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緣
年逾半百的我,至今也不算會喝茶,更不能說是懂喝茶。
我出生在淮北平原的鄉(xiāng)下,自家人渴了說喝茶,就是從茶瓶里倒出一碗,大口喝下。家里來了客人,落座時也倒上一碗,說“你喝茶”。其實我們那里說的喝茶,說白了就是喝涼了的白開水。
我出生的地方,那一馬平川的黑土地,沒有山?jīng)]有嶺,也根本沒有茶樹。茶樹對我們鄉(xiāng)下人來說是何怪物根本不知,又如何能見過茶葉呢?但我卻是個例外。很小的我,或許還是不記事的時候吧,就應(yīng)該喝過被我說成樹葉的奶奶的茶葉,這么說,茶和我算是有緣人,姑且稱為茶緣吧。
最初對奶奶的樹感興趣,那是出于好奇,奇怪怎么還有長不大的樹,奶奶燒茶還放樹葉干嗎?實話說,有時候走到奶奶那些樹跟前,常常愕然,尤其是冬季,光禿禿的干柴棒,不知是干裂的風景把它自然化了,還是那些干枯的樹把自然人格化了,我總想追問,可哪里知道,那樹的葉子就是中國最古老的飲品。
我打小就知道,奶奶說話和家里人不同,總是讓我聽不太懂,后來才知道奶奶是被我爺爺從潛山那邊“拐走”的。奶奶是位有心人,走時可能覺得故土難離吧,就讓爺爺偷挖了不少的茶樹,到家就讓爺爺栽在家后一條小溝的兩邊。打我記事起,一到春天,奶奶就叫我給她捋樹葉曬干,奶奶就用曬干的樹葉燒水喝,我那時候確確實實不知道奶奶喝的是茶。
上初中的時候,我離開父母,跟著我大舅到龍亢讀書,總算認識了茶。我大舅是龍亢食品站的會計,他有一個玻璃杯,杯子里天天有他泡的茶,他快喝完了就倒開水,直到水不能變色了才罷休。大舅喝到最后,常常瞇著眼睛,嘴里咂著茶葉,那樣子夸張地透露出幸福的神情。大舅看我和表妹想喝,就說念書的不能喝這茶,喝了睡不著覺,影響學習。有一天,舅舅上班忘記帶走他的茶杯,里面還有他泡好的茶。放學回到家,我端起來就喝,苦得我竟打了個哆嗦,由于實在太渴,就像吞中藥那樣把剩下的也吞了,直接省去了聞茶香、觀茶色、品茶味、賞景作詩的環(huán)節(jié)。這次是我真正第一次喝茶,至今記憶猶新,可覺得好笑。
一九八七年,我從懷遠師范學校畢業(yè),也就是這年的六月初,家中有了第一包茶葉。我家在江蘇啟東有家親戚,正好他家在上海的親戚下放到安徽太平縣,后嫁給當?shù)厝藳]有回城。我家親戚知道我畢業(yè)了,就寫信給他家在太平縣的親戚,讓她給我寄一斤茶葉以表祝賀。收到茶葉,發(fā)現(xiàn)里面還有一封信,信中囑咐我如何保存、如何泡茶等,回想起來真溫馨。我把這一斤茶葉真的當成了寶貝,舍不得天天喝,哪怕是十天半月也舍不得泡一次。三年過去了,那包茶葉還剩一大半,但已經(jīng)黑得像鍋底一樣?,F(xiàn)在想想,多可惜啊,一包好茶被我的無知糟蹋了。
一九九三年十月,我調(diào)到海南省某部門工作。記得一九九四年元旦過后沒幾天,因工作需要我到廣州出差。接待我的是一位比我稍年長的廖偉陽先生,我知道他是廣東人,但具體是廣東哪里人就不知道了。我記得剛剛坐下來,他就拿出兩個比酒盅還小的茶盅來,為我和他自己各倒上一點點茶水。當時,我正口渴得要命,端起來就喝,一口咽下去。廖偉陽笑笑,又給我倒了一茶盅,我還是一口咽下去。廖偉陽拍拍我的肩膀說:“哎呀,北方人,真豪爽!”我以為是夸,便一口一杯地喝。廖偉陽只顧給我倒茶,他自己卻沒有喝的機會。倘若此時被林黛玉看到,她一定羞答答地說:“牛飲,絕對是狂牛飲。”
