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河—中華文明的母親河,黃河流域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在教學中把黃河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高校育人相結合,在“粘土手創(chuàng)”這一美育課程中進行教學實踐意義深遠。在教學中師生對于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工藝美術進行學習研究,不僅實現了認知傳統、以美育人的教學目標,同時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也得到了傳承和創(chuàng)新。
【關鍵詞】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2—202—03
一、黃河—中華文明的母親河
中華文明的源頭是黃河流域,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自西向東途徑我國九個省級行政區(qū),流域面積廣闊。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原始先民就在黃河流域定居繁衍,黃河流域相繼形成的代表文化有大地灣文化、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中原龍山文化、齊家文化、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等,早期文明的發(fā)展形成了中華文明的主流,因此黃河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母親河。
二、豐富多彩的黃河優(yōu)秀傳統文化
黃河流域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歷史久遠,內容豐富,璀若星河,例如:黃河流域的傳統手工藝、民間故事、民間歌曲、民族舞蹈、戲曲藝術、傳統節(jié)日、飲食文化等都屬于優(yōu)秀傳統文化項目。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在學校教育中學習和傳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不僅可以發(fā)揚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還可以增強廣大師生的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增強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
在“粘土手創(chuàng)”課程中,從高校育人的角度出發(fā),重視以美育人,主要進行學習、研討、傳承、創(chuàng)新的是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手工藝美術,包括原始彩陶、青銅器、瓷器、玉器、金銀銅器、漆器、家具、近代民間手工藝等。
三、“粘土手創(chuàng)”課程建設的基本目標和原則
在“粘土手創(chuàng)”課程的授課過程中,我們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傳承與創(chuàng)新結合。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學習了解優(yōu)秀的黃河優(yōu)秀傳統文化,同時帶領學生借助現代粘土材料,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結合,按照傳統工藝美術的審美原則和造型規(guī)律,創(chuàng)造既具有時代特色又具有優(yōu)秀傳統文化韻味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3],這就是“粘土手創(chuàng)”課程傳承、創(chuàng)新黃河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原則。
四、“粘土手創(chuàng)”課程的單元設計
(一)學時分配
“粘土手創(chuàng)”課程以時間順序為軸,按照傳統工藝美術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實行單元模塊化設計,共梳理出了8個課程單元,每個單元4課時,理論和實踐分別2課時,總合計32學時。
(二)單元組成
“粘土手創(chuàng)”課程的8個單元分別為:黃河流域史前陶器、青銅器、秦漢時期的工藝美術、隋唐時期的工藝美術、宋元時期的工藝美術、明代工藝美術、清代工藝美術、近代民間工藝美術。
(三)設計原則
在課程講授中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理論部分師生通過案例賞析、視頻講解,小組討論,個別發(fā)言等形式對每個單元涵蓋的傳統工藝美術知識進行交流學習。教學中注重學生愛國主義、民族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審美素養(yǎng)等意識、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踐部分采用教師手把手原創(chuàng)教學演示,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創(chuàng)作實踐的方式進行,總體教學力求理論引導實踐,實踐創(chuàng)新理論。
(四)內容設計
1.第一單元,黃河流域史前陶器的藝術特點與相關文創(chuàng)實踐設計
在黃河流域,新時期時代早期我們的祖先就發(fā)明了陶器,原始彩陶造型多樣,圖案豐富,了解他們的造型、功能,認識圖案的內容與表意對于現代設計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本單元理論研討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原始彩陶的造型、種類及圖案[1]。原始陶器根據質地和顏色的不同有紅陶、灰陶、黑陶、白陶和彩陶。為了滿足不同功能還出現了許多新奇的造型,例如:既可以盛裝液體又可以從底部進行加熱的鬶、盉,還有專門用來蒸煮的甑、釜,還有能體現飲酒和祭祀文化的爵、觚等。學習這些知識不僅讓我們領略了原始人的智慧和原始陶器的質樸之美,還讓我們了解了他們的生活方式,拓展了我們的文化視野。
