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名言出自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的《畫旨》。萬卷原指皇帝的試卷,古代讀萬卷書指的是“進(jìn)京趕考,金榜題名”。到了今天,“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是多讀書、多行路。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是并列的,同等重要,或者說理論與實(shí)踐同等重要。毛主席就是理論與實(shí)踐并重的楷模。論讀書,毛主席博覽古今,終生與書為伴。他的文章篇篇經(jīng)典,字字珠璣。論行路,毛主席從韶山?jīng)_走出,“孩兒立志要出山,學(xué)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睆亩f五千里長征算起,毛主席一生為讓中國人民站起來,走過的豈止是萬里路!
讀書重要,讀萬卷書更為難得。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使人明德、知禮、修身、增智。讀書雖然可以使人運(yùn)籌帷幄、決勝千里,但是依然要靠行路去檢驗(yàn)、去實(shí)證。否則,只能是“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敝荒苁菚糇樱淇淦湔?,紙上談兵。
行路重要,行萬里路尤為重要。李白不行萬里路,怎么能成為詩仙?共和國的將帥前輩們不行萬里路,怎么能有如今的美好生活?當(dāng)然,行路人不能忘記讀書,不讀書可能會走彎路,甚至走錯路。只行路不讀書,只能是盲人摸象,或者盲人騎瞎馬,亂闖亂碰。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實(shí)質(zhì)是忽視了讀書,或者說理論的作用,
片面夸大了行路的重要,或者說夸大了實(shí)踐的重要。
讀書是一種行路,行路是另一種讀書?!皶q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好讀和善讀者,都是在讀書中回望自己或者別人走過的路,前瞻自己或者別人遠(yuǎn)行的路。優(yōu)秀的行路人,必然是守正創(chuàng)新,既回望來時路,又肯用心讀書,印證一下路在何方,印證一下所走之路是否光明之路、人間正道。
我愛讀書,但沒有破萬卷,不過我真行過萬里路,走過老路,也探過新路。我始終不忘讀書,書永遠(yuǎn)是我前行路上的那盞明燈。
書與路,路與書,此生相伴,無怨無悔,昂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