后來我回??趯D先藚前踩徽f起這事,他笑著說,那叫工夫茶,得一點點地品,會感覺到舌尖雖苦可舌根卻甜。直到現(xiàn)在我還是認為,工夫茶就應(yīng)該是給那些有時間的人喝的,像我這樣一天到晚忙活的人,還是弄點岳西翠蘭泡了大口地喝為好。
品岳西翠蘭的好,可歸結(jié)為“忙里偷閑,苦中作樂”的茶緣,在人人都為生活奔波的現(xiàn)世享受一點清靜與和諧。傳統(tǒng)的喝茶以綠茶為正宗,那么喝岳西翠蘭亦然。這不禁使我想起在??诳吹绞忻窈壤习植璧那樾蝸?。那些老爸茶館人滿為患,說是茶館,其實是露天的,樹蔭下或大棚下,擺上許多歪七扭八的桌子而已。你看他們喝著用茶梗或普通茶葉泡的茶,左一碗右一碗地喝了半天,真像從沙漠里剛回來的樣子。
自從竹峰兄至家中傳授品岳西翠蘭之道,方知文人雅士喝茶,常于草屋小院,文竹做伴,手握紫砂小美壺,捏著素雅的陶瓷小杯,二三文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夢幻。飲茶過后,再繼續(xù)各人事業(yè),真是為名忙為利忙,忙中偷閑且喝一杯茶。如此一來便可悟得茶之道是君子三德,清靜怡和。靜觀翠蘭湯色、水痕,慢品翠蘭茶味,無不覺得身入夢幻,飄然已去他處。尤其是明前翠蘭,貴如金,香如奶,一撮投壺中,適溫開水沖入,湯色、水痕、茶味一起襲來,茶湯的顏色和茶味的咬盞,皆成為以茶為畫的茶百戲。
真正知道茶的多樣,是到南寧以后。一次我散步到亭洪路,算是開了眼界,整條路都是茶葉店。無論到哪家茶葉店,都會被琳瑯滿目的茶葉品牌和包裝搞得眼花繚亂,不知所措。那天也確實想買一些茶葉送給遠道而來的朋友,但究竟選擇哪一種,我心中根本沒底,也無從下手。從此我就和買茶結(jié)下不解之緣,以至于現(xiàn)在家中還存有不知道多少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福建寧德白茶,還有安徽祁門紅茶、福建武夷巖茶,這些茶能多放些年頭。而綠茶就不同了,有了綠茶就放入冰箱冰凍起來,再則就是天天喝,本著很快消化掉的原則。
想到家里藏的那些茶,自然而然就想起蘇東坡說的“從來佳茗似佳人”。佳茗應(yīng)同佳人一般嬌貴無比,只有居住在合適、舒適的地方,才會保持她獨有的氣質(zhì)與韻味。茶這種至潔之物,一旦潮濕、霉變或吸收了周圍的異味,無論再用什么辦法都難復原??磥砩砭幽蠈幍穆?,藏茶非上策。即便如此,自以為和茶有難割難舍的緣分,那些茶餅還想繼續(xù)藏下去,管他變得如何。
茶情
七月二十三大暑日。暑氣鼎沸,酷夏難熬,忽想起翠蘭來了,覺得這個年頭,喝茶倒是有點意思,何況要喝的是岳西翠蘭呢。燒水,撮茶置于杯中??粗写涮m,芽葉細嫩,形似蘭花,翠綠欲滴。聞著杯中翠蘭,香氣清幽,氣味醇潤。據(jù)說茶葉富含茶多酚等營養(yǎng)成分,且鮮葉中的天然物質(zhì)保留較多,有防癌抗癌功效。
自古以來,品茶重在“品”,其飽含的意蘊,不僅是品鑒茶葉優(yōu)劣,更帶有神思遐想,領(lǐng)略飲茶趣味。品茶之趣,不僅注重茶的色香味韻,更注重品茶人的心境。喝茶,喝的是一種凈化;品茶,品的是一種意蘊。呷一小口茶,任由鮮爽香醇在舌尖散開,充滿口齒,一種隱約的情感,油然而生。
快節(jié)奏生活下的我,缺少的正是品茶的閑情逸致,整日不知倦怠地與稿子為伍,真正能坐下來細細品茶的機會少了許多。如我尚有些閑暇時光,約上幾位好友,泡一壺翠蘭,邊賞邊品,相信定會被這閑適之情打動,被岳西翠蘭折服。如今,人心浮躁時,若要心靜,唯有品茗。難怪佛家鐘情于茶,道家熱衷于茶,古之圣賢愛茶難舍,文人騷客茶不離嘴。