本單元的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是根據原始彩陶的藝術特點創(chuàng)作一件簡單的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采取教師手把手視頻演示,學生課堂實踐的形式進行。
2.第二單元,青銅時代
青銅時代是指我們的祖先把青銅器作為主要生產工具,生活用具的時代,它早于鐵器時代,曾與石器、陶器并用,大約從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
我國的青銅時代出現了許多造型精良、紋飾精美,具有深邃文化價值的器械作品。鼎、簋、觚、爵、斝、鬲、甗、瓿、罍、壺、盤等,這些造型各異,紋飾精美的青銅器不僅滿足使用者的不同用途,而且紋飾特點也大相徑庭,不同時期還具有不同特點。例如:堪稱國寶的“商后母戊鼎”,造型雄渾,工藝精美,紋飾復雜,它向我們展示當時青銅文化高度發(fā)達。在本單元的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師生通過賞析精美的青銅器,不僅讓我們產生文化自信,還對于古人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肅然起敬。
在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師演示了如何使用石塑粘土制作青銅小鼎冰箱貼的文創(chuàng)案例,案例以三足兩耳的青銅鼎為原型,做扁平化處理,作品形態(tài)生動,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同時教師將制作步驟視頻同步發(fā)到了相關網站,同學們可以隨時觀看。學生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參照教師作品進行創(chuàng)作,也可以獨立原創(chuàng),這讓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領略了青銅文化之美。
3.第三單元,秦磚漢瓦之美
秦漢時期的工藝美術[2]要數兵馬俑、銅車馬、畫像磚、瓦當等,在本單元的教學設計中把秦磚漢瓦當成了理論和實踐教學的重點,秦磚是指秦代的磚,秦磚不僅工藝考量,而且種類豐富、紋飾多樣。漢瓦是指漢代的瓦當,漢代瓦當本是建筑墻壁、屋檐、門楣遮擋的裝飾,紋飾圖案多樣豐富。秦磚漢瓦的圖案既有具象的動物、植物、人物,也有抽象的幾何紋、米格線、文字等。學習研討秦磚漢瓦,不僅可以讓我們對傳統的秦漢文化有所了解,提高民族自信,對于現代藝術設計而言也具有很高的借鑒意義。
4.第四單元,隋唐工美美術
隋唐時期由于經濟、社會的繁榮和中外文化的深入交流,工藝美術也取得了很大發(fā)展,包括服飾、陶器、漆器、金屬工藝等。在教學中我們把唐代的服飾、陶器作為學習研討的重點,唐朝國力富強,對外包容開放,因此在服飾特點上吸收借鑒很多外來因素,例如:襦裙服、胡服的盛行,女著男裝的出現,無不顯示出中華文化的博大與包容。
另外唐三彩也是這一時期值得我們學習的內容,唐三彩以仕女、馬匹、生活器具為主,其中的仕女造型生動、圓潤,體現了當時社會的審美取向。唐三彩中的馬、駱駝造型比例精確、細節(jié)豐富,以靜為主,體現出唐人高超的工藝制作水平。
5.第五單元,宋元時期的工藝美術
對于宋元時期的工藝美術,在本單元的教學設計中主要篩選的是宋代瓷器中的五大名窯和元代的青花。宋代由于茶文化盛行,制瓷工藝取得空前發(fā)展,陶瓷形制多樣,紋飾精美,可謂百花齊放。宋代瓷器中的五大名窯分別是汝窯、官窯、鈞窯、哥窯、定窯,各個名窯不僅同時具有宋代瓷器簡潔淡雅、胎質柔潤、形制豐富的特點,同時還各具特色,例如汝窯的天青,官窯的豐厚,哥窯的開片等。另外宋代的建盞,至今仍然馳名中外、深受大眾喜愛,建盞之美超脫形制,出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具有深邃、凝重、侘寂之美。
宋代瓷器之美不在紋飾復雜、裝飾堆砌,而在形制簡潔,質地瑩潤,因此宋代瓷器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其審美取向非常值得當代設計師借鑒。
再次,作為極具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特色的青花瓷,在元代其制瓷工藝已基本成熟,而且在形制和圖案上也體現出一定的元代風格,比如器型飽滿、胎體厚重偏大、氣勢磅礴,釉色青白相間對比強烈,青釉色彩濃郁有層次,裝飾圖案融傳統繪畫的山水、花鳥于其中,裝飾繁復、構圖均衡等。
6.第六單元,明代工藝美術
本單元理論部分學習的內容包括明代瓷器、景泰藍、紫砂壺工藝、宣德爐還有家具等。
明代,白瓷工藝取得進步并達到頂峰,由于明代白瓷溫潤細膩,被稱為“甜白釉”。明代的青花瓷無論是器型還是釉色也均有了很大進步,明代瓷器的偉大創(chuàng)新之處就是創(chuàng)造了“釉上五彩”,自此,我們的瓷器呈現出多姿多彩、五彩繽紛的特點。明代的工匠們還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把青花和五彩融合,創(chuàng)造了獨具時代特色的“青花五彩“。
在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師生研討的是仿銅宣德爐冰箱貼的設計制作,教師的實訓案例是把具有傳統韻味的纏枝蓮花宣德爐和云紋相結合,以扁平化形式制作成冰箱貼。具體步驟包括壓泥、切形、雕花、晾干、打磨、上色等。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既可以參考教師作品也可以原創(chuàng),通過實踐教學,讓我們進一步領略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之美。
7.第七單元,清代工藝美術
清代工藝美術品類豐富,制作水平高超,但裝飾過于繁瑣精巧,在藝術美學境界上格調不高,因此對于清代工藝美術的學習鑒賞我們主要集中在瓷器和家具上。
