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澤東傳》,我得以走近偉人的個性世界。那簡直就是醇然多棱的宏闊景觀:氣壯山河,又見微知著,有成大業(yè)者的堅韌耐心,有普通人的溫和樸實;有雄視天下的氣度擔當,也有通曉古今、灑脫機趣的詩書風雅。
書,于毛澤東而言,似乎是世上最美之物。
手把書卷,凝神其間,這是毛澤東留下的最多的影像。對于喜歡的書,他會反復研讀,弄懂吃透。1939年底,他在會上講:“《共產(chǎn)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chǎn)黨宣言》?!痹谘影驳母G洞里,他借著煤油燈微弱的光亮,把李達所著的《社會學大綱》整整看了10遍,在書眉和空白處寫下了1萬多字的批注。從中南海毛澤東故居保留的書籍上,可以看到許多封頁上畫有四五個圈,那是他不同時期的閱讀記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豪放詩詞。毛澤東一生樂山樂水,有著深沉的山水情懷。他以“山水”為題的詩詞有多首,與山水意象有關的詩句更多。他筆下的山,春夏秋冬,各具風致:春山,“云開衡岳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里”;夏山,“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秋山,“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冬山,“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奇絕的自然風貌,蘊涵著壯闊的時代風云。
他筆下的水,廣闊浩渺,澎湃激蕩?!白孕湃松倌?,會當擊水三千里”。他一生與水相生相伴:生于湘潭水鄉(xiāng),名里“澤”有“水”,字“潤之”有“水”,在山長水遠的征程中,他實踐和成就著偉大的事業(yè)。毛澤東詩詞與水有關的詩句達60多處。每一首都氣勢恢宏,每一句都意境深遠。
他也鐘情漫天飛雪,驚喜于皚皚白雪,寫下了多首詠雪之作:“雪里行軍情更迫”“飛起玉龍三百萬”“更喜岷山千里雪”“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梅花歡喜漫天雪”……尤其《沁園春·雪》一詞,開篇一幅壯麗闊大的冰雪圖便橫空出世。長城、大河、銀蛇、蠟象、紅妝、素裹,他縱橫捭闔,雄貫古今。那多彩多姿、流動剛毅的雪,瀟瀟灑灑,無所畏懼,儼然是毛澤東的胸襟;那晶瑩無瑕、單純清雋,恰是他對完美人格的追求;而那縱情肆虐、嚴峻冷酷,是險惡環(huán)境的象征,恰又激發(fā)了他的昂揚斗志。
花草樹木中,他最愛梅。一縷梅魂,千古心香。毛澤東筆下的梅花,以前所未有的明亮格調(diào)和時代精神,創(chuàng)造出一種熱烈絢美的意境。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冰凌懸掛危崖,朔風呼嘯曠野,梅花,卻凌霜斗雪怒放。俏,是梅之姿,美而不艷,麗而不俗。報,是梅之格,含辛茹苦,奉獻芬芳。笑,是梅之韻,有必勝嚴寒的信念,居功不驕的謙遜……
這梅魂梅骨,梅趣梅神,不正是那些有骨氣、有理想的戰(zhàn)士應有的風采嗎?
1962年12月26日,毛澤東生日那天,他再次以梅為主題,作《七律·冬云》,意境是一年前“詠梅”的延續(xù)。一個是冰懸危崖,一個是萬花紛謝;一個是梅“俏”于冰,一個是梅“喜”于雪;一個是在茫茫飛雪中迎迓濃濃春意,一個是于滾滾寒流中吹送微微暖氣。那種深厚的愛國情懷,深沉的憂患意識,執(zhí)著的革命精神,積極的樂觀心態(tài),扣人心弦,催人奮進。
其實,風雅,在毛澤東只是純天然的流露,“不意為之”,是滲透于一點一滴的日常。他富具淵博的地名知識,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每到一地,他必讀《地方志》,點滴積累,遂成大觀。他總能從平凡物事中悟出深刻道理,并和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予人深刻啟示。他為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學員講理論,畫寶塔來比喻社會各階層狀況,使學員醍醐灌頂……
毛澤東的風雅是飽讀詩書的高度自信,是久經(jīng)磨煉的深謀沉穩(wěn)。這種氣度來源于他的浪漫情懷和高度自信,來自于他的文學功底和人生駕馭。他那高山大地般的人格,光昌流麗的詩詞,已匯入中華民族的精神長河,成為一個民族意志、情感和文化的超高海拔。
(作者為臨城縣政協(xié)委員、臨城縣第三中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