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三元催化劑中,通過引入貴金屬鈀(Pd)表面覆蓋保護劑的方法,以硝酸氧鋯作為保護劑,抑制貴金屬Pd 在高溫條件下的團聚裂化,以此提高三元催化劑的抗裂化性能。試驗結(jié)果表明:相較于傳統(tǒng)催化劑,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的催化劑起燃溫度(T50)分別降低了15.9 K、11.5 K、9.9 K;CO、HC、NOx排放量分別降低了5.3%、4.9%、9%。
關(guān)鍵詞:三元催化劑;鈀;表面覆蓋;保護劑
0 前言
隨著我國環(huán)境保護意識加強,機動車作為重要的污染源,將直接面臨整治。為此,我國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機動車尾氣排放法規(guī),從國五排放法規(guī)逐步轉(zhuǎn)入國六排放法規(guī)。三元催化劑作為尾氣處理最核心的解決方案,排放法規(guī)的加嚴對其耐久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元催化劑在機動車尾氣高溫、高濕,以及復(fù)雜交變環(huán)境頻繁切換等苛刻條件下,勢必會出現(xiàn)嚴重的裂化,因此必須尋找有效減緩催化劑裂化的途徑,以保持催化劑的性能,從而使催化劑有效地催化轉(zhuǎn)化污染物CO、碳氫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使其成為無害的N2和CO2。
三元催化劑的主要活性物質(zhì)是貴金屬鉑(Pt)、鈀(Pd)、銠(Rh)[1-3],在機動車尾氣高溫、高濕,以及復(fù)雜交變環(huán)境頻繁切換等苛刻條件下,貴金屬Pd會出現(xiàn)團聚現(xiàn)象,團聚現(xiàn)象的發(fā)生機理為奧斯瓦爾德熟化機制(Ostwald-ripening)。貴金屬Pd 在團聚作用下,活性面降低,量化效應(yīng)下降,從而導(dǎo)致三元催化劑活性下降,因此,提高催化劑的耐久性能問題演化為如何有效解決貴金屬團聚問題。傳統(tǒng)的解決方法往往聚焦在載體,即對載體表面進行修飾、摻雜,如使用含鑭氧化鋁[4]減少貴金屬團聚;而最新的科研方向開始關(guān)注如使用氧化鋁部分覆蓋在貴金屬Pt 表面[5],從而顯著提高催化劑的抗裂化能力;相似的還有將氧化鋯[6]作為表面保護劑,使貴金屬催化劑的抗裂化性能顯著提高。本文使用硝酸氧鋯作為表面覆蓋劑,部分覆蓋在貴金屬Pd表面,以提高三元催化劑的抗裂化性能。
1 試驗部分
催化劑制備的試驗藥品采用氧化鋁基漿;載體采用美國康寧(Corning)產(chǎn)品,尺寸為103 mm×130 mm,400 目(1 mm=16 目),壁厚為4 μm。其他試驗設(shè)備包括機械攪拌器、5 L 塑料燒杯、定量涂覆設(shè)備、快速烘干設(shè)備、馬弗爐、粒度儀、分析天平。具體試驗步驟為:
(1) 氧化鋁基漿的制備。氧化鋁、儲氧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1 h,加料進入球磨機球磨;球磨機轉(zhuǎn)速為3 000 r/min,進料速度為3 L/min;球磨后基漿顆粒度D90=12 μm、D50=4.5 μm,其中含固質(zhì)量分數(shù)為37%。
(2) 貴金屬漿液配置。采用機械攪拌器攪拌漿液,機械攪拌器轉(zhuǎn)速為300 r/min;加硝酸鈀溶液,直到貴金屬硝酸鈀全部加完;持續(xù)攪拌24 h,100 ℃烘干,500 ℃焙燒2 h,將得到的粉體剪切球磨至顆粒度D90=12 μm、D50=5 μm。
(3) 添加保護劑。將得到的粉體配置成漿液,滴加硝酸氧鋯。
(4) 增粘涂覆。用水將漿液的含固質(zhì)量分數(shù)調(diào)節(jié)至32%,并加入一定量的羥甲基纖維素(CMC-3);攪拌8 h 后,定量涂覆,快速烘干,在550 ℃的條件下焙燒2 h,自然冷卻到室溫。