清代瓷器工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時達到巔峰,在造型設計上清代瓷器傳承明代的同時有所創(chuàng)新發(fā)展,出現了很多新的造型,例如觀音尊、鹿頭尊、轉心瓶、鼻煙壺、人物等。清代瓷器胎質較以前有很大進步,更加細膩薄透、雜質更少。另外在紋飾題材上也更加廣泛,花、鳥、蟲、魚、人物,各種吉祥圖案俱全,同時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許多瓷器上還出現了西洋人物、洋房、西方船舶等,獨具時代特色。
清代家具在繼承明代傳統的基礎上品類有所增加,樣式更加豐富,在裝飾和雕刻上大量增多,同時利用大量玉石、陶瓷、琺瑯、貝殼、金銀等做成鑲嵌,使家具風格變得更加絢麗繁華。過分的雕飾讓清代家具呈現繁華復雜的同時也變得流于庸俗和匠氣,這為我們現代設計提出了好的借鑒意義。
本單元的實踐教學是把文創(chuàng)設計和傳統吉祥圖案相結合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首先帶領學生了解清代的“八寶圖”,然后選擇“八寶圖”中的蓮花紋進行創(chuàng)作“蓮花紋冰箱貼”的演示,然后是學生創(chuàng)作實踐,師生對作品進行研討。
8.第八單元,近代民間工藝美術
中華傳統工藝美術歷史悠久、種類豐富,近代民間工藝美術得到蓬勃發(fā)展,在課堂上,師生通過調研、分享、展示等形式對優(yōu)秀民間工藝美術進行了學習,主要的學習方向是跟塑形有關的民間工藝美術,例如:無錫惠山泥人、淮陽泥泥狗、鳳翔泥塑等。民間工藝美術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研究的是如何把傳統民間工藝美術與現代文創(chuàng)結合,教師教學演示的是“大展宏兔”泥塑擺件的設計制作,把傳統非遺“北京兔爺”進行再創(chuàng)作,最終作品風格既具有民間傳統的吉慶、祥和之美,又具有美化生活,提高生活情趣的當代實用特點。
五、“粘土手創(chuàng)”課程的課程考核
(一)理論與實踐結合
“粘土手創(chuàng)”課程在傳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重視實踐創(chuàng)新,在學生考核上采取理論+實踐形式進行雙重考核。每個單元的理論學習結束,學生均已隨堂形式使用手機進行答題,答題成績計入平時考核,每一個單元實踐作業(yè)也是同樣以百分制形式計分,最終隨堂答題和單元實踐的成績在期末都以一定比例計入總分。
(二)平時與期末結合
“粘土手創(chuàng)”課程考核采用出勤+平時+期末的形式綜合進行評價,出勤主要是考核學生的遲到、曠課、請假等情況,出勤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20%;平時理論、實踐考核占期末總成績的30%。期末考核學生則是以文創(chuàng)實踐作品的形式進行提交,教師進行打分,期末考核占總成績50%,最終學生成績以等級制形式呈現,分別是優(yōu)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
過程化考核,不僅能督促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認真出勤,檢驗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培養(yǎng)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六、以“粘土手創(chuàng)”課程為例,研究黃河優(yōu)秀傳統文化項目化教學系統設計的意義
首先對于優(yōu)秀傳統文化具有傳承、推廣意義。課程學習中對于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優(yōu)秀案例進行展示、鑒賞、研討,可以讓我們的廣大師生更好的了解和認識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
其次可以提高我們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讓我們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發(fā),更好的發(fā)揚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
再次,有利于促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在授課中師生對于融合傳統、創(chuàng)新未來進行不斷探索和實踐,這讓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傳承的同時得到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朝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最后,對于高校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對于學生職業(yè)拓展和未來就業(yè)都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高潤民,陳碩.中國史前陶器地圖:黃河流域篇[J].收藏,2019(2).
[2]林靖云,楊潔.淺談秦漢時期的工藝美術[J].收藏與投資,2022(3).
[3]陳然,王慶熙,韓佳霖,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軟陶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J].輕紡工業(yè)與技術,2021(6).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教育教學專項課題“黃河傳統文化項目化教學的系統設計研究”(項目編號:2022HHZX100)。
作者簡介:張洪振,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為黃河流域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高校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