)允。一進(jìn)古城就是難以抵制的美食誘惑,便開啟了逛古城的模式。人剛一進(jìn)古城,各種小吃就會映入眼簾,琳瑯滿目,種類不僅多還各具特色。油渣花卷,外表蓬松漂亮,每一層都沾滿了肉渣,老遠(yuǎn)就可以聞到它的香氣,入口軟嫩鮮香,味道好極了;涼雞米線尤其出名,天熱的時候吃上一碗那才叫爽口,那米線辣中有甜,甜中有酸,還有雞絲、花生等各種料,因此吃起來更加美味;這里的小籠包個個精致緊實,熱氣騰騰,一聞到包子香氣馬上就能勾起食欲,吃完一籠完全不是問題,入口全是令人滿足的味道;李氏鹵肉更是堪稱一絕,不說鮮嫩的鹵肉顏色,主要是口感太好,越嚼越有滋味,吃了一片又一片,片片都令人回味許久。
清晨走在龍尾古城街道上,前夜的露水還沾在青石板路面上,因而青石的紋路也更加清晰明了。龍尾街是沿山體一直向上的,所以不必快走,也只有慢慢行,才能體味它的風(fēng)情。古城貴在古,斑駁的墻壁,脫落的墻體,暴露出來的泥土、泥沙、石子……這些都是撕裂的歷史,彰顯著它的古老。我將頭輕輕枕在鵝卵石堆砌而成的墻上,閉上眼,輕呼吸,屏蔽了世上所有的聲音去聆聽古城的心語。那聲音不是滾滾如雷的,而是細(xì)弱如絲的,斷斷續(xù)續(xù)的,時有時無,這時我感覺我的心與古城的心連為一體,一起跳動著。
除此之外,龍尾古城還是交通要道,既是進(jìn)西藏的茶馬古道,更是商家云集、分散物資的重要城關(guān)。據(jù)傳,曾經(jīng)的龍尾關(guān)城樓(南城門樓)比現(xiàn)存的壽康樓(北城門樓)更加雄偉壯觀,不管曾經(jīng)多么雄偉壯觀都已經(jīng)被時間淹沒了,時光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遺憾,這遺憾足夠引起我們許多的深思與反思!但我們也知道,歷史總是向前發(fā)展的,而且一定會超越先前的輝煌。
龍尾古城歷史文化遺存豐富,而且人才輩出,現(xiàn)存有一批歷史文化小院和許多的古井、古樹。“一門三進(jìn)士”的蘇隆、蘇照明、蘇嘉恵之家,明代翰林趙雪屏故居。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據(jù)傳明代建文皇帝曾在這里住過,住在有“小樓曾是帝王居”之稱的黃翠樓。
龍尾古城的主干道被稱為壽康坡,因為這里多出長壽老人而得名。這里的人每天數(shù)次爬坡,天天喝蒼山的天然礦泉水,總是呼吸帶著花香的空氣,而且生活便利,怎能不長壽呢!壽康坡分為龍尾街和中丞街兩段。壽康坡曾經(jīng)是一條繁華的商貿(mào)集散地,兩旁臨街的人家至今還保留著石頭砌成的鋪臺子,這臺子不高,我還偷偷坐上去拍過照的。如果仔細(xì)看依稀可見墻上還留有“銀錢兌換,童叟無欺”的模糊的字樣。當(dāng)年的壽康坡是茶馬古道必經(jīng)之路,有很多大小馬店,馬店生意興隆,人馬同居一店,其熱鬧不言而喻。據(jù)說這里是市區(qū)最大的物質(zhì)交流中心,茶葉、煙草、皮草、布匹等農(nóng)副產(chǎn)品都在這里交流,到了晚上燈火通明宛若不夜城,是一片熱鬧的商貿(mào)街。這里還有著名的中醫(yī)世家“大德堂”和“松鶴堂”,在過去兩個世紀(jì)承擔(dān)著龍尾居民的衛(wèi)生和保健,如今兩個中醫(yī)世家的院落仍保留著,已被掛牌保護。保護這些古跡就是保存歷史,它們就成了活生生的教材,因而也更具有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
