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鄭建中出生于1945年10月,1965年7月畢業(yè)于中山師范,曾先后在中山市民眾新平小學、中山市上稔小學、中山市浪網(wǎng)中學任教,1985年7月因病去世。他是一位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深受師生和家長愛戴的“大先生”。
為學:勤勉好學,鞭策成長
1965年7月,父親于中山師范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中山市民眾新平小學任教。當時,學校不但工作條件差,而且工作強度非常大,父親要任教兩個不同年級的全部課程。在同一間破舊而簡陋的教室里,不同年級的兩個班學生分別坐在教室的兩頭。父親教完這個年級的學生新知識后,在黑板上布置練習題讓學生做,再跑到教室的那頭為另一個年級的學生講課……復式教學任務重,父親每天從上午第一節(jié)課一直工作到下午學生放學。送走學生,父親還要馬上趕到學校所在的生產(chǎn)隊,和其中一戶農(nóng)民家進行“三同”,也就是和這家人“同吃、同住、同到田里干農(nóng)活”。
父親說,那時候因為年輕,做每一件事情都充滿干勁。他白天上課,下班后到農(nóng)民家“三同”,晚上干完農(nóng)活后還要批改作業(yè)、備課,深夜還獨自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寫字。父親說:“學養(yǎng)不深、根底不厚,教不了學生。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擁有扎實的學問和淵博的學識,這就是做人該有的底氣。”父親言簡意賅的話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里,讓我在懵懂的幼年時期就開始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后來,因為工作的需要,父親調(diào)到浪網(wǎng)中學任教初中物理。印象中,每次上課前,總有幾個學生興高采烈地來到我家(我們住在校園里的教師宿舍),搶著幫父親拿實驗器材。那時的我總喜歡跟著哥哥來到父親上課的教室外,悄悄地趴在窗臺上,好奇地觀看父親上課。課堂上的父親聲音洪亮、神采奕奕,講臺下的學生時而聚精會神地聆聽,時而專心致志地做練習,時而在父親指導下忙碌地做著實驗。
浪網(wǎng)中學曾開辦過唯一一屆高中,父親就是這屆學生的物理教師。為了擔負起高中物理的教學任務,父親報名參加了佛山師專的物理教師函授培訓。為此,他每個月都要到佛山參加兩次培訓。每次參加培訓,父親總會提前完成教學任務再出發(fā),培訓結(jié)束回來還要做大量的作業(yè),但是父親堅持教學和進修兩不誤。因為勤學和成績優(yōu)異,父親連續(xù)兩年被評為函授班的優(yōu)秀學員。每天晚上,父親大部分時間都在“啃”書,“啃”高中物理教學參考書,“啃”高考物理題庫。那幾本厚厚的書上滿是父親學習、計算和思考的筆記。課余時間,家里總有來往不斷的學生,父親總是不厭其煩地給他們講解。偶爾,父親也會和他們一起靜靜地思考、運算。父親說,這個過程就叫作“鉆研”,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那一年高考成績出來后,村里人奔走相告,相互傳遞著喜訊。學校首次開辦的高中居然考出1名本科生、3名大專生,有一名學生高考物理成績滿分。最為重要的是,這個班的物理成績與城里的學生沒有大的差距。那年暑假,父親臉上掛滿了喜悅的笑容。我知道,那是父親竭盡全力和學生一起長時間奮斗而來的成績。
為事:執(zhí)著前行,光輝引領(lǐng)
在我的印象中,父親自任教物理始就愛上“擺弄”小家電。課余或周末,父親總會“研究”家里那臺破舊的收音機。起初,父親小心翼翼地拆下一個又一個零件,然后拿到燈光下細細端詳,嘴里嘀咕著“二極管”“三極管”等專業(yè)名詞。漸漸地,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親的拆裝行動也變得越發(fā)麻利、流暢起來……每次見到父親全神貫注地拆裝的時候,我就停止玩鬧,安靜地坐在一旁觀看。