(5) 爐老化、性能測試及整車試驗。將上述催化劑在1 100 ℃,10%(體積分數(shù),下同)水蒸氣的氣氛下,老化20 h,得到老化態(tài)催化劑;利用汽油車臺架測試催化劑性能,采用豐田卡羅拉汽車做整車排放測試。
2 分析與討論
2. 1 溫度-轉(zhuǎn)化率曲線
采用質(zhì)量濃度為1 g/L、2 g/L、4 g/L 的硝酸氧鋯作為貴金屬Pd 保護劑,得到的樣品分別記為樣品1、樣品2、樣品3。在不同溫度條件下,試驗得到HC、CO、NOx 的轉(zhuǎn)化率如圖1 所示,其中的對比件采用傳統(tǒng)催化劑。
由圖1 可知,采用硝酸氧鋯作為貴金屬Pd 的保護劑可以有效改善貴金屬的團聚,從而有效提高催化劑的轉(zhuǎn)化率。表1 為4 個樣品的催化劑起燃溫度T50。從表1 可以看出:添加1 g/L 硝酸氧鋯后,CO、HC、NOx 的催化劑起燃溫度分別降低5.4 K、7.3 K、6.1 K;添加2 g/L 硝酸氧鋯后,CO、HC、NOx的催化劑起燃溫度下降情況更加明顯,分別降低了15.9 K、11.5 K、9.9 K;添加4 g/L 硝酸氧鋯后,CO、HC、NOx的催化劑起燃溫度則增加了。因此,添加2 g/L 硝酸氧鋯的樣品2 性能最好。推斷樣品1 的覆蓋劑質(zhì)量濃度?。? g/L),無法有效地對貴金屬Pd 進行部分覆蓋,經(jīng)過老化后裂化,性能會有一定提高,但提高有限;樣品3 的覆蓋劑質(zhì)量濃度太大(4 g/L),導(dǎo)致貴金屬Pd 完全被覆蓋,催化劑起燃溫度顯著上升,轉(zhuǎn)化率下降;而2 g/L 的條件下,貴金屬被部分覆蓋,得到有效的固定保護,催化劑抗裂化性能提高,催化轉(zhuǎn)化效果好。
2. 2 儲氧材料和儲氧時間
表2 是4 個樣品催化劑的儲氧時間和儲氧量。由表2 可以看出:采用硝酸氧鋯作為貴金屬保護劑后,催化劑的儲氧量都比對比件低,儲氧時間都比對比件低,并且整體趨勢是使用量越大,儲氧量越低。這可能是硝酸氧鋯不僅固定住了貴金屬Pd,而且覆蓋住儲氧材料的表面,從而導(dǎo)致儲氧材料表面氧釋放位點被覆蓋。被覆蓋住的氧位點儲氧量下降,導(dǎo)致儲氧時間下降。
2. 3 空燃比特性曲線
在不同空燃比條件下,對4 個樣品進行試驗,得到HC、CO、NOx 的轉(zhuǎn)化率如圖2 所示。由圖2 可知:在相同空燃比情況下,對比件和樣品2 的CO 轉(zhuǎn)化率基本相同,而樣品1 和樣品3 的CO 轉(zhuǎn)化率比對比件低;在相同空燃比情況下,樣品2 的HC 轉(zhuǎn)化率低,而樣品1 和樣品3 的HC 轉(zhuǎn)化率高;在相同空燃比情況下,樣品2 的NOx轉(zhuǎn)化率高,而樣品1 和樣品3 的NOx轉(zhuǎn)化率低。
2. 4 累計排放曲線
選取樣品2 和對比件進行整車排放試驗,結(jié)果如圖3 所示。
由圖3(a)可知,CO 排放在各個階段均有,低速和超高速階段占主要部分。在低速段,由于冷啟動時發(fā)動機內(nèi)部的燃燒不充分,導(dǎo)致大量CO 排放,并且在冷啟動時,催化劑溫度低,CO 轉(zhuǎn)化率效率低,因此產(chǎn)生的大量CO 無法催化轉(zhuǎn)化,故此時尾氣排放出現(xiàn)了很大階梯。由圖1 可知,當硝酸氧鋯添加質(zhì)量濃度為2 g/L 時,貴金屬被有效保護,低溫轉(zhuǎn)化效率高,因此CO 排放量低。在超高速階段,可能由于此時發(fā)動機大量噴油,燃燒不充分,導(dǎo)致發(fā)動機原排CO 高,并且尾氣空速高,因此停留時間短,無法催化轉(zhuǎn)化,而硝酸氧鋯添加質(zhì)量濃度為2 g/L 時,貴金屬Pd 被部分覆蓋,擴散效率慢,但是貴金屬效率高,兩者相互抵消,從而導(dǎo)致在超高速階段優(yōu)勢不明顯。對比件的CO 累計排放量為1.880 2 g/km,而樣品2 的累計排放量為1.780 9 g/km,總排放量降低了5.3%。
由圖3(b)可知,HC 排放主要在低速段,特別是在前200 s。這可能是由于催化劑溫度低,而當硝酸氧鋯質(zhì)量濃度為2 g/L 時,低溫轉(zhuǎn)化率高于對比件,因此在低速段排放量低于對比件。在中高速、超高速階段,催化劑溫度升高,HC 轉(zhuǎn)化率高,被有效催化轉(zhuǎn)化,故排放低。在超高速階段,HC 排放量增加,可能是由于此時的尾氣空速高,停留時間短,尾氣得不到有效的催化轉(zhuǎn)化,故排放量增加。從前面的轉(zhuǎn)化率曲線可以看出,樣品2 和對比件在擴散和貴金屬轉(zhuǎn)化效率互相有優(yōu)勢,故此時的排放沒有明顯的排放優(yōu)勢。對比件的HC 累計排放量為0.135 4 g/km,而樣品2 的累計排放量為0.128 8 g/km,總排放量降低了4.9%。
