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設計適合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究與實踐中動手動腦,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若想完成此目標,教師在教學中應合理利用問題驅動教學法,掌握問題驅動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原則,也應聯(lián)系教材內容、學生能力等綜合分析,在課堂教學中以多種方式落實問題驅動教學法,引導學生通過問題思考、分析、探究,提高教學質量,加強綜合能力。本文分析問題驅動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原則與具體運用。
〔關鍵詞〕" 小學科學;問題驅動教學法;興趣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8" " 016-018
問題驅動教學法,是教師利用問題情境或引導性問題吸引學生主動思考、分析、探究答案的方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等為目標?;诖四繕?,若是一味地為學生講解知識,學生難以高效理解知識,也易產生對科學學習的負面情緒。因此,在教學中,應合理引入問題驅動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導學生在問題探究中掌握知識與提升能力,提高綜合素養(yǎng)。
一、問題驅動教學法在小學科學課堂的運用優(yōu)勢
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問題驅動教學法可扭轉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彰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采取問題驅動教學法,學生保持主動學習狀態(tài),學習積極性得以調動,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與質量得到提高。在問題驅動教學法應用中,合理設計對學生思維具有一定啟發(fā)的問題,也會促使學生依據(jù)問題分析、探究、解答,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問題驅動教學法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問題驅動教學法,學生會主動帶著問題開展探究活動,以明確問題深入探索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得到提高,能夠產生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積極影響。
二、問題驅動教學法在小學科學課堂的運用原則
(一)針對性原則
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為完成教學目標而服務。基于此,在采取問題驅動教學法時,若想構建高效科學課堂,應落實針對性原則。在針對性原則的應用中,教師應基于教學目標設計相應問題或問題鏈條,利用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還要對學生學情進行分析,小學生本身存在特殊性,科學思維、學習方式等也較為獨特。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對學生學情深入分析,確保問題設計、活動設計等與學生的學情契合,滿足學生在學習中的現(xiàn)實需求,提升教學實效性。
(二)啟發(fā)性原則
在通過問題驅動教學法開展科學教學時,應遵循啟發(fā)性原則設計問題。在科學教學中,主要教學目的是啟發(fā)學生思維,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目標。因此,在問題設計中,應合理融入啟發(fā)性原則,通過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高效完成教學目標。采取問題驅動教學法的主要目標是發(fā)展學生思維,推動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若想實現(xiàn)此目標,需合理利用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
(三)支持性原則
在科學教學設計中,應運用支持性原則落實問題驅動教學法,保證教師設計的問題可支持學生的科學探究。采用問題驅動教學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直接影響學習內容,學生會在問題引導下主動接受相應科學知識的學習。多數(shù)小學生已進入具體運算階段,可理解部分符號,有著一定的計算邏輯,能夠進行復雜程度不高的邏輯運算。但小學生邏輯運算還不能和具體內容脫離。小學生受到自身學習經驗、對事物認知情況等影響,無法脫離具體事物,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因此,在利用問題驅動教學法教學時,需要教師的支持,由教師設計相應問題作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及任務,驅動學生不斷深入開展探究活動。
三、問題驅動教學法在小學科學課堂的運用
(一)聯(lián)系學生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科學教學中利用問題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時,如果僅依據(jù)教學內容為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jù)問題分析、解答,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基于此,在問題驅動教學法應用過程中,需要科學引導學生在探究時建構知識及技能。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融入,依據(jù)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分析,將其巧妙融入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構建問題情境,通過具有趣味性或者熟悉的情境吸引學生,使學生在與教學內容相關問題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在解決問題的真實體驗中,獲得相應知識與技能的發(fā)展。在問題情境構建中,教師應對學生年齡、生活經驗等進行思考,不能依據(jù)個人生活閱歷創(chuàng)設情境。若想實現(xiàn)此目標,教師在工作、生活中應積極與學生互動,也可以在教學前主動征求學生意見,真正了解學生的個性化觀點,科學設計學生熟知的情境,使學生在問題引導下深入學習,成功構建高效課堂。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4課《建橋梁》的教學中,教師可聯(lián)系學生生活構建問題情境,吸引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呈現(xiàn)古今中外著名的橋梁圖片。同時,引導學生觀察,提出問題:橋梁一般由幾部分組成?怎樣將橋面、橋墩合理分類?說出你的理由。若你親自建一座橋,想怎樣建?利用直觀教學資源為學生呈現(xiàn)大量橋梁,促使學生直接觀察,明確橋梁結構并合理分類,也通過問題情境的構建使學生保持良好學習心態(tài)開展后續(xù)探究,在問題驅動下主動嘗試建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理解與掌握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二)利用問題引導,組織探究活動