父親對收音機的“狂熱”很快就引起班上男同學的注意,他們常好奇地圍在父親身旁,邊看邊問著各種問題。父親耐心地回答著、解釋著。漸漸地,部分男生也開始跟著“動起手來”。一天,一個男生把家里的破收音機帶來。父親如獲至寶,領(lǐng)著這群男生忙碌地拆裝起來,邊討論邊研究,還不時在書上查閱著資料。三天后,在他們一次拆裝的過程中,收音機突然發(fā)出了電流聲,他們立刻緊張地屏住呼吸。只見父親神情嚴肅地轉(zhuǎn)動著收音機的調(diào)頻器,一陣嘈雜的電流聲后,收音機里傳來了清晰的廣播聲,父親和男生們興奮得跳了起來:“成功了,收音機修好了!”一旁的我也跟著拍手叫好。
隨著父親書桌上的工具逐漸增多,父親會修理電器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附近的村民不時送來或壞的或舊的收音機、鬧鐘、電視機等請父親修。每次,父親都是小心翼翼地接過來,輕輕地放在書桌的中間,然后一再叮囑我們不要碰,以免損壞。周末,父親就忙碌地修理起來。當修好后,父親會反復多次測試,待確認修理成功后才通知主人領(lǐng)走。很多次,我看見村民熱情地把錢“塞”給父親,說要付維修費。父親每次都是堅決拒絕,推辭著說:“單個零件是不值錢的,只有把零件聚集成為一件電器后,它的價值才會變得昂貴。你們把電器送來讓我維修是對我的信任,是為我提供免費的實踐機會,我感謝還來不及呢!”看,這就是我的“傻”父親。
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父親尤其關(guān)注班上的一名男生。每次,當其他學生離去后,這個男生依舊留在父親的身邊,父親經(jīng)常鼓勵他大膽實踐。一次,我好奇地追問父親“偏心”的緣由,父親若有所思地說:“其他同學的學習成績都不錯,憑個人的能力能考上高中。唯獨這個男生,學習吃力,估計難有機會讀高中。既然他對維修家電興趣濃厚,不妨讓他掌握這門謀生的手藝?!币淮卧诓妥郎希赣H說這個男生已經(jīng)三天沒來上學。又過了兩天,男生還是沒來,父親終于坐不住了。那個周末,天下著雨,父親吃過晚飯就獨自騎自行車到男生家家訪。晚上,雨勢越來越大,我們焦急地等候著父親歸來。深夜過后,一個陌生人攙扶著父親回來。原來,在家訪結(jié)束回家的路上,因為雨天路滑,父親連同自行車一起掉進河里,幸好路過的行人發(fā)現(xiàn),才把父親救上岸。當母親用責怪的語氣數(shù)落父親時,父親居然露出欣慰的笑容說:“幸好說服了這個男生的父母,否則,他們要他輟學去干農(nóng)活?!钡诙?,父親患了重感冒,腳上的傷口又紅又腫。但是,父親只在家休息了一天就又回到了課堂上。只是這事以后,他每天放學都把這個男生帶回家,更加細致而系統(tǒng)地教他學習修理電器。我知道,父親是希望這個男生盡快全面地掌握維修的技能。
為人:言傳身教,潤澤心靈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對父親的部分行為表現(xiàn)出極其的“不理解”。記得在我讀小學三年級的那個夏夜,一家人在院子里乘涼,我狠狠地說出了心中的“不忿”:“父親下班總是帶著不少學生回來,而且很晚才送他們走,我們的家庭生活被嚴重影響。父親如此用心教學生,卻從來沒有輔導過我們?nèi)愕艿膶W習。深圳來的叔叔帶來了幾個蘋果,父親拿走了兩個給成績進步的學生吃,讓我們?nèi)愕芊殖砸粋€……”
轉(zhuǎn)眼就過了四十年,回想起當年我的任性和無理取鬧,我深感愧疚??蛇@種愧疚心情成為我終生的遺憾,我再也沒有機會彌補。在我就讀初一的那年暑假,父親因病去世。第二年,姐姐以中山市高考狀元的成績考上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接著,哥哥和我也接連離家,分別到華南理工大學和廣東藝術(shù)師范學校讀書。父親學識之“實”、育人之“智”、待人之“真”一直激勵著我們,讓我們?nèi)愕軜酚^積極、腳踏實地、樸實真誠地生活。
不知從何時起,每年春節(jié)前后,家里總會先后接待幾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是父親當年的學生。每次,他們都滔滔不絕地講起父親,說父親是用整個身心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我仍不時在深夜懷念著父親,父親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讓我深深緬懷,更讓我綿綿思念。我仿佛感覺父親就在不遠處,靜靜地陪伴、默默地引領(lǐng)著我,鼓勵我堅定地行走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石岐高家基小學)
(插圖:珈 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