今大暑日與以往不同,借一杯翠蘭,于無常中獲得一份健康,覓得一份寡歡,享受一份安然,忽覺心靜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古人說:“夏屬火,對應(yīng)五臟之心。”暑日炎炎,易煩躁,心氣難平,更需身心安養(yǎng)。唐代錢起寫過與友喝茶暢聊的詩《與趙莒茶宴》:“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庇谇逵拇渲裣拢c友對飲紫筍茶,茶味醇厚勝過流霞仙酒。醉心飲茶,洗凈塵心,滌蕩世俗,身心愉悅,在蟬鳴聲中飲茶到夕陽西下,才算盡興。我非古人,但其風雅總是讓我心生悸動。
凝望杯中伸展開來的翠蘭,茶入口,來不及品香,只覺得身如夢幻,飄然已去他處。雖然說不到位它的好處,但是我感到了入口無澀,感到清香悠遠,有秋爽灑然之妙。
魯迅先生在《喝茶》中寫道:“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不過要享這‘清?!?,首先就須有工夫,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的感覺?!毕壬阅欠N“特別的感覺”里,便有清歡這一味吧。正如人有境界,茶亦有境界,并非好茶配好水,就能點出最好的茶,而要君臣輔佐,才能更上一層樓啊!
獨處三十樓的高度,嫩綠的翠蘭,蘊含一個世界,能給予我精神供養(yǎng)。品著翠蘭,就是品今生幾十年的沉浮,看慣了世人戚戚于貧賤,汲汲于富貴,生怕一停步,位置被人擠占。殊不知,人已被物欲所役使,被無常所裹挾。如此一來,頓覺經(jīng)風塵之后,雖居陋室,卻也看透,生而為人,要的就是尋得一處安然,找到棲息的心境,撫慰無處安放的靈魂。
大暑烈日雖酷,但得閑日,品著翠蘭,舊事涌上心頭。
都說江南的雨好,或煙雨迷蒙,或碎雨滴答,或急雨簌簌,猶如一幅題著唐詩宋詞的水墨畫。那年的國慶,獨自闖蕩江南,先到蘇州大口喝了碧螺春,再到西子湖畔品嘗龍井,從此便與茶結(jié)下深緣。人們常說不懂茶的人,喝出的是苦味澀感,對懂茶的人來說,卻是春意蕩漾,托起綠意氤氳的世界。我到江南那年,別說懂茶,就連喝茶都是上天摘星星的事。盡管如此,我還是在茶的召喚中,開始叩拜茶的生命。
幾十年過去,今天似乎有說不出的失衡,卻讓我越來越想擁有一間茶室。獨處之時,春試新茶,夏消溽暑,秋聽夜雨,冬煮寒雪;明窗凈幾下,茶煙清談,可陽春白雪,亦可下里巴人;一室之間,可以悅己;一室之茶,可以悅?cè)?。退回隱居的生活,于鄉(xiāng)野與城郭間,與自然相親,和山水為鄰,疏慵自放,枕月孤眠,以喜歡的方式過一生,用薄酒香茗共說詩,這大概就是享清福了。
不知不覺,已泡了四杯翠蘭,此刻翠蘭已非口之欲,乃是至雅俗之間,于翠蘭氤氳里靜享閑時光,慰藉勞頓,感受今日大暑的詩意,感受生活在茶里,幽獨便可適意清心,靜觀云卷云舒,忘卻今生得失,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選自2023年第11期《北方文學》)
原刊責編" 魯"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