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晗 艾雅妮 楊娸釧 周萍 曹玉娟
摘 要:構建良好的、規(guī)范的、向上的學校家庭教育氛圍是各學校要造就大批新世紀人才的一種必要與基本之條件,家長們必須始終肩負教育青少年一代的重任,培養(yǎng)一批真正擔當民族復興發(fā)展大任的時代新人,就是要從小培育起。古人云:“身修而家齊,家齊而國治,國治而天下平?!睋?jù)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至少有約80%左右的家庭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教育問題,但是家長普遍沒有意識到或者沒有能力對孩子實施正確的家庭教育,嚴重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研究結果表明還有相當多的家長,教育觀念滯后、缺失,所以家庭教育要有一個新的發(fā)展模式。
關鍵詞:教育 家長 應對策略 學前兒童
中圖分類號:F061.3;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4-216-02
引言
隨著二胎、三胎政策的實施,很多專家意識到了家庭教育這個問題,并對其進行了研究。但由于傳統(tǒng)家庭教育和理念的根深蒂固,要想改變一些家長的認識是非常難的,相關研究也沒有太深入地進行。筆者通過調研,試圖就一些對我國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上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教育應對策略,總結提煉其基本經(jīng)驗教訓,從而使已經(jīng)遇到類似問題的家長能有一些參考依據(jù),讓自己的孩子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一、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現(xiàn)狀
目前,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在終身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在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中以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為主線,衍生出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地位與作用、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目的與任務、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內容、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原則與方法、社區(qū)以及幼兒園與學前兒童家庭的合作等基本內容。隨著我國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我國古代和近代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中的學前期家庭教育問題,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fā)展。兒童的家庭教育是兒童個體健康成長和社會化的重要保障。首先,從幼兒家庭的生活環(huán)境來看:家庭結構越來越中心化,獨生子女現(xiàn)象非常普遍,隔代、單親家庭等都是在同一時間出現(xiàn)的。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與社區(qū)的關系日益密切。兒童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相對較好,家中有大量的書籍、玩具。其次,從幼兒父母的質量角度來分析:逐步建立起科學的教育觀、兒童觀和成才觀;在家庭生活中,“母親”擔負著主要的責任,而父親的角色也逐步被人們所承認。然而,父母在教養(yǎng)內容和教養(yǎng)模式方面,仍然十分注重學齡前的知識教育,忽視了禮節(jié)等德育教育,在教育投資方面,仍然存在著盲目投資,毫無選擇地上各種學前幼兒英語班、興趣班等問題。
(二)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育目標過度化。當今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偏高。父母們在藝術上的期待要遠遠大于他們的興趣。95%以上的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子女上大學、讀研究生,讀博士,甚至做博士后,認為那才叫“本錢”。如果家里有錢,就更希望去國外學習。父母都想讓他們的子女在未來能夠成為一些技術型、專家型、知識型的人才。現(xiàn)在的父母,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制定了一套計劃,讓他們上重點大學。所謂的“教育投資”,就是給兒童購買很多的智力玩具、各種書籍、兒童的營養(yǎng)品等等,把小孩送到各種業(yè)余班,如鋼琴、繪畫、舞蹈、象棋等。面對日益嚴峻的升學壓力,學前教育的“小學化”趨勢日益突出。減少了游戲,增加了家庭作業(yè),增加了測試,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層又一層的壓力。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在幼兒園階段,初等教育的趨勢更為突出。很多幼兒園也都在不斷地提升入學門檻,從2~3歲的兒童開始學習算術、背唐詩、寫字、記英語單詞。據(jù)調查顯示,強制要求幼兒學習會使其感到學習很無聊,或者是一種懲罰,因此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并且對學校產(chǎn)生了厭煩。在學習上的巨大壓力,減少了玩耍的時間,增加了作業(yè),增加了考試,甚至減少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最后,每天的生活都是那么的緊張,那么的疲憊,沒有了兒時的快樂。在父母“高期望”的作用下,兒童的成長必然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
2.家長對幼兒的溺愛。現(xiàn)在的家長,大多都知道縱容是不好的,但是他們并不能分辨出什么是縱容,也不能理解自己的家庭是否會被寵壞[1]?!澳纭?,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淹沒”。這是什么意思?一個人在水中被淹死,稱為“溺斃”。如果家長的愛泛濫,也會把孩子“淹沒”,這是一種溺愛,一種失去理智,能直接摧殘孩子的身體和心理。比如,一些家長特別寵愛孩子,讓孩子在家中享有各種優(yōu)待,處處受到優(yōu)待。如“獨食”,讓他一個人享用美味的食物,等等。這種孩子從小就有一種優(yōu)越感,一種自私自利、不憐憫、不關心別人的感覺,另一些家長放任孩子的懶惰生活,他們的孩子在飲食、游戲和學習方面都沒有規(guī)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睡懶覺,不正點吃飯,白天游蕩,晚上看電視。這種孩子成長起來沒有上進心,好奇心也沒有,做事心猿意馬,做事沒有目的。
3.教師與家長的教育相脫節(jié)。從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父母和老師就肩負著教育孩子的責任,他們之間要互相合作,才能實現(xiàn)連貫的教育。但是,在德育方面存在著不和諧的情況,比如,在德育方面,父母和老師的意見不統(tǒng)一,導致了學生的道德觀念不能形成;雙方在教育目的上的偏離,對教育效果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家庭結構和父母價值觀的變遷,以及國外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對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父母的幫助能激發(fā)教師無與倫比的自信和無窮的動力。如果雙方能和睦相處,互相信任,共同努力,那么,孩子的將來一定會很好。