龍尾古城最令我驚訝的是:壽康坡一路向上,坡度很大,所以很難走快,其實也大可不必走得很快,可以慢慢地走向歷史,慢慢地體會歷史,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壽康坡一路向上,大概也包含有蒸蒸日上的涵義吧!昔日龍尾古城繁榮富足,今日是一派和諧美好的景象。
龍尾古城的一磚、一瓦、一草、一花、一塵埃都在訴說著悠遠(yuǎn)的歷史,歷史雖然總是濃妝重彩登場,但其中卻也充滿了無限滄桑。古城街道上的小草清鮮可愛,透著幾分清秀與靈氣。房頂上的小草卻是柔弱中帶著幾分堅韌與不屈,似乎夾雜著歷史的重生,新長出的草與舊草雜居而生,像是幾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樣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親密無間。
新生的小草與舊生的小草是現(xiàn)代與歷史的交織。舊草是歷史遺留的文字,望一眼那干枯的顏色立刻就會穿越到古代,似乎那身穿盔甲的士兵就莊嚴(yán)地站在城頭,我好像看見了被太陽烤黑的那張張年輕健康的臉,他們是保家護國的精兵戰(zhàn)士們。我似乎看到了古道上來來往往的馬匹,還有那牽馬的馬幫漢子們,他們堅毅的眼神和不畏艱險的決心、堅定的步伐都令我感動!我甚至嗅到了馬背上普洱茶的芬芳和馬兒因勞累而釋放的汗味。馬幫漢子們和馬兒們是生死之交,他們共創(chuàng)了茶馬古道的佳話,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贊歌。我似乎看到了穿著羅裙的年輕女子們在河邊洗衣,她們青春的面孔和嫻熟的洗衣動作是那么令人心動!又仿佛聽見了她們的悅耳的歌聲,這歌聲不知俘獲了多少男生青春欲動的心。耳邊似乎還傳來了小商小販沿街叫賣的聲音……曾經(jīng)的繁華與喧鬧在眼前一幕幕像過電影一般生動閃過,我在歷史中徜徉著……
龍尾古城是座水城。蒼山海拔高,因此山頂常年覆蓋雪,這白色的雪是天空的小精靈們變的,它在山頂上融化后一路唱著歌奔流而下,流入古城。這水便成了古城的靈魂,滋養(yǎng)孕育一代又一代古城的人,也孕育了古城的燦爛文化。水是隨山勢而下遇階而激起數(shù)層小浪花,畢竟是山上下來的水,很有氣勢,附帶著轟隆隆的聲音。水是帶著山的冷峻的溫度的,即使陽光普照也無法讓水溫升高一點點。通透的水從高山流向古城,從古流到今,里面到底沉淀了多少歷史?我無從考證,但正因為有了水的滋潤,龍尾古城便充滿了靈氣。碧空萬里白云悠悠,雪山融化的水清澈而透明地、無休無止地流淌著,人們就悠然地生活其中,一切都那么和諧而美好。
龍尾古城還是一座四季開滿鮮花的城,這更增添了它的美麗與魅力。街道兩旁皆有鮮花開放,顏色不一,姿態(tài)萬千,像一幅幅曼妙的畫卷。有沁人心脾、香氣濃郁的桂花,那香氣迷人而高雅,人們嗅著它的芬芳一路前行,那就是沐浴幸福的感覺呀!各色的玫瑰,粉的,紅的,白的,每一朵都嬌艷欲滴,惹得游人邁不開腳步。一束束鮮嫩的小菊花像極了一枚枚小太陽,望一眼都是溫暖;紫色的喇叭花精神抖擻地、扯開了喉嚨盡情地吹著,真是妙趣橫生啊!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花朵也在裝扮著古城,生怕落了后也都欣欣然開放著。每朵花里大概都藏著一個故事吧!
每次來龍尾古城,城墻、古商店、古街、古屋、古門、古窗、古井、古樹等,我都一一取景并與之合影,剪下一段段舊時光保存在手機里、記憶里。以后,我還會走在有著豐富歷史的龍尾古城里,穿梭在時光交錯的空間里,繼續(xù)找尋那舊日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