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茴
摘 要:我國擁有眾多博物館,博物館展示著歷史、傳播著歷史?,F(xiàn)如今博物館更加注重“以人為本”,不僅是研究、收藏、保護文物的主體單位,更是一個向社會大眾傳播知識的教育平臺。博物館的社教活動作為有力且有效的知識傳播方式,能結合不同的形式實現(xiàn)更有趣味性的知識傳播。但是,部分博物館社教活動趨于雷同,大量類似的社教活動不利于提升觀眾的參觀體驗感。文章通過對中國近現(xiàn)代新聞出版博物館的社教活動進行案例分析,討論博物館如何結合自身特色、自身情況、自身資源來組織實施特色社教活動以及現(xiàn)階段還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關鍵詞:博物館;社教活動;博物館特色;青少年;兒童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19
0 引言
21世紀初,博物館學家們就開始提出博物館應該將“以人為本”作為宗旨,并指出博物館應將有助于人的發(fā)展和愉悅作為主要任務①。2022年,第26屆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大會通過了新的博物館定義:“博物館是為社會服務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它研究、收藏、保護、闡釋和展示物質與非物質遺產。向公眾開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促進多樣性和可持續(xù)性。博物館以符合道德且專業(yè)的方式進行運營和交流,并在社區(qū)的參與下,為教育、欣賞、深思和知識共享提供多種體驗?!雹?/p>
博物館不僅承擔著研究、收藏、保護的職能,同時也承擔著教育的重擔。博物館如何“以人為本”,通過教育活動讓觀眾獲得發(fā)展及愉悅成為博物館工作中重要的一環(huán)。現(xiàn)如今我國博物館數(shù)量越來越多,2022年全國博物館總數(shù)已達6565家,開展教育活動近23萬場,線上教育活動4萬余場③。觀眾對于博物館的需求不只是參觀展覽,參加一場有趣的社教活動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但博物館社教活動趨于雷同,通常采用講座、講解導覽的方式進行,不同類型、不同主題的博物館都采用類似的社教活動。觀眾來到不同類型的博物館是希望了解不同類型的內容,趨于雷同的活動會降低觀眾的參觀體驗感。觀眾需要更有趣味性、更有針對性,與博物館自身主題更貼合的社教活動,以更好地理解博物館的展覽內容,提高參觀體驗感、趣味性。
1 中國近現(xiàn)代新聞出版博物館
中國近現(xiàn)代新聞出版博物館(以下簡稱“版博”)是國內唯一的新聞出版類專業(yè)博物館,以新穎的立意、厚重的實物、多元的手段展示新聞出版的歷史文化和事業(yè)成果,集征集保護、陳列展示、學術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產業(yè)創(chuàng)新等于一體,打造新聞出版業(yè)文獻檔案中心、文物修復中心、創(chuàng)新發(fā)布中心和文創(chuàng)展示中心,填補國內新聞出版專業(yè)博物館的空白。同時,積極探索產學研協(xié)同創(chuàng)新,集中展示新聞出版業(yè)數(shù)字傳媒最新應用成果,影響和吸引年輕人群,成為有熱度、可活化的博物館。
版博常設展分為一個主館和五個分館,各具特色。主館通過編年敘事與專題敘事相結合的方式,完整講述了自清末“西學東漸”到黨的二十大召開,我國近現(xiàn)代新聞出版事業(yè)艱難而曲折的發(fā)展之路,展示了近現(xiàn)代新聞出版與國運的深刻關聯(lián)以及新聞出版人在時代巨變中的使命擔當和家國情懷。“鉛火光電”印刷技術館以社會變革中的印刷技術發(fā)展為主線,展現(xiàn)了中國出版印刷技術從傳統(tǒng)技術到現(xiàn)代技術的轉型過程?!巴闹簟眱和霭骛^通過豐富的互動展項,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回顧了我國童書出版業(yè)所走過的漫長而輝煌的歷程?!胺酱缃承摹彼囆g設計館以大量設計作品結合動態(tài)多媒體的形式,全方位展現(xiàn)了中國現(xiàn)代出版物設計形式多樣、風格多元的面貌。“穿越時空”數(shù)字出版館以我國數(shù)字出版發(fā)展的歷史和現(xiàn)狀為主線,通過將技術與藝術、展覽與互動相結合的方式,多維度、多形式地呈現(xiàn)了數(shù)字出版的蓬勃發(fā)展?!皶r代之聲”音像出版館結合精選的實體唱片和音頻媒介,展示了20世紀中國唱片工業(yè)起步至中國改革開放后,中國唱片業(yè)、上海音像出版業(yè)在上海的發(fā)展過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2 博物館教育活動需要結合自身情況