4.父母對孩子的過分管制。一些家長認為,要想管教孩子,必須要從小開始,讓孩子們自覺地服從自己。這是家長的決定,小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利,如果不服從,就要被責備。長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一方面會失去“特點個性”,膽小怕事。沒有自己的主見,所以一旦遇到問題,就會退縮,向別人求助。也有一些家長,他們對自己孩子的缺點非常在意,他們會時刻找自己孩子的錯誤,但是他們對孩子的優(yōu)點卻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很少鼓勵和表揚孩子,有時候還會打罵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孩子會有一種自卑、沒有自信、有強烈的逆反心理、性格上的孤獨,另一方面,父母過分控制子女的日常行為會導致孩子們的依附、服從,從而導致孩子們缺少冒險精神和進取精神。
二、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對策
(一)加強家庭教育質量
家長留給子女的最初印象很深刻。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父母說話的語氣、音調等都會對幼兒的身心和大腦造成一定的影響。例如,一個孩子1~2歲的時候,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就會隨便地去打人。有的家長,非但沒有阻止,反而夸贊自己的孩子會打人。從這一點上,兒童形成了用哭、鬧、打、罵等非理性的方式來脅迫家長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所以,一個好的家長,不能任由一個孩子放縱。家長應針對不同的兒童,采用不同的對策。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保持理智,不要隨便威脅別人。
(二)學校教育的自身保障
教師要經(jīng)常與父母進行交流,特別是個人的交流。首先在談話中,教師要簡要且全面地匯報兒童在幼兒園的學習狀況,重點介紹兒童的長處,并指出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和提高。其次,與父母平等對話。教師們千萬別把自己當成專家,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來教育父母,不要總是指手畫腳地說“必須”和“應該”,更不能埋怨父母,要尊重父母,要多聽父母的意見。談論兒童的短處要注意方法。對兒童進行客觀全面的評估,既要肯定其長處和優(yōu)點,又要誠懇地指出其缺點。談論兒童的短處,要因人而異。如果你和他的父母很熟,你可以直接說。一些父母的自尊心很強,認為談論孩子的錯誤是對自己的一種指責,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因此,教師們尤其要注意說話的方法,避免使用“遲鈍”或者“調皮”之類的詞語,以免引起父母的反感。在談話中,不要和父母討論其他的小孩,也不要隨便拿其他的小孩做比較,或者是八卦。因為那樣會引起父母的懷疑,他們不知道教師是怎么對待自己的孩子的。談話結束后,要確認交流帶來的好處。教師要清楚談話對父母、老師、孩子都是有益的,對自己的工作也是有益的,對孩子更好地理解,對將來的教育工作也是有益的。并向父母表達感謝,并希望今后家長們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教師工作,并與父母緊密合作,為幼兒的成長做出貢獻。
(三)加強兒童家庭教育環(huán)境
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對于兒童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兒童成長的搖籃,是兒童一生中最先接觸到的環(huán)境。中國古代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蒼則蒼,染黃則黃”“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可見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和影響是巨大的,具有決定性的,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所以,父母和教師要積極、及早地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它與家庭教育的成敗有著直接的關系,法國教育家愛爾修曾說過:“一個普通的兒童,如果能得到正確的教育,將來也會變得與眾不同?!奔彝ソ逃姆绞较到y(tǒng)包括:環(huán)境熏陶法、興趣誘導法、暗示提醒法、活動探究法、榜樣示范法等。陳鶴琴先生也指出,“小孩子生來大概都是好的。到了后來,或者是好,或者變壞,這是環(huán)境的關系。環(huán)境好,小孩子就容易變好,環(huán)境壞,小孩子就容易變壞?!盵2]他要求父母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為兒童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物質生活空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許多家庭都為孩子布置了一個孩子的小天地。要根據(jù)自己家孩子的性格、愛好等特點進行裝飾,最好能帶領著孩子一起進行布置,讓孩子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對家庭的熱愛,又培養(yǎng)了對生活的美好追求。
三、結論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的目的與任務、家庭教育的內容與方法是重要的研究領域。家庭中如何對兒童進行健康教育、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審美教育將會影響兒童的一生發(fā)展,但目前的家庭教育中仍舊存在一些誤區(qū),比如家長在兒童教育過程中重智輕德等,作為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的研究者,應從科學、客觀的角度出發(fā)提出具體可行的對策,比如科學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兒童觀等。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如何走出自己的小范圍,如何同社區(qū)進行合作這也是我國乃至世界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研究的前沿領域,這種合作的價值與途徑都是值得我們繼續(xù)研究的問題。
開明的父母不是“轎夫”,而是“導游”,在人生的旅程中指引著孩子們前進,用自己的學識和經(jīng)驗向孩子們講解“旅行”的道路。即便是一個普通的小孩,如果接受正確的教育,也會變得與眾不同。
總之,真正的問題不是學前家庭教育本身,而是應怎樣進行“合理化的學前家庭教育”。家長要更新教育觀念,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學會選擇。只有這樣,家長才能夠把握好學前教育的方向,走出學前教育的誤區(qū),陪伴孩子度過快樂的童年,從而為孩子后繼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盧莉.父母的愛,有時是害.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2] 陳鶴琴.家庭教育——怎樣教小孩.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
[3] 陸瑩綺,肖珂楠,冉云芳,吳希.技能何以成才:我國世界技能大賽獲獎選手成長經(jīng)歷的質性研究——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論的研究范式[J].職教發(fā)展研究,2023(02)
(作者單位:青島黃海學院 山東青島 266555)
[作者簡介:曹玉娟(1993—),女,漢族,安徽省無為縣人,研究生,助教,青島黃海學院,研究方向:藝術學。指導教師:周萍(1981—),女,漢族,山東省青島市人,研究生,副教授,青島黃海學院,研究方向:家庭教育、學前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