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香凝
兒時,常聽大人念叨“二月二,龍?zhí)ь^”。便知,“龍?zhí)ь^”,事事皆有好盼頭。“龍?zhí)ь^”意味著大地解凍,春耕將始,因此其也被稱為“春龍節(jié)”“農(nóng)事節(jié)”“春耕節(jié)”等。傳說此節(jié)起源于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nóng)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到周武王時期,二月初二這天還要舉行盛大的儀式,同時,文武百官響應號召親耕一畝三分地。
古時,人們觀察到蒼龍星宿的出沒周期和方位與一年的農(nóng)時周期相一致,即春天農(nóng)耕開始,蒼龍星宿從東方夜空升起;秋天莊稼豐收,蒼龍星宿自西方落下。而每年的農(nóng)歷二月初二晚上,蒼龍星宿便開始從東方露頭,即“龍?zhí)ь^”。因此,“龍?zhí)ь^”不僅是一個節(jié)日,更是一種信仰,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龍?zhí)ь^”這一天有不少習俗。比如,讓孩童在這一天開筆寫字,寓意孩童眼明心明,知書明理。又如,孩童在二月初二這天理發(fā)被稱為剃“喜頭”,寓意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在二月初二這天理發(fā),寓意辭舊迎新,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泵磕甑霓r(nóng)歷“二月二”,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是踏青出游的好時節(jié)。
又是一年“龍?zhí)ь^”,站起身,望著蔚藍的天空和空中飛舞的風箏,心中便充滿對未來的憧憬。
“龍?zhí)ь^”,春意濃。讓我們邁開腳步向前行,擁抱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