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琛霖
小兒的身體發(fā)育尚未完全,免疫系統(tǒng)相對較弱,特別容易罹患感冒等疾病。而小兒在輸液治療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做好護理工作。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當小兒需要輸液時,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非常重要,有助于小兒的呼吸系統(tǒ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正常運作。如果天氣較冷或較熱,可以適當調節(jié)室內的溫度,有助于提升小兒的舒適感。另外,還可以使用空氣凈化器等設備提高室內空氣質量。
人員流動會增加空氣中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數(shù)量。因此,在小兒輸液期間,應盡量減少室內的人員流動,避免不必要的探視和接觸;同時,照護人員也要注意自身衛(wèi)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將病菌傳遞給小兒。
此外,還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比如在室內放置一些綠植或噴灑空氣清新劑;在小兒床頭放置加濕器或霧化器,保持室內濕度適宜。
如果小兒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咳嗽等癥狀,應及時告知醫(yī)生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此外,要為小兒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和水分,以增強身體免疫力,更好地抵抗疾病。
準備必要的護理用品
在小兒輸液護理中,要準備好必要的護理用品。
(1)消毒液:用于清潔和消毒皮膚,預防感染。但應選擇溫和、無刺激的消毒液,以免對小兒嬌嫩的皮膚造成傷害。
(2)棉簽:用于蘸取消毒液,清潔皮膚和消毒穿刺部位。應選擇無塵、柔軟的棉簽,以確保小兒皮膚的舒適度。
(3)膠帶:用于固定輸液管和固定敷料,防止滑脫。應選擇透氣性好、無過敏反應的膠帶。
(4)固定敷料:用于保護穿刺部位,減少感染風險。應選擇柔軟、透氣的敷料,避免摩擦和刺激小兒皮膚。
(5)繃帶:用于固定敷料和輸液管,提供額外的支撐和保護。應選擇柔軟、透氣的繃帶,以免對小兒皮膚造成壓力和不透氣感。
(6)一次性手套:為保護小兒皮膚,預防交叉感染,在進行護理前應戴一次性手套。
(7)聽診器:用于監(jiān)測小兒的心率和呼吸情況,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
(8)藥品:根據(jù)小兒病情,可能需要準備一些藥品,如抗過敏藥、止痛藥等。這些藥品應根據(jù)醫(yī)生的建議使用,并注意觀察小兒的反應。
(9)食品和水:在輸液過程中,小兒可能會感到口渴或饑餓,可準備一些食品和水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10)安撫物品:為了減輕小兒的緊張和焦慮,可以準備一些他們喜歡的玩具或物品。
除了以上列舉的用品外,根據(jù)小兒的具體情況和護理需求,可能還需要其他特定的護理用品。重要的是在護理前與醫(yī)護人員溝通,了解并準備所需的護理用品。
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
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在小兒輸液護理中至關重要,它直接關系到患兒的生命安全和醫(yī)療質量。在小兒輸液過程中,護士始終要將查對制度放在首位,確保每一步操作都準確無誤。
在輸液前,護士認真核對患兒的姓名、年齡、性別、床號等信息,確保無誤后再進行輸液操作。同時,護士要仔細核對藥物名稱、劑量、濃度、有效期等信息,檢查藥物是否有沉淀、變色、渾濁等異常情況。這些細致的核對工作,能夠最大程度地避免差錯事故的發(fā)生。
在輸液過程中,護士應隨時觀察患兒的反應和輸液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立即停止輸液并報告醫(yī)生處理。定時巡視病房,查看輸液速度和輸液量是否符合要求,確?;純旱陌踩?。
此外,護士還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向他們宣傳查對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他們了解并配合護士的工作。通過共同努力,護士能夠更好地保障患兒的生命安全和醫(yī)療質量。
輸液過程中的護理
(1)固定輸液裝置:確保輸液管路固定穩(wěn)妥,防止滑脫或移動。使用適當?shù)墓潭ǚ罅虾湍z帶,將輸液管路和輸液裝置牢固地貼在小兒身上,并確保不會對小兒造成不適或限制活動。
(2)觀察穿刺部位:定期檢查穿刺部位是否穩(wěn)定,有無滲漏、腫脹等情況。注意觀察穿刺部位的皮膚顏色、溫度和疼痛反應,以及是否有炎癥或感染跡象。
(3)調整輸液速度:根據(jù)小兒的年齡、病情和醫(yī)生的指示,調整輸液速度,避免輸液過快或過慢。
(4)保持適當?shù)捏w位:避免讓小兒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以免造成疲勞或不適??蛇m當調整小兒的姿勢或提供柔軟的支撐物,以提高舒適度。
(5)觀察小兒反應:在輸液過程中,密切觀察小兒的反應,包括面色、呼吸、心率等指標。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如呼吸困難、過敏反應等,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6)保持溝通:用柔和的語言和玩具進行安撫,讓小兒感到安全和舒適。
(7)提供適當?shù)臓I養(yǎng)和水分:在輸液過程中,小兒可能會感到口渴或饑餓,此時需提供適當?shù)臓I養(yǎng)和水分。但注意避免讓小兒過度飲食或飲水,以免對輸液速度和流量造成影響。
(8)清潔和衛(wèi)生:保持小兒皮膚的清潔和干燥,特別是在穿刺部位周圍。定期更換敷料和膠帶。在更換敷料時,應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避免交叉感染的風險。
(9)記錄輸液情況:詳細記錄輸液的種類、劑量、速度和時間等信息,同時觀察并記錄小兒的反應和病情變化,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
(10)與家長溝通:醫(yī)護人員要與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解釋小兒的病情、輸液的目的和注意事項,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小兒的護理工作。
結束語
總之,小兒輸液時的護理需要細心、專業(yè)和耐心。通過選擇合適的輸液場所和穿刺部位、加強心理護理和基礎護理、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和合理使用藥物等措施,可確保小兒在輸液過程中的安全和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