由圖3(c)可知,樣品2 的優(yōu)勢主要集中在低速和中速段,高速和超高速排放并沒有優(yōu)勢。這可能是由于此時空速低、停留時間長,擴散不是主要影響因素,而催化劑的低溫轉(zhuǎn)化效率則占主要因素。樣品2 的低溫轉(zhuǎn)化率明顯高于對比件,因此在低速和中速段的排放量低。高速段和超高速階段的溫度、催化劑轉(zhuǎn)化率都很高,而擴散又開始起作用,因此沒有優(yōu)勢。對比件的累計排放量為0.161 6 g/km,樣品2 的累計排放量為0.147 1 g/km,總排放量降低了9%。
3 結(jié)語
采用硝酸氧鋯作為貴金屬Pd 的固定保護劑,可有效保護貴金屬Pd,避免貴金屬團聚,提高了催化劑的抗裂化能力,特別是在硝酸氧鋯使用質(zhì)量濃度為2 g/L 的條件下,污染物的催化劑起燃溫度顯著降低,相比于傳統(tǒng)催化劑,CO、HC、NOx 的催化劑起燃溫度分別降低了15.9 K、11.5 K、9.9 K。在整車排放試驗中,CO、HC、NOx 的整車累計排放量分別降低了5.3%、4.9%、9%,具有明顯的減排優(yōu)勢。
參考文獻
[ 1 ] XU Q, KHARASN K C, CROLEY B J. Thesintering of supported Pd automotivecatalysts[J]. ChemCatChem, 2011(3): 1004-1014.
[ 2 ] KENEVEY K,VALDIVIESO F,SOUSTELLE M.Thermal stability of Pd or Pt loaded Ce0.68Zr0.32O2and Ce0.50Zr0.50O2 catalyst materials underoxidising conditions[J].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2001,29(2):93-101.
[ 3 ] BERNAL S, BOTANA F J, CALVINO J J.HREM study of the behaviour of a Rh/CeO2catalyst under high temperature reducing andoxidizing conditions[J]. Catalysis Today, 1995,23(3):219-250.
[ 4 ] YOON D Y, KIM Y J, LIM J H, et al.Thermal stability of Pd-containing LaAlO3perovskite as a modern TWC[J]. Journal ofCatalysis,2015,330:71-83.
[ 5 ] LIU X, ZHU Q Q, LANG Y, et al. Oxidenanotrap-anchored platinum nanoparticles withhigh activity and sintering resistance by areaselectiveatomic layer deposition[J]. AngewandteChemie,2017,129(6):1648 -1652.
[ 6 ] CHENG N C, BANIS M N, LIU J, et al.Extremely stable platinum nanoparticlesencapsulated in a zirconia nanocage by areaselectiveatomic layer deposition for the oxygenreduction reaction[J].Advanced Materials,2015,27(2):27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