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培養(yǎng)情緒識別、情緒理解與情緒調節(jié)能力,幼兒能夠發(fā)展良好的情緒認知能力,為建立良好社交關系和形成健康心理打好基礎?;诖?,文章闡釋了情緒認知的相關概念和意義,提出可通過情緒識別引導、使用情緒標簽、角色扮演等方式,助力幼兒建立完整的情緒認知體系。
【關鍵詞】情緒認知;情緒調節(jié);情緒表達;情緒標簽
作者簡介:陸沈愛(1982—),女,江蘇省鎮(zhèn)江市實驗幼兒園香江分園。
一、幼兒情緒認知
(一)概念與內容
幼兒情緒認知是指幼兒對情緒感知、理解和表達的過程,其中包括幼兒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狀態(tài)的辨別,以及對情緒表達的適當性和合理性的認知[1]。
自我情緒認知 幼兒學會認知和區(qū)分自己的情緒,如快樂、悲傷、憤怒等。這一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對自身情緒狀態(tài)的敏感性,使他們能更好地了解和應對自己的情緒
他人情緒認知 幼兒開始理解他人的情緒,能夠察覺并回應他人的情緒表達。通過觀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動作和言語,幼兒能夠建立起對他人情緒狀態(tài)的認知,從而更好地與他人互動
情緒表達 幼兒學會通過言語、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適當地表達情緒。在這個階段,幼兒學會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感受,不僅有助于促進溝通,還有助于增強他們情緒表達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二)相關能力
幼兒情緒認知的相關能力包括情緒識別、情緒理解和情緒調節(jié)三方面,具體能力的描述如下。
(1)情緒識別:通過觀察面部表情、聽取語言表達和注意身體語言等方式,幼兒能夠準確地辨別和區(qū)分各種不同的情緒狀態(tài),其中包括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2)情緒理解:在情緒認知的過程中,幼兒會逐漸形成對情緒的深層次理解。這包括理解情緒的起因和影響,學會思考情緒產生背后的原因,從而發(fā)展更高階的情緒理解能力。
(3)情緒調節(jié):幼兒學會通過深呼吸、尋求幫助、表達感受等方式,有效地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以適應和處理不同的情境和人際關系。
通過這三項能力的培養(yǎng),幼兒能夠構建全面的情緒認知體系,不僅能識別和理解情緒,還能有效地管理和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為建立良好社交關系和形成健康心理奠定基礎。
二、培養(yǎng)幼兒良好情緒認知能力的意義
(一)發(fā)展幼兒的社交技能
幼兒期是幼兒發(fā)展社交技能的關鍵時期。通過培養(yǎng)幼兒的情緒認知能力,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回應他人的情緒表達,更主動地與同伴互動交流、分享感受,從而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發(fā)展良好的合作和溝通能力[2]。
(二)使幼兒形成健康心理
幼兒學會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情緒,養(yǎng)成積極的情緒表達習慣,有助于預防情緒問題的發(fā)生,促進心理健康。初期,他們可能難以有效表達自己的情緒,亦不理解他人情緒產生的原因。通過引導幼兒認識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壓力,減少情緒困擾,解決社交問題,為健康心理的形成奠定基礎[3]。
(三)獲得更好的學業(yè)表現
幼兒的情緒認知能力與學業(yè)表現和學習動力密切相關。幼兒具有良好的情緒認知能力,有助于提高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專注度。積極的情緒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幼兒的學習動力;良好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有助于幼兒更高效地處理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情緒問題,使幼兒獲得更好的學業(yè)表現。
三、幼兒情緒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分析
(一)開展情緒識別游戲
教師可通過開展情緒識別游戲,幫助幼兒學會識別不同的情緒。比如:讓幼兒通過觀察和選擇正確的卡片來識別各種情緒,增強幼兒的觀察力和辨別力;讓幼兒通過模仿他人的面部表情,親身體驗各種情緒,學會通過恰當的面部表情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培養(yǎng)幼兒對他人情緒的敏感性[3]。此外,教師還可以添加游戲音效和背景音樂,為情緒識別游戲增添更多層次的體驗,使幼兒能夠更好地感知和識別各種情緒的音頻信號,從而豐富他們的感官體驗。
教師可提前準備一套卡片,每張卡片上有不同的面部表情。然后,教師可一邊展示卡片,一邊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述卡片上的表情及其代表的情緒,如:“這是一個開心的笑臉,你能看出來嗎?”展示完后,教師可鼓勵幼兒嘗試模仿這個表情,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表達出“開心”的感覺。
接著,教師可將卡片分發(fā)給幼兒,讓幼兒與同伴利用卡片開展表情模仿游戲。在幼兒玩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個幼兒的表現,提供積極的反饋,如:“太棒了,你的情緒表達得很到位!”這樣的反饋不僅能夠增強幼兒對情緒的認知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幼兒的情緒表達能力。
通過這個游戲,幼兒既能學會識別不同的情緒,還能學會運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來模仿和表達情緒。
(二)學會使用情緒標簽表達情緒
教師可引導幼兒學習使用“開心”“生氣”“難過”等情緒標簽來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比如,教師可將教室的后墻改造成一面“情緒標簽墻”,在墻上貼滿各種各樣的情緒標簽,如“開心”“生氣”“難過”等。在日?;顒又?,教師可引導幼兒在產生某種情緒時,使用標簽來代表自己的感受,如感到開心時,從墻上撕下相應的標簽貼在胸前。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或對他人的感受,如鼓勵幼兒說“我今天很開心”“謝謝你分享你的感受,這樣我們更了解你了”等。
此外,在每天的一日活動結束之時,教師可將幼兒聚集在標簽墻前,以問題展開引導,鼓勵幼兒分享當天的情緒體驗,如:“你今天的情緒標簽是什么呢?”“你今天是因為什么而感到開心?”或是“如果你生氣了,你想做些什么來緩解呢?”