2.1 把握自身特色,契合博物館主題
部分博物館的社教活動在初始階段會借鑒或者效仿其他博物館的社教活動,特別是會復制一些大型博物館或紀念館往年常用的活動方式。直接套用成熟的一整套活動,雖然能使社會教育活動內容變得豐富,但也陷入同質化泥潭,活動主題和方式雷同,導致社會教育活動的特色消失④。此類活動如短暫舉行,可以引起觀眾興趣,但如長期舉行,由于其缺乏與博物館自身特色的聯(lián)系,容易使參與者感到千篇一律,從而缺乏興趣、感到無聊,并且會減少對博物館的連接感與認同感,從而無法真正參與其中并喜歡上博物館的社教活動。因此,博物館社教活動應與博物館自身專業(yè)領域、主題、展覽、展品相結合。
博物館社教活動需與自身特色展館、展品相結合。版博有一個分館為印刷技術館,但僅從理論介紹印刷技術觀眾較難理解,因此印刷技術館內設置有“印刷工坊”,用以開展一系列印刷體驗活動,幫助觀眾理解各色各樣的印刷技術,包括鉛活字印刷、石板印刷、絲網印刷?;顒映踔允窍M^眾在了解理論后,通過實踐進一步加深理解。除體驗印刷技術外,其印刷內容也與展館相結合。版博的常設展分為一個主館和五個分館,每一個分館都各具特色,展覽設計在認真挖掘、研讀新聞出版歷史的基礎上,嚴格根據史料打磨重點展項,以大事件的大場景、大展項構建大氣通透的展示空間,以場景、多媒體、互動展項交錯的形式,營造動靜結合、張弛有度的展示節(jié)奏,同時兼具觀賞性、故事性、互動性和藝術性。因此,版博從每個展館中精選一個場景,經過藝術加工處理成為木版畫,為觀眾提供版畫印刷體驗活動,并在動手印刷前向觀眾簡單介紹各館主題,有助于觀眾加深對各館的印象(圖1)。印刷活動不僅與展館結合,更與展品結合,2023年的國慶特別活動中,版博以藝術設計館中“祖國萬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周年”宣傳畫為基礎進行再創(chuàng)作,結合國慶主題做版畫套色印刷,在營造節(jié)日氛圍的同時融入版博主題及版博展品。
博物館社教活動需與自身專業(yè)領域相結合。除結合館內展館及展品外,版博的社教活動更結合出版性質,通過結合繪本閱讀,實現(xiàn)跨學科學習?,F(xiàn)如今出版的書籍眾多,雖然受到線上閱讀的沖擊,但紙質書籍仍承擔著傳播知識的重擔,特別是兒童讀物、兒童繪本,向兒童們生動形象地傳播知識。兒童繪本內不同的主題與活動相結合,可以實現(xiàn)跨學科學習。2023年的中秋特別活動中,“印刷工坊”將印刷活動與繪本閱讀相結合,先進行繪本閱讀,兒童一邊閱讀一邊思考,閱讀內容緊貼中秋主題,講述如何制作月餅的小故事,再進行與中秋主題相關的印扇面活動。其中印章也特別選取中秋元素進行制作,包括月亮、月兔、月餅等,參與兒童可以自由創(chuàng)作,印制出他們自己心目中的中秋場景。這一社教活動不止于體驗印刷技術,更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能力,拓寬其知識面,增強活動趣味性。
2.2 結合自身情況,關注目標人群
部分博物館由于舉辦的活動有雷同性,并且缺乏對目標人群的關注,不了解來館的觀眾類型,使得舉行的活動不適合來館觀眾,不能滿足這類觀眾的需求,導致活動參與人數(shù)不多,影響體驗感的同時也會浪費教師資源和時間成本。不同博物館的情況不同,來館參觀觀眾的類型也不同,關注的目標人群也應有所不同,并且不同人群的來館目的不同,社教活動需根據不同觀眾的需求制定適合他們的社教活動,滿足觀眾需求。
版博的主要觀眾為兒童及青少年,近50%的觀眾為未成年人群。尤其是版博的三樓,同時有印刷技術館和兒童出版館兩個互動多、適合兒童參觀的展館,因此三樓整體觀眾中兒童觀眾占比更大,“印刷工坊”的社教活動設計也盡量配合兒童,舉辦適合兒童的活動。首先,社教活動的內容需要適宜,要對活動的難易程度有所把控。版博“印刷工坊”常選取一些較為容易理解、操作的印刷技術,適合幼兒園至小學年齡段的兒童參與。繪本閱讀社教活動中,老師講述的知識點控制在4~5個,同時采用通俗易懂的講述方式,活動期間也經常與兒童互動,對于兒童的問題積極給予反饋,增強活動趣味性。博物館的親子活動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兒童的天賦和優(yōu)缺點及提高兒童對博物館社教活動的喜愛度⑤。