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俠”從原本被民眾仰望的懲惡揚善、為國為民的英雄豪杰,到而今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好勇斗狠、目無綱紀的江湖莽夫,其背后的原因不得不引人深思。在我看來,“俠”這一行為主體,更應該被人關注的,是其所蘊藏的精神內核。
俠之為俠,是因為俠身懷“俠義”。外在表現(xiàn)為反抗,內心合乎于大義,所以行俠的目的在于濟世。還記得那一句“意氣兼將身命酬”,若沒有慷慨獻計的侯嬴和勇報知己的朱亥,趙國如何在強秦的圍困之下求生?若沒有那個左沖右突的李贄,道學家編織的牢籠和封建倫理的瘡疤又如何一點點被撬動?我還想起加繆筆下的“局外人”,若默爾索不反抗社會的道德審判,“荒誕”的理性又怎么煥發(fā)出時代的價值?以及那喊“力士脫靴”的灑脫,那期盼“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坦蕩……他們極富個性,無不在反抗,堅守個性,又兼濟天下。我也想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俠,點亮心中的火種,而后照亮蒼穹。
有太多人心甘情愿半截身子困于制度的囚籠,忘記了個人應有之“義”,忘了反抗,似滅亡在魯迅筆下的鐵屋。當萬千麻木的人習慣于在黑暗中沉默,誰愿起身做與世相違的俠客,大聲吶喊,沖破鐵屋呢?現(xiàn)代社會下,各種綱紀條框只許人們守著一成不變的秩序,而那些勇于發(fā)聲、修繕社會的俠義之人卻往往少之又少,可貴而難求。
有太多人誤解了“俠義”,掀起了社會亂象。肆意宣泄的“鍵盤俠”、以“伸張正義”偽裝暴力行為的小團體主義者,不得不讓我們提高警惕。利益的風暴撕碎了懸掛在人們頭頂的崇高云層,他們伸張了個人或小團體的“義”,卻踐踏了民眾群體的大義,忘了初心,忘了濟世,必然會陷入損人的深淵,最終還會害了自己。這個時候,我們特別想念那逐漸遠去的俠義。
縱觀這個時代,價值走向多元,想要打破思想與習慣的囚籠,重新燭照世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讓我想起阿倫特在反思二戰(zhàn)時提出的“獨立判斷”:倘若循規(guī)蹈矩,則可以指望“法不責眾”,逃避責任;而堅持獨立判斷,自己便是赤裸的個體,需要獨立承擔所有的責任和后果。王安石在“一切不事事”時,以“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的責任感,反抗天下俗見,以求得理想的政治愿望的實現(xiàn),即便“濟天下”失敗,他也無怨無悔地承擔起所有的怨誹。當世人都在沉默中沉淪,或在沉淪中假寐,只有那心懷大義、明辨善惡、勇于斗爭、勇于承擔的真?zhèn)b士,才能挺身反抗俗世暴虐的毒箭,救濟人間無涯的苦難。
我想成為這樣的青年,執(zhí)俠義之劍,斫去“桂婆娑”,讓朗月“清光更多”,長空萬里,一片澄澈。
倘若山河顛倒,日光遮蔽,我定要拔劍出鞘,做那平山河、映日光的俠客。
指導老師:孫皓綺
■ 教師點評
電影《一代宗師》中提及,武道的三種層次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在作者筆下,俠兼有這三種境界,堅守個性,兼濟天下,以反抗為表現(xiàn),以大義為靈魂,通過反抗,弘揚大義,濟世安民。此文文采出色,古典詩文、哲學思想信手拈來,對社會現(xiàn)實的觀察與思考也頗具個人見地,充分展示出作者的閱讀積累、文化素養(yǎng)與思辨能力。
■ 素材積累
歷史典故類:
1. 《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了豫讓的故事。豫讓早期曾投靠晉國的范氏、中行氏,但因相處不投機又投靠智伯,受到智伯的寵愛與賞識。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逃入山中, 發(fā)誓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彼麄窝b進入趙襄子宮中修整廁所,尋機刺殺,但被趙襄子發(fā)現(xiàn)。趙襄子念其為“義士”“賢人”,放他一馬。不久,豫讓又以漆涂身,使肌膚腫爛,吞炭使聲音變得嘶啞,潛藏在趙襄子必經的橋下,準備再次刺殺,但又被趙襄子發(fā)現(xiàn)。豫讓認為“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于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求得趙襄子的衣服,拔劍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隨后自殺。
2. 《史記·游俠列傳》中寫到漢初俠士朱家,常常救濟危難之人,自己家中卻沒有剩余的錢財,衣服破得沒有完整的顏色,每頓飯沒有兩樣以上的葷菜,乘坐的不過是一輛牛拉的車子,但依舊“趨人之急,甚己之私”。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數以百計,被他所救的普通人更是不計其數,但他始終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為自己的恩德沾沾自喜,甚至唯恐再見到那些他曾經給予過恩惠的人,以免給那些人帶來壓力。
3. 《戰(zhàn)國策·燕策三》記載戰(zhàn)國后期,燕太子丹為了挽救行將亡國的命運,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手段無能為力的情況下,派遣荊軻行刺秦王。行刺雖然失敗了,但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歌卻成了千古絕唱,英雄豪杰的俠義風范亦從此得到了張揚和流播。
文學作品類:
1. 李白《俠客行》中描繪了這樣一位俠客:“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薄叭氯恢Z,五岳倒為輕?!薄翱v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边@位俠客豪邁英武,颯爽瀟灑,劍術高強,為人勇敢,更難得的是解人之難,不圖名利,最終不僅在當世留名,更在后世俠骨傳香。唐代游俠之風頗為盛行,李白自己就喜劍術,尚任俠,一生的立身處世都帶有濃厚的俠義色彩?!秱b客行》表達出對俠士疾惡如仇、樂于助人、言必信行必果的向往與贊賞,也表現(xiàn)出有別于六朝孱弱萎靡之氣的昂揚恢宏的時代精神。
2. 《水滸傳》中的魯智深,為萍水相逢的金翠蓮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欺侮他們的惡霸“鎮(zhèn)關西”鄭屠,即使丟了提轄的官職,成為殺人犯,也并不抱怨與后悔;他在桃花村借宿時,得知小霸王周通想強娶劉太公的女兒,便假扮新娘,戲弄周通,之后又親自前往桃花山,先禮后兵,解決此事。在那個動輒殺人放火的時代,他能明辨是非、疾惡如仇,又古道熱腸、機智率真,雖看起來粗魯莽撞,卻是為數不多的真正善良之人,閃耀著人性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