這樣的引導有助于幼兒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激發(fā)他們思考情緒產生背后的原因。漸漸地,幼兒能夠自如地表達情緒,同時提高情緒表達的準確性和豐富性。
(三)學會用繪畫和舞蹈表達情緒
教師還可鼓勵幼兒通過繪畫、舞蹈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幫助他們發(fā)展用語言和行為表達感受的能力。教師可鼓勵幼兒通過畫出自己喜歡的人物、物品或場景來傳達內心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情緒,從而培養(yǎng)他們通過藝術形式表達情緒的能力[4]。
比如,教師可開展“情緒表達日”活動。在這一天,教師可將活動區(qū)域劃分成繪畫角落、表演舞臺等多個區(qū)域。然后,與幼兒共同討論,確定當天活動的情緒主題和活動內容。接著,鼓勵幼兒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快樂的情緒?!敖裉煳覀兊那榫w主題是‘快樂,你們想怎么表達‘快樂的情緒呢?”
在繪畫角落區(qū),教師可以準備好畫紙和顏料,用引導性問題推進活動的開展,如“可以用哪一種顏色來表達快樂的情緒?”或“畫出一個讓你感到快樂的場景”。在表演舞臺區(qū),教師可以播放歡快的音樂,鼓勵幼兒通過舞蹈和律動表達快樂的情緒。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用鼓勵性語言贊揚幼兒的表現,如:“你的繪畫展示了很多快樂的元素,真棒!”或者“你用舞蹈傳遞了愉悅的情緒,大家都被你的快樂感染了!”
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不僅擁有更多表達自己情緒的渠道,還能夠發(fā)展用語言和行為表達感受的能力。
(四)通過角色扮演加深對情緒的認知
教師還可組織幼兒表演小短劇或繪本故事,讓幼兒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體驗和理解不同的情緒狀態(tài),學會用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來傳遞情緒信息,提高情緒表達的多樣性。教師還可引導幼兒思考不同角色的內心感受,培養(yǎng)他們對于情緒產生背后深層次原因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活動“情緒劇場”。首先,教師可以選擇一個情緒主題,如“失落”“困擾”等,創(chuàng)設相應的故事情境。然后,為每個幼兒分發(fā)一個角色牌,并簡單介紹他們的角色和情緒狀態(tài)。
活動過程中,教師要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角色牌扮演相應的情緒狀態(tài),同時與其他角色互動。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發(fā)幼兒對角色情緒的思考,如:“你扮演的角色此時的心情應該是高興的還是傷心的?”或者“此時其他角色的情緒是怎么樣的?”通過教師的引導,幼兒能夠對角色的情緒狀態(tài)產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分享他們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這樣一來,幼兒不僅能夠加深對情緒的理解,還能夠學會傾聽和理解他人的情緒,同時獲得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的發(fā)展。
(五)通過閱讀故事學會管理情緒
教師可帶領幼兒閱讀有關情緒的繪本或故事書,引導幼兒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緒變化,提升幼兒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和共情能力。
比如,《媽媽,我真的很生氣》《把壞脾氣收起來》《我的情緒小怪獸》《我好擔心》等繪本簡單而生動,有助于幼兒學會理解、表達和調控情緒。比如,在閱讀《媽媽,我真的很生氣》這本繪本之前,教師可引導幼兒觀察繪本的封面,并提問:“看到這個封面,你們覺得主人公是開心的還是生氣的?”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語言朗讀故事,強調人物的情緒狀態(tài),并示范相應的面部表情。在關鍵情節(jié)出現時,教師可設計簡單的問題引導幼兒,如:“生氣時,我們可以怎么做?”或者“當我們感到很開心,應該如何表達?”從而幫助幼兒學會理解情緒、表達情緒和管理情緒。
【參考文獻】
[1]王軍利,林藝,文彥茹,等.不同情境中幼兒情緒表達規(guī)則認知發(fā)展的追蹤研究[J].心理科學,2023,46(1):65-71.
[2]談毅.幼兒情緒及行為變化的產生原因與幼兒園教育策略[J].智力,2023(32):167-170.
[3]馬紅燕.戰(zhàn)勝情緒“小怪獸”:幼兒園大班幼兒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求知導刊,2023(31):116-118.
[4]羅紫琳.運用情緒主題繪本促進幼兒情緒能力發(fā)展的策略:以《我不想生氣》為例[J].科教文匯,2023(18):185-188.