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全黨同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案矣诙窢?、善于斗爭”是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來凝心聚力的重要法寶,新時代更要繼續(xù)發(fā)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正確認識和理解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的辯證關系。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中圖分類號]D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2.038
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順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鄙羁虒W習、認識和分析“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對于我們順應時代潮流、弘揚斗爭精神、掌握斗爭規(guī)律、提高斗爭能力以及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都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一、中國共產黨繼承了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傳統(tǒng)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種精神是與生俱來的,是五千多年燦爛文化的賡續(xù)。正是在這種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對于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過程中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挑戰(zhàn)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越挫越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敝腥A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數次大起大落,但最后還是站在了世界之巔,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這種“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民族精神。
縱觀上下五千多年燦爛的歷史和文明,中國人民就是敢于斗爭的民族。讀懂中華民族千年斗爭史,也就能理解為什么要強調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中華民族是在同自然災害斗爭中發(fā)展起來的偉大民族,中國地域遼闊,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都十分復雜,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國家。幾千年來,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地在同自然災害做斗爭,這種敢于和自然斗爭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內心深處自強不息,永不言敗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解釋。中國共產黨為了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強國夢,從不懼怕任何困難和挑戰(zhàn),百折不屈、敢于斗爭、永遠向前。
走過漫漫征程,歷經苦難輝煌。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受到了來自于西方列強的侵略和侮辱,無數仁人志士奔走吶喊,為救亡圖存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嘗試了無數種拯救國家的方法,但最終都沒有成功,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難之中。“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它在實踐中得到了發(fā)展,它的本質特征就是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也是共產主義事業(yè)的生命力所在。建黨之初,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yōu)橥炀葒掖嫱?,肩負起歷史重任,從現實出發(fā),對現代中國的主要矛盾進行了綜合的剖析,并對此作出了深刻的理解,認為要想徹底改變當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就需要開展一場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打倒“三座大山”,使中華民族徹底站起來重新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自此,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中國共產黨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了許多困難,也遇到了反動派勢力的圍追堵截,多次面臨絕境,最終化險為夷,建立了新中國,踏上了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黨的歷史也揭開了新的篇章,靠的就是不怕犧牲、艱苦卓絕的斗爭。
二、新時代要繼續(xù)發(fā)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國際局勢急劇變化,特別是面對外部訛詐、遏制、封鎖、極限施壓,我們堅持國家利益為重、國內政治優(yōu)先,保持戰(zhàn)略定力,發(fā)揚斗爭精神,展示不畏強權的堅定意志,在斗爭中維護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國發(fā)展和安全主動權。”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力量對比發(fā)生的變化前所未有,各類矛盾層出不窮,各種思潮充斥世界,尤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重拾冷戰(zhàn)思維。中國面臨著來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壓力與挑戰(zhàn),世界局勢愈發(fā)復雜,我們的宏偉目標越接近,越是要弘揚斗爭精神、表現出不怕強權的堅強意志。十八大以來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我國各方面的問題凸顯,從國內角度來看,我們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十分明顯,在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方面還面臨很多問題,社會民生領域多重矛盾并存,就業(yè)、醫(yī)療、教育、人口老齡化亟待解決。國內國外意識形態(tài)斗爭輪番博弈,尤其是思想文化領域,各種錯誤思潮滋長蔓延,所謂西方 “憲政民主”“普世價值”、歷史虛無主義等政治思潮仍在變換花樣、“穿著馬甲”行走于市,各種影射作品充斥網絡,其侵蝕影響不可低估,對我們黨執(zhí)政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我們有必要全面分析我國所面臨的各種問題,要持續(xù)弘揚斗爭精神,要一直保持著一個百年大黨敢于斗爭的精神品質,勇于面對困難,爭取成功,提高斗爭積極性,做到居安思危,要有戰(zhàn)略思維和底線思維,要牢牢掌握斗爭的主動權,對各種錯誤思潮進行最徹底的批判,直面主要困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并在此基礎上奪取新的勝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斗爭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舊事物在斗爭中滅亡,新事物則在斗爭中成長。所以,斗爭精神的發(fā)揚可以使斗爭更好的開展。