因此,對于幼兒園階段的兒童,可以設立親子活動專場,鼓勵家長一同參與,通過親子互動的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圖2)。其次,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十分重要,需要確保兒童的安全,尤其是低年齡段兒童參與的手工活動。版博避免將一切銳利的工具放在兒童能觸及的地方,同時要求家長一同參與,并且在館內配備醫(yī)療箱,以防意外發(fā)生。最后,社教活動的時間十分關鍵,這決定了報名人數(shù)。版博的社教活動貼合兒童的空閑時間,暑假期間每個開館日都舉辦印刷體驗活動,開學后活動則改到周末進行。這使社教活動更適合兒童,同時節(jié)約了教師資源并降低了時間成本。
2.3 結合自身資源,打造高質量活動品牌
博物館社教活動需要結合自身資源努力提升活動質量。版博在多年的籌建及備展過程中與許多專業(yè)人士形成合作關系,擁有豐富的人脈資源,因此版博的社教活動,不論是講座還是“印刷工坊”的體驗活動,邀請的都是專業(yè)領域內的專業(yè)人士擔任主講人或教師。在“科技之美—《科學畫報》圖說科技90年主題展”的系列科普活動中,邀請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研究員孔美巍,復旦大學考古學教授、博導高蒙河,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翁史鈞,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時間頻率研究室星載氫原子鐘團組高級工程師謝勇輝等學者專家,為觀眾帶來專業(yè)的科學普及相關的社教活動,打造科普活動系列活動品牌?!坝∷⒐し弧钡纳缃袒顒觿t與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中華印刷廠、中國美術學院的專家、學生合作,制作多種多樣的專業(yè)印版,包括石版、絲網版、鉛活字、雕版等。這些專家中不乏擁有30多年印刷經驗的老師傅,他們將其多年的經驗濃縮,并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將印刷方式及知識教授給參與者。
3 博物館社教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3.1 面向年齡段、群體類型存在空檔
第26屆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研討會的議題“博物館的力量:包容性/包容性博物館的建立”強調了博物館功能各方面的多樣性、包容性等一系列問題⑥。博物館需要包容各色各樣的觀眾群體,并設計舉辦適宜他們的社教活動。博物館可以依據不同年齡段、不同類型的觀眾群體,合理開發(fā)能夠覆蓋不同年齡、不同文化階層、不同類型觀眾需求的社教活動,讓博物館社教活動更具包容性、多元性和創(chuàng)新性⑦。
版博目前的社教活動面向的年齡段、群體類型還存在空檔。針對殘疾人群體的社教活動目前還存在空缺。從版博自身來看,作為一個基礎設施建立完備、對殘疾人友善的公共場所,全館配備有殘疾人衛(wèi)生間、可租借輪椅,并可全館無障礙通行,具有舉辦針對殘疾人的社教活動的優(yōu)勢。應針對殘疾人舉辦適合他們的社教活動,減少他們融入社會的障礙,幫助他們緩解在社會中的適應問題。博物館應當承擔起幫助殘疾人融入社會生活的責任。
除殘疾人外,老年群體也需引起重視?,F(xiàn)如今,版博社教活動主要目標群體為兒童,但是版博身處楊浦區(qū),附近有許多老小區(qū),居民中老年人也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如何吸引這些老年人來到博物館,為他們增加生活中的愉悅感,社教活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需要進一步彌補這個年齡段的空檔,吸引以退休居民、老年人為主的附近居民參加博物館社教活動。
3.2 影響力有限,需進一步提升
博物館的社教活動如果僅僅在館內舉行,其影響力是有限的,需要借助展教結合、館校合作將活動推入校園中。楊浦區(qū)內有多所學校,涵蓋幼兒園到高中,這為版博走進校園提供了條件。在大部分時間里,兒童及青少年需要到學校學習,館內部分社教活動也因此調整至周末舉辦,如何在工作日讓兒童及青少年也能體驗社教活動學習博物館知識,這需要借助學校的力量,通過博物館與學校教育相銜接,社教活動與課本內容相結合,讓活動在工作日里也能走入校園。在學校的環(huán)境中讓青少年成為接受知識的唯一群體,使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從而對博物館知識進行更有效的普及。
