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課題立項批準號:FZDJ2023A34)“指向初中生深度學習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中期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吳思思(1988—),女,漢族,碩士研究生,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初中音樂教育。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教育領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深度學習視域下的智慧課堂教學逐漸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在這一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也需要與時俱進,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采用視聽結合、聲像一體、互動反饋、虛實結合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智慧、高效的學習環(huán)境?!洞航ㄔ乱埂纷鳛橹袊鴤鹘y(tǒng)音樂的瑰寶,其曲調優(yōu)美、意境深遠,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選擇這首曲子作為初中音樂智慧課堂教學的案例,不僅可以讓學生領略傳統(tǒng)音樂的魅力,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在深度學習視域下,智慧課堂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合作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通過智慧課堂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因此,選擇《春江花月夜》作為初中音樂智慧課堂教學的案例,既符合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又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智慧課堂教學的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領略傳統(tǒng)音樂的魅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
一、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展現(xiàn)了一幅生動的山水畫,描繪月亮在東山之上緩緩升起,小船在江水中輕輕搖曳,以及江南兩岸花影隨風擺動的景象,營造出一個充滿詩意和畫意的美妙世界,為觀者帶來極高的藝術審美享受。音樂以琵琶、箏和簫等傳統(tǒng)樂器為主,源自一首名為《夕陽簫鼓》的琵琶古曲。1923年,該曲在上海大同樂會被改編為民族管弦樂曲,更名為《春江花月夜》。經過眾多藝術家的不斷雕琢與完善,此樂曲已經成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璀璨明珠,國際上亦享有很高聲譽。
二、學情分析
初中生已具備基礎音樂知識,如樂理和和聲,擁有欣賞能力和表現(xiàn)欲望,但需加強對音樂內涵的深入挖掘和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教學中,教師應關注技能提升,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音樂,同時考慮他們興趣的多樣性,因材施教,鼓勵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團隊協(xié)作能力。重視情感需求,利用現(xiàn)代技術創(chuàng)建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習熱情,提升音樂素養(yǎng)。
三、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春江花月夜》的基本音樂元素,了解其風格特點。
★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熱愛,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心。
★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學生要認識和理解琵琶、簫、箏這三種樂器的音色與表現(xiàn)力。琵琶與簫不僅是《春江花月夜》中的主要樂器,還在我們的民族管樂隊中占據重要地位。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將深入了解這些樂器的獨特音色和豐富表現(xiàn)力,為提升他們對民族音樂的欣賞能力奠定基礎。
(二)教學難點
如何有效引導學生掌握和理解這些樂器的音色及其表現(xiàn)力。鑒于琵琶、簫、箏的音色復雜且表現(xiàn)力強,學生需要通過教師細致的指導和實踐,才能準確把握它們各自的特點。通過豐富的互動活動,學生深化對這些民族樂器音色和表現(xiàn)力的理解,從而在民族音樂欣賞方面取得進步。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播放《春江花月夜》的優(yōu)美片段,隨著音樂的旋律,我緩緩描繪這一畫面:在一個寧靜的夜晚,江水輕柔地拍打著岸邊,月亮高懸于天際,倒映在江面上,仿佛整個世界都沉浸在這美妙的音樂中。這便是我們今日要學習的經典之作《春江花月夜》。接著,我講述與《春江花月夜》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生平趣事等相關的故事?!洞航ㄔ乱埂返淖髡咄ㄟ^此曲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人生的感慨。那么,這首曲子究竟具有何種魅力呢?讓我們一同探尋。同時,提出一些與《春江花月夜》相關的問題:同學們知道《春江花月夜》中包含哪些獨特的音樂元素?它們是如何傳遞出寧靜、優(yōu)美之感的呢?聯(lián)系學生此前所學的知識,導入新課。
(二)知識講解
首先,我對《春江花月夜》的創(chuàng)作背景、曲式結構、音樂元素和風格特點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經典的古曲,它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和豐富的音樂元素傳達出一種寧靜、優(yōu)美的情感。這首曲子由多個段落組成,每個段落都有其獨特的音樂特點和表現(xiàn)力。同時同步到學生的平板端,將《春江花月夜》的曲式結構以圖示的方式在學生的平板上呈現(xiàn)出來,如這首曲子由引子、主題、副歌、尾聲等部分組成,每部分都有其特殊的旋律和節(jié)奏。我通過親自演奏或展示《春江花月夜》的樂譜,讓學生直觀地觀察旋律的起伏和節(jié)奏變化,引入樂曲結構和表現(xiàn)力的概念。我指出:在這首曲子中,旋律的流動和節(jié)奏的多樣性是其魅力所在,這些都是樂曲吸引人的重要元素。通過仔細觀察樂譜,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樂曲的構成和深層意義。
其次,我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大家覺得《春江花月夜》的旋律有什么獨特之處?這首樂曲傳達了哪些情感?你們對這首曲子有沒有疑問或想分享的想法?學生積極回答,有的學生認為旋律優(yōu)美流暢、富有詩意,仿佛能夠感受到春夜江的寧靜與美麗;有的學生則對某些技巧性較高的演奏部分表示好奇,詢問如何能更好地掌握。
最后,我將《春江花月夜》與另一部著名的古典音樂作品《高山流水》進行了比較,引導學生探討這兩首樂曲在風格和情感表達上的異同。比較這兩首曲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在表達方式和情感深度上各有特點。《春江花月夜》更多地體現(xiàn)了春夜的溫柔與恬靜,而《高山流水》則更注重展現(xiàn)自然景色的壯闊與深遠。通過對比分析,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春江花月夜》音樂特點的理解,還提升了分析和欣賞不同音樂作品的能力。
(三)音樂聽辨
我將《春江花月夜》分成若干段落,逐一播放,如在這段音樂中,同學們能感受到什么樣的情感?它的旋律和節(jié)奏有何特點?在學生平板端播放兩段《春江花月夜》的演奏版本,讓學生對比其中的不同之處,分辨演奏技巧和風格特點。如這段演奏與那段演奏在節(jié)奏上有什么不同?哪位演奏家的技巧和風格更符合原曲的意境?