在斗爭精神的指引下,一方面人們能夠自覺地同困難展開斗爭,同時,也可以在現實斗爭中進一步強化自己的斗爭意識。中國共產黨自成立后,一直做斗爭,從未停歇過,在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斗爭中爭取民族獨立。國民革命失敗后,當革命運動陷入低潮時,中國共產黨并沒有退縮,而是根據新的形式變化,采取了新的斗爭方式??谷諔?zhàn)爭開始后,黨內自由主義傾向盛行,面對此種情況,毛澤東同志主張在黨內弘揚斗爭精神,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積極的黨內斗爭,使黨內空前團結,全黨思想實現了統(tǒng)一,黨的建設得到了加強。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必須以高度的歷史主動性和實踐自覺開啟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的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決不能有松勁歇腳、疲勞厭戰(zhàn)的情緒,必須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中國共產黨與其它國家政黨不同,它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敢于進行自我革命,并以自身的革命來帶動整個社會的巨大變革,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國共產黨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律的第二個答案。反腐是一場打不贏的戰(zhàn)役,這就要求我們黨要在任何時候都要堅定不移地加強自身的建設,只有這樣,我們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就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黨的朝氣蓬勃,黨的事業(yè)就會更加蓬勃發(fā)展,更好地完成我們的“中國夢”。
三、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的辯證關系
敢于斗爭是善于斗爭的前提,善于斗爭是敢于斗爭的結果。善于斗爭是方法論,敢于斗爭是底氣(黨、人民等)和信心。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推動社會主義走向成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敢于斗爭促進善于斗爭的發(fā)展
人類通過斗爭推進歷史進步和社會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中建立發(fā)展起來的。
敢于斗爭是善于斗爭的前提。要敢于斗爭,首先要敢于;只有敢于了,才能敢于斗爭。唯有敢于斗爭,才能善于斗爭。所以,敢于斗爭促進了善于斗爭,是善于斗爭的前提。毛澤東同志是一個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具有高昂的斗爭意志和高超的斗爭藝術的民族英雄。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領導中國人民發(fā)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斗爭精神,在長期的斗爭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建立了新的中國,并在這個基礎上,開創(chuàng)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正是這種“敢于斗爭”的精神和“善于斗爭”的思想,使中國人民在斗爭中獲得了巨大的鼓舞。
善于斗爭是敢于斗爭的結果。社會在發(fā)展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斗爭都表現為一定具體的、一定的數量,即“量”。正是“量”的積累,才有了“質”的飛躍。自鴉片戰(zhàn)爭后,積貧積弱的清政府通過割地、通商、賠款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從此,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時擁有百萬大軍的清帝國在本土作戰(zhàn),居然敗給了數千英國遠征軍,自此清政府就有了“恐西病”,內心深處恐懼西方列強。經過時代發(fā)展以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不屈不撓、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國終于站了起來。中國共產黨在敢于斗爭的基礎上將善于斗爭發(fā)揮到極致,可以說是一次次的不畏艱險、不懼困難,才有了善于斗爭的豐富經驗。
(二)善于斗爭是方法論,敢于斗爭是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誕生于國家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一出生就帶著斗爭烙印,一路走來就是在斗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fā)展、贏得勝利?!备矣诙窢幨强淘谥腥A民族血液里最深的烙印,也是我們最大的底氣,通過敢于斗爭積累善于斗爭的方法、藝術、經驗,才使我們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獲得勝利。敢于斗爭需要勇氣,善于斗爭需要方法,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兩者缺一不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推動社會向前發(fā)展。當前世界形勢已經急劇變化,俄烏沖突持續(xù)、自然災害肆虐,國際局勢日新月異,國際風險和挑戰(zhàn)更加復雜。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繼承和發(fā)楊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基礎上,敢于向敵人亮劍,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要把“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維護社會主義制度”“維護國家和民眾的利益”,當作新時代弘揚斗爭精神、開展偉大斗爭的起點和終點。同時,他還對新時期的斗爭目標、方向、方法和策略進行了明確的闡述,將毛澤東的斗爭精神、斗爭技巧和斗爭技巧都進行了傳承和發(fā)揚。
四、結語
中國共產黨從來沒有畏懼過任何一場斗爭,它總是以一種不可戰(zhàn)勝的精神和信仰去面對它。畏戰(zhàn)的本質是信仰不夠堅定,這也折射出了一種不夠強大,不夠自信的心理機理。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是堅定不移的,以共產主義為終極目的,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相統(tǒng)一,在艱辛實踐中苦苦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厚積薄發(fā),在理論研究中,提高了自己的斗爭本領。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
[2]習近平.在統(tǒng)籌推進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9
[3]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
[4]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3.
[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2(10):26.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42.
本文系2018年度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yōu)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項目名稱: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作用研究(項目編號:18JDSZK085)
白雪英(1993.5-),女,回族,青海海東人,碩士,研究方向:中國近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