除在地域層面擴大影響力外,虛擬領域的傳播也十分關鍵?;ヂ?lián)網可以打破物理限制,擴大影響力。第26屆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研討會也就此方面提出“博物館的力量:利用網絡的力量”這一議題,表示網絡不僅能將社教活動推向公眾,也能邀請公眾參與到活動互動、活動開發(fā)中來⑧。增加線上科普視頻、網絡直播、線上教學,如印刷技術科普視頻,使觀眾足不出戶參與博物館內的社教活動,通過線上教學,觀眾可在家中自行準備材料,跟著教學內容一起動手體驗學習。除此之外,可以在線上設置活動反饋區(qū)域,讓參與者提出自己的意見與見解,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社教活動。
博物館的社教活動不能閉門造車,博物館應參與館際交流、國際交流,學習其他館優(yōu)秀的社教活動,甚至國際上的先進社教活動,從中學習不同內容、不同主題的活動通過哪種方式舉辦更合適,但不能原搬照抄,要結合自身設計策劃最適合的社教活動。交流的同時也是將自身成果向外輸出的過程,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中國絲綢博物館等博物館的優(yōu)秀項目就曾在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第26屆大會上進行交流展示,并分獲不同專門領域的獎項,贏得了國際同行的贊譽⑨。
4 結語
博物館需要充分結合自身打造特色社教活動,結合自身具有特色的展館、展品、專業(yè)特性,充分考慮來館觀眾、目標觀眾的需求,運用自身的資源邀請專業(yè)的教學者,設計和開發(fā)適合參與者的社教活動,建立具有高質量、高參與度、高滿足度及具有連續(xù)性的社教活動品牌。雖然版博在博物館社教活動方面已有所成就,但仍需繼續(xù)進行提升。博物館的社教活動也需要考慮包容性、多樣性及通過社教活動擴大博物館的影響力,實現(xiàn)長久持續(xù)發(fā)展。博物館社教活動是博物館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重視社教活動,舉辦豐富多彩、具有特色的社教活動,向更多人傳播博物館知識,使其有助于人的發(fā)展和愉悅是博物館努力的方向。
注釋
①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6-7.
②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ICOM approves a new museum definition[EB/OL].(2022-08-24)[2023-10-21].https://icom.museum/en/news/icom-approves-a-new-museum-definition/.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fā)布會介紹“加強文物保護 傳承中華文明”有關情況(圖文實錄)[EB/OL].(2023-07-28)[2023-10-21].http://www.scio.gov.cn/xwfb/gwyxwbgsxwfbh/wqfbh_2284/49421/50283/wz50285/202308/t20230802_748999.html.
④肖飛華.博物館社會教育活動的現(xiàn)狀與反思:以江西贛南地區(qū)社會教育活動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9):116-118.
⑤鄧卓,劉楠,舒琛,等.博物館親子教育活動的反思與改進[J].博物院,2021(5):6-12.
⑥李珂珂.博物館的力量:可持續(xù)發(fā)展—第26屆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研討會綜述[J].博物館管理,2022(4):83-90.
⑦趙璐.博物館成人社教活動的功能與實踐策略[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9):128-130.
⑧⑨安來順,王思怡,宋漢澤.應對變革 激發(fā)力量 攜手未來:記2022年第26屆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布拉格大會[J].中國博物館,2022(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