實踐探究是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方法,有利于學生科學知識的掌握。探究活動對于小學生的吸引力強,相較于簡單的知識傳授,此種活動更具趣味性,也為學生留出更多的探索時間及空間,使學生在自由的學習平臺中探究知識。實踐活動能夠為學生構建開放的探索空間,促使學生主動體驗、分析,積極嘗試解決問題。同時,學生的思維、操作能力等也會得到強化。在科學課堂中,教師應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教材內容,合理設計問題,以問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使學生通過問題明確探究活動的目標、需要解決的問題等,確保學生的學習具有明確方向,避免學生出現(xiàn)無目的學習的情況,浪費課堂教學時間,降低教學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3課《觀測天氣》的教學中,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共同探究中內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怎樣制訂天氣觀測計劃?如何設計簡易觀測儀?在合作學習中,引導學生討論:觀測什么?使用什么觀測?怎樣分工合作?利用問題使學生明確研究方向,針對上述問題深入討論,也明確認識到應保證觀測計劃的可操作性。同時,還組織學生共同制作風向儀,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深化對知識內容的掌握,真正認識科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主動通過所制作的風向儀檢測,鍛煉學生的應用意識、實踐能力等。
(三)引導學生質疑,強化問題意識
在科學教學中應用問題驅動教學法時,應聯(lián)系學生的知識儲備合理設計問題,也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個性化觀點,引導學生在發(fā)現(xiàn)、分析及解決問題過程中掌握知識。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主動尋找不同知識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及差異,自主分析與探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為學生構建活躍、輕松的科學課堂。在問題驅動教學法的應用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質疑,對提出高質量問題、創(chuàng)新問題的學生表示肯定,及時予以鼓勵。采取此方式,學生能獲得展現(xiàn)自己的平臺,也讓學生在質疑、探究過程中高效掌握知識。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呈現(xiàn)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促使學生大膽質疑,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水中的月亮、放大鏡、彩虹等圖片,并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困惑。在此過程中,學生會主動質疑:為什么在水中可以看到月亮?為什么天空會出現(xiàn)彩虹?放大鏡可以用水制作嗎?在學生質疑后,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知識,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制訂解決問題的方案,嘗試解決所提問題,使學生在強烈求知欲的影響下深入探究。學生通過質疑,學習積極性獲得充分調動,也在思考探究中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了教學質量。
(四)設計問題鏈條,促進自主探究
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當前,問題驅動教學法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常用方式之一。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問題加強學生的探究意識,也能夠以問題為引導,促使學生自主探究知識。要充分發(fā)揮問題驅動教學法的作用,教師不能提出獨立問題或者是零散無聯(lián)系的幾個問題,需要依據(jù)探究主題精心設計,科學構建問題鏈條。利用問題鏈條教學,學生可在問題引導下逐步深入地開展探究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掌握科學知識,發(fā)展科學技能。在實際設計問題鏈條時,教師應聯(lián)系學生年齡、知識水平深入分析,保證問題和學生能力相符,也要確保問題具有趣味性、啟發(fā)性,發(fā)揮問題鏈條在學生學習中的引導作用,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五)提出開放問題,發(fā)展提高能力
只講解與學科相關的知識,不利于學生的知識學習,也難以促使學生開展對知識的深層學習與探索?;诖?,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聯(lián)系教學目標、教材內容,設計開放問題,通過其落實問題驅動教學法,活躍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相較于簡單的知識性問題,開放問題更易吸引學生,可促使學生從多個層面分析與思考問題。在開放問題設計中,應為學生拓展學習空間,為學生設計更具探究性、趣味性的問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的應用方法,思維、探究等能力也獲得強化。此外,開放問題也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了機會,在課堂中及課后提出開放問題,學生會積極開展小組合作,主動在小組中表達個人觀點,形成思維碰撞,積極嘗試從更多角度分析問題,學習小組同學的創(chuàng)新思路,在解決開放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多方面素養(yǎng)的提高。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3課《聲音的傳播》教學中,依據(jù)教學內容為學生提出開放問題,拓展學習空間,使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深入思考,鍛煉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不同材料都能夠傳播聲音,大家猜測水、枕頭也能夠傳播聲音,這是真的嗎?能否設計實驗證明其他物體同樣可以傳播聲音呢?利用科學知識為學生拓展延伸,使學生基于開放問題深入思考,應用本課知識,調用生活、學習等相關經驗設計實驗,教會學生靈活運用知識,也讓學生在設計過程中提高思維水平。
問題驅動教學法有利于學生的深度學習,也能夠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產生積極影響。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正視問題驅動教學法的重要作用,綜合分析教材、學生水平等,融入學生喜愛的元素,以問題驅動教學法強化學生的探究欲,促使學生主動分析與解決問題,也能夠自主學習知識,深化對科學知識的掌握,發(fā)展思維、探究、自主學習等能力。
參考文獻
[1]肖迎光.小學科學“情智課堂”的設計與實施[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下),2023(11):84-85.
[2]司徒敏.指向問題解決的小學科學“四問”教學[J].基礎教育課程,2022(18):61-66.
[3]孫微.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亞太教育,2022(18):170-173.
[4]張芳.從問題思維軌跡中鍛煉思維能力:小學科學教學三個節(jié)點的設計[J].教育觀察,2021(1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