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系無錫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立項課題“指向‘宏微結合素養(yǎng)的初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研究”(WX/2022/YBLX0303-0981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尹峻(1979—),男,漢族,江蘇無錫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主要研究初中化學教學。
在對化學計算教學背景分析的基礎上,闡述了真實情境下任務驅動教學下復習課設計框架與流程,利用“補鈣劑的選用、制備和保存”課例,從真實情境要蘊含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驅動任務要促進學生的真實參與、多元活動要瞄準認知的有效建構、課堂實踐要注重從“雙基”走向素養(yǎng)四個方面進行了反思,以期促進一線教師的認識與實踐。
一、化學計算教學的背景
(一)教學現(xiàn)狀
化學計算不僅是對學生計算技能的考查,更是學生綜合能力的表現(xiàn)。學生除了掌握化學計算的基本方法,還需感受計算的功能和價值,化學計算解決了什么實際問題,對人類生活生產有什么作用。對于化學計算這個重難點,人教版初中教材中已經做了很好的設計,其將涉及化學計算的內容分布在各個單元,使學生的認知和能力達到螺旋式的上升。然而目前的資料顯示,化學計算的復習缺乏整體規(guī)劃,只是將化學計算復習滲透到平時單元復習或專題復習中,學生未能對計算有更深入的理解,大多數(shù)學生還停留在套用公式的表層化認知中,缺少對化學計算的結構化認知。
(二)對新課標要求的分析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學生需要初步學會從定性和定量的視角研究物質的組成及變化,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對資源利用和物質轉化的重要意義;能根據化學式進行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能根據相關標簽辨識某些食品、藥品的主要成分,并能比較、分析相應物質的含量;學習利用質量關系、比例關系定量認識化學反應,認識定量研究對化學學科發(fā)展的重大作用。由此看來,在中考前夕進行化學計算的專題復習,逐步發(fā)展學生的系統(tǒng)思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融合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
二、真實情境下任務驅動的復習課設計流程
“化學計算專題復習”一課的任務與活動圍繞“補鈣劑的選用、制備和保存”展開,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會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服務于生活。課堂教學安排三個任務:任務1.感知應用:從補鈣的家人調查報告出發(fā),根據資料判斷是否需要補鈣、要補多少鈣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補鈣劑,從而達成對化學式相關計算的更深層次理解。任務2.理解原理:通過對葡萄糖逐步轉化為葡萄糖酸鈣過程中反應物量的計算、不同濃度溶液轉化及反應過程中條件的控制,讓學生真實感受化學計算工業(yè)生產中的功能和價值,深化對化學方程式計算和溶液計算的知識重構。任務3.探究組成:通過了解葡萄糖酸鈣的保存方法,知道葡萄糖酸鈣的相關性質。觀察葡萄糖酸鈣在無氧和空氣中高溫或灼燒時不同的現(xiàn)象,根據對熱重分析的數(shù)據處理活動,實現(xiàn)化學反應中元素質量與微粒個數(shù)的計算能力達成,加深對宏觀、微觀和符號三重表征的領悟。
三、真實情境下任務驅動的復習課課例分享
▲任務一:選用補鈣劑(感知應用)
[問題1]你需要補鈣嗎?
資料1:從年齡段來看,青少年每天需要的鈣最多,每天至少應該攝入1300 mg。成年人一般需要的鈣比較少,為每天最少800 mg。
教師:如果每天從食物中獲得的鈣元素量不足,就需要通過補鈣劑補充。那么,我們可以選擇哪些補鈣劑呢?需要怎樣考慮呢?
學生1:從鈣片的價格考慮,我爸爸吃的是碳酸鈣咀嚼片,相對比較便宜。
學生2:我爸爸也吃碳酸鈣片,他說碳酸鈣片中含鈣量高。
學生3:媽媽給我買的是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液,口服液中的鈣、鋅更容易被吸收。
學生4:我爺爺吃的是乳酸鈣液體膠囊,更容易消化……
教師:看來大家是從價格、鈣元素含量、吸收效果及個人身體狀況等角度選擇合適的補鈣劑的。
[問題2]你知道怎么補鈣嗎?
教師:以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800 mg鈣元素為例,如果所需的鈣均來自補鈣劑,我們選擇服用碳酸鈣片或葡萄糖酸鈣[化學式(C6H11O7)2Ca]片,每天需要服用幾片呢?我們如何計算呢?
學生1:如果服用碳酸鈣片,每一片鈣片中含鈣0.2 g,需要服用4片。
學生2:葡萄糖酸鈣相對分子量為430,鈣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40/430×100%≈9.3%,每一片葡萄糖酸鈣片含鈣0.5 g,其中該元素質量為0.5g×9.3%=0.047g,每天需要服用17片葡萄糖酸鈣片。
學生交流、評價計算過程的正誤。
教師:通過剛才的討論,同學們明確了化學計算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如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物質中元素質量等。
▲任務二:認識葡萄糖酸鈣的制?。ɡ斫庠恚?/p>
[問題3]你知道如何用葡萄糖制取葡萄糖酸鈣嗎?
實驗1:稱取18 g葡萄糖,置于250 mL三頸燒瓶中,用鹽酸調節(jié)溶液pH值,加入適量30%的過氧化氫溶液,水浴加熱一段時間,得到無色葡萄糖酸溶液。實驗過程如圖1所示。
[問題4]要使葡萄糖完全轉化為葡萄糖酸,至少需要30%的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為多少?
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哪些條件?計算步驟有哪些?
學生1:需要書寫葡萄糖轉化為葡萄糖酸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2:根據化學方程式,先計算出需要溶液中過氧化氫的質量。
C6H12O6+H2O2■C6H12O7+H2O
180? 34
18 g? x
180/34=18 /x
x=3.4 g
m(溶液)=3.4/30%=11.3 g
[總結]初中化學計算常見的三種形式:根據化學式計算、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和有關溶液的計算。
教師:市場售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一般有醫(yī)用的3%和工業(yè)用的35%兩種濃度。你有辦法配制上述所需的濃度為30%的過氧化氫溶液嗎?
學生3:取一定量3%的過氧化氫溶液加熱,蒸發(fā)掉部分水。
學生4:將工業(yè)用的35%的過氧化氫溶液稀釋。
學生5:將一定量3%和35%的兩種過氧化氫溶液混合。
教師:剛剛同學們提出的方案從理論上看,都是可行的。接下來,我們進行深入思考并討論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可行性。
學生6:如果選用3%的過氧化氫溶液,利用稀溶液蒸發(fā)濃縮過程中溶質質量不變:m(稀溶液)×3%=3.4 g。
m(稀溶液)=113.3 g。
學生7:蒸發(fā)濃縮過程中,溫度升高,導致過氧化氫分解,所以此方案不合理。
學生8:經過計算,可以選擇用9.7 g濃度為35%的過氧化氫溶液,加水稀釋得到。
學生9:兩種溶液混合的方法,有多種配比方式,計算過程較復雜。
教師:經過大家交流討論,用濃溶液稀釋的方案最合理。
[實驗2]將5 g碳酸鈣粉末分5次左右加入上步反應得到的葡萄糖酸溶液,不斷攪拌,反應80 分鐘后產率趨于穩(wěn)定。經分離提純,得到葡萄糖酸鈣固體。
▲任務三:確定葡萄糖酸鈣組成(探究組成)
[問題5]你知道葡萄糖酸鈣的保存方法嗎?
資料2:正常情況下,葡萄糖酸鈣片能保存36個月(密封),太陽光會影響藥品穩(wěn)定性,使分子運動加劇,加速藥品發(fā)生反應。高溫環(huán)境會使藥品提前失效,甚至變質,引發(fā)毒副反應??諝庵凶破咸烟撬徕},會生成碳酸鈣和碳單質,并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
教師:用噴火槍對葡萄糖酸鈣樣品灼燒,同時測定灼燒后固體的質量。(見表1)
[問題6]通過葡萄糖酸鈣灼燒后質量的變化,你能確定其組成嗎?
教師給學生提示葡萄糖酸鈣樣品化學式——
x(C6H11O7)2Ca·yH2O。加熱過程中,葡萄糖酸鈣會失去結晶水,同時分解生成碳酸鈣,當溫度達到800℃時,碳酸鈣分解,最后生成氧化鈣。
學生思考并完成物質組成的計算。
教師提示并總結:m(葡萄糖酸鈣樣品)=2.33 g,m(氧化鈣)=0.28 g,
m(鈣元素)=m(氧化鈣)×40/56=0.20 g,m(葡萄糖酸鈣)=2.15(g),
m(水)=0.18 g
葡萄糖酸鈣與水的微粒個數(shù)比
=2.15/430∶0.18/18=1∶2
葡萄糖酸鈣樣品化學式是(C6H11O7)2Ca·2H2O。
教師總結:本節(jié)課從補鈣劑的選擇、葡萄糖酸鈣的制備及化學式的確定,復習了化學計算的相關內容,知道初中化學計算的三個基本類型(化學式的相關計算、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和有關溶液的計算),熟悉了如何利用計算建立宏觀質量和微粒個數(shù)的聯(lián)系,理解了化學計算的遵循原則,即質量守恒定律。
四、教學思考
(一)真實情境要蘊含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真實情境能讓學生身臨其境,產生“關聯(lián)之感”,使學生主動地、持續(xù)地進行項目探索,誘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本節(jié)課圍繞補鈣這一主題,引發(fā)是否需要補鈣、要補多少鈣、如何選擇合適的補鈣劑等相互關聯(lián)且有現(xiàn)實意義的問題,既能達到化學計算專題復習的預設目標,又能提升學生化學計算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化學計算功能和價值的理解。
(二)驅動任務要促進學生的真實參與
創(chuàng)造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讓學生擁有真實的問題解決經歷,成為積極的行動者,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力基礎,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課前的調查報告、補鈣劑的選擇和合理補充、鈣片的合理保存等系列驅動任務,能促使學生深度參與教學活動,并用已有的學科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現(xiàn)了學科的價值。
(三)多元活動要瞄準認知的有效建構
多元化、多樣化的活動是建構知識體系、促進深度認知的有效途徑。課前完成補鈣劑的調查報告,根據資料計算補鈣劑的用量;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反應物和生成物質量,根據溶液稀釋過程中溶質不變的規(guī)律計算溶液質量;通過資料和實驗認識葡萄糖酸鈣性質,通過熱重分析數(shù)據計算確定其組成,通過這些系列活動,將分散于各個單元的化學計算逐步呈現(xiàn),逐漸讓學生系統(tǒng)化再認知化學計算,有效構建知識體系。
(四)課堂實踐要注重從“雙基”走向素養(yǎng)
概念為基、能力驅動的課程代表技能、過程、行為和思維習慣的組合,更代表了更廣泛和更具有適應性的成就,即素養(yǎng)。本節(jié)課從探究未知成分的補鈣劑出發(fā),通過實驗確定組成,再根據性質理解制備的原理,最后感悟葡萄糖酸鈣的應用和價值,教師將“告知”轉化為學生主動參與的“推知”,讓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和概括,讓學習回歸本質,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落地生根。
(作者單位:無錫市太湖格致中學)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