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時代新征程,高校要深刻認識黨和國家賦予教育的重大使命和時代內涵,把握高等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要求,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勞動教育融入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實踐中,堅持“五育并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價值取向,助推新時代全面發(fā)展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文章在深入分析新時代勞動教育價值蘊含的基礎上,結合當前高校勞動教育面臨的困境,提出提升勞動教育質量的實踐路徑,旨在充分發(fā)揮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為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 勞動教育;高校;價值蘊含;困境;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6.028
The Value Connotation, Cultivation Dilemma, and Practical Path of
Labo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NIU Yangyang, HUANG Jie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Shaanxi 726000)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and new journey, universities should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t mission and contemporary connotation entrusted to education by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grasp the requirement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ultivate talents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ntegrate labor education into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educating all staff, the whole process, and all aspects, adhere to the \"five educations\" principle,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labor concepts and values,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new era.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faced by labo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practical pat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abor education. The aim is to fully leverage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value of labor education in cultivating morality, enhancing intelligence, strengthening physical fitness, and cultivating beauty, and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Keywords labor education; universities; value implication; difficulties; practical path
勞動教育是立足于人全面自由發(fā)展的教育形態(tài),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是新時代高校培養(yǎng)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應用型人才的關鍵一環(huán)。自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來,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在我國全面鋪開[1]。2020年7月,教育部頒布《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全面發(fā)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中小學必須開展的教育活動”,并進一步強調要“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2]。在此背景下,如何發(fā)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以及如何實現(xiàn)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目的,逐漸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1 "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價值蘊含
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在高校中加強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勞動素質與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價值取向,助推新時代下全面發(fā)展教育體系的完善。
1.1 "勞動教育是堅定學生理想信念的重要基石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勞動作為傳統(tǒng)美德,代代相繼。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突出的社會性,為黨和國家全面發(fā)展教育事業(yè)賦能增量。立足黨和人民事業(yè)接續(xù)發(fā)展后繼有人的戰(zhàn)略高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yǎng)“勤儉、奮斗、創(chuàng)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從而堅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永久恒心,用砥礪奮斗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2 "勞動教育是促進個體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是要堅持“五育并舉”,以勞動教育為抓手積極構建協(xié)同育人格局,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結合學生生活學習實際,拓寬勞動實踐渠道,注重圍繞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學科專業(yè)開展生產勞動教育和服務性勞動教育,培育創(chuàng)造性勞動能力和敬業(yè)奉獻的勞動意識,多措并舉促進個體全面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1.3 "勞動教育是培育時代新人的動力源泉
加強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要引導大學生在充分認識和理解勞動教育價值意蘊與豐富內涵的基礎上,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為促進大學生成為新時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注入動力源泉。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沉浸式體會生產、實踐、學習都離不開勞動,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注重培育學生的奮斗精神,在勞動教育中磨煉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引導學生樹立高遠志向,歷練敢于擔當、不懈奮斗的精神,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在追求人生價值的過程中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2 "當前高校勞動教育面臨的培育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全面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高度,對加強勞動教育做出了一系列戰(zhàn)略部署,這些指導性文件和意見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提供了指導,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指明了方向。長期以來,各高校結合自身發(fā)展實際,積極探索,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在實踐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時也要看到,高校勞動教育實踐中仍存在勞動課程設置不完備、內容環(huán)節(jié)不新穎、主體參與不積極、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4],進而造成勞動教育獨特的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的困境。
2.1 "課程設置不完備
部分高校并未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亦未將勞動教育納入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或未能明確設置主要依托課程,課程設置缺乏整體建構;未按照有關規(guī)定開設涵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勞動相關法律法規(guī)與政策、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等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未能在學科專業(yè)中滲透勞動教育,忽略了與實習實訓、社會實踐、專業(yè)教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相結合開展各類勞動實踐。