我選取《春江花月夜》中的主題旋律,反復播放,讓學生熟悉并記住這一主題。播放《春江花月夜》,同時配合相關的畫面或場景,如在聽這首曲子時,想象自己正站在江邊,看著江水緩緩流淌,月光灑在江面上,會有怎樣的感受?我提出問題:在聽這首曲子時,注意觀察它的旋律和節(jié)奏變化,思考這些變化對樂曲的情感表達有何影響。
(四)技能訓練
我提供《春江花月夜》的樂譜,讓學生練習讀譜和記譜,提高音樂讀寫能力。針對《春江花月夜》中滑音、揉弦等演奏技巧,在平板的庫樂隊軟件上進入古箏模擬界面,我進行示范和指導,讓學生在平板上通過模仿和實踐,提高演奏技巧。如在這首曲子中,有一個技巧叫滑音,我示范一下,同學們跟著練習。同時我組織學生進行《春江花月夜》的合唱練習,通過合唱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音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我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聲部,大家一起合作完成這首曲子的合唱,引導學生運用《春江花月夜》中的音樂元素和主題旋律,創(chuàng)作一段新的旋律或歌詞。
(五)創(chuàng)作實踐
教師引導學生以《春江花月夜》為主題,創(chuàng)作一首自己的音樂作品。“請同學們根據《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創(chuàng)作一首屬于自己的歌曲,表達你們對這個主題的理解和感受?!苯處熃M織學生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音樂?!罢埻瑢W們跟隨《春江花月夜》的旋律,用舞蹈來表達你們對這首曲子的理解,創(chuàng)造出屬于你們自己的舞蹈。”
音樂劇表演:教師指導學生將《春江花月夜》改編成音樂劇,通過戲劇的形式來展示這首曲子的故事和情感?!罢埻瑢W們將《春江花月夜》改編成一個音樂劇,每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演繹這首曲子的故事。”這期間我介紹了音樂制作軟件,讓學生使用平板端安裝好的軟件Logic Pro進行《春江花月夜》的編曲、混音和母帶處理?!罢埻瑢W們使用Logic Pro音樂制作軟件,對《春江花月夜》進行編曲和混音,使這首曲子更加完美?!蓖ㄟ^創(chuàng)作實踐,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作能力,豐富他們的實踐經驗,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機會,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發(fā)生。
(六)反饋評價
教師請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列出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以及下一步的改進計劃,并且組織學生運用麻吉星智慧軟件進行互相評價,通過軟件數據直觀地達到互相評價彼此作品的目的,指出其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提出改進建議。我仔細聽了學生的作品,發(fā)現(xiàn)其中有許多亮點和創(chuàng)新之處,但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改進和完善。我還組織學生展示和分享作品,從觀眾的反饋中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并從中吸取教訓。通過運用智慧軟件數據分析達到反饋評價,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學習成果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也可以提供具體的改進建議和指導。
六、教學反思
在深度學習視域下,我進行了初中音樂智慧課堂教學——以《春江花月夜》為例的實踐。通過這次教學,我收獲了很多,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第一,我認為這次教學的最大亮點在于將傳統(tǒng)音樂與現(xiàn)代技術相結合,充分體現(xiàn)了智慧課堂的特點。我利用音樂軟件、多媒體素材和智能設備等工具,為學生創(chuàng)建充滿音樂氛圍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實時創(chuàng)作、演奏和欣賞音樂,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
第二,我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通過創(chuàng)作實踐和反饋評價等環(huán)節(jié),我?guī)椭鷮W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中,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作能力。同時,我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反思和評價,促進深度學習的發(fā)生。
第三,在實踐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足之處。首先,課堂時間有限,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有些學生希望有更多時間來創(chuàng)作和展示自己的作品,而有些學生則希望深入探究某個音樂話題。因此,在未來的教學中,我需要更好地規(guī)劃課堂時間,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第四,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想象力還有待提高。雖然學生能夠根據主題創(chuàng)作出一些作品,但有些作品缺乏新意和深度。因此,在未來的教學中,我需要設計更多具有挑戰(zhàn)性和啟發(fā)性的創(chuàng)作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第五,我認為在反饋評價方面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有些評價方式還不夠科學和客觀。例如,在學生互評中,有些學生可能會因為主觀情感而給出不客觀的評價。因此,在未來的教學中,我需要設計更加科學和客觀的評價方式,以確保評價結果準確且公正。
(作者單位:福州江南水都中學)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