2.2 "內容環(huán)節(jié)不新穎
部分高校勞動教育實踐內容與社會進步、個體成長相脫節(jié),并未與時俱進地將勞動教育與社會熱點問題、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僅停留在簡單的苦樂體驗層面,如在具體的勞動安排中,側重發(fā)揮傳統(tǒng)勞動、傳統(tǒng)工藝項目的育人功能,對勞動教育的時代性重視不夠,不能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工具、勞動技術、勞動形態(tài)的新變化,從而導致學生難以打破僵化的思維方式。
2.3 "主體參與不積極
當前實施勞動教育的重點是在系統(tǒng)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獲得有積極意義的價值體驗。然而,一些高校并未對學年、學期的實踐活動做出具體安排,勞動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大學生主體參與度不高。另外,大部分高校沒有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實踐教學中師生交流互動受到限制,因而嚴重影響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自覺性。
2.4 "評價體系不健全
總體來看,高校勞動教育實踐考核主要采用結果性評價的方式,忽視了對大學生日常勞動素養(yǎng)的評定,不利于發(fā)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和反饋改進功能。少數(shù)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投機取巧、弄虛作假,與培養(yǎng)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的目標背道而馳。同時,部分學校并未將勞動素養(yǎng)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不健全的考核激勵體系逐漸加重師生對于勞動教育的應付心理,進而影響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良好氛圍的形成。
3 "高校勞動教育質量提升的實踐路徑
在基本把握新時代大學生勞動價值觀教育培育困境的基礎上,立足新時代,尤其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發(fā)展訴求,深入審視新時代大學生勞動價值觀教育中主體、介體、環(huán)體等要素的內在邏輯和運行機理,既具有適應新時代變化的現(xiàn)實性與必要性,為能正確解決新時代大學生勞動價值觀教育的現(xiàn)實問題提供方法論指導,從而真正使新實踐方案的提出精準切合新時代的新情況與新使命。
3.1 "推進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建設
高校是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和主戰(zhàn)場,大學課程是高校實施勞動教育的關鍵載體和主要依托,必然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優(yōu)化學校課程安排。一是注重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統(tǒng)一,開足專門的勞動教育必修課程,開齊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二是明確定位勞動教育課程目標,對于大一的學生,應注重勞動及勞動相關理論知識的傳授,對于大二、大三的學生,注重勞動技能、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對于大四的學生,應注重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提升。 三是豐富完善勞動教育課程內容,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為核心、以社會主義和諧勞動關系為重要內容、以勞動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為基本、以勞動安全、勞動心理、勞動倫理等內容為補充[5],全面引導學生將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內化為道德品質和情感。
3.2 "多維度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新時代大學生的勞動教育實踐需要社會、高校和家庭協(xié)同推進,發(fā)揮各自在大學生勞動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和服務功能。一是家庭要注重日常勞動基礎能力培養(yǎng),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勞動觀念、塑造良好勞動精神風貌、培養(yǎng)優(yōu)良勞動行為習慣,發(fā)揮家庭勞動教育的基礎性功能。二是學校要主動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根據(jù)學生實際、學校特色和時代要求,規(guī)定勞動實踐時間、設置勞動教育課程、開展多樣化的勞動實踐活動。三是要利用社會勞動資源,凝聚社會各方力量,搭建勞動實踐平臺,讓學生在深入社會各行各業(yè)中感悟勞動的意義和價值,為學生未來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作鋪墊、打地基,發(fā)揮社會勞動教育實踐的支撐保障功能。
3.3 "多樣化搭建勞動教育實踐平臺
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把熱愛勞動、尊崇勞動、誠實勞動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提升個人的勞動能力素養(yǎng)[6]。一是高校要搭建與專業(yè)學科、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實踐平臺,提升大學生專業(yè)能力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二是高校要搭建與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實踐平臺,號召動員廣大青年學生向鄉(xiāng)村進發(fā)、向社會進軍,到脫貧攻堅一線、紅色革命基地遺址去接受洗禮鍛煉,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三是高校要搭建與互聯(lián)網、新媒體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實踐平臺,關注勞動教育新形態(tài),宣傳勞動教育實踐中涌現(xiàn)的先鋒模范人物和先進典型。
3.4 "綜合性建立勞動素養(yǎng)評價反饋機制
評價反饋機制是保障勞動教育高質量、高水平發(fā)展的重要有效環(huán)節(jié),以評價促發(fā)展,以反饋促完善,進而推進勞動教育真正落實、落地、落細。一是堅持評價內容的全面化,除勞動知識和技能、勞動結果、勞動次數(shù)等指標外,還要關注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各種行為表現(xiàn),以提升勞動教育的實效。二是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即通過學生自我評價、生生之間互評、教師評價、家庭評價、行業(yè)企業(yè)評價及其他各相關主體等多元主體協(xié)同參與的評價模式。三是堅持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對于勞動理論知識的評價可以采用期末閉卷考試、提交小論文、階段性專題討論、勞動知識競賽等方式進行;對于勞動實踐的評價可以采用勞動技能和結果展示、過程觀察等方式進行。
4 "結語
勞動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具有獨特價值和實踐意蘊。高校作為思想性、政治性、組織性高度集中的人才培養(yǎng)單位,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遵循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客觀要求,順應新時代育人工作的趨勢變化。著力于把勞動教育融入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具體實踐中,針對勞動課程設置不完備、內容環(huán)節(jié)不新穎、主體參與不積極、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推進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課程建設,多維度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多樣化搭建勞動教育實踐平臺,綜合性建立勞動素養(yǎng)評價反饋機制,為全面提升大學生勞動素養(yǎng)、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提供路徑指引,為國家和社會發(fā)展提供優(yōu)質人才和智力支撐。
基金項目:2023年商洛學院學生工作研究課題(XSGZ2305);2023年商洛學院學生工作研究課題(XSGZ2308)。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
[2]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EB/OL].(2020-07-07).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 2020-07/15/content_5526949.htm.
[3]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4] 張擁軍,李劍,徐潤成.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現(xiàn)狀及認知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部分高校大學生的實證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0(6):151-155.
[5] 岳海洋.新時代加強高校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9(3):100-104.
[6] 紀德奎,陳璐瑤.勞動素養(yǎng)的內涵、結構體系及培養(yǎng)路徑[